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74号建议答复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六安市教体局发布时间:2019-06-22 17:45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打印 收藏

曹士亮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22部委《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安排部署中小学系列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全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已基本形成有效育人的工作机制。

一、强基固本,加强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健康教育室,部分学校设有悄悄话信箱。依托六安二中,建立市级心理健康咨询室,县区也比照建立,全市所有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站对全体学生开放。每个站点配备了人员设备,设立有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游戏室、情绪宣泄室和音乐放松室。学校健康教育课做到了“六有”(即有计划、有课时、有教材、有师资、有教案、有检查),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同时加强与各学科融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关爱和心理疏导。

二、示范引领,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

从2014年起,市教育局根据《转发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各区县拟定实施方案,组织本区县中小学校开展区县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通过开展特色学校争创活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典型,推动广大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学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义务和责任,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全体教师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心灵成长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三、创新机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一是通过培训学习,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纳入教师培训任务之中,采取专家面授、参观学习、网上自学、自我成长等途径,保证心育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二是开展教育活动,提升工作实效。鼓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或月)活动,利用5·25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围绕环境适应、自我认知、青春期心理、有效沟通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认识自己、调控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开展针对性的集中辅导。中高考前期,组织专业人员对高三、初三学生进行一轮考试心理调试和法律方面的讲座,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潜力,汲取成长正能量。四是逐步完善家校互联机制。充分利用家访、电话、网络等形式进行家校沟通,全方位掌握学生心理状况。

正如您所讲,现阶段,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还处在易发、多发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针对您的建议,结合教育部门职责,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市教育局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更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上。组织中小学校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经典诵读,戏曲、书法进校园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带领青少年参观名人故居、传统民居、历史建筑等文化遗址。开展中小学生研学主题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和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校园、社区、乡村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进行传统文化授课和培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向上向善,积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环节,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增强政治认同和教书育人责任感。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校长任用、教师职务晋升、先进评定的重要依据,制定具体的师德考核实施细则,扎实推进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鼓励和引导更多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认定考试,提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专业水平。

三是加大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六安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展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教育培训,建立全市未成年人心理服务档案和困境青少年在线求助通道,形成全方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络。

四是建立家校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依托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倡导家长与学校加强沟通,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大讲堂,家庭教育巡讲等,为家长普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孩子、关爱孩子。通过家访、电话、建立家校联系QQ群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建立家校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最后,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B 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教体局教育科

联系电话:3379453

 

 

六安市教育局

2019年6月22日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评论

  • *正文:
  • 验证码:
  • 勾选显示真实姓名(如不勾选,默认会员用户名评论)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