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六安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53号建议协办意见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淠史杭总局发布时间:2019-06-05 15:45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六安市水利局:

按照《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和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六政秘〔2019〕36号),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53号建议《关于加快推进淠史杭灌区水利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续建配套》,由贵单位主办,我局协办。经研究,现将我局对该建议的办理意见函告贵局:

一、灌区基本情况

淠史杭灌区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灌区1958年开工建设,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其中安徽省1100万亩,河南省98万亩,实灌面积1050万亩以上,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的灌区。按控制灌溉面积大小,灌区渠系分为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分支渠、斗渠和农渠七级固定渠道。总干渠2条,长146.5公里;干渠11条,长868.7公里;分干渠19条,长405.2公里;支渠317条,长3309.9公里。分支渠以下渠道1万多条,总长近2万公里。灌区各类渠系建筑物5万多座,其中灌区分支渠以下3万多座。

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情况

根据水利部批复的《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1996-2020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将下达33.67亿元淠史杭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目前已下达32.57亿元,已完成28.64亿元,配套支渠以上骨干渠道755km,改造骨干建筑物3996座,除险加固了一大批险工险段,解决很多影响灌区整体效益发挥的卡脖子问题,基本保障了灌区骨干工程的安全运行,效益显著。

三、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水利部2017年9月对淠史杭灌区1996-2016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报告,期间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情况为:灌区相关县(区)利用小农水重点县、规模化节水改造增效示范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增粮规划田间工程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及国土、农委和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开展了田间节水工程建设。建设内容主要为支渠以下渠系的清淤疏浚、渠道护砌防渗、渠系建筑物更新改造、塘坝清淤及加固、量水设施配套等。据不完全统计,利用其他资金渠道开展的田间节水工程投资规模总计约23.74亿元。

利用其它渠道资金开展田间工程配套改造与灌区规划确定的田间工程建设内容基本协调一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项目主导部门不同,实施内容侧重点不同,项目整体规划不够细致全面,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沟通不够,部分项目存在先天不足。2、项目实施完成后,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维护。3、虽然近年来相关资金投入很多,但是对整个灌区亟待解决的田间工程配套需求而言,资金缺口还是比较大的。

四、《灌区管理条例》的出台提供法规支撑

乡村振兴,水利先行,灌区是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保障和水利支撑,“最后一公里”问题则是直接影响灌区发展和灌区效益发挥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灌区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省水利厅和总局积极争取,并通过省人大审议,即将出台的《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条例》规定“灌区内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支渠以下渠道建设纳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年度实施计划,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的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建设灌区工程”,提供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更有利的法规支撑。

五、灌区现代化规划描绘田间工程建设蓝图

为了抓住国家对灌区新一轮投资机遇,指导灌区现代化建设,按照水利部要求、省水利厅部署,2019年初总局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启动了淠史杭灌区现代化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年内完成提交规划成果。

本次规划将田间灌排体系配套改造纳入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的重要内容,将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作为规划的重要目标。规划批复后,将由多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建设。

六、积极开展灌区田间工程现代化试点

规划引领,试点先行,为了探索灌区现代化建设的路径,要先行先试,找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总局和裕安区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史河灌区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渠灌区现代化改造试点,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与现代化农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目前试点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积极统筹涉农涉水项目资金,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解决灌区水利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事关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各级人民政府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

此函。

 

 

 

2019年6月5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