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一中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2023-10-14 09:19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六安一中简介


    20世纪初,中国山河破碎,国弊民穷,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皖西绅土吕美彬以“兴国之要惟在人才”为初衷,殚精竭虑、荜路蓝缕,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立了皖西地区第一所新式中学--六安州中学堂。百年来风雨沧桑、几经更名、几易校址,到1964年方定名为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开启了六安一中传承文明火种、培育栋梁人才的沧桑历程。百年艰辛砥砺,百年涵英哺华,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厚的办学底蕴。1960年被评定为省级重点中学、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1978年成为全省9所恢复省属重点中学之一, 1997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0年又被评定为首批省级示范高中,2006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截至2022年,现有六安一中、六安一中东校区、六安中学、皋城中学四个校区。
为适应新课改、新高考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六安一中办学硬件条件落后的局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20年7月启动了六安一中扩建项目(新校区)。新校区位于南山新区,占地525亩,总建筑面积20.6万余平米,办学规模设计为120个班、学生6000人。本部现有教职工459人,其中正高级教师7人,特级教师13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5人,安徽省模范教师和优秀班主任9人,安徽省教坛新星15人。六安市学科带头人11人,六安市骨干教师11人。
    新时代六安一中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办精品学校,育精英人才"发展战略,坚持以"开放包容、雅致大气、富有活力"为总基调,以精心育人为理念,以精品课程为内涵,以精致教学为目标,以精细管理为支撑,以精诚合作为保障,着力构建以校训“敦品砺学 以天下为己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价值体系,积极探索形成“一个前提、五项原则”六安一中教学特色,努力构建一个学校、社会都能认同的精品价值理念,营造一个优良的精品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力求走出一条有一中特色的精品教育之路,扎实推进高品质高中建设。
    学校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宗旨,扎实、科学、有效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坚持五育并举,结合生源实际,着力构建全面育人机制。开办了英才班、国际班、茅以升班、博雅班、强基班等特色班级,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有最优的教育,得到最好的发展。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普及性讲座、学术讲座,开设一中讲堂,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通过各种学生社团、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种球类赛事,为学生施展才情、放飞理想搭建一个宽阔的舞台,提高学生文体素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中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节系列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重视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海外交流,为莘莘学子搭建了与世界互动的广阔舞台。开展“校长有约”活动,拓展了师生交流渠道,激发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注重提升学生“学习自主、修身自觉、行为自律”的人文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建校10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以江碧涛院士、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傅强教授(包信和团队)为代表的杰出校友。先后有6位同学摘得安徽省文、理科状元桂冠,历年高考600分以上,清北裸分录取人数,985、211、双一流高校录取人数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学校先后被清华大学等70余所高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称号,先后荣获全国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安徽省先进集体、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六安市文明单位等荣誉,受到六安市人民政府集体二等功表彰。
    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以办成人民满意学校为圭臬,做美好教育的远播者、优质教育的深耕者、未来教育的先行者,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办更加规范、更有内涵、更具品位、更可持续的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品质高中, 继续书写学校新世纪又一个百年辉煌!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