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81号建议的回复
关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81号建议答复的函
孙峰等代表:
你们在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六安红色文化纪念馆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述,四川省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六安作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理应得到广泛宣传和弘扬,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得到传承,并在今天的老区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现红色传承与六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相结合,让红色文化彰显出来,不断增强六安人民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正能量。为此,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着力做了一些工作。同时因多种原因,我们的保护利用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主要工作
一是对六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统计。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指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等资源。六安是革命老区,这类资源比较丰富。根据市党史系统2010年开展的革命遗址普查登记,全市共有563处革命遗址(含寿县)。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5处,包括金寨159处、裕安24处、霍山24处、舒城22处、金安4处、霍邱2处,其中有159处分别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约占总数67.6%,包括国保2处16个点,省保10处32个点,市保16处19个点,县保82处92点。其它76个近现代重要史迹及革命旧址列入文物点保护。根据宣传部门统计,现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金寨革命烈士陵园、皖西烈士陵园,现更名为大别山革命纪念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19个。
二是对红色文物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主要通过编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规划、开展维修、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等措施,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目前,我市先后修复了独山革命旧址群、金寨革命旧址群、舒城新四军支部旧址、霍山西镇暴动旧址和舒传贤烈士革命活动旧址群、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旧址、六安中心县委旧址、苏家埠战役指挥部旧址、许继慎纪念馆、六安兵变旧址等20余处旧址维修工程。
三是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是宣传、党史、文化、文物部门联合开展党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评选申报;利用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等平台,举办各类革命史陈列展览;建立金寨红军广场、六霍起义纪念馆、大别山革命纪念馆、朱蕴山纪念馆等红色文化纪念馆设施;推进重要革命纪念场馆升级改造、陈展、免费开放,仅2016年,全市各级党史部门就参与了10多处纪念场馆的建设与布展提升。比如,做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陈展内容修改、审定和提升;指导把关霍山西镇暴动等纪念馆的建设;参与大别山革命纪念馆陈展方案的评选和审定,参与独山旧址群、张家店战斗纪念馆等纪念设施升级改造,参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李氏庄园布展,等等。其中,有的博物馆、纪念馆和革命旧址群已被列入国家级红色旅游路线、经典景区、4A级风景区和各类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四是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研究。为进一步发挥六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的功能,推进重要革命纪念场馆规范化、品牌化战略,早在2014年初,六安市委成立“全市重要革命纪念场馆陈列布展提升完善调研组”,组织开展重要革命纪念场馆陈列布展升级改造调研活动。市委党史研究室受市委指派为调研组重要成员单位,承担主要工作任务,组织了我市党史部门8名专家及社会上专家对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等13处六安市重要革命纪念场馆的陈列布展内容进行逐一调研论证,进一步丰富、修订、完善了革命纪念场馆陈列布展内容、形式等有关问题,力求做到内容准确、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科学定位,尽可能全面生动地反映出六安的红色历史底蕴与丰厚文化内涵,为全市顺利实施革命纪念场馆改版升级工程提供了详细参考和科学依据。
五是加强对党史资料和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研究工作。近年来,党史部门以编辑党史基本著作为基础,围绕重要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多方组织力量开展征编活动,进一步加大对新四军老战士等活资料的抢救性征集工作,先后出版《皖西党史资料辑要》5册、《口述六安》2册;结合重大党史纪念活动,先后编辑出版《皖西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论文集》、《安徽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六安卷》、《长征中的六安人》等精品力作;配合市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六安抗战史料汇编》,协助市委党校编辑出版《六安红色故事》;与市关工委联合编纂六安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读本——《红色精神代代传》。各县区党史部门也积极编纂党史精品,比如《江上青与金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金寨人》、《舒城抗敌烽火》等等。同时,还组织人员为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省内外报刊杂志等媒体撰写100余篇论文、纪念文章和人物传略,摄制大型电视纪录片《六安抗日风云》、《铁流千里——皮旅中原突围记实》等。这些作品的面世,不仅为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和老区精神教育提供了科学严谨、史料翔实的教材,也为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讨论、教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更为做好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支持和依托,极大地丰富和润色了我市红色文化传播与党史宣教活动的内涵。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们在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离领导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正如您在建议中指出的,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六安红色资源点多线长面广,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众多,在城市改造、农村建设、资源开发经营、企业场地扩建等过程中挤占或毁坏革命遗址的现象难以杜绝,监管和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难度和盲点。一些革命旧址,特别是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些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建筑物,因地方财政困难,投入有限,大多年久失修,濒临毁灭。
二是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没有形成一盘棋,单打独斗现象普遍,各搞各的,致使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难以形成合力,开发利用工作相对滞后。特别是一些以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的红色旅游的重点景区、景点建设与城乡规划脱节,有的区间不连接,点片不相通,难以形成旅游路线。同时,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仍存在一些局限性;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内容欠丰富,实际效果有待提高;运用红色资源进行党性教育的形式有待拓展创新,灌输说教方式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运用红色资源进行党性教育经常化不够,缺乏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劲头,因此,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三是多数革命文物缺乏展示条件。现有的革命遗存多而不亮,缺少国家级纪念馆。大多数革命旧址没有基本陈列,不具备接待条件。有的虽有陈列,但基础设施老化、陈列形式陈旧,缺乏现代展示条件,吸引力不足。
四是建设红色文化纪念馆存在一些政策限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1996年、1999年、2014年先后三次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建立纪念设施有关规定的通知》《关于严禁擅自修建已故领导同志纪念设施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改扩建纪念设施管理的通知》。三个《通知》中,都对建立纪念设施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什么是纪念设施。它主要包括纪念馆和人物塑像、纪念碑、纪念亭、纪念园、纪念广场、陵园、陵墓等。(2)哪些事、哪些人的纪念设施不能建设。第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主要指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第二,已故领导同志,“主要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同志,以及党的十二大以来已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候补委员,第三,已故著名党史人物,“主要指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突出贡献的共产党员。”第四,已故著名党外人士,“主要指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突出贡献的党外人士。”第五,已故近代名人,“主要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突出贡献的近代人物。”(3)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审批程序。“申报新建改扩建纪念设施,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请示。”“党中央、国务院收到新建改扩建纪念设施的请示后,交由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把关后报中央审批。”因此,对于您所提的建立红色文化纪念馆问题,目前可能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提到更高的层面研究决定这个问题。作为文物部门将在力所能及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红色文化资源基本保护和利用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家底,努力使革命文物保护与六安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六安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将通过调研摸清家底,协同做好与文化、旅游产业及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问题,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环境相适应,与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旅游规划等形成一盘棋。
二是开展文保单位评审申报,把更多的革命文物单位和文物点纳入国保、省保、市保和县保单位。根据省厅安排,当前,我市正在开展文保单位评审申报工作,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把更多的有重要价值的革命文物点,通过评审、申报纳入国家、省、市、县保单位,以期促进革命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三是启动《安徽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省文化厅站在省厅的高度,高标准、高起点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把我市特别是金寨县作为重点市县纳入规划,我市将抓住这次规划编制的契机,继续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将以保护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抓手,抢救维修一批濒临毁灭的革命旧址和人文景观;以提升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契机,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保护力度;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对革命博物馆基础设施改造,广泛征集革命文物史料,不断丰富陈列内容,着力提升展示平台;有效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将点连成线、线连成片,形成支撑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骨干框架,着力打造一批六安红色文化品牌,带动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利用。
四是协同宣传、党史等部门,继续做好各类各级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申报,深入研究、挖掘建立有关纪念设施的可行性,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内容。继续发挥好文物部门在打造红色小镇等方面作用。
办复类别:C
联系单位:六安市文广新局
联系电话:3213897
六安市文广新局
2017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