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A191号提案答复的函
马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挖掘六安旅游资源及加大六安红色文化传承的建议》收悉,现就您所提的打造特色旅游路线、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加强旅游宣传推广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不断挖掘六安旅游资源及加大六安红色文化融合。一是不断打造红色旅游路线。大力实施大别山红色旅游精品工程,实施红色旅游139计划,谋划打造的“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前进——挺进大别山之旅”,被列为全省旅游精品线路。9个红色景区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3处革命旧址(群)被列为国保单位,独山等3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红色旅游小镇。先后建成大别山国家风景道、山湖大道、万佛湖环湖旅游扶贫大道等一批旅游基础线路,其中大别山旅游风景道被列入25条国家风景道之一,我市成功注册“大别山风景道”商标;建成陡沙河温泉、悠然蓝溪、大别山风情谷、龙津溪地等一批旅游景区,不断丰富天堂寨、万佛湖、悠然蓝溪等景区生态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元素,景区品位不断提升。二是不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我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旅游工作的意见》,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方案》,对红色文化传承提出指导意见。市宣传、文旅、史志、教育等部门多力齐发,认真做好皋陶文化、红色文化等研究、宣教和传承工作。将部分重点红色文旅资源纳入各类爱国主义、党史教育和研学实践基地,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2个、省级12个、市级19个,党史教育基地省级5个、市级15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省级21个、市级42个;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六安历史》(二卷)《红色精神代代传》等党史资料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读本;有序推动《皋陶与六安》《皋陶文化研究》等研究成果选征和出版;着力开发原创动画短片《伟哉皋陶》并先后获得安徽省第五届动漫大赛银奖、安徽省第五届法治微视频作品征集大赛特等奖及第十六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三等奖;深入开展清明纪念法祖皋陶典礼、红色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创排展演、“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主题宣讲、“非遗进校园”、红色图书“八进”基层等活动,讲好六安故事,传承六安文化。三是不断加强文旅宣传推广。积极开展联动营销和重点突破营销,采取“1+N”捆绑营销等方式,六安旅游走上央视;以重要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线为纽带,推出“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高铁冠名。先后在长三角、山东半岛、华北、合肥都市圈及皖北等地举办“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为主题的旅游推介100余场次,共邀请媒体、旅行商采风踩线超过40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百万份。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六安茶谷开茶节、红色徒步大会、法祖皋陶纪念典礼、国际羽绒节、天贶节、桃花节、马拉松等活动及赛事,展示大别山民歌、邀大岭、六安灯歌等民俗类、表演类非遗节目,吸引了广大宾朋。在全省率先启动智慧旅游建设,先后建成市旅游产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和景区监控平台,我市被评为全省智慧旅游等级评定先进单位。
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您指出的重点旅游产品特别是景区的开发还需进一步提升,古色红色等传统文化还需进一步融入,宣传营销还需进一步加大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下一步,我们结合您提出的建议,努力把文旅资源利用好、把传统文化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加强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支持金寨县红军源重点项目建设及5A景区创建,实施红色影视基地、革命博物馆改扩建等项目,修缮红色遗迹;推进舒茶人民公社4A级旅游景区创建;打造鹿吐石铺大捷、舒传贤革命活动旧址群等红色旅游节点;支持霍邱县李特故居布展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挖掘霍邱城西湖军垦文化,打造淮河红色旅游风情线。以金寨县委党校为龙头,培育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实境教育的精品线路;以九十里山水画廊和万佛湖环湖旅游道路为依托,培育集红色教育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大别山国家风景道为依托,培育大别山红色旅游区考察红色旅游带动扶贫开发和振兴发展的经典线路。
二是进一步加大六安特色文化传承。不断拓展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做好红色文化、皋陶文化、大别山文化、三线文化和淠史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增强我市文化旅游的时代性、吸引力和影响力。加强红色影视、音乐、文学、书画等作品创作,积极创排和演艺红色剧目,重点抓好红色民歌剧《大别山之恋》等剧目的宣传推广;丰富红色文化拓展利用形式,将符合条件的革命旧址用作村镇文化活动室、图书室、陈列馆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做好皋陶文化研究和传承,继续开展清明法祖皋陶纪念典礼活动及《伟哉皋陶》系列动漫短片创作、宣传;谋划引导六安特色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史志宣传教育“六进”活动,通过红色六安宣讲报告会、红色微电影创作展播等系列活动,努力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
三是进一步加强六安文旅宣传推介。集中力量打造六安文旅整体形象,强化对长三角的宣传力度,积极开拓新兴客源市场,巩固传统客源市场,适时开展“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推介活动。创新思维举措,在抖音、快手、淘宝、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宣传推广和产品销售等。加大在宾馆、机场、高铁站等重要区域的宣传,在六安火车站设立六安旅游窗口,提供咨询服务。开展江淮果岭“四季赏花 四季采果”系列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合肥经济圈和大别山城市联盟精品线路。加快“六安文旅”智慧服务平台建设,为游客和公众提供资讯查询、产品预订、美食特产、公共文化、非遗传承、智能客服、智能导览等服务,实现“一机在手,畅游六安”。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复类别:B 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规划发展科
联系电话:3953567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6月16日
抄送:市委督查考核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