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安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发改委发布时间:2020-01-06 11:34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落实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计划报告审查决议情况

2019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有关决议,精准施策、狠抓落实,负重前行、克难奋进,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坚持精准发力,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排查突出问题整改全部完成。突出抓好贫困县退出工作,霍邱、金寨两县主要指标均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要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33467人任务提前完成。光伏扶贫电站装机规模达到59万千瓦、全省第一,惠及9万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建筑领域扬尘治理、散煤治理、高排放机动车整治、中心城区露天烧烤和露天焚烧整治、餐饮油烟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等六个专项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8%、全省第三。中央环保督查交办123个信访件全部完成整改销号。11个国考地表水水质断面达标率100%,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罗管闸生态补偿考核断面达到目标考核要求。全面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录和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建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案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扎实开展风险研判和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38%。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完成全市2019年存量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全年争取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53.2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二)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制造业转型发展。坚持锻造壮大工业经济骨骼,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发展十大行动,加快构建“3610”产业新体系,霍邱年产300万吨钢铁等重大项目建成试投产。全力支持三重一创重点项目建设,霍山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省级基地、金寨先进光伏制造省级试验工程顺利推进,金安应流航空产业园建设加快,制定大力支持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布局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我市301线路运营。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开展千名干部进万企”“四送一服行动,2993名干部走访联系企业6999家,月走访、知冷暖、解难题,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662个。深入开展金融在行动·千名行长进万企活动,协调820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71.8亿元。建成市融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授信1.9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力弘扬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牢固树立企业家是稀缺资源的意识,发布7大行业民营企业年度百强榜。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壮大至1亿元,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家、市级40家。坚决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27.9亿元。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出台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意见,完成园区优化整合,全市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家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超200亿元,市开发区突破400亿元并首次荣获全省先进开发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全省创新型智慧园区等多项荣誉称号,叶集开发区、六安高新区分别获批全省特色园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

(三)坚持项目带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投资为纲项目为王,全面实行市政府、市行业主管部门、县区政府、实施单位四级调度机制,建立续建项目季度推进计划、计划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计划、计划竣工项目倒排工期计划”3本专项台账,按月通报,有力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修订完善市本级政府性投资计划项目管理导则,实现项目决策、计划管理、招标投标、决算审计等方面闭环管理。建立和完善项目谋划储备库”“前期工作库”“年度建设库的动态管理,谋划项目抓论证、定标准,明确建设规模;前期项目抓转化、定节点,注重要素保障;计划项目抓实施、定工期,确保建设进度,逐步形成了谋划一批、转化一批、实施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去年9月份开始按月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0月份全省开工主会场在我市举办,累计集中开工项目52个,总投资218亿元,为投资增长强支撑、增后劲。108个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98.7亿元。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3178个,总投资964.7亿元。持续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全市已签约在库PPP项目35个,总投资344.5亿元,金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等13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市城区水环境(厂--河)一体化综合治理等项目有序推进。发改系统共争取中央和省补助项目107个,获资金支持21.2亿元、创新高,重点支持重大基础设和行蓄洪区居民迁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印5G、氢能、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招商指南,整合市直产业招商组6个,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强化帮办服务,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坚持抢抓战略机遇,高质量编制《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并经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上升为省级区域联动发展重大战略。把合六经济走廊建设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合六同城化发展的关键抓手和核心平台,制定《六安市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引领全市全方位、深程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盯中心城区建设短板,谋划实施畅循环、强功能、补窟窿专项行动,龙河路桥、寿春西路桥、佛子岭西路改造等一批城市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成功申报省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解决了一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历史延留问题。以全面解决中心城区征迁安置等历史延留问题为突破口,启动并实施了早日回家、安置房补差补缺规范化两补一化问题楼盘重整、代建道路等专项行动,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金寨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入选省级首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扎实推进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舒城桃溪成功入选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完成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任务,全市政策性粮食收购13亿斤,种粮农民增收近亿元,新增放心粮油店、主食厨房网点18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霍山温泉小镇、石斛小镇、金寨天堂寨旅游电商小镇加快建设,金安南山运动休闲小镇、金寨大湾慢谷·幸福小镇成功争创省级特色小镇,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五)坚持共享发展,持续增强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全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41.4亿元,33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进一步增强。大力促进城镇居民增收,深入实施人社政策暖千企惠万民行动,落实援企稳岗各项政策。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和农民工技能培训,鼓励引导农民务工和创业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全年开发就业困难人员公益岗位2630个、见习岗位3820个,帮助贫困人口就业7374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加快一卡通便民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全面实施,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入围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全域公交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5个县区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六安模式在全国推广。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市图书馆自开馆以来,举办阅读推广活动180余场、借阅图书90余万册、到馆60万人次,深受广大市民点赞;市科技馆开馆试运营,市文化馆即将投入使用;市体育中心场馆主体工程封顶、体育学校建成使用。深化平安六安建设,扎实开展铸安行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任务,脱贫攻坚和绿色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9年计划

2019年预计完成

一、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8%

增长8%左右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8.5%

增长7.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2%

增长13%以上

四、财政收入

增长9%

增长7.3%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1%

增长11%

六、到位境内资金

增长10%

增长10%

七、外商直接投资

增长7%

增长7%

八、外贸进出口总额

增长不低于全省

  增长6%

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8.5%

增长9%以上

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9%

增长10%以上

十一、城镇新增就业

2.9万人

6.22万人

十二、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5%以内

2.45%

十三、节能减排

完成省下目标任务

完成省下目标任务

(一)围绕稳增长促发展,经济质效不断提高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建立经济目标责任体系,实行经济运行调度、通报、约谈三项机制,按月通过查现场、找问题、对台账等方式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基本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基本完成、四季度补差补缺的总目标,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成功将经济发展困难期转化为争先进位机遇期。强化产业分类指导,建筑业、服务业持续蓬勃发展、快速增长,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指标争先进位有力发挥了拉动、带动作用。前三季度,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分别较同期提高了0.10.40.1个百分点,为实现经济增长持续快于全省的新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增幅在全省位次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预计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0元。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大规模减税降费后实现财政收入220.2亿元、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30.4%、全省第二,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净增23户。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净增30户,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净增100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净增20户。贷款投放保持高位增长,预计新增贷款330亿元,新增存贷比达110%,保持新增贷款高于新增存款良好势头。其中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占48.5%,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新增上市报备企业1家、境外上市企业2家、省股交中心科创板和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74家,实现直接融资52.44亿元。能耗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再次获评省级优秀,非化石能源装机规模达273万千瓦、全省第一。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6.22万人,超年度计划目标3.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5%,保持年度控制目标以内。新增市级返乡创业园5家,全市返乡创业平台达51个,入驻返乡创业企业2271户,累计带动就业4.4万人。通过价格监测、预警、调控,扎实做好冻猪肉储备,及时启动价格联动机制,向保障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55万人次,发放金额7055万元。市区40家平价商店启动惠民菜篮子活动,销售平价农副产品588万余斤,近200万人次得实惠,较好发挥了保供稳价惠民作用。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

(二)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2.95亿元、增长23.9%,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1%。全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314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9件。登记科技成果2124项、全省第一。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75家,较上年净增43家,战略性新兴企业数达到208家,较上年净增57家。新增科技创新服务平台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7家。应流集团和明天氢能入围全省首次启动的13个省科技重大专项卡脖子项目。金寨同科生物参加“创响中国”安徽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突破50%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了由追跑到领跑,全年营业收入增速稳居全省第一。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创新出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见。首次组织服务业龙头企业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找差距、提信心、促发展,营造尊重和关心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帮助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实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培育工程,新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2家,同比翻一番。六安大观街、金寨天堂寨、霍山仙人冲画家村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举办第八届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暨第五届六安茶谷开茶节,霍山县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特色农业发展壮大。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8大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和效益明显提高,预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位居全省前列。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1985人,联结带动农户9.8万户。扎实推进规模经营、主体经营和一二三产融合经营,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936家、家庭农场13812家。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87个,金寨县入选首批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4万亩、全省第一,霍邱县荣获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称号,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霍山石斛荣登2019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

(三)围绕扩内需补短板,发展支撑不断夯实

重点项目推进有力。深入落实重点项目四督四保五项机制,坚持市政府领导联系包保项目制度,全年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新开工248个、竣工138个,开工率和竣工率分别超年度计划24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金寨嘉盛纺织工业园、市开发区网营物联(六安)智慧城市供应链、叶集家居博览中心、金安如龙颐养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金寨嘉悦2GW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一期、叶集东盾木业、市开发区中财管道三期、舒城南聚精密电子产业港、环万佛湖旅游公路等项目竣工投运。预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全省第一。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提高至68%左右。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2亿元、增长11%。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推出降低国有重点景区门票价格等系列消费惠民举措,再次下调134A景区门票价格,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5.3%,年均降低游客旅游门票支出1000余万元。预计全年接待游客6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5.5亿元,分别增长11%12%。电子商务加快发展,预计实现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95亿元、增长30%。完成快递业务量6600万件、增长35%。万达广场、海心沙广场等商业业态不断丰富,夜间经济显现,吾悦广场、六安环球港、六安罍街等大型综合体加快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基础设施保障提档升级。聚焦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加大争取和衔接力度,六安新火车站高质量运行、6/7站台完成改造、新增宁西7列普速列车,合安高铁舒城东站开工建设,合六市域(郊)铁路列入长三角规划安徽行动计划,六安-安庆铁路、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城际铁路、合肥-武汉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六安(金安)通用机场取得华东民航局选址意见,金寨支线机场选址获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德上高速舒城段开工建设,京台高速舒城段改扩建主体工程完工,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完成6690公里,基本实现了2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通水泥路目标。淠河治理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史河治理、淮干临王段一般堤防加固工程竣工验收,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5条中小河流治理和106座小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扎实推进。能源保供能力全面提升,中石化合肥-六安成品油管道支线及油库建成运营,合肥-六安东桥天然气联络线主体工程完工,金安-叶集-金寨天然气支线工程全线开工;金寨500千伏、叶集叶桥220千伏、金安红旗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营,金寨经济开发区增量配电试点项目实现供电、售电,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投资7.2亿元。全省水电供区电网改革在霍山率先启动,第一批13个应急改造电网项目快速推进,山区群众用上“放心电”的愿望变为现实。全市新增电源装机规模25万千瓦、累计达405万千瓦。

(四)围绕促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加速激发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省率先开展工程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被省工改办列为第一批试点市。实施企业开办全程帮办和公章刻制免费,实现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完成,效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全省试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不动产登记服务再次提速增效,在全省率先推行不动产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不动产登记质量评价指数全省第一。新增市场主体5万户,增长17%、全省第四,其中新增企业1.9万户,增长27%、全省第一。强化信用规范,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减少交易成本,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市信用平台归集信用记录612.2万条,发布红黑榜信息2746条,公示信用承诺书1184份。动态调整《六安市市级涉企收费清单》,共取消涉企收费项目63项,降幅达55.3%。持续落实降低工商业用电成本,实现一般工商业电价较上年继续下降10%,减少一般工商业用户年电费支出近1.5亿元。组织开展城镇天然气配气管输成本监审,及时动态调整工商业天然气销售价格,进一步降低企业用气成本。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出崭新步伐。全面落实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考察事项,市委、市政府主动到沪苏浙对接,开展东向招商,达成合作意向项目32个,总投资270.3亿元。成功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融入长三角朋友圈,与长三角5市(区)构建氢能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联盟,同上海市松江区达成友好区市合作意向,正式列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四角)观察员城市,区位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发挥。抓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机遇,参加淮河生态经济带第一次市长会商会,推进与沿淮城市互动,建立了合作发展机制,启动一批跨区域合作事项和项目。谋划设立皖北承接产业集聚区,确定霍邱经济开发区作为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先行区。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世界制造业大会成功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244.4亿元。预计全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8亿美元、增长7%;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74家,外贸进出口总额8.6亿美元、增长6%;境内到位资金595.1亿元、增长10%,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270亿元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六安基地、135亿元的欧菲光柔性显示触控模组、20亿元的上达柔性集成电路、10亿元的正威5G柔性电子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股权投资助推资本招商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签约项目转开工,新签约项目已开工230个,总投资724亿元,开工率达83%

(五)围绕强保障惠民生,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大力促进居民增收,激发重点群体增收活力。预计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城乡居民医保等保险参保人数全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财政补助标准由490元提高到520元。医保惠民工作成效显著,支付4.5万人居民大病保险4.7亿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众大重病患者44.3万人次。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585//月、395//月,其中舒城、霍山、金安、裕安、叶集、市开发区实现低保城乡统筹,舒城县被列入全国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6492套、基本建成983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233户。城市老旧小区整治完成投资1929.5万元,惠及住户1304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80.78万人。

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新建、改扩建41所公办幼儿园,秋学期中心城区9所公办幼儿园顺利开园,城区公办幼儿园增加到15所;城区规划建设14所义务段公办学校已开工13所。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金寨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建成15所社区康养中心。文化事业进一步向基层延伸,累计建成村级文化服务中心1506个,开展农村文化活动2077场,14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2020年全国暨安徽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我市举行。实施全民健身,健康六安战略,举办毅行六安第十六届迎新春长跑、市第八届龙舟赛、第二届六安国际马拉松赛和2019六安国际徒步大会等重大体育活动。

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三社联动试点工作有效推进,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17.4%、位居全省前列。深入开展社会组织党建推进年活动,单独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242个。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金安刘园社区、裕安政务新区社区智慧社区创建试点顺利推进,全市1726个农村社区开展试点创建。各类信访突出问题稳妥处置,信访总量进一步下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依法依规做好价格认定。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6.53%19.2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双提升。

总的来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市负重顶压前行,有耐力、有定力、更有动力,1-11月,月度统计的12项重点指标中,有10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3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实现了由追赶全省向赶超全省的转变。“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新增就业、外贸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总量有望超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到位境内资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达到序时进度。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不到全省60%,龙头企业和“四上”企业个数偏少;实体经济困难仍然较多,三分之一工业企业产值负增长,用工难、融资难融资贵、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制约新动能成长因素依然较多;园区支撑作用不强,全市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工业用地亩均税收仅为全省70%65%;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存在短板,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对于这些问题,必须直面应对,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主要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们撤地建市20周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今年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更复杂更严峻,不确定性更多更突出,但更要看到所面临的诸多发展新机遇。从国家战略看,我市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战略叠加,有利于东向全面融入长三角、西向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在更多领域、更高质量上承接产业转移。从市场需求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人工智能、5G、氢能、智能制造等新技术进入产业化和广泛应用期,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应用日益深入,有利于我市紧抓全球创新迭代和技术扩散应用周期缩短的战略机遇,实现变道超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新旧动能转换。从要素集聚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腹地广阔和生态良好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更快实现合六同城化,助推合肥都市圈一体化,以开放新突破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综合来看,我市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预期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

7.5-8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5-8

三、固定资产投资

11

四、财政收入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5

六、到位境内资金

10

七、外商直接投资

7

八、外贸进出口总额

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十一、城镇新增就业

2.8万人

十二、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5%以内

十三、节能减排

完成省下目标任务

上述目标安排,贯彻了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顺应发展趋势、立足六安实际,既传导压力,也提振信心。一方面,兼顾现实可能和跳起来摘桃子目标要求,既要,考虑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采用区间式预期目标增加一定的发展弹性;更要,经济增长高出全省0.5个百分点左右,符合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加速推进阶段特征,体现老区干部群众努力奋斗的姿态,努力保持相对较快、争先进位的增长势头,逐渐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另一方面,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综合考虑我市近年来发展惯性和潜在增长率,十三五收官之年7.5-8%的经济增速,保持经济发展的健康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利于我市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平稳过渡,实现稳中有进、以进固稳,稳定和引导预期。

实现上述目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总体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持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确保主要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一以贯之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绿色振兴不动摇,深入推进六大平台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以真抓实干不断开创绿色振兴新局面。二是坚定不移紧扣高质量。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聚焦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扎扎实实抓好政策落实,久久为功增强发展韧性。三是锲而不舍深化供给侧。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推动形成强大市场,不断夯实发展根基。四是持之以恒优化软环境。企业活,市场才活,经济才活。着力增强企业获得感,在降本、减负、增效上下功夫;着力破除市场准入障碍,在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上下功夫;着力创造充足市场空间,在对标沪苏浙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内外资企业打造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集聚发展动力、对冲外部压力。五是凝心聚力谋篇十四五按照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要求,把十四五放在未来15年的发展进程中来谋划,坚持目标导向倒推、问题导向顺推,统筹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项目谋划,启动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编制市县空间规划,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稳中求进工作为总基调,切实稳定经济运行实现新提升

强化精准施策稳增长。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密切跟踪形势变化,稳定重点行业、重点市场、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要求,加强增速下滑区域和行业的调研服务,找准下行点,摸清受困点,主攻增长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向着稳定经济增长的方向持续加码发力。继续实行经济运行深度监测、重点经济工作责任清单,完善经济运行通报、调度、约谈机制,激发县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务实性,形成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确保主要指标增幅超全省、位次前移。

推深做实稳企强企增企行动。稳增长关键是稳企业,只有企业强,经济运行才能行稳致远。全面抓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我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措施。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清查违规企业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用气、融资、物流等成本,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自我发展能力。引导资金更精准流向实体经济,完善“税融通”“续贷过桥”政策,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牢固树立民营企业经营者是六安绿色振兴依靠力量的观念、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事的观念,继续开展民营经济7大行业百强榜的发布与推介,组织优秀企业家外出考察培训,大力营造关心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让各类企业在我市创新愉快、创业愉快、创造愉快。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本地民营建筑企业发展壮大,合理制定招投标示范文本,鼓励组建联合体,提高本土施工、监理企业竞争力,力争施工总承包特级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千名干部进万企等活动,坚持走下去、请上来,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企业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真实情况。坚持点对点、实打实,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退规、零上报企业,分类找准症结,“一企一策”开展精准帮扶。全力做好纳规升限工作,加快建立工业、建筑业、商贸企业培育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梯次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0家以上、限额以上商贸单位110家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40家以上。

(二)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

提升创新驱动引领能力。聚焦我市高技术产业供应链领域,主攻“卡脖子”,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计划。坚定不移把氢燃料电池、高端装备零部件、航空装备等产业作为我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振兴先导性产业进行培育、支持、推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培育力度,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推动省级高新区以升促建,争取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出台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深入对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引导支持高校院所和大型科技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与我市科技企业共同承担产学研合作重大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皖西学院等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作用,力争实施产学研合作重大专项20项左右。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应流集团高性能合金材料制备及成形技术中心示范引领作用,研究支持院士工作站建设和运行的政策措施。引导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力争新认定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5家。聚集创新人才,全面落实人才政策,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广泛开展招才引智,营造更加开放的人才工作机制,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2家。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领航,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先导产业应用推广,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和产业链水平,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坚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工程-基地-集群”梯次推进,主动对接国家、省政策和相关部门,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纳入支持范围,逐步构建特色突出、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持续开展三比一增专项行动,推行创新成果+园区+基金+三重一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四融模式。大力推进“3610”产业引导计划,围绕新能源汽车、航空、铁基新材料等两新产业及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推动恒大新能源汽车、明天氢能产业园、应流航空产业园、霍邱特种钢材等一批强链补链项目,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塑造可持续、可迭代发展的创新型产业生态。围绕主导产业抓龙头培育,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350家。健全军民融合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同发展。加快北斗导航、高分系统六安中心推广应用,积极发展核电、航空等特种装备及基础零部件产业,打造六安高端制造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大力推进民参军“军转民”,遴选培育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重大计划、重大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实施机器换人”500台以上,实施规模以上企业技改三年全覆盖,完成技改项目400个以上,全年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继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培育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以上。

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产业消费“双升级”重要支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以上规模、提质量、增后劲为核心,按照孵化培育、升规壮大、培育龙头、集聚发展的思路,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聚焦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争创更多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积极推动制造业主辅分离,发展一批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围绕科技研发、设计策划、检验检测、会展经济、资产管理、制造数字化服务等领域,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聚焦一老一小,加快发展养老、普惠托育、文创旅游、家政、体育健身等服务业,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大力促进休闲旅游消费,推进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建设特色商业街区。积极推动六安文庙、齿轮厂文创街区等项目落地,发展夜间经济,营造健康的夜间文化消费氛围。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创新转型,发展社区便利店和社区菜店,完善城乡快递服务网络。强化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实施促进质量提升,更好满足高质量消费需求。持续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强化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环境。推动全市物流业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加快补齐城乡冷链物流设施短板,积极申报省级物流集聚区和物流示范区。

推进开发区创新升级。围绕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源的功能定位,按照三为主发展思路,对标对表发展实效、创新驱动、开放水平、集聚能力、生态环保、营商环境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筑牢承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争取更多开发区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推动各开发区聚焦主导产业,立足发展定位,推动加工制造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做大做强优势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两新产业,抓住龙头企业,瞄准前沿技术,依托关键链、核心链,全面加强创新链建设,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向园区集聚,建设一批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积极引导和支持县域开发区错位集聚发展,建设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打造拉动县域经济的增长引擎。加快开发区产城融合步伐,合理布局产业集聚区、城市配套区,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开发区创新升级,实施研发平台满园工程,实现全市开发区省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全覆盖,积极推进市开发区等智慧园区建设。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区域评价制度,提高投资项目落地效率。探索建立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鼓励开发区与合肥市、沪苏浙园区、企业等建设合作园区、飞地园区。支持舒城、霍山创建国家级开发区。

(三)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千方百计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全力以赴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把有限的资金投向能够增加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的领域,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瞄准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的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重点在项目论证、移交、决算、审计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提效能,切实管好实施好75个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15.26亿元。加大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谋划争取力度,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建立项目储备库。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创新政府投资方式,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撬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力争提前达产达效。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紧密对接稳投资十大重点工程包,聚焦铁路、公路、水运和机场、水利、能源、城镇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产业、服务业、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快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弱项、创优势、增动能的项目,全年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新开工200个以上、竣工100个以上。建成六安-叶集-金寨天然气支线、霍邱石店500千伏输变电等项目。推进合六叶(改扩建)高速、合霍阜高速、六安-霍邱-颖上天然气管道、应流集团退城进园、金寨储能示范、市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市二院病房综合楼等项目开工,积极推进六安-安庆铁路、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城际铁路、合肥-武汉高铁、金安通用机场、金寨支线机场、宣商(大别山北)高速、沪蓉高速天堂寨支线(阳新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项目进度,全面完成直接外迁安置年度计划任务。实施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开工建设杭埠河治理工程、淠河六安城南段水环境治理工程、3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5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

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继续落实项目市政府领导包保和四级调度机制,按照省统一部署开展重点项目季度集中开工,加强项目连续调度、跟踪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转化率、达产率。落实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能耗指标围着项目走、严守生态红线优化路径走的要求,搭建重大项目服务“绿色通道”,积极争取预留用地指标,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积极探索挖掘融资渠道和潜力,用足用好降低基础设施部分行业资本金比例等政策,引导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争取发行债券资金,让更多争取实施的项目开工建设。

(四)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确保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效

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剩余未脱贫人口全部脱贫。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切实抓好摘帽县、出列村、脱贫户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范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完善兜底保障制度,加快补齐双基短板。聚焦重点区域,突出抓好沿淮行蓄洪区、深山区等重点地区脱贫攻坚,持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聚焦“老、少、残、痴、孤”等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兜底保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强化光伏扶贫项目运维和收益分配监管,更好发挥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减贫带贫作用,持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加强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加快推进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作,统筹实施好居民迁建和庄台、保庄圩建设等。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专项行动,稳步实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车油路”治理,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油品、清洁运输行动。抓好各类扬尘等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抓好秸秆禁烧和烟花爆竹禁放,加快推进大气网格化监管系统和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实施进度,确保全市PM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省考核要求。集中开展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耗煤管理。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不达标水体提升整治工程,扎实推进沣河、民主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做好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整治、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完成7家省级开发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整治和达标改造。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供水人口万人或日供水千吨以上的所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边界标志设立及环境违法问题整治工作。开展乡镇政府所在地及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推进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信息调查,开展疑似污染地块调查评估,做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开展生态区域违法建设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争取创建一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开展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加快餐厨和建筑垃圾处理中心建设,着力解决餐厨、建筑垃圾往哪倒问题。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好大别山水环境、地表水断面、环境空气质量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点领域生态补偿。

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综合施策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重大风险,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融资平台、产业投资基金,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加强资金供给端、项目建设源头端风险防控,严控新增隐形债务。探索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发展,合理拓展专项债融资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落实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加强地方类金融机构管理,坚决遏制非法集资,强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和舆论管控,提高全社会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规范预售商品房备案价格、坚持分类调控的金融政策、严厉打击投机炒房行为,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强化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排查,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五)坚持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重点,全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着力推动产业强农。农业强则基础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高质量供应体系,积极推进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建好合肥都市圈乃至长三角的“菜园子”。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持续推进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建设,重点实施农业特色产业“1批能人+3种经营模式+8大产业+N种要素结合工程,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培育发展都市农业,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方向,建设一批生态体验农业园区(示范区)和都市近郊特色农庄、主体农园、农活体验基地、乡村旅馆等。突出抓好生猪稳产保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保障畜禽产品绿色、安全、优质、价稳。深入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面积达到100万亩。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以上。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行政村实现物流配送全覆盖,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扩大农村市场品牌消费和品质消费。加大粮食去库存力度,扩大政策性粮食收储能力,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检查,做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优质粮油产品供给能力,建设放心粮油店、主食厨房网点18个。

着力推进设施兴农。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进一步巩固农村公路建设专项整治成果,建设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949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419公里,危桥改造77座。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持续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0千伏安,农网主要供电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示范村创建,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完成49170户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建成80个左右省级美丽乡村,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90%90%以上。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提升。

着力推动改革活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制,建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和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培育引进经营主体,以股份合作为载体,盘活村集体和农户闲置资产,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五年提档升级工程,力争全市培育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110家。健全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实行股权保底分红、劳务分红、收益分红、二次分配等分配方式。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劳动、技术、产品、房屋等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六)坚持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契机,不断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

等高对接长三角。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全面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康养基地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制定专项方案,细化工作举措全面实施六安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行动方案,统筹推进重点工作、重点事项和重点项目清单,切实抓好市委、市政府东向招商成果转化。深化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间的互动交流,推进深化与上海市松江区友好合作,共谋共推一批合作事项和项目,共搭共建一批合作平台,培育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康体旅游发展,构建全域旅游体系,协同打造上海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安徽大别山“红三角”精品路线,加快建设长三角高品质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康养基地。加快建设皖北(霍邱)承接产业集聚区,以霍邱铁矿为依托,以钢厂项目为龙头,立足霍邱经济开发区(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规划建设面向沪苏浙的承接产业集聚区。

推动合六经济走廊取得新突破。抢抓合六经济走廊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的机遇,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主动对接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运河新城规划及产业发展布局,推进多层次、全方位发展,不断增强经济联系度和融合度。按照省委、省政府赋予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两地一区战略定位,坚持龙头带动、优势互补、统筹协调、系统推进的总要求,合理确定承接重点,科学配置要素资源,推动主导产业、首位产业错位,引导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坚持以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先导,加快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通道工程。坚持以科技创新一体化为引领,布局“智慧眼”大科学装置、共建氢能产业研究院,带动经济走廊融入长三角科创圈。坚持以产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积极探索园区合作、产业合作模式机制,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航空和旅游大健康等重点产业。坚持以体制机制一体化为保障,研究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以项目一体化推动合六同城化,提升“四化”水平。

提升中心城市能级。聚焦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延留问题、文明创建亟待解决的难题以及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深入开展中心城市畅循环、强功能、补窟窿专项行动,围绕畅通主动脉、沟通微循环,全面完成长安北路、西环路道路断面快速改造,逐步开展内环线节点升级和重要道口立体化改造,进一步优化路网布局、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绿色生态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创建行动为契机,以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积极谋划和引进一批城市功能性项目,提升城市品位、夯实基础设施、拓展产业空间,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加快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立体停车场等一批政府性投资重点项目实施,探索城乡给排水一体化,进一步捋顺社会投资城市功能性项目体制机制,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计划新开工16321套,基本建成7950套,积极推进建成年代较早、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对有条件的小区因地制宜加装电梯。开展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回头看,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展新兴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活动,采取资本招商、第三方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等形式,加强投资促进和贸易合作,加快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和合肥都市圈,聚焦战新产业,进行全面解构,分析与其产业链、产业生态的契合度,实现战新产业项目招商新突破。加强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国际知名大学,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科创产业为主导,建设国际化开放发展平台。稳定外贸发展,继续完善外贸企业跟踪帮扶制度,积极为外贸企业排忧解难。加快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协助企业在欧美、南美等重点市场设立营销中心。舒城杭埠共用保税仓库投入使用,六安海关正式挂牌。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新水平

全面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完善稳企业稳岗位、强培训促就业、兜底线防风险的政策体系,全力以赴“稳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常态化开展就业招聘活动,促进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以上。充分发挥我市人口资源优势,继续推进返乡创业主攻行动,做深做实做大做强返乡创业平台,力争创建国家级、省级返乡创业平台5家,打造市级返乡创业园10家。完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进一步发掘增收因素,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与全省的差距。加强欠薪源头治理,扎实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持续推动城乡居民参保扩面。落实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推进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确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健全城乡低保制度,完善临时救助办法,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护理能力。加强残疾康复服务,促进福利服务扩面提质。探索推进民生价费改革,进一步扩大平价商店惠民效益。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对低收入群体的临时价格补贴。

推动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聚焦学前教育功能短板,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全年中心城区新建成公办幼儿园40个、新增学位数1.2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加快推进城区14所义务段学校建设,力争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努力减少大班额”现象。创新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模式,引领学校多样化、特色化、现代化办学之路。持续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以大别山职教集团资源为依托,深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向偏远、贫困、薄弱地区倾斜,继续推动智慧校园及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培训,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力争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霍山县医院等5家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设置许可。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县域内就诊率,落实分级诊疗。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全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加快推进市级体育中心以及县区、乡镇体育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好健身服务。积极承办各项体育赛事,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谋划推进大别山红色文化创意项目。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建立健全旅居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区康养中心和智慧平台建设,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公共法律服务职能,构建一体化的社会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常态化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和六项机制建设,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控制一般事故。加大对自然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水旱等自然灾害防御,加快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改革和完善综合减灾救灾体系。严守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扎实推进农贸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和餐饮质量安全街区创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精心组织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全力打造平安六安高地。发挥社会信用对社会治理的促进作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法治六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营造良好治安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做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意见建议,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新局面贡献新的力量!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