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经信局发布时间:2020-06-30 16:13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打印 收藏

刘竞成代表:

您在市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抓住时代机遇、打造稀土永磁产业链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对该建议认真研阅。现结合我市实际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造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市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处级规格建立“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组织开展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六安行活动”。2019年成功举办了“‘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科技集中活动暨六安市·皖西学院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对接会”,推介实用新科技成果48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54项。2019年首次启动了市级产学研学合作重大专项,立项24项,市县支持资金2500万元。引导企业积极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有17家,其中就有安徽省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稀土永磁材料六安市技术创新中心。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在推动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结合我市稀土新材料产业优势,主动对接省内外高校院所,争取引进国家级或省级科研机构在本辖区落地,推动建设一批基础好、能力强、贡献大的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

二、关于打造产业基地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以瀚海新材料、中财管道、墙煌彩铝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发展态势强劲。六安经济开发区将新材料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龙头带动、高端引领,做好补链强链延链文章,拉长产业链条,持续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集群。市级层面,也将新材料作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加以推进,在近期出台的《六安市5G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立足我市磁性新材料产业优势,支持霍山东磁、将军磁业、天通新材料、瀚海新材料等企业重点发展铁氧体、钕铁硼、铁基非晶及纳米晶等永磁材料,探索研发射频电感、功率电感、滤波器、无线充电器材等5G磁性元器件,支持新材料企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磁性材料/柔性材料—磁性元器件/柔性屏—智能终端”六安特色新材料产业链。

三、关于加强政策支持打造产业链的建议

据统计,近年来在省、市各项惠企政策中均对稀土永磁材料企业给予了资金支持,以瀚海新材料为例,在制造强省资金中对该企业获得安徽省重点创新型高成长性电子信息企业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等分别给予50万元奖励;在科技创新资金中对该企业建立省院士工作站奖励30万元、获得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奖励10万元、获得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奖励20万元、购置研发设备补助21.6万元等。当前我市在支持科研平台建设、鼓励产学研合作方面,也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如:对于新组建的国家、省、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2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对新成立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的奖励;开展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每年评选奖励10家产学研合作优秀企业,每家给予20万元的奖励,奖励资金用于研发。对产学研合作取得重大成效的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补助。

四、关于打造人才高地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注重院士工作站建设,积极拓展海外智力资源渠道,但客观来说,我市高端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与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仍不相适应。孵化平台发展滞后,“孵化种子”不足,高端科技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培养的困局难以完全破解。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引育,针对我市稀土永磁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培养本地拔尖创新创业人才申报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精准发力。做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跟踪服务,鼓励、支持新材料科技人才团队争取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项目,以人才为依托,保证我市稀土永磁产业发展成为“源头活水”。

最后,对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并请您继续关注我市经济发展,为促进我们的工作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再献良策。

专此答复。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经信局;

联系电话:0564-3370996。

 

 

 

                                                                        2020年6月29日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评论

  • *正文:
  • 验证码:
  • 勾选显示真实姓名(如不勾选,默认会员用户名评论)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