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联关于六安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A149号提案的答复
贵党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自闭症筛查提升康复救治水平的建议》收悉后,市残联高度重视,认为贵党提出的建议,充分体现了对孤独症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关心,对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自国务院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以来,我市以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把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作为当前的重点任务,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格局,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针对提案所涉及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科普宣传、完善筛查体系”问题
近年来,全市对孤独症科普宣传逐渐加强。市残联在《皖西日报》开设“残疾人之声”专栏,每周专版刊登六安市有关政策、科普知识、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在残疾预防日、全国助残日等重要节点,动员有关部门组织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开展宣传。今年4月,在“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期间,各县区残联分别以不同方式进行了宣传活动,市康复医院举办了为期2天的孤独症儿童线下义诊咨询活动,市残联邀请市电视台“直播六安”记者来到市康复医院,采访正在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及家长。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让广大市民了解、接纳孤独症儿童,提高社会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性疾病的关注与认识,营造关心、理解、帮助孤独症患儿及其家庭的社会氛围。2019以来,市残联通过与市卫健委联合举办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暨惠残民生工程培训班,加强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和临床医生对儿童孤独症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之在进行儿童系统管理和日常接诊工作时能够及时发现孤独症高危儿童,并转介到专业诊疗机构进行确诊和干预,进一步强化儿童孤独症早期发现。
二、关于“加快康复机构建设”问题
我市对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审批本着“满足需求、合理布局、严格质量”的原则,积极培育、审慎确定。自2012年,我省开始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民生工程以来,经过8年多的发展,我市康复机构已由原来的5家发展到目前的11家,在本市参加康复训练儿童由2012年200人(占儿童康复总数的30%)提高到2020年的1158人(占儿童康复总数的80%),康复服务得到儿童家长的充分肯定。2016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运营,提升了包括孤独症儿童在内的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环境和条件,目前日收训近300名。2020年8月底,市残联对近三年全市定点机构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分析后,根据全市情况分析,新增了两家康复机构--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和星大洲特殊儿童教育发展中心,其中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为公办康复机构,服务内容为智障、孤独症和脑瘫三类残疾儿童康复,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可以接纳100名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星大洲特殊儿童教育发展中心,是一家民营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使用面积 489平方米,可以接纳 45名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我市对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审批的原则,既满足了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也防止机构过多引起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的发生。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管理,取缔二家长期不开展服务或服务不规范的机构,2021年不再承接民生工程残疾儿童康复项目。
2021年1月,市残联联合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和市市场监管局五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六安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康复服务协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对定点机构确定的条件、加强机构管理等内容作了明确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康复机构健康、快速发展。
三、 关于“提升医保兜底水平”问题
为深入贯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进一步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提高民生工程保障力度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医疗保障水平,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和市残联实地调研本市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统计相关数据、召开座谈会并反复论证后,2020年11月,市医保局印发了《关于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治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管理的通知》,自2020年12月起,我市率先在全省地市级将0-14岁智障、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管理范围。根据通知要求,我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实行定点救治、定点管理,定点医疗机构受理残疾儿童申请材料后,组织专家对残疾儿童进行鉴定,经医疗部门复核后确定,按照单病种付费方式结算,孤独症和智障儿童每个治疗周期定额分别为3500元和4000元,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60%。此项政策的实施,为我市0-14岁智障、孤独症儿童,在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救助资金,切实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其康复质量和效果将进一步显现。
该项政策目前在市康复医院试行,经过一年的正常实施后, 我市将根据政策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以服务更多的智障、孤独症儿童。
四、关于“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强化孤独症等康复技术人员的业务培力度,注重“引进来,走出去”。每年选派技术骨干人员,积极参加省、国家级各项康复业务培训,特别是2018年以来,我市每年均举办残疾人康复业务培训班,邀请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技术骨干、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教授等专家,为定点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授课,2020年8月20日-22日,我市在舒城县举办第七期惠残民生工程暨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培训班,全市智障和孤独症儿童康复定点机构骨干教师约40人参加培训,培训班邀请南京市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何侃等组成的专家团队,针对孤独症儿童身心特点与康复教育进行了系统阐述,有力提升了孤独症康复机构教师的康复服务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仅市残联每年组织康复技术培训人员就达千余人。市康复医院曾多次邀请来自北京、重庆、郑州及本省等国内知名专家,前来开展业务指导与交流活动,三年来,市康复医院“育人才,引技术”,儿童康复科人员外出培训50人次,省内外短期进修20人次。2018年9月,医院选派儿童康复科主任郑世柱,赴郑大三附院进修3个月,主要学习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先进方法及理念。在市残联和各县区残联及定点机构努力下,我市康复人员服务技术水平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六政秘〔2018〕84 号)和《安徽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康复服务协议管理办法(试行)》(皖残联〔2020〕44 号)文件精神,加强残疾预防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孤独症等残疾儿童的关注与认识。通过加强定点机构管理,进一步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水平,增进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家庭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