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时间:2020-03-11 11:16
字号:

六政办〔20209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计划任务清单的通知》(皖政办〔201930号)精神,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宽进严管”的事中事后监管格局,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任务清单,现将任务清单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明确监管责任。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明确的监管职责和监管事项,依法进行监管,做到监管全覆盖。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重点领域,依法依规实行全覆盖重点监管,将所有监管事项纳入安徽省“互联网+监管”系统统一管理。

二、创新监管方式。加快转变传统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精简执法队伍,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分类监管”等新模式,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

三、公开规范监管。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按照“谁执法谁公示”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依法不予公开的信息外,行政执法职责、依据、程序、结果等都应通过“信用六安”、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对外公示,纳入征信系统,实行规范透明、阳光监管。

四、强化组织保障。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要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本通知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实化监管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市“四最”营商环境办公室将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情况和问题,要及时报告。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311      

 

六安市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工作任务清单

 

序号

任务名称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1

一、清理政策措施文件,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1.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增量政策措施文件,按照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进行全覆盖式审查。

2.对存量政策措施文件,按照国家部署开展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专项清理。

3.指导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各成员单位及县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开展增量政策措施文件的审查及存量政策措施文件的清理工作。

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推进

2

二、强化标准管理,优化标准体系结构

1.协调开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国际标准制修定工作。

2.指导和协调企业及相关单位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领域开展标准化示范项目工作。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3

三、履行部门监管职责,规范日常监管

加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监管:

1.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执业人员“挂证”专项治理。

2.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对企业资质动态核查。

3.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抽查。

4.加强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备案事中事后监管。

5.加强各类市场行为举报、投诉案件处理力度。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持续推进

4

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监管。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对劳动用工管理情况、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执行情况(除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外)、人力资源市场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机构、劳务派遣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持续推进

5

加强卫生健康领域监督检查:

1.严格落实国家、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下达的随机抽查任务。

2.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或检查,加大检查力度。

3.制定市级卫生健康领域随机抽查年度计划,并通过安徽省事中事后监管平台组织实施。

4.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符合移交条件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

5.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执法手持机和执法记录仪使用率100%,同时加强快检设备的运用。

市卫生健康委

持续推进

6

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

1.开展文化和旅游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行动,不断加强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重点时期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保障工作。

2.以宣传教育为主线开展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

3.举办行业专项应急演练,完善全市旅游安全风险提示发布机制,做好旅游安全预警。

市文化和旅游局

持续推进

7

加强对有水利检测资质单位的承检范围进行核查:

1.每年抽查两次,主要检查从业人员、实验环境、试验程序、报告结果出具等质量行为。

2.对在各级、各类检查中发现问题或存在不良行为的检测单位,及时报原资质审批单位处理。

市水利局

持续推进

8

加强对质量认证和检验检测机构监管:

1.认真梳理、统计、分析强制性产品认证和自愿性认证的行政执法和监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专项整治。

2.严格检查检验检测机构的法律主体地位、技术能力、行为规范、管理体系,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重点抽查食品、机动车安全、尾气排放检验检测机构。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9

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统计执法检查。按照“三个规范”要求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检查。

市统计局

持续推进

10

全面监管人民防空工程:

1.落实报监制度,审核各参建主体资质,严格按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程序开展监督,要求竣工验收工程实体必须符合法定要求,质监资料必须齐全有效。

2.开展人防工程检查、巡查、落实人防工程动态监管。

3.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对人防工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和人员资质按计划开展随机抽查。

4.对人防工程开发利用、维护管理开展检查。

市人防办

持续推进

11

加强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监管:

1.组织开展获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风险监控、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查。

2.按照10%的比例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12

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监管:

1.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严厉查处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2.建立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目录,加强对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投诉举报的查处。

3.加强知识产权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综合执法能力素质。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13

加强收费和价格监督检查:

1.开展全市涉企收费专项检查,治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行为,推动降低企业成本。

2.加强教育、医疗、天然气、自来水、转供电等领域价格监管,规范价格收费行为。

3.抓好重要时段市场、民生商品价格监管,认真办理价格投诉举报,妥善化解社会价格矛盾风险。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14

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和公共体育设施监管:

1.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主体的日常经营活动,依法加强管理和监督。

2.未取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及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场所一律暂停对外开放,并向社会公布。

3.严格实施《体育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建立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名录库,采取动态管理。

4.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依法加强对临时占用、违法拆除公共体育设施及改变公共体育设施功能、用途监管。

5.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面积统计备案。

市教体局

持续推进

15

加强林业领域监管:

1.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人工驯养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季度常态化监管制度,每次抽查比例不低于30%。

2.开展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检查,每批次抽查比例不低于市本级监管对象库的20%。

3.加强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行政许可的事中事后监管,每年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开展随机抽查,进行现地查验,抽查比例为不少于30%。

4.组织开展植物及其制品加工、调运、使用检疫检查。

5.对全市涉木企业每月开展一次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2%。

6.加强森林防火期内因防治病虫鼠害、冻害等特殊情况确需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的检查。

7.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检查、巡查、督查、执法保护。

市林业局

持续推进

16

加强对邮政、快递行业监管:

1.依法依规开展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达标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

2.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全力打造一批在全省业内领先的“金牌末端网点”,形成示范效应。

3.拓展农村快递服务网络,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快递末端能力建设,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我市“快递进村”工程。

4.夯实寄递渠道安全和生产安全基础,全面推广应用寄递安全综合平台。

5.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完成年度检查任务。

6.深入开展寄递渠道涉枪涉爆、涉恐涉非、危化品整治和快递业务旺季服务保障等各类专项行动,确保行业稳定有序。

7.持续强化邮政机要通信和“扫黄打非”安全监管。

市邮政管理局

持续推进

17

加强出入境业务监督检查:

1.全面强化对从事出入境业务的单位监督检查,加强稽核查的数量和效率。

2.加强对出入境物品的抽查检验,强化对重点商品的风险监控和监督查验。

六安海关(筹)

持续推进

18

四、建立重点监管清单制度,强化重点监管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

1.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质量提升年活动。

2.科学制定年度行政执法工作计划,强化调度,促进安全生产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市应急局

持续推进

19

推进药品、医疗器械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1.按照《六安市推进医疗器械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方案》,要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建立信息化追溯系统,并将追溯系统建立和执行情况作为重点检查内容。

2.监督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总部实施药品质量信息追溯体系建设。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20

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全覆盖监管:

1.开展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全覆盖飞行检查。

2.开展药品零售企业10%比例飞行检查。

3.联合卫健委对疾控中心和接种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4.开展特殊药品企业全覆盖监督检查,重点企业(麻精药品)按季巡查。

5.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行全覆盖检查,利用移动执法平台终端设备录入现场检查的内容。

6.持续开展无菌和植入性等高风险医疗器械专项检查。

7.组织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对违规企业进行约谈。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21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1.按照特种设备风险查找、研判、预警、处置、防范、责任工作指南,选择1-2家单位开展试点工作。

2.加大重点设备、重点场所、重点时段专项整治力度,落实“一单四制”制度,严格隐患排查治理。

3.持续开展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大型游乐设施束缚装置和客运架空索道隐患专项整治、锅炉安全节能环保专项整治、电站锅炉范围内压力管道安全风险防控与整治。

4.开展起重机械和场(内)机动车辆专项检查、电梯维保单位信用评价和电梯维保质量监督抽查。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22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1.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对食品生产企业组织开展年度飞行检查和交叉互查,检查数不低于企业总数的10%。

2.开展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3.加强特殊食品宣传和监督检查。

4.组织开展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23

加强地方金融领域监管:

1.完善金融监管协作工作机制,共享监管信息,整合监管资源,发挥监管合力。

2.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系统运用,及时掌握监管对象信用信息,对警示、失信类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重点监管清单,实施信用分类、重点监管。

市金融监管局

持续推进,20209月底前建立重点监管清单制度

24

强化剧毒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及危爆物品等重点领域监管:

1.以危爆物品、剧毒化学品储存、运输、使用环节为重点,加强信息系统应用,实现全流程有效监管。

2.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公安机关分级监管责任,确保持续实现枪爆危险品“零打响、零炸响、零流失”的工作目标。

3.加强对“低慢、小”航空器及飞行爱好者的摸底排查,建立台帐;推进实现无人机销售备案信息化管理。

4.落实旅馆、公章刻制、保安服务与培训等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检查属地公安机关监管责任,结合“3+X”治安管控暗访检查机制,不定期开展检查。采取“双随机、一公开”加强对旅馆业、公章刻制、保安服务与培训的监督检查。

5.建立完善易毒化学品和精麻药品管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积极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全面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督促企业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

6.积极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机制,建立易制毒化学品动态管理和安全信息可追溯机制。

市公安局

持续推进

25

加强防雷、升放气球等涉及安全重点领域监管:

1.配合省气象局开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检测报告质量检查。

2.开展对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双随机、一公开”安全监管。

3.开展对升放气球资质企业的监督检查,同时做好日常升放气球的安全巡查。

市气象局

持续推进

26

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

1.开展广播、电视、报刊、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介广告发布巡查,持续高压打击未经审查或篡改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审查批准文件发布广告的行为。

2.加大健康类养生类节目栏目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领域违法广告的查处力度。

3.加强对辖区广播频率的监听收测,开展“黑广播”整治专项行动。

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推进

27

五、汇聚监管数据,推进“互联网+监管”

按照省数据资源局工作部署,将需要市级汇聚的各类信息纳入市政务云数据支撑平台归集范围;建立相关部门共享数据责任清单,及时更新数据。

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推进

28

六、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促进公正监管

1.对全市参与双随机抽查的部门进行再梳理,制定覆盖全市29个部门的《六安市市场监管领域统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2.科学制定全市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含部门间),按照省营商环境评价双随机监管指标的要求,实现抽查事项清单的全覆盖。

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推进

29

七、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监管

1.加快信用平台和信用网站建设,指导相关部门及时报送公共信用信息、“双公示”信息和红黑榜数据。

2.在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查验中大力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将信用承诺履行情况纳入信用记录。

3.规范市场主体信用“黑名单”管理,严格执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限,建立上下联动、限时办结的“信用六安”修复机制。

4.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制定印发本部门奖惩措施清单(2020年版)。全面应用联合奖惩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建设、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

5.加大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公示、共享力度,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

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推进,202012月底制定联合惩戒措施清单

30

1.完善涉企信息统一归集机制,科学建立信用分类管理指标体系。

2.推行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对信用较好的企业,可降低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违法失信的企业,适当提高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

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推进

31

开展粮食企业经营活动诚信评价工作,评定结果报省粮食局备案,并在“智慧皖粮”平台完成粮食经营活动守法诚信等级评定及公示,颁布《安徽省粮食经营活动守法诚信等级证》。

市发改委

20202

32

1.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暂行办法》,推行企业信用与自然人信用挂钩机制。

2.对失信主体采取以下惩戒措施: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按辅导期一般纳税人政策办理,普通发票的领用实行交(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加强出口退税审核;加强纳税评估,严格审核其报送的各种资料;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

国家税务总局六安市税务局

持续推进

33

八、建设风险预警系统,实现精准监管

按照省数据资源局工作部署,督促指导全市有关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对监管数据中心归集的线索数据和行政许可、执法检查、行政处罚、信用信息等监管数据进行分析,加强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全程动态监管,及早发现防范本部门、本领域苗头性风险。

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推进

34

九、拓展移动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探索智慧监管

1.认真落实《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要求全体一线执法人员必须佩戴执法记录仪。

2.利用省住建系统统一执法平台,加强执法信息沟通和报送;确保现场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建立健全执法信息存储、使用制度;布控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实时归集相关数据。

3.启动开展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公开运行系统建设,增设移动监管、非现场执法等功能;加大执法人员装备配备,根据情况配备移动执法终端。

4.做好重点排污单位的自动监控安装工作,严格落实自动监控各项工作要求,对平台日均值超标的企业,及时组织开展现场核查,切实加强监管。

5.根据“互联网+监管”系统标准,归集执法检查行为信息。

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其它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推进

35

1推进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应用,督促指导全市应急管理部门使用移动执法终端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要求执法人员及时准确将执法情况上传到平台。

2.对新开发推广应用的系统加强调度,使各系统应用平衡充分。

市应急局

持续推进

36

1.运用智能税务风险防控系统,依托税收大数据,开展税收风险实时分析和行业税收风险预判分析,做好纳税风险提醒,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2.运用减税降费预警指标,定期开展税费政策落实情况风险分析应对,及时兑现税收优惠政策。

3.推进数据共享交换和治理应用工作,不断加强数据时效性和丰富度,深化大数据在风险管理和经济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国家税务总局六安市税务局

持续推进

37

1.依托省交通运输厅综合执法系统平台,实现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各环节网上办理和可追溯管理。

2.推行“两客一危”等运输企业的网络监测执法和视频监控执法。

3.推广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2020年再新建2个非现场治超卡点,对违法超限运输行为实施非现场执法。

市交通运输局

持续推进

38

加强市场监管专业领域信息化建设:

1.巩固、提高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水平,加快工业气瓶和车用气瓶充装单位建设进度。

2.全面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大数据信息化监管系统应用,开展网上监管和预警工作,部署“清网”专项行动,对长期未办理使用登记、未进行检验以及淘汰报废等设备进行全面排查清理。

3.借助安徽省网络交易监管与服务系统,强化网上巡查,对电商平台主体登记注册情况、电商平台内经营者信息公示等情况进行检查,落实电商主体责任。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39

十、制订新兴业态监管规则,落实包容审慎监管

 

1.对“有照无证”的典当行,符合许可条件的督促其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予以劝退,并督促其采取变更名称及经营范围方式退出行业。

2.对不具备许可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予以劝退。

3.对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三类机构,要依法依规采取吊销营业执照、注销营业执照、列为严重失信企业、纳入市场监管异常经营名录等方式予以清除或处理。

市金融监管局

2020年底前

40

1.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守信企业视专项检查具体情况,可以免于现场检查。

2.对检查中发现的小微电商首次轻微违法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对于不予行政处罚的,可以对其采取责令改正、开展批评教育、指导约谈等措施。

3.及时对上级检测平台交办的违法线索进行处置,对首次轻微违法已及时纠正,未对社会、人身造成危害的行为,加强行政指导,依法免于行政处罚。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41

十一、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深入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整合监管职能,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整合精简执法队伍,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执法力量向基层乡镇街道延伸下沉,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推进

42

十二、强化市场主体责任

1.加大年报公示工作宣传力度,加强对企业年报公示信息的核查。

2.督促指导市场主体依法按时年报,促进企业诚信自律。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43

1.强化市场主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加大检查执法和宣传力度,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和非煤矿山等企业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

2.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专项检查。

市应急局

持续推进

44

1.督促和指导食品生产企业根据《安徽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表》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自查率达到100%。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过程控制体系。

2.采用总局统一的“食安员”抽考APP,对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抽查考核,抽查考核企业的覆盖率达90%。

3.探索大型食品销售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45

1.持续加大金融领域安全知识普及力度。

2.将有关机构企业安全内控和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情况纳入“7+4”类金融机构年度现场检查范围。

市金融监管局

持续推进

46

组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大检查,重点检查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播前三审、重播重审制度落实情况。

市文化和旅游局

持续推进

47

十三、提升行业自治水平

1.按照开展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的通知和规定,对照检查指标体系,采取书面审查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2.对监督检查中发现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的违法违纪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处罚。

市财政局

按照财政厅统一要求完成

48

1.鼓励支持“7+4”类金融机构结合当地市场环境分行业制定自律规范。

2.积极引导地方金融领域各行业在本行业国家标准、行业规划和政策法规征求意见时纳言献策。

市金融监管局

202012月底

49

积极推进广告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广告协会作作为行业组织的桥梁作用,通过广告协会举办的各类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广告业的自律能力和创新能力。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50

十四、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提高投诉举报处理能力,按照省数据资源局部署要求,督促指导全市有关部门使用全省统一的投诉举报子系统,接收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分办的投诉举报信息,加强投诉举报信息受理、转办、处理、督办、反馈全流程管理,开展综合分析应用,并向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推送相关数据。

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推进

51

建立科学、严谨、高效的信访处理流程:

1.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接听电话登记、举报事项交办(督办)、办结归档和信访举报奖励等制度。

2.多渠道受理安全生产信访举报,鼓励群众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

市应急局

长期坚持

52

1.继续推行“吹哨人”制度,持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印发《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告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员工书》、《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提示》,下发至全市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张贴,鼓励企业内部员工举报行业内部潜规则及违法违规行为,并对举报人进行奖励。

2.依据《投诉举报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我市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流程,依法严格实施。

3.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消法实施条例》等规定,对牟利性打假索赔等行为加强甄别,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53

1.修订完善市《12328交通运输服务投诉举报及咨询受理服务指南》;全面梳理12328平台投诉举报受理事项,明确公开监管范围。

2.落实12328平台受理、转办投诉举报职能,提高平台监管效能。

3.汇总分析投诉举报数据信息,加强数据信息应用,提高协同监管水平。

市交通运输局

长期坚持

54

畅通12318、百姓畅言、网站留言等群众举报监督渠道,及时受理投诉并回复投诉人。

市文化和旅游局

持续推进

55

根据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统一部署,组织鼓励全市融资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参与信用评级。

市金融监管局

202012月底前

56

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对会计评估方面举报投诉事项进行调查核实,依法依规作出调查结论,对投诉举报属实的问题,督促落实整改,及时反馈处理情况。

市财政局

持续推进

57

1.贯彻落实《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及相关规定,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公益性活动及开展正常业务,提供便利化服务。

2.将已经行政登记的税务师事务所名单和涉税服务失信名录等在办税服务厅等办税场所进行信息公告,提供现场查询便利,做好公告信息维护。

3.严肃查处“黑中介”、“中介黑”问题。加强服务和监管,促进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规范执业,严防损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合法权益,确保涉税专业服务发挥正向作用。

国家税务总局六安市税务局

持续推进

58

十五、规范涉企执法检查

严格执行省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参照执行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59

十六、依法开展案件查办

对监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综合运用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联合惩戒、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手段,依法进行惩处。对情节轻微、负面影响较小的苗头性问题,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主要采取约谈、警告、责令改正等措施,及时予以纠正。对情节和后果严重的,依法责令下架召回、停工停产或撤销吊销相关证照,涉及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推进

60

1.结合药品(含医疗器械)质量公告和有关抽检不合格药品(含医疗器械)信息,突出靶向性,制定全市药品(含医疗器械)抽验计划。

2.督查抽检不合格药品核查处置工作,确保高效及时处置到位。

3.对抽检不合格的违法经营者,严格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依法依规从快从严从重查处。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61

十七、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1.按照《六安市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落细我市安全生产约谈工作,警示、告诫有关县区和部门负责同志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2.实施分类分级综合监管。

市应急局

长期坚持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