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气象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六安市气象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为指引,服务大局、奋发前行,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现总结如下。
一、2022年主要工作
(一)业务服务“指标题”越答越好
2022年,我市高温日数多达50天,极端最高气温41.5℃,均突破历史极值。制作专题服务材料345期,启动应急响应8次,通过短信、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发布气象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信息,服务186万余人次;接受媒体采访26次;发布(变更、确认)预警信号216次。完成春运、两会、农民丰收节、森林防火应急演练等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金寨局1人获全省重大气象服务优秀个人。
市政府印发《六安市推动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重点任务清单》《六安市城市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方案(2022-2025年)》。市局与水利、应急部门联合印发《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工作方案》并发布预警8次,与市自然资源局签订《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合作协议》,与市交警队共推“省级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重点攻坚项目”,与市广电台签署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合作协议,完成市县应急广播系统与省突平台对接。按序时进度完成风险普查工作。
观测人员全部纳入装备保障队伍,完成240余次维护维修巡检,国家站、区域站数据稳定运行率分别为99.8 %以上、98 %以上。完成市气象站改造工作、全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国家级台站探测环境评估。
完成所有烟花爆竹储存企业的安全检测、加油站和液化气站等易燃易爆炸场所年检工作,完成200多家企业、学校、金融系统的防雷装置检测工作,审查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图纸报告20份。六安华云气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功延续甲级资质。完成省级以下开发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勘查14个农村雷电灾害综合治理示范点,编制上报工程建设方案。继续做好遥感监测秸秆焚烧火点项目,1项作品获全省气象科普短视频大赛三等奖。
(二)重点工程“动力源”越推越活
大别山雷达项目不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取得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批复,推进雷达塔楼建设设计及施工前相关审批工作,争取明年初开工建设。
完成大别山山脉断面垂直观测系统建设,包括6个梯度观测站、1个通量观测系统及1个辐射观测系统,观测数据已在业务服务应用;完成2021年山洪项目业务验收材料编制上报;完成气象监测预警补短板工程中的14套自动气象站和5套视程障碍现象仪建设;深挖山脉断面数据资源,助力老区走好乡村振兴路。
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成立江淮果岭气象服务专家联盟,在脆桃核心产区建成江淮果岭气象服务中心,安装农业气象实景观测仪。霍邱县政府对X波段天气雷达项目出具建设支持承诺书,县自规局对拟选址地签署符合规划意见;霍山县推进气象水利部门联合共建X波段雷达。
(三)气象保障“生态账”越算越精
全年开展人影作业50次,发射火箭弹185枚,施放烟条92根,作业量超过前两年次数之和。联合应急、公安部门开展全市人影安全应急演练并组织业务培训。市财政拨付人影专项经费49万元,霍山县政府配备人工增雨作业应急保障车一辆,金寨县政府落实人工增雨专项经费15万元。制作发布农气服务材料27期、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2次,开展大田调查和灾情调查8次,为634家种粮大户、涉农企业开展气象为农“直通式”服务,2期专题服务材料被分管副市长批示肯定。天堂寨景区获评2022年“安徽省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
采取走访慰问、购买鸭苗、打抗旱井等方式投入10万元助力帮扶村;召开4次党建联盟会议,局主要负责人两次为村党员讲党课,组织举办6次政策讲解培训,推动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
(四)依法行政“沟通桥”越连越广
联合住建、文旅部门分别印发《关于加强建设工程雷电防护装置施工质量及检测行为监管的通知》《2022年全市A级旅游景区森林防灭火及防雷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深入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机制,开展相关领域防雷安全专项督查10次。召开17家单位参与的防雷安全监管联席会议,约谈辖区内5家升放气球公司,查处首例未经审批擅自升放氢气球案件。以“三项制度”“三化措施”打通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
《六安市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细则》纳入市政府年度立法计划调研类项目。申报3项标准计划项目,1项被纳入地方制修订计划。制定全市气象部门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在皖西日报刊登《升放气球安全常识》;市局获2021年度全市“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优秀单位。
(五)科学管理“基础桩”越夯越实
1人参加省台预报竞赛系统研发,得到省局拨付3万元奖励;1人申报省工会“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1项预报员专项验收、1项科技成果登记;1个项目列入省局创新发展专项;发表或交流18篇论文;获得两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举办第七届全市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市气象学会完成换届。
选派73人次参加中国局、省局组织的培训学习,提拔调整科级干部6人次。完成5名公务员职级晋升,新录用4名本科生,1人获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开展3次集体活动,1名老干部作品获中国局微党课展播活动三等奖。
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房屋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市局获2021年度全市安全生产和消防考核先进单位。市局获四部委授予的“节约型机关”证书,被命名为“市无烟党政机关”,获2021年度市直双拥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获全省气象科普讲解大赛活动三等奖,全省中小学生气象科普评选活动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CMA、气象报用稿13篇,省局新媒体用稿21篇,建立健全宣传通联组工作机制。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2次市内疫情时按要求深入一线开展督查,包保社区向市局赠送锦旗。修订制度汇编,做好政务公开、保密、档案工作。
2022年落实地方常规预算1026.9万元(市本级578.9万元);预算执行达序时进度要求;完成11个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审计。
(六)从严治党“方向盘”越握越稳
召开全市气象部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印发2022年市局党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及市气象局党组班子、党组书记和班子其他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年度任务清单。配合省局党组第三巡察组对全市气象部门开展巡察“回头看”,认真做好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开展第21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参加省局“弘扬廉洁文化 建设清廉机关”主题征文活动获一等奖1篇、三等奖2篇及优秀组织奖。扎实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分季度开展纪检员联系县局工作。年内开展诫勉谈话1人。
组织集体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印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党组中心组召开党的二十大专题学习研讨会2次,党员干部撰写学习体会14篇。局党组到县局、帮扶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5次。印发《推动全市气象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施方案》,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教育。开展清明祭英烈、瞻仰寿县小甸特支遗址等主题教育活动。1人获全国气象部门2022年优秀共产党员,机关党支部获市直先进基层党组织。
市县局均被推荐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0次,5人次参加义务献血。组织慈善公益捐款1万余元,发布公益广告宣传信息80余条。举办文体活动8场次,获全市“喜迎二十大”健美操比赛冠军、市直三八趣味运动会个人奖2项。1人获市“文明家庭”表彰,1人获“全市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
二、存在的问题
大别山天气雷达项目需加紧一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程度还不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效率有待提升;气象高质量发展内涵需进一步挖掘。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来。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党员在服务发展、技术攻关中的先锋作用。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抓好巡察“回头看”整改落实工作。
(二)积极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促成省气象局与市政府签署《共同推进六安气象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推进六安气象现代化建设,积极实施“质量提升年”行动。加快推动大别山新一代天气雷达等“十四五”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山脉断面观测系统及其他新系统、新设备应用;健全生态气象监测站网,补齐温室气体、大气成分垂直观测等方面的生态气象监测短板;围绕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区域空气质量联合预报预警;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人影作业方式,构建多元作业体系。积极推进水库水电精细化专业气象服务。切实发挥气象服务保障作用,助力老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
(三)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提高城市和乡村气象灾害多要素监测站点覆盖率,加强极端气候事件监测与评估,发展基于灾害性天气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提升面向政府决策指挥和应急管理支撑服务能力。开展农村雷电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示范建设,完善重点公共场所和主要公用设施的雷电防护装置。完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传播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参与度。
(四)持续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推动地方政府和各相关行业部门落实安全领导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压实各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动地方气象标准制修订工作和成果应用。完善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的法治环境,提高地方气象立法的针对性和法规规章的适用性。继续开拓气象产业发展。加强科研科技管理,推动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干部人才结构,形成高水平、高层次气象人才队伍。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巩固气象保障财政投入机制。继续推进各县区气象局相关工作。推动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做好安全生产、科普宣传、政务公开、节能降耗、保密、档案及老干部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