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A134号提案的答复函
徐德祥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红色文化进校园的建议》(第A134号)提案已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多年来,市教体局依托本土丰富的红色资源,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入学生的心灵,积极营造红色氛围,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抓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在944所学校66万学生坚持开展了各类传承红色文化的教育活动,比如红色教育班队会、讲革命故事,学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看红色电影,开展“我们的节日”“小小传承人”“小小讲解员”“清明祭英烈”“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红色传承在六安”等红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我们组织青少年到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篮,举行升旗仪式,宣誓仪式等,使青少年的思想受到触动,心灵得到洗礼;我们开展“英雄在我心中”活动,通过宣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阅读英雄革命家书,走访革命后代,举行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引导学生学习英雄,关爱英雄、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传承和弘扬无私无畏、精忠报国的英雄精神。近三年来我们的红色教育活动累计达2.5万余场。
二是抓品牌打造与实践。打造了金寨县红军广场、独山苏维埃城、新四军四支队纪念馆等43个省市级红色研学基地,组织近30余万学生在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开展“寻访红色足迹”的红色研学教育活动。
三是抓红色教育与课程教育的融合。开发了《红六安》《皖西革命回忆录》《刘邓大军在皖西》等80多种有本土特色的校本教材,把大别山区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中,让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了解大别山区革命历史,领会“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万众一心、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虽然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红色文化进校园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如下:
一、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对大别山区革命遗址课程资源进行整理和挖掘,组织遴选并利用好红色革命遗址,作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继续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进入基地(营地)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二、丰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内容,努力打造红色教育品牌,建立长效机制,真正使红色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发挥出巨大的政治优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三、加大宣传力度,使红色文化教育深入人心。借助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加大对校园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及教育成果的宣传力度,全市共同营造红色文化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在广大师生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是教育者的职责所系,使命使然,更是立德树人之需。我们会继续将红色文化深植于青少年心中,涵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
最后,非常感谢徐委员对红色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关心,也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B 类
联系单位:教育科
联系电话:3379244
六安市教育局
2020年6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