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联2022年教育、就业、维权、宣传文体、托养、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就业维权科紧紧围绕我市残疾人教育、就业、维权、宣传文体、扶贫、托养等重点工作,克服疫情影响,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现将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圆满完成未入学残疾少儿核查和促学工作。按照省残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情况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2022年4月,市残联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适龄(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情况核查工作,经核查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3777人,已入学3700人,为827名残疾儿童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服务;7月配合市教育局开展2022年秋学季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安置核查,经核查全市适龄残疾儿童总数3338人,已安置入学3330人,安置率99.76%,为731名残疾儿童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配合教育部门督促各地对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一人一案”促学工作。
2.积极维护残疾考生参加高中考合法权益。2022年经核实我市参加高考残疾学生20人,高二会考2人,中考13人。残联会同教育、卫健等部门成立高中考残疾考生专家评估组,对每一个残疾考生实际操作情况形成评估意见,上报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后,由县区逐一落实残疾考生的申请项目,责任到人。目前,全市市35名高中考残疾学生申请的重度听力残疾考生免英语听力考试、轻度听力残疾考生佩戴助听器、视力残疾考生单独印制大字号试卷、肢体残疾考生提供坐轮椅提前进考场等项目已全部落实到位。
3.落实中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大学生资助工作。根据《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办法〉的通知》(皖残联〔2021〕47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大学生资助工作,全市申报核实219名高校残疾大学生,补助资金已打卡发放完毕。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残疾学生资助暂行办法》(皖残联[2022]23号)文件精神,会同教育局、人社局核实我市276名中职残疾学生基本信息,为2023年资助中职残疾学生省级资金需求数提供依据。
4.扎实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工作。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令第488号)、《关于印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税〔2015〕72号)、《关于明确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残联厅函〔2022〕63号)和《关于印发<关于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价格规〔2019〕2015号)等有关规定,对全市2021年度安排有残疾人就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工作,截止11月30日全市已有37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网报系统完成申报工作,共安置残疾人就业947人。
5.深入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项目实施。执行《六安市关于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实施方案》,会同市财政局根据县区项目申报及绩效情况,将900.3万元就业资金拨付至县区。截至目前,全市申报个人就业创业项目1566户;社会保险补贴55人;举办培训班8期,职业技能培训1270人;阳光助残就业帮扶基地15个;阳光大棚163个;创业孵化基地6个;辅助性就业机构14个;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奖励42人。
6.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上半年,全市残联系统开展“走进用人单位、宣传就业政策、送上就业服务”活动,各级残联走访131家企业、残疾人家庭439户,发放涉残惠企政策宣传册2300余份。积极鼓励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参与市人社局组织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网络招聘会活动。同时针对残疾人就业需求,筛选霍山慈缘服饰、市科凡智造家居用品、舒城春蕾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安徽成德工艺科技、安徽益聚制品、六安万邦机械科技等6家公司提供8种不同工种的工作岗位,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26个,真正做到让残疾人有适合的工作岗位。
7.扎实做好残疾人实名制就业服务工作。2022年,市残联严格按照省残疾人就业中心工作安排,加强城乡残疾人就业、职业培训实名制和大学生就业管理工作,在保证实名制系统数据更新力度的同时也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应录尽录。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完成率128.48%,农村新增就业完成率166.61%,城乡年度培训完成率135.84%,残疾高校毕业生调查率100%,就业率97.65%;全市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录入完成率100%。
8.配合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贯彻落实市民政、市财政局、市残联联合印发《六安市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方案》(六民务[2022]3号)文件精神,各级残联配合民政部门,积极做好救助对象审核工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按照:一级、二级残疾人每人每月不低于70元,三级、四级残疾人为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65元的标准实施救助。加强与民政部门联系,及时通报残疾人证办理情况,确保数据及时、准确,避免出现因未及时换证影响困难残疾人享受相关惠残政策,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9.多举措推动宣传工作全面开花。2022年,市残联在宣文工作内涵和外延上积极构思,多举措推动宣传工作全面开花。一是利用主流媒体与新媒体为平台,通过“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文化活动周”等载体,广泛宣传各项惠残政策和自强典型,积极打造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绿色通道。二是抢抓机遇主动出击。积极主动与市电视台、皖西日报记者对接,记者从特色亮点活动筹备阶段就及时介入,跟踪报道,使得采写的新闻更加有价值、更加鲜活饱满。助残日活动、六一当天的“科普润苗 筑梦有爱”关爱特殊儿童公益科普主题活动和“世界无声爱有声 携手共迎二十大”爱心公益活动等更是报纸上有报道、电视上有新闻、网络上有消息,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10.积极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畅通残疾人信访渠道,做好政风行风热线、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完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知识库等工作;推深做实“重畅决”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计划12月底之前超标准完成省残联下达1443户任务数;各级残联深入残疾人家庭开展走访探视,了解残疾人家庭特别是困难残疾人家庭面临的突出困难及迫切需求,宣传各项惠残政策,协调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未发生残疾人赴省、赴京集体上访事件。
2022年,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有力促进了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托养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推进,同时也清楚的看到了工作中还存在着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标准把握不够严格的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谋划
2023年,我们将总结经验,弥补短板,重点关注残疾人教育、就业、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保障金征收、社会保障、托养和无障碍改造等工作,为实现年度工作目标,取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奋斗。
1.推进困难家庭无障碍改造,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按照《安徽省“十四五”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皖残联〔2022〕29号)文件要求,提前谋划全市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积极与省残联对口处室对接,了解该项年度考核重点指标,并及时将任务数下发各县区落实,确保高标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助力残疾人就业增收。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宣传力度,积极促进年度全市残保金征收数额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稳步增长;实施好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项目;积极实施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家园等项目;完善规范就业登记、信息服务等工作,逐步建立起统一、高效、有序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做好残疾大学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定期开展残疾大学毕业生调查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促进高校残疾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
3.开展残疾学生自评工作,落实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落实《关于印发〈安徽省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自评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残联办〔2018〕70号)及省残联关于教育资助等文件要求,开展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自评和中职及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工作,确保在校残疾大学生和中职残疾学生应助尽助。
4.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做好重度残疾人托养工作。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按照项目实施办法规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机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处在就业年龄段内且无业,需要长期照料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贫困残疾人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托养服务方面给予1500元/人/年的资金补贴,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指导数。
5.聚焦残疾群众急难愁盼,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紧盯抓实涉残信访问题处理,在充分利用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定点走访、上门回访、带案下访、直接调查等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涉残信访案件。推进我市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切实解决重度残疾人“做饭难、出行难、洗澡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和特殊困难。
三、工作亮点
1.残疾考生参加高中考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经统计2022年度申请提供考试便利和辅具的高考残疾学生20人,高二会考2人,中考13人。残联会同教育、卫健等部门成立高中考残疾考生专家评估组,对每一个残疾考生实际操作情况形成评估意见,上报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后,由县区逐一落实残疾考生的申请项目,责任到人。全市35名参加2022年度高中考残疾学生申请的重度听力残疾考生免英语听力考试、轻度听力残疾考生佩戴助听器、视力残疾考生单独印制大字号试卷、肢体残疾考生提供坐轮椅提前进考场等项目全部落实到位,有效保障了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
2.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工作圆满完成。根据《关于明确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残联厅函〔2022〕63号)和《关于印发<关于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价格规〔2019〕2015号)等有关规定,对全市安排有残疾人就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工作,现已圆满完成年审工作,截止11月30日共审核37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合计安置残疾人就业947人。
3.残疾人实名制系统数据统计更新工作得到有力提升。2022年,市残联严格按照省残疾人就业中心工作安排,加强城乡残疾人就业、职业培训实名制和大学生就业管理工作,在保证实名制系统数据更新力度的同时也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应录尽录。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完成率128.48%,农村新增就业完成率166.61%,城乡年度培训完成率135.84%,残疾高校毕业生调查率100%,就业率97.65%;全市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录入完成率100%;数据统计工作跃升到全省第一方阵。
4.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年初印发《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对象、补贴标准、培训实施步骤及项目评估等工作。市县区残联结合乡村振兴举办10期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种养殖专家对农村困难残疾人家禽、畜牧养殖和农作物种植技术进行培训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发展生产、促进增收,累计参加培训残疾人数达597余名。
5.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市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坚持守正创新,“平等 参与 融合 共享”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残疾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日趋丰富活跃。为245户重度残疾人开展文化进家庭服务项目;与市直工委、市文旅局、中国人寿六安分公司共同举办第五届残疾人读书达人演讲大赛,进一步推动残疾人阅读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展现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与市体校共建残疾人田径运动训练基地,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以及省八届残运会上,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奋力拼搏、超越历史,共获得9金牌2银牌6铜牌的好成绩。
2022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