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收支简析
前三季度,六安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恢复,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
一、从总体情况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
(一)与全省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41元,同比增长11.4%,绝对值全省排名较上年同期进步1位,较上半年进步2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6.5个百分点,增幅排名由上年同期第9上升至第6,领先全省优势和上半年相比扩大0.3个百分点。与2019 年前三季度相比,两年平均增长8.1%,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
(二)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四大类收入比例由上年同期63.0:18.2:8.0:10.8调整为62.7:18.3:8.1:10.9,工资性收入占比较上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占比各提高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增收渠道多元发展。
(三)各县区协调发展。前三季度,各县区城镇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全市相比呈“3高4低”态势。金安区、叶集区、霍邱县、裕安区、舒城县、霍山县、金寨县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分别为11.8%、11.6%、11.5%、11.3%、11.3%、11.1%、11.1%,分别高于上年同期6.5个、6.4个、6.9个、6.4个、6.7个、6.3个、6.5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0.9个、0.7个、0.5个、0.4个、0.4个、0.2个、0.2个百分点。
(四)城乡统筹发展。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收入绝对值高于农村地区1545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12元,增速低于农村地区4.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4,2018年、2019年、2020年同期分别为2.34、2.31、2.25,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趋于缩小。
二、从收入构成看,城镇居民四大类收入全面增长
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为17519元、5115元、2251元、3056元,同比增长10.8%、12.0%、12.3%、13.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8.7%、4.0%、10.5%、10.3%,四大类收入分别拉动经济增长6.8个、2.2个、1.0个、1.4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59.7%、 19.2%、8.6%、12.5%。
表1 2021年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收入构成表(单位:元、%) |
|||
指标名称 |
绝对值 |
增速 |
占比 |
可支配收入 |
27941 |
11.4 |
/ |
工资性收入 |
17519 |
10.8 |
62.7 |
经营净收入 |
5115 |
12.0 |
18.3 |
财产净收入 |
2251 |
12.3 |
8.1 |
转移净收入 |
3056 |
13.2 |
10.9 |
(一)工资性收入仍是居民增收主要动力。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速高于上年同期4.2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低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仍是城镇居民主要增收动能。
(二)经营净收入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11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8.3%,同比增长12.0%,高于上年同期15.5个百分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持续回暖。
(三)财产净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2251元,同比增长12.3%,高于上年同期4.3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8.1%,占比最低,拉动收入增长作用有限。
(四)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3056元,同比增长13.2%,增幅位于四大类收入之首,各项惠民政策高效落实,城镇居民养老金、离退休金、各项补贴补助等稳步提升。
三、从消费支出看,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059元,同比增长15.7%,较上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逐步回暖。
表2 六安市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表(单位:元、%) |
|||
指标名称 |
绝对值 |
增幅 |
占比 |
生活消费支出 |
16059 |
15.7 |
/ |
食品烟酒 |
5610 |
10.4 |
34.9 |
衣着 |
1071 |
14.3 |
6.7 |
居住 |
3839 |
6.2 |
23.9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811 |
15.5 |
5.0 |
交通通信 |
2020 |
16.5 |
12.6 |
教育文化娱乐 |
1809 |
63.2 |
11.3 |
医疗保健 |
651 |
28.0 |
4.1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248 |
28.9 |
1.5 |
(一)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5610元,同比增长10.4%,高于上年同期8.1个百分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34.9%,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增长迅猛。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809元,同比增长63.2%,增速居八大类支出之首,高于上年同期81.5个百分点,占消费支出比重为11.3%,高于上年同期3.3个百分点。
(三)医疗保健类消费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医疗保健类消费651元,同比增长28.0%,高于上年同期33.5个百分点,高于整体12.3个百分点,占消费支出比重为4.1%,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
四、存在的问题
(一)转移净收入与全省差距较大。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转移净收入与全省相差2171元,占总差值的46.6%,占比近五成,居四大类收入之首,增速低于全省0.4个百分点。六安市城镇居民转移净收入基数低、增长慢,与全省差距正在持续扩大。
(二)工资性收入有待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与全省相差1446元,占总差值的31.0%,仅次于转移净收入,增速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增长优势不明显。
(三)四大类收入发展不够协调。前三季度,六安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占比分别高于全省4.5个、1.3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低于全省0.7个、5.1个百分点,收入结构有待持续优化。
五、相关建议
(一)提高工资标准,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建立工资性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城镇居民工资水平。
(二)加强民生保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抓好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建设,稳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强化就业服务,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养育、教育等政策配套,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绷紧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这根弦,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毫不松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三)创新就业形态,推动收入多元发展。鼓励和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身份、年龄、地域、城乡、户籍等方面歧视,清除劳动力、人才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体经济之间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使各类生产要素能够顺畅流动、优化组合,形成服务优质、信息传播及时的劳动力市场。
(四)拓宽发展思路,打造城乡一体产业。近年来,六安市农村地区农业、特色旅游业稳定发展,带动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建议加强城乡产业对接,充分发挥城市优质资源密集、交通物流便利、科创体系健全等显著优势,着力做好农产品和农村特色旅游业的宣传推广、招商引资、更新换代工作,打造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产业链,促进城市积极融入、主动服务农村发展,实现城乡相互促进、合作双赢的发展格局,确保农村居民高速增收的同时,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步伐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