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安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发改委发布时间:2018-01-27 08:15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落实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计划报告审查决议情况

2017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六安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有关决议,围绕重点领域,强化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提质增效。市政府制定了五大发展行动计划37项重点工程,出台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30条意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转型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合六叶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新生动能快速成长。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加速推进,江淮果岭和西山药库初见成效,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颁布实施,霍山县休闲旅游、传化信实公路港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2.强化工业核心地位,振兴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不动摇,坚持工业发展工作早部署早安排,及时出台全市工业经济工作《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制造强省系列政策,加大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规模,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母基金,出台市“三重一创”建设扶持政策,编制实施市战新产业发展规划。霍山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金寨先进光伏制造等省级战新基地和重大试验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金安应流小型涡轮航空发动机及特种装备动力应用项目纳入第二批省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舒城杭埠基础电子和六安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被列为市级第一批战新基地建设,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3.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运行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双随机、一公开”实现监管全覆盖。加快财税金融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部门整体预算支出绩效目标批复并实现部门全覆盖。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对58家市属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超额完成按病种收费年度改革任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启动17个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试点。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产业项目。完善外贸扶持政策,正式挂牌六安市口岸办,稳步推进舒城杭埠经济开发区保税仓库、六安保税物流中心建设。

4.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六安。及时编制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在全省率先完成各县总规修编。完成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积极开展 “多规合一”、“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提质扩容,完成政府性投资47.2亿元。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建设特色小镇,成功争创独山镇、毛坦厂镇及悠然南山、天堂寨休闲小镇为国家级特色小镇,上土市温泉小镇为省级特色小镇。全面推进47个乡镇政府驻地整治建设和118个省级中心村、95个县区自主建设中心村建设。大力实施大别山水环境生态补偿项目,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完成能源消费强度目标,成功争创全国低碳城市试点。

5.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聚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六看六确保”,推进精准扶贫、监测评估、防范返贫、责任落实机制全覆盖,全力实施十大脱贫攻坚工程,全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完成36项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政策,低收入人群、失业人员、残障人群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化发展,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平安六安建设,加快建设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结构向好、活力增强、民生改善良好态势。

1.经济持续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0亿元,增长8%左右,增幅超年度计划0.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184亿元,增长20%,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超年度计划1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增幅超年度计划0.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预计粮食总产315.8万吨,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850亿元,增长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增加,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31家,新增家庭农场3524家,农业生产组织化产业化显著提高。城乡市场持续活跃,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亿元,增长11.5%。金融保险稳步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增强。预计新增贷款337亿元,超全年目标157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占42%,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实现直接融资66亿元,上市报审、报备企业各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在审1家。对外贸易大幅回升,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增长32%,增幅居全省前列。

2.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预计一产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二产、三产比重均上升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至15.2:45.4:39.4。预计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同期16.5%提高至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8家,申请发明专利2543件,增长12.7%,发明专利有效量986件,增长17.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件,增长15.4%。预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8亿元,增长9.2%,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5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0亿元,分别增长25%和37%。

3.投资规模稳步扩大。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4亿元,增长12%,增幅超年度计划2个百分点;413个市级调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1%,其中289个纳入省“大新专”项目完成投资57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5%。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320个,合同引资规模780亿元,预计实现境内到位资金500亿元,增长12.4%;直接利用外资4.18亿美元,增长10%,应流航空产业园、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49个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成功引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新签约项目17个,总投资138亿元,市体育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

4.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预计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以上,贫困村出列228个。36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90.6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6.92‰。城镇新增就业4.96万人,比年度计划多2.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以内,低于年度控制目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叶集、霍邱、裕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预计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万元,分别增长8%和9%。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1.4%,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骨干企业偏少,产业支撑能力不强,集中度不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短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三、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主要任务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但总体看来,全球经济全面复苏,有利形势占主导方面,国内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十九大提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措施,特别是中央将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等政策措施,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更多政策和机遇,有利于我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增长。

综合考虑当前宏观形势和“十三五”发展目标,全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财政收入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到位境内资金增长10%;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与全省同步;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节能减排完成省下任务。

为实现全年目标,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打好攻坚战,注重补短板,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工业是我市最大短板,工业的速度和效益直接影响整体经济的速度和效益。要始终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不动摇,切实壮大经济规模,优化工业结构,提高工业质量和效益。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型六安建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工业经济支撑能力,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大力开展创新能力建设。坚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加快六安大学科技园二期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设立院士工作站,培育争创省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引导支持骨干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大学科技园和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为载体,大力引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强化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聚力“全创改”,继续细化落实“三重一创”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省市级战新基地和省级重大试验工程、重大专项建设。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工业引导资金和产业基金的作用,积极推进制造强市,重点培育2-3个支柱产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加快应流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星瑞齿轮高端商用车变速箱、沃特玛新能源汽车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电子信息,加快舒城杭埠电子信息集群建设。围绕铁矿深加工,加快霍邱钢铁项目复工建设。积极培育行业“小巨人”,加大对领跑行业企业培育力度,努力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推进开发园区优化整合,支持有条件的县域开发区争创省级高新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合六叶工业走廊建设,谋划发展合六经济带,做大做强六安经济开发区,打造我市产业集聚主平台。支持园区合作共建,推进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配套建设“邻里中心”等设施,创造新企业拎包入驻有利条件,切实提升开发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

2.加大投资力度,切实夯实增长基础。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必须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全年计划安排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80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00个,年度计划投资350亿元。按照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的实际需要,扎实开展中心城市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38亿元,其中城区路网和环境提升工程37个,投资17亿元;教育、卫生等公建配套项目33个,投资17亿元;棚户区改造及安居工程33个,投资63亿元;其他类项目12个,投资41亿元。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调度。坚持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定期不定期深入项目现场,协调和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实施“四督四保”,坚持月调度、月通报和“三查三单” 制度,持续强化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控和精准调度。加强重大项目谋划。紧紧围绕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以及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和重大平台,持续加大项目储备。紧盯国家、省最新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方向,紧紧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乡村振兴等,积极谋划申报一批强基础、管长远、具有牵动性的重大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市级PPP基金,制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PPP模式工作细则,加大PPP项目谋划和实施力度,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3.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支撑能力。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服务提升的要求,加快构建便捷、高效、安全、互通互联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火车站站房改扩建,全力推进合安高铁舒城段建设,加快合六市郊铁路、金寨支线机场和六安(金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德上高速舒城段、合霍阜高速霍邱段以及六武高速六安段、京台高速舒城段扩容。继续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推进G312六安西至大顾店段等重点工程实施,加快S366合六南通道建设,加快罗岗至分路口段、长集至马头段、 天堂寨至陡沙河段项目前期工作。实施金安、裕安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开通六安主城区至叶集快速公交。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防洪薄弱环节治理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杭埠河(丰乐河)综合治理工程、淠河总干渠(九里沟-青龙堰)东部新城段水利综合治理、淠河城南水利枢纽等工程,完成8条中小河流治理和96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淮河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工程、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完成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开工建设金安东桥至叶集至金寨天然气管道,打通六安至合肥第二条天然气通道,争取霍邱至金安至舒城天然气管道开工建设。规划建设市区集中供热管网,建成叶集、裕安热电联产项目。加快农村电网和通信网络建设。实施农村电力和通讯配网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金寨500KV输变电工程建设,争取霍邱石店500KV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配套建设一批220KV、11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

4.加快乡村振兴,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我市农业经济规模和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偏高,做好三农工作至关重要。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稳定惠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切实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按照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划定水稻、小麦生产功能区和油菜籽、大豆生产保护区。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措施,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巩固粮食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积极培育打造粮油、茶叶、蔬菜、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加快“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促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主体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品牌农业”五大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双创”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加大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环保等重点领域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努力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省、市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全面开展中心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和一级甲等医院创建活动,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垃圾、污水、厕所改造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按照宜业宜居宜游理念,以特色小镇为载体,集聚乡村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吸引城市资源要素流入,积极争创国家、省级农业、养生、旅游、文化、体育等特色小镇,增强乡村内生发展能力。

5.积极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是现代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要依托生态和交通区位优势,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挥经济增长“新引擎”作用。促进现代物流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我市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谋划铁路物流园、港口物流中心,加快综合物流园、物流中心和配送节点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品、农产品、大宗商品物流以及城市配送、保税物流,积极发展公路铁路和航空多式联运,支持皖江吉宝冷链物流园尽快发挥功能。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充分发挥我市绿色生态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老产业,打造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富民工程。加快五大旅游区、四条特色旅游线路和大别山国家风景道建设,推动大别山主峰5A景区和六安茶谷核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程,提升景区品位和旅游形象,打造优美的旅游目的地。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加强淘宝、京东、邮乐购等电商平台“六安馆”建设,加大电商园区培育,加速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鼓励发展线上线下新业态。加快服务业融合创新。积极推动服务业与农业、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内部的有机融合,大力培育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聚集科技创新及研发服务资源,大力发展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服务,完善科创服务体系。加快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积极发展网络信息服务。

6.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抓住关键环节,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加快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有序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金安、裕安、舒城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改革实施范围,将霍山列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市级改革重点县。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推动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评价导向,加快制定六安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深化财税改革,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风险管控机制建设,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扩大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范围。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全面实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统一办理,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引进一批潜力大、发展好、带动力强的外向型企业,大力拓展对外贸易。落实国家有关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规定,增强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按照合肥都市圈规划,积极推进与合肥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与发展、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等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的合作取得实效。密切与大别山区域内各市合作,共同争取国家层面更多政策资金支持。完善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措施,做大做强六安中心城市,支持叶集加快融入中心城区,支持霍山、舒城“县改市”,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突破。突出引资引技引智一体化,引导外来资本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7.保障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加快民生建设,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年度战役。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确保完成舒城、金安、裕安贫困县(区)摘帽和185个贫困村出列,13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支持和解决高寒山区、库区和沿淮行蓄洪地区等深度贫困地区重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确保稳定脱贫。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源头防治、全民共治,进一步加大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力度,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确保PM 10、PM2.5达到国家和省考核要求。强化主体功能区定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构建空间体系完整、分类分区明确、生态功能显著、管制策略清晰的生态保护体系。巩固提升民生工程。在实施好省33项民生工程基础上,实施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化等市级项目。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民生工程资金筹资机制,建立健全民生工程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创新建后管养方式,加强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保障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进一步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政策,突出抓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认真实施学前教育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市直幼儿园建设。完成六安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第二个三年行动建设计划,有序推进新一轮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六安建设,完善计划生育服务。加快社会信用平台二期建设,进一步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和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铸安”行动,有效预防和遏制较大事故发生。严格食品药品监管,深化“平安六安”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执行本次大会的各项决议,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幸福六安建设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附件1

 

2017年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完成情况和2018年计划安排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17年

计划安排

2017年

预计完成

2018年

计划安排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5

1240

8左右

8左右

二、财政收入

亿元

8.5

184

20

10

三、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

1204

12

10以上

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7.5

-

8

8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1.5

604

11.5

11

六、到位境内资金

亿元

10

500

12.4

10

七、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10

4.18

10

7

八、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持平

7

32

与全省同步

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8

2.67

8

8

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9

1.09

9

9

 

附件2:名 词 解 释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2.三重一创:指面向未来产业布局,统筹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3.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称,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4.“四督四保”制度:指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保证开工率;督查推进续建项目,保证竣工率;督查推进竣工项目,保证达产率;督查推进储备项目,保证转化率。

5.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6.“三变”改革试点:指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