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A00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文旅局(广电新闻局)发布时间:2021-07-07 14:54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打印 收藏

民革六安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乡村文化振兴之我见》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贵单位的提案对于加快推进我市乡村振兴和文化事业发展有积极意义。我局将认真听取你们的意见,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规划。

一、我市乡村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一)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行动。近年来,市文旅局加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0个、基层(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52个、农家书屋1848个。依托整齐的公共文化阵地,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爱党爱国情怀,讴歌“真、善、美”,开展反迷信反邪教宣传教育。赞美幸福生活,活动开展过程结合好人评选,用群众身边的好人榜样带动乡风文明转变。开展“美丽乡村行 文化乐万家”系列品牌群众文化活动。2016年以来,直接购买230余场优质演出赴新建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演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民生工程。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向农民开放使用。开展“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活动。全市每村每年组织不少于1场戏曲演出,每年开展农村文化活动2200余场,放映电影2.4万余场。实施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搭建信息资源平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连续8年举办全市广场舞大赛,将初赛办到乡镇,吸引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全市1848个农家书屋每年每点更新不少于60册图书。每年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村少年儿童的精神乐园和第二课堂,激发少年儿童家国情怀、爱国热情,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实施乡土文化振兴行动

1、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市文化馆建设非遗展厅,集中展示地方乡土文化资源。市图书馆建设红色文化专区,打造红色图书馆。建设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舒城县新四军第四支队纪念馆、霍山县大别山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金安区张家店战役纪念馆、裕安区独山红军街等一大批红色纪念馆,充分挖掘六安本土红色文化。市本级连续十年举办国有民营院团小戏小品曲艺调演,吸引本土戏曲院团参与“送戏进万村”项目招投标,支持乡村优秀戏曲曲艺发展。2019年,投入500余万元,在吸收传统大别山民歌、整理红色故事基础上,打造大别山红色民歌剧《大别山之恋》,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剧目赴省城专场演出,并获得省委宣传部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2017年以来,我市文艺创作者深入基层,打造了《美丽村官》《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山路弯弯九十里》《新梦》《淠史杭之恋》《大湾村的外来媳》等一大批在省内产生一定影响的庐剧、黄梅大戏。

2、加大乡村非遗保护传承,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完善保护机制。规范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建设,挖掘六安民间文化。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67项,县区级199项。设立市级非遗保护资金,十三五期间投入120余万元,对市级濒危项目扶持基本实现全覆盖。出台《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自2015年起开展年度传承人传习工作审核,以此作为下拨年度传习补助的依据,进行规范化管理。二是注重人才培养。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建立非遗联络员制度,各县区明确专人负责。每两年举办一次基层非遗从业人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业务培训班,每年举办文化站长培训班,同时组织参加上级高级别非遗研修班、文旅融合发展培训班,强化非遗传承理念,更新非遗保护知识。三是组织整理记录。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方式对民间文化进行分类记录。先后翻录《六安曲艺音乐》《六安民歌·戏曲》《六安民族民间器乐曲》,出版《大别山民歌精选》《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拍摄《非遗六安》系列纪录片。四是繁荣乡村文化。把握重要节点,开展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及其它非遗展演展示活动。金安区东河口镇非遗保护协会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祭神农“邀大岭”。将庐剧、大别山民歌、锣鼓书、大鼓书等一批群众喜爱的表演类非遗项目纳入“送戏下乡”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3、传承发展传统农耕文化。全市各地积极保护、开发传统农耕文化。霍邱县打造淮河文化园项目,建造面积达6000平方米,内设淮河农耕民俗馆、临淮泥塑艺术馆和柳编文化博物馆。充分展现了淮河流域民俗、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特色,见证了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变迁。叶集区三元镇自2016年起举办农耕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四届。文化节通过民俗文艺表演、非遗元素展示、旅游商品展销、扶贫招聘会、参观家风建设文化长廊、逮鱼摸虾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原生态的本地农耕文化。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建设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将农耕源流、农耕器具、农耕风貌、村镇民居、农耕嬗变、传统习俗等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各种元素汇集起来,全方位勾画大别山农耕文化全景图,唤起游客“乡愁”。将淠史杭工程纪念馆纳入文化民生工程,每年给予20万元免费开放经费供游客免费参观。

4、推动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强化人才培训培养。目前全市共有569名在编在岗基层文化工作者,制定了《六安市“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每年定期举办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建设、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等各类基层文化人才培训,不断强化公共文化队伍素质。近年来,我市通过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等方式,招聘文化协管员和文物保护员232人,选拔村级文化带头人133人,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制定《六安市乡村社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奖励扶持办法》(实行),2020年投入130.8万元,扶持基层群众文艺表演团队61支、优秀领头人29名,扶持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挖掘身边“好人”资源,结合文化活动表彰“新乡贤”,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实施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利用

1、做好资源普查工作。通过调查摸底,进一步掌握我市红色文化资源实际情况,为深入推进革命文物科学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2017年以来,我局先后开展了第三批市保、第八批省保、第八批国保单位申报工作,目前,我市第三批市保(72个)、第八批省保(26个)单位、第八批国保单位(2个)已公布,有力加强了对文物特别是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先后修缮了国保单位金寨革命旧址群、裕安独山革命旧址群,省保单位霍山西镇暴动旧址、舒城新四军四支队旧址、金安张家店战役指挥部旧址、裕安苏家埠战役指挥部旧址,市保单位六安中心县委旧址、“三农”旧址、六安兵变旧址、金寨五星县政府旧址等。同时,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聘用文物看护员,加强对重点文物包括革命文物的日常保护,确保文物安全。

2、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精神内涵。牵头创排的红色题材民歌剧《大别山之恋》,以大别山民歌为主要音乐元素,展现波澜壮阔的大别山革命历史故事,此剧作为安徽省新创优秀剧目在合肥展演,反响强烈,获省委宣传部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同时还推出小品《纪念碑》、话剧《历史的天空》、大型舞台剧《革命的种子》等多部红色艺术作品,受到广泛好评,2020年两部红色大戏《淠史杭之恋》和《新梦》分别在金安区会议中心成功首演。连续举办三届红色微电影盛典,推出一批反映大别山革命历史的微电影。皖西博物馆推出“让文物说话 讲皖西故事”系列微视频,讲述皖西红色故事,共有《许继慎的砚台》《六霍起义》《苏家埠战役》等10个微视频,每个微视频时长约5分钟,社会反响强烈。

3、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推介。采取市县两级联动,在上海等长三角重点地区开展“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旅游推介。在CCTV-1和CCTV-13宣传六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品牌形象。突出红色主题,制作红色旅游专题推介片,开展高铁全媒体冠名,打造一列专属六安的立体移动式红色展厅。强化信息化手段运用,开通官方抖音号,发送欢迎短信1150万条,向重点城市微信用户推送旅游短视频144万条,借助马蜂窝、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我市红色文化和资源。二是强化活动影响。举办六安红色之旅徒步大会等赛事,开展红色之旅·云游六安、金寨红岭公路自驾大会等主题活动,吸引了广大宾朋。六安红色之旅徒步大会获十大最美线路和红色文化特色赛事称号。深化区域合作,联合湖北等地开展大别山红色旅游及精品线路整合推介,举办“粤港澳千人千里挺进大别山”系列活动,大别山红色旅游走进香港卫视。三是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六安火车站重要交通枢纽和宣传窗口的功能,在六安火车站设立六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从装饰装修风格及后期宣传内容和方式,打造一个“红色旅游”宣传窗口。

4、强化融合发展,培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一是以市委和县区党校为龙头,培育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实境教育的精品线路;以九十里山水画廊和万佛湖环湖旅游道路为依托,培育集红色教育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大别山国家风景道为依托,培育大别山红色旅游区考察红色旅游带动扶贫开发和振兴发展的经典线路。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二是充分利用大别山区生态资源优势,把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特色农业旅游以及民宿风情旅游等多种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开发,用红色旅游资源吸引人,用绿色、生态、休闲等旅游资源留住人,形成红色与其他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优势。三是整合全市红色旅游资源,提炼推出红色主题旅游精品线路,目前已建成1条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六安-金寨-霍山),3条全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舒城县新四军第四支队纪念馆、皖西烈士陵园、裕安区独山革命旧址群、裕安区苏家埠战役纪念园、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霍山县诸佛庵镇革命遗址、金寨县红二十八军军政及重建旧址、金安区张家店战役纪念馆共9个红色景区(景点)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金寨县汤家汇红色旅游小镇、金寨县立夏节起义旧址 (丁家埠大王庙)、霍山县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金安区东河口镇朱蕴山纪念馆、裕安区许继慎纪念园等15个红色景区(景点)列入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节假日到来之前,充分满足各地游客出行需求,推出“八月桂花遍地开红色记忆线”二日游、“千里跃进 将军故乡红色征程”二三日游、“枪杆里出政权 风雨历程”一二日游、“沿着总书记足迹前行”一二日游等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5、打造特色村落。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美丽宜居小镇(小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的申报和传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工作,注重保留和突出村庄原有特色资源、地貌和自然形态,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我市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截至目前,全市共成功申报6个中国传统村落和29个省级传统村落,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800万元。2018年12月,住建部对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进行了公示,我市金安区毛坦厂镇浸堰村、金寨县天堂寨镇前畈村成功入选。

二、下步计划打算

一是以乡村文化建设为手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投入,加快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增强公共文化场馆对乡村群众的吸引力。增强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以活动为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乡村孝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优秀乡村文化,积极推进移风易俗。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以乡村群众身边好人模范为榜样,推动乡村社会正气构建。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邪教。

二是以乡村文化建设为导向,推进乡土文化振兴。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保护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农耕文化,充分发挥新乡贤引领作用,促进整体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挖掘、保护非遗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好公益性文化场馆阵地作用,扶持非遗传习基地建设,搭建景区平台开展非遗进景区。加强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的社会价值和旅游价值。进一步发扬新乡贤的引领作用。多从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中打造“新乡贤”,以榜样带动社会整体素质提高。进一步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

三是以乡村文化建设为契机,推进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利用。加强对红色革命文物的发掘、保护、利用。发展红色旅游。加强宣传推介。在重点客源城市,适时开展“绿水青山·红色六安”文旅推介活动,大力宣传六安红色资源。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依托中央、省级等知名媒体,不定期推出大别山红色专题,制作六安红色微视频和专题推介片,借助各类媒体特别是抖音等新媒体广泛宣传。突出专题活动影响,继续办好红色徒步大赛等活动。统筹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和特色旅游小镇培育。发挥红色景点核心带动作用,依托大别山区丰富的资源优势,打造一批红色、乡村旅游集聚区,推出一批红色精品线路,开发系列红色旅游商品,用红色资源吸引人,用绿色、生态以及文化的资源留住人,延长红色产业链,形成红色与其他资源联动发展优势,进一步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特色村落保护和开发。

四是以乡村文化建设为媒介,实现乡村乡风文明。一是能营造团结友爱风尚。乡村文化建设能够凝聚精神力量,提高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营造团结友爱的乡村新风尚。二是能营造诚实守信氛围。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传播“恪守信义”的家风家训,有利于弘扬诚信道德品质,营造“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三是能营造互帮互助风气。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能够加强村民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增进村民间的情感,营造邻里互助、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尚。

五是以乡村文化建设为支撑,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能够为乡村经济注入不竭动力。一是促进产业融合。乡村文化建设能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乡村依托当地文化特色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拉动衣食住行的消费需求,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乡村文化建设能助推旅游业的发展,改变过去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乡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六是以乡村文化建设为载体,增强乡村治理效能。一是能强化干部素养。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能增强乡村领导干部的人文素养、精神素养,能提高乡村领导干部的治理智慧、治理眼界,有利于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水平。二是能提高乡民素养。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能够提高乡民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乡民文化素养的提高能增强村民对乡村治理相关政策的理解度,也能增强其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增强乡村治理效能。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联 系 人:杨转

联系电话:0564—3379272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7月7日

 

 

 

 

抄送:市委督查办、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总值班室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7月7日印发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评论

  • *正文:
  • 验证码:
  • 勾选显示真实姓名(如不勾选,默认会员用户名评论)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