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A014号提案答复函和满意度签字表
民革六安市委: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境地及建议》(第A014号提案)收悉。作为市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现结合我局发挥职能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实施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战略,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助力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准入更加便捷。行政审批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办理,实行统一流程、告知承诺、压缩时限、免费邮寄,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和零成本”。在全省领先出台并实施《全程电子化企业开办全程帮办暂行办法》,实现企业开办常态化“一日办结”,此项做法在安徽广播电台《新闻联播》栏目报道。以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实行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及政务服务办理结果免费快递服务的通知》,自2019年10月起实行新开办企业公章免费刻制,此项做法在《中国市场监管报》刊登报道。近年来,我市各类市场主体呈现递增趋势,2019年,全市新设各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含私企、个体、农专)4.95户,同期增长17.15%,在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新增户数排名第8,同比增幅排名第4。其中:新增私营企业18451户,同期增长27.82%,全省新增排名第6,同比增幅排名第1,期末实有私营企业75746户。个体工商户新增30362户,同期增长13.45%,全省新增户数排名第8,同比增幅排名第8,期末实有个体工商户22023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户数687户,新增户数排名第4,期末实有9981户。积极推进企业注销改革,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推进简易注销,提高企业退出市场便利化程度,压流程减时限,统一全市登记材料和环节,进一步削减材料,将企业一般注销登记调整为即办件。2019年,全市501户企业全程通过注销平台办理退出手续,为企业降低办理成本15万余元。压费用降成本,对于符合简易注销条件的企业,一律指导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无需登报公告、无需办理清算组备案,降低企业交易性成本70余万元。
二、市场环境持续改善,维护民企合法权益。开展公平竞争专项执法,我局查处的一起商业贿赂案件入围全国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并在国家总局召开的反不正当竞争国际研讨会作经验交流。对涉企行政行为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持续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和违反平等产权保护等规范性文件,审查、清理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名义发文56份。深入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配合省局调查市建材行业的涉嫌垄断行为。大力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组织保健食品、“打传规直”、农资市场等专项整治,严厉查处食品药品、质量、计量、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违法广告、无照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守法经营、维护市场秩序。2019年,我局荣获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先进单位。
三、价格监管有序开展,切实减轻民企负担。重点做好“服务企业六治理”、“保障民生五规范”,督促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严格落实对企业取消、停征、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按照《质监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取消或停征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决定的通知》的要求,停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含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费,继续停征计量器具强制检定收费。组织开展涉企收费监督检查推进企业降成本工作,对辖区内的铁路货物运输相关收费情况进行清理规范。重点对公安、交通、人社、法院、自然资源局等单位收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强化涉企收费监管。治理物流领域乱收费行为,对辖区内5家铁路货运站、7家高速公路施救单位进行检查。治理电力价格乱收费行为对全市21家转供电主体进行检查,查处违规加价行为1起,将多收电费2.9万元退还给转供电终端用户。对安徽华电六安电厂有限公司环保电价违规立案查处,没收多收环保电价款4.63万元。治理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收费行为,确保我市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价格规范有序。加强供水供气价格监管,检查市3家自来水公司、5家燃气公司进行,立案1起,结案1起,将多收价款5550元退还给企业和消费者。
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质量强市深入推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开展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发挥质量品牌引导和标杆效应,2011年至2019年,市五届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达31家。积极推进企业导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帮助培育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质量人才,组织举办卓越绩效管理培训和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引导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落实首席质量官管理制度,提升民营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针对我市特色产业,重点引导童车童床、霍山石斛、六安瓜片、叶集板材、电机齿轮、电线电缆6个领域“提质创牌”。二是推动制定《六安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对符合我市地方自然条件、特色产业经济以及风俗习惯、传统民俗的地方特色农产品给与标准固化和特色保护,促进地方经济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5项,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0项。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1项,兑现奖励103万元。推动我市工业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省局批准实施我市5家企业开展创建,其中,4A级1家、3A级2家、2A级2家。三是知识产权成果丰硕。积极引导民营经济主体申请专利和商标注册,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投入运行,六安商标受理窗口受理量逐年攀升,方便民营经济主体申请注册。我市现有有效注册商标量30671件,居全省第6位,每万户市场主体拥有商标达到1000件。目前,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1件,居全省第1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居全省第2位;中国驰名商标18件,居全省第5位。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1404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9件。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舒城小兰花跻身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榜单。积极保护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269件,其中,商标案件163个,专利案件106个。我局在第2届金芒果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上喜获“2019金芒果地理标志扶贫英雄榜-先进机构”殊荣。四是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股权出质、动产抵押进行融资,纾解资金困难。2019年全市办理商标、专利质押45笔,质押金额13.6亿元;股权出质登记76笔,融资金额87.54亿元;办理动产抵押175件,抵押登记数额39.03亿元。
五、贯彻落实有效措施,构建和谐政商关系。一是统筹实施联合抽查,减轻企业负担。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行检查计划双周报备、审批和联合检查等制度,提高了检查的针对性和统筹性,开展跨部门随机联查95批次,基本涵盖所有部门间联合检查领域,其中市级完成22项,县区级完成73项,合并检查事项168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证照分离”改革落地生效。严格落实“先照后证”,动态调整审批事项,开展违法设定或变相增加注册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专项清理整治,有效破除市场准入“隐形门槛”,确保上级决策部署落地生效。巩固“多证合一”成果,进一步压缩各类涉企证照事项,持续以“减证”推动“简政”。积极推动应用安徽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部门间信息及时传递和无障碍充分交换,减少办事环节、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四送一服”助企解困。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走访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和工作调研,为135家企业提供免费计量服务,免费检定校准计量器具2783台(件),为19家特种设备企业免费检验检测服务,检验电梯等设备96台,压力管道710米。四是抓党建促发展。逐年推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建工作,我局以开展示范街(区)创建活动为突破口,不断强化非公经济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和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两个作用”,为促进全市“小个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通过近三年的创建,我市目前拥有省级命名“小个专党建工作示范街区”15个,今年力争新创10个示范街区。
六、发挥职能迎难而上,统筹推进复工复产。我局在认真履行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监管职责的同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协调推进民营经济主体复工复业,加快经济恢复。一是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开通企业登记、疫情防控用品、器械应急审批,完成安徽富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防疫产品备案和生产备案,帮助企业及时生产防疫所需物资,解决我市疫情防控、群众防护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开通了网上办、预约办等便捷方式,累计办件4287件,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降低企业开办成本约293.2万元。二是减免费用为企业减压。市局所属检验检测机构对复工复产企业的特种设备检测、计量非强制检定校准、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等减免收费109.47万元。推行特种设备安装告知、使用登记以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复审等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模式。组建应急保障检验工作组,做好应急保障检验和安全检查的技术支撑,为安全有序复产复工提供高效服务保障。三是维护复工复产市场环境。加强复工复产期间广告监管,督促市广协加强行业自律,严格落实广告发布审查等制度。叫停三家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利用疫情防控送口罩作为奖品等未经审查或核实发布广告的行为,行政约谈企业负责人,维护广告市场秩序。做好复工复产企业食堂监管,印发《关于全市单位食堂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通知》,采取市县区联动方式,对复工复产企业食堂进行全覆盖检查,督促企业食堂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严格防控措施。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20年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突出问题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要求,市局开展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调研,了解房地产企业复产复工状况,以及水、电、气、有线电视行业等涉嫌垄断行为及收费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困难。对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存在的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提升公用企业守法经营、公平竞争意识,给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四是政策宣传助力复工复产。积极开展全员走访和调研,重点宣传解读《安徽省应对疫情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清单204条》,从财税政策、降成本政策、稳岗创业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政策等方面,帮助企业了解和争取相关扶持政策。指导企业在做好复工复产的同时,落实疫情防控体责任。积极开展“四送一服”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疑难问题。4月,我局被市总工会列入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拟表彰名单并公示。五是简化企业信用修复,实施审慎监管。持续做好“黑名单”和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工作。对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有明显自我纠错的,按照《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建立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机制的通知》将6户符合条件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及时移出“黑名单”,并签订了企业信用承诺书。按照《安徽省涉企信息归集应用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对13家民营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撤销行政处罚记录。
提案指出的问题和建议对我局今后工作是一个警示和提醒,下一步,我局将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和缺项短板,做到履职尽责。
一、继续深化落实商事制度改革任务。简政放权、减证便民,缩短办事时间,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加大与商业银行、工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合作,扩大网上代办服务点覆盖面,为民营经济市场运行提速增效。
二、强化“降费”政策落实,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继续深入开展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工作,加大对政府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垄断性行业、中介机构、协会等涉企收费检查力度,落实减免优惠政策,支持民企复工复产。
三、推进质量强市战略。优化质量工作推进机制,提请市政府修订《六安市人民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出台六安市质量提升奖励扶持政策,激发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巩固霍山、舒城质量强县创建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开展质量强县区创建工作。继续开展质量提升“五大示范”“双零”行动,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
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创立品牌、使用品牌意识。开展知识产权提升行动,大力推动六安地理标志产品参加中国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类价值评价。积极推进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建设。进一步强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对商标专利侵权假冒商品生产、销售等环节开展全链条打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切实帮助民营经济主体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大力度面向企业开展有关股权、产权融资的政策宣传,提升运用效益,解决运营资金难点,以股权出质、动产抵押、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融资为重点,拓宽民营经济主体融资渠道。
六、加大公平竞争审查力度。做好涉企政策文件的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预防和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行为。开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执法,加强公用企业监管,及时制止和查处滥用市场独占和优势地位侵犯民营经济主体合法权益行为。
七、推进扶持政策落地生效。深入贯彻落实省局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支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若干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保障市场价格稳定和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维护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民革六安市委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张弢 电话:13305642933
2020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