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A031号提案答复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经信局发布时间:2020-06-22 08:36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打印 收藏

谢海涛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加快推进5G商用步伐,助力我市5G产业发展》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并安排相关人员认真研阅,积极开展调研走访,召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电信企业、市供电公司、春兴精工、精卓光显等部门和重点企业座谈会6次,认为您的建议具有代表性,非常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我市实际,答复如下: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5G已经成为“新基建”的核心领域之一,是未来国家战略的重点方向。今年3月底,《安徽省支持5G发展若干政策》出台,为推动全省5G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六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5G发展工作,多次做出相关工作部署,自去年6月市委副书记、市长叶露中主持召开研究我市5G应用及相关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迅速行动、积极部署,高起点、高质量谋划我市5G产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六安市5G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了我市5G产业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积极谋划编制《六安市支持5G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从培育产业生态、促进行业应用、夯实网络基础、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十五类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推动我市5G建设和应用发展。

一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市5G建设及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现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5G网络建设加速部署。截至5月底,全市共建设5G宏站571个,其中新建站86个,利旧改造站468个,利用社会杆塔站17个,已开通5G设备447套,5G用户达11.8万户,实现了市政务中心、万达广场、百大商圈、工业园区、风景区、县城等热点区域的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二是5G融合应用多点开花。我市5G应用场景更加丰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加快探索,工业互联网、智慧旅游、医疗健康、超高清视频、智慧城市等正成为5G创新应用的先导领域。尤其是以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5G+工业互联网”风头正劲,成为5G典型应用的“一枝独秀”,通过先试先行,率先垂范,引导基础电信企业与大型工业企业强强联合,开展一对一诊断服务,搭建“技术新星(5G)+制造潮流(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谋划了近20个工业互联网项目,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不断适应5G时代要求,走在全省前列。三是5G产业生态逐步构建。5G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新机遇,围绕5G产业链,我市涌现出精卓光显、春兴精工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注入核心竞争力。今年1-5月,疫情带来经济下行压力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仍画出一条强劲的上扬曲线,精卓光显、胜利精密、春兴精工等纷纷逆势增长。我市5G技术及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云服务商、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5G产业生态圈,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网络性能检测、产业监测分析等服务平台,促进供需合作对接,培育一批5G优秀解决方案供应商,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推进全市5G+示范应用推广普及。市经信局已经先行一步,出台组织申报“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和“5G+智慧应用”示范企业的文件,并将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和企业纳入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进行奖补,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快5G应用、壮大产业生态。谋划并实施“三个清单”,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分类推进5G基站、5G工业、5G+示范应用项目建设,加速扩大“新基建”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和产品升级,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发展新动能,对稳增长、稳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四是5G政策环境持续完善。2019年6月6日,5G商用牌照发放以来,我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全省率先出台《六安市5G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绘制产业发展蓝图,提出在重点领域开展5G应用试点示范引导,通过率先实施、率先突破,引领5G在全市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探索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应用标杆,让我市更多优秀5G工程项目走向全国、全世界。编制《六安市5G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建设重点,按照市区、县城、乡镇和农村梯次开展建设,到2025年实现城区室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重点覆盖,有效支撑各行业5G应用需求。编印《六安市5G产业招商指南》,为开展5G产业精准招商奠定了基础。拟定了支持5G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成立协调小组文件,通过鼓励创新、加快网络建设、推广应用等,积极推动5G技术产业进步,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我市5G建设及产业发展工作初见成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差距,主要还体现在5G基站选址难,建设成本高等方面。5G部署面临“三个三倍”问题:5G基站的密度接近4G基站的3倍,5G基站能耗接近4G基站的3倍,5G建设成本也接近4G的3倍; 5G基站及相关网络、管线设备面临选址难、进场难,以及道路、楼宇、杆塔和电力等配套设施重新改造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5G建设部署进度,拉高社会使用成本。

针对您提出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并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5G建设审批流程。按照市区-县城-农村重点乡镇的次序,梯次推进5G网络部署。将5G基站站址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纳入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建立健全5G项目审批或备案流程绿色通道,试行打包规划、批量审批。优化5G基站建设环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动新建、改扩建小区及建筑物预留基站设施位置,将5G基站、机房、室分系统和管线建设纳入项目建设内容,开展设计图审、施工验收等工作,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一个窗口”集中审批,与水、电、气等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二是推进社会公共资源向5G基础设施开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推动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所属公共设施资源、学校、医院、公路、铁路、桥梁、隧道、市政绿化区、公园广场、公交站台、旅游景区、体育场馆、展览馆、客运站场、公共地下空间等公共场所和设施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无偿向5G网络设施开放;支持利用住宅建筑、商业建筑等的附属设施开展5G通信网建设,确保5G网络深度覆盖;在推动市政路灯杆、公安监控杆、城管监控杆、电力塔等公共设施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推广应用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5G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智能杆;推进5G基站铁塔、室内分布系统等通信设施共建共享,促进信息基础设施资源社会化共享和集约化利用。三是强化5G网络建设要素保障。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基站用电报装绿色通道,简化申请流程和报装资料,在用电申请、电力增容和直供电改造上为5G 网络建设提供最大便利。组织推进具备条件的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工程。落实《安徽省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办法》,对因征地拆迁、城乡建设等造成的信息基础设施迁移或损毁,严格按照本地标准予以补偿;严厉打击盗窃、破坏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阻碍依法进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等行为,切实保障5G网络设施设备安全。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支持5G网络建设,严禁收取进场费、协调费、分摊费等不合理费用,加强监管室内场地租赁费、建筑物天面租赁费等不明码标价、不收费公示以及在标价之外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等价格违规行为;探索开展新建、改扩建小区配电房向5G网络设施开放,合理增加配电区域规划空间。四是深化5G行业应用。加快推动5G与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中的融合应用,组织开展市级“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择优遴选一批项目给予资金补助;鼓励企业积极运用5G技术实施技术改造,发展新型生产模式,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加快5G全域化应用,组织开展市级“5G+智慧应用”试点示范,推广5G在车联网、4K/8K超高清视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安防等典型场景中的示范应用,择优遴选一批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五是加强5G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电视、新闻网站和新媒体,广泛宣传5G科普知识、我市支持5G政策、5G应用示范及产业化的最新成果,定期举办论坛、展会、路演活动等多类型、多层次、受众广的5G宣传活动,有力营造全社会推动5G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六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5G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加快5G发展专项协调小组职能,研究协调解决5G发展跨区域、跨领域和跨部门的重大问题。市经信局作为协调小组办公室,定期调度5G基站建设、重点项目、示范应用推进情况,组织开展5G建设应用及产业发展督查工作,重点将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事项纳入督查督办。

感谢您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继续支持和关注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并向我们提出改进工作的宝贵意见。

办得类别:B类

联系单位:市经信局

联系电话:3370893

 

2020年6月22日 

 

 

 

 

 

 

 

 

 

 

 

 

 

 

 

抄送:六安市政府办公室,六安市政协提案委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评论

  • *正文:
  • 验证码:
  • 勾选显示真实姓名(如不勾选,默认会员用户名评论)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