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人民银行六安中支政务公开交流信息(2021年第3期)
《金融时报》头版刊登《大别山:革命老区换新颜》
2021年6月24日,《金融时报》头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栏目刊登《大别山:革命老区换新颜》,宣传报道了人民银行六安市中心支行牵头全市金融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指示精神,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事迹。全文如下:
大别山:革命老区换新颜
安徽省六安市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辖区有金寨县、原六安县两个“将军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5年来,六安金融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掬革命老区的一抔热土,将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力量。
脱贫攻坚显担当
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大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何家枝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直播的老区群众无不欢欣鼓舞、热泪盈眶。
大湾村从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20.6%,到实现2018年“村出列”、2020年“户脱贫”;从过去的集体经济空白村,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43万元;从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120元,到2020年增加至14456元,交出了一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亮丽答卷。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来到大湾村,这座大别山腹地的村庄通过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一幢幢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鳞次栉比,正值春茶采摘季节,村子周围的茶园苍翠欲滴,茶农和游客穿梭于青山绿水间。记者来到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过的陈泽申家,如今陈泽申已住进新房、办起民宿,屋内窗明几净,窗外风景如画。
大湾村的变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服务。在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推动下,助农取款服务点得以升级,还建设了标准化的惠农金融服务室。2017年,徽商银行投放产业脱贫基金1600万元,新建一座4524平方米的大湾茶厂,引进市级龙头企业安徽蝠牌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入驻,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带动400多户茶农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农业银行金寨县支行向大湾村派驻了两名扶贫专员,累计支持资金超过43万元,还帮助新建了农民文化乐园等基础设施。
大湾村的蝶变,是金融服务六安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末,六安市扶贫再贷款余额1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亿元,限额使用率达99.8%。其中将金融支持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人民银行六安市中支会同市农业农村局梳理建立全市440户带贫主体名录库,督促四县三区金融扶贫主办行加大对接力度,创新运用“劝耕贷”“稻虾贷”“油茶贷”“扶贫快捷贷”“徽农茶谷贷”“农权脱贫贷”等信贷产品,全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贷款提质增效。
在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下,老区脱贫攻坚打出一套产业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组合拳。金寨县是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为帮助老区人民彻底摆脱“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困境,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农发行金寨县支行投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11.42亿元,占全省30%份额,全县建成大湾村在内的300多个集中安置点,使得2.6万贫困人口乔迁新居。霍邱县发挥淡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面广的优势,大力推广稻虾综合种养,霍邱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稻虾贷”产品,累计向稻虾养殖户及加工企业投放“稻虾贷”8260万元。目前,全县稻虾种养面积达60万亩,被评为“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仅此一个产业推动全县农民增收18亿元,带动1700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
党建引领新气象
2016年至2018年,金寨县是安徽省唯一的两权抵押贷款“双试点”。人民银行金寨县支行推动县委、县政府加大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力度,金寨县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建成评估、流转交易和收储服务平台,建立由收储基金、担保机制和农业保险制度共同构建的风险补偿体系。试点期间,累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1.4亿元,有效地推动试点业务增量扩面。
2019年7月,金寨县成为安徽省16个“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之一。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把“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与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积极倡导“言而有信、信用生金”的创建理念,探索出一条党组织“牵线”、金融“搭台”、信用“串联”、群众“唱戏”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路径。截至2020年底,金寨县已建立农户信用档案约1.3万户,占试点乡镇总农户数的98.8%;评定信用户约1.2万户,占信用建档农户的94.8%;评定AAA级信用村18个,信用村比例达100%;为评定信用户授信10.3亿元,授信比例达100%;全县运用信用村、信用户评定结果累计发放信用贷款1277户1.5亿元,用信余额744户7054万元。
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基础上,当地进一步探索脱贫攻坚有机衔接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在金寨、霍邱、金安、裕安两县两区启动实施“党建引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点工程”。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人行牵头、选点先行、典型引路、逐步推进”原则,金融机构纷纷选派乡镇金融专员和驻村金融专干,金融专员列席乡镇党政联席会议参与决策,乡镇明确一名工作人员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并按照“集中授信、整村批发”模式对试点乡镇分别单列信贷计划。
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运用信用主体评价结果,按照支农再贷款“先贷后借”模式支持金融机构对试点乡镇发放优惠贷款。今年3月26日,人民银行金寨县支行发放安徽省首笔支持“党建引领信用村”专项支农再贷款1000万元,量身定制“支农再贷款+信用贷款”模式,专项支持了247笔信用贷款,单笔贷款年利率最高为5.3%,最低为4.9%。
记者实地探访了其中一笔支持项目。油坊店乡东莲村5名信用户创建东莲畜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养殖土鸡、散养山羊,项目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份,该社准备进一步扩大生态养殖规模,但前期筹集资金已所剩无几,正一筹莫展时,“支农再贷款+信用贷款”业务送来了及时雨,金寨县农商银行油坊店支行在3天内就向该社发放了30万元年利率4.9%的支农贷款,为其解了燃眉之急。东莲村党支部书记陈圣志高兴地说:“正是这个新型的业务品种,帮助我们扩大了养殖规模。”
“三项工程”增活力
为做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的稳固性,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聚焦金融服务“六稳”“六保”,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联合相关部门实施“三项工程”,打通金融服务市场主体“最后一公里”,从根本上提升商业银行“敢贷、能贷、愿贷、会贷”能力。
实施“千名行长进万企长效工程”,引导全市金融机构直通企业诉求,按照“有求必应、一企一策”原则实施包保制度;实施“永不落幕的银企对接工程”,线下持续推进金融领域“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建立银企对接长效化机制,线上开发运行六安市融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施“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督促全市金融机构改进贷款尽职免责制度,增加小微企业客户服务情况考核权重,把经营重心和信贷资源切实转移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三项工程”联动发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六安市已经建立起较为成熟的“落实党委政府部署、传导货币信贷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通道和业务模式,促进了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打通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种堵点,保障了金融支持“六稳”“六保”的精准度、便利度和覆盖面持续提升。2020年六安市用足三个批次专项再贷款再贴现、两项直达工具,直接支持2.5万户中小微企业和贫困家庭获得政策性优惠贷款110.6亿元,户数、金额均位居安徽省前列,带动全市银行机构当年减费让利达8.5亿元。
记者回味着采访的所见所闻,用心去体会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喜悦,感受着这块红色热土的温度。眼前美丽的大别山就像一幅画,画上点缀着错落有致的马头墙、青灰瓦的徽派建筑小楼;“六安茶谷”串起茶谷驿站、茶谷小院,一派生机盎然;便捷的惠农金融服务室和行走在乡间的金融人,成为一张张靓丽的金融名片……在这幅画面上,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祝福和关怀,也充满着老区金融人的奋斗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