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45号建议答复的函
张恒霞等代表:
你们在六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民宿经济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结合我委工作职责并经研究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民宿经济是以民宿为载体,以乡村旅游为纽带,带动观光农业、文化创意、娱乐运动、健康理疗、养生养老、租赁合作、信息服务以及农特产品加工营销、商贸餐饮等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链经济。加快民宿经济发展,推进农旅文深度融合,对于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引导市场、资本、人才、技术向农村集聚,推动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强村富民和农村繁荣振兴;对于促进我市建设国内著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发展较快,截至2017年,我市民宿达157家,从业人员2347人,年游客接待量168.6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9481.2万元。
我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我委高度重视包括民宿在内的乡村旅游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围绕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责任分工,全力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根据《国家旅游局等12部委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乡村旅游扶贫办公室,各县区也成立旅游扶贫办公室和协会,基本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完整内部体系。如裕安区成立了旅游扶贫协会,霍山县成立了堆谷山乡村旅游扶贫协会。此外,市旅游委员会加强和市交通扶贫办公室、特色种养业扶贫办公室等其他专项扶贫办公室协调合作,统筹解决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的规划编制、交通保障和资金整合等问题,形成分工明确的工作局面,确保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层层深入。
二是强化品牌建设,注重示范引领。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安徽省农家乐旅游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四级联创”,推行标准化,不断提升促进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截至2017年底,我市被评定为省级旅游强县4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3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8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154家。拓展乡村旅游业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农家小院、乡村客栈、户外写生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发展新载体,启动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金寨县梅山旅游小镇、裕安区独山旅游小镇、霍山县上土市温泉小镇、金寨县天堂寨镇、舒城县万佛湖镇入选首批安徽旅游小镇创建示范单位名单。
三是推动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强化乡村旅游项目的策划储备、招商引资和建设落地。去年,全市重点旅游项目146个,投资规模138.53亿元。发挥市旅游发展资金的统筹作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厕所、标识牌、停车场等建设,全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38座,投资额达4930万元。荣获国家“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被国家旅游局表彰城市。着力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基本实现了5星级农家乐无线网络全覆盖。
四是加强部门联动,推进产业融合。加强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文化、体育等部门的合作,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65个;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研学旅行基地5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5个,省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2个,省级旅游商品特色街区3个。
五是聚焦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出台实施《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八个一”工程建设及村级旅游扶贫规划编制。截至目前,65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中的46个村退出贫困村序列,12037户38363人脱贫,6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完成“八个一”工程建设,65个村旅游扶贫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强化人才智力扶贫,举办2期全市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班,完成对65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经营户或带头人400多人次的培训任务。
尽管我们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民宿对象界定不明,导致规划、监管、扶持缺乏落脚点,证照、纳税、统计等成为难题。下一步,我委将借鉴外地民宿发展工作经验,着力推进有关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依据各地生态环境及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民宿发展规划,打造景观景致,丰富业态类型,促进配套产业发展。研究制订农村休闲产业综合园扶持政策,打造一批产业融合度高、经济效益好、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大的产业园项目。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提高农村产业的综合效益。
二是规范行业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的通知》精神。配合市住建委、市公安局,围绕消防基础设施、消防安全技术措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职责等事项,对农家乐(民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农村民宿”经营行为,提高“农村民宿”服务质量。
三是加强人员培训。结合乡村旅游创客和乡村旅游实用技能人才培训等专项培训,加大对民宿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依托皖西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加强专业培训教材和师资力量建设,强化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业主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四是加强宣传推介。与六安电视台、皖西日报、中国移动六安分公司等单位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参展,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扩大民宿的客源群。加强民宿经营户与营销商、游客之间的对接,开发六安民宿手机APP,拓展网上预订、信用评价、支付结算等功能。
再次感谢您们对我市民宿行业的发展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们继续为我市民宿行业的发展出谋献策。
办复类别: B类
联系单位:市旅游委规划发展科
联系电话:0564—3929221
六安市旅游委员会
201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