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A098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六安市委:
您在政协六安市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提出的《提升旅游品质,让六安暖得了心,留得住人》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历史文化悠久,皋陶文化、楚文化、淮夷文化、红军文化交相辉映。多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红色旅游“139计划”(2005年)和三轮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逐步构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市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拥有4A级及以上景区26家,其中5A级景区2家(天堂寨景区、万佛湖景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霍山县),旅游强县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处,接待床位约10万多张。201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6008.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5.53亿元。
但诚如您所说,六安旅游的发展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景区内创新点和多样化不足、景点不集中、知名度高的景点不多、对导游的培训不够等,针对我市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您从借助互联网思维、注重特色、加大对导游的培训力度、优化硬件设施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对我们工作的开展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和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实际,落实好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继续推进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品牌营销,不断提升旅游品质,让游客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六安,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部署工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的格局。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创建,统筹实施旅游文化名县、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名村、休闲旅游示范点四级联建工程。按照强点—连线—扩面的工作思路,重点打造万佛湖(万佛山)+山水运动、天堂寨+生态休闲、大别山主峰+石斛养生、六安茶谷(响洪甸、独山)+红绿研学、洪山(大别山石窟、皖西大裂谷)+乡村休闲、六安南山+运动休闲等旅游度假区以及旅游目的地和大别山国家风景道等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大别山虚谷温泉等为重点的温泉养生旅游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健康小镇;推动霍山仙人冲画家村等以文艺创作、非遗传承为主题的创客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业态。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功能,积极推动六安文庙、齿轮厂文创街区等项目落地,大力发展夜市经济。同时,探索旅游文艺演出新模式,推出本土风情表演。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推出一批体现六安特色的旅游伴手礼。
二是进一步推进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舒城恒大童世界、陡沙河旅游度假区、聆心谷、徽风皖韵古建旅游街区及大别山风景道、茶谷沿线配套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施全市全域旅游交通集散体系规划,规划打造一批旅游专线,在重要旅游沿线及核心旅游景区周边建成一批游客休憩点(观景台)、自驾车(房车)营地、露营地等基础服务设施。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进一步提升旅游厕所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重点面向游客,谋划打造六安市智慧旅游移动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旅游信息的集中推荐、展示和订购,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消费需求。
三是进一步提升监管服务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构建暗访评估与执法检查同步推进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深入推进旅游信用体系、文明旅游示范体系建设,指导涉旅企业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优质旅游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全市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各类培训,举办行业技能大赛和旅游政策业务知识培训等。支持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快旅游人才校企合作示范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市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进一步实施精准营销。集中力量打造六安旅游整体形象,强化对长三角的宣传力度,积极开拓新兴客源市场,巩固传统客源市场,继续开展“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推介活动。利用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打造新平台,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加大在宾馆、机场、高铁站等重要区域的宣传,在六安火车站设立六安旅游窗口,提供咨询服务,集中展示景区和旅游商品。挖掘本土文化,推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合肥经济圈和大别山城市联盟精品线路。
感谢您对我市文旅事业的关心和关注,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 B类
联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规划发展科
联系电话:3929221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 6 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