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六安市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报告的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发布时间:2016-11-25 00:00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市人大常委会: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六安市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报告〉的意见》(六人常办〔2016〕45号,以下简称《意见》)悉。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对《意见》进行分解落实,明确牵头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下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有关意见,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突出重点抓落实,推进绿色振兴发展。一是加快绿色发展重点任务落实。10月份制定下发2016年度绿色发展工作考核评分细则,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加大督查调度力度,推进年度绿色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坚持规划引领,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平台建设。11月份正式印发实施《淠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形成《淠河湿地规划》初稿。在市本级茶谷概念性规划基础之上,完成市级和各县区规划的整合。开展首批特色小镇、茶谷小站和茶谷小院建设试点,“一谷一带”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依托“六安茶谷”谋划建设“大别山药谷”,11月份启动编制《六安市道地中药产业发展暨大别山药谷规划》。完成《合六叶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11月份向省对接争取享受皖北政策,谋划与合肥市在六安共建市级现代产业园,积极推进合六叶工业走廊建设,1-10月,全廊371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06.3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高于全市规上工业3.4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55.2%,其中9月份增长11%,10月份增长11.7%。围绕绿色人居城市建设,累计推广绿色建筑170万平方米,编制《六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市。二是更加重视工业经济。坚定不移地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10月份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连续召开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工业重点项目调度会,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问题。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创新发展,下半年全市新增野岭饮料等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金日盛矿业等11家企业入选2016年国家级和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组织实施《六安市“十三五”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食品工业、新能源、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六安电机、六安齿轮、六安绿色食品加工、衡山高端装备制造、杭埠电子信息、金寨/霍山生物健康、金寨光伏新能源、叶集家具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1-10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4亿元,增长4.5%,其中9月份增长6.8%,10月份增长8.6%,增速居全省第10位。三是切实推动工作落实。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切实加强节点安排和工作部署。全面建立“三查三单”制度,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环境治理、城市综合管理等方面共制发清单258份,已落实203份,55份正在持续推进中。加强工作督查,今年先后开展3次综合大督查,开展了2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查、2次稳增长30条贯彻落实情况督查,以及“一谷一带”项目建设、灾后重建工作等专项督查。10月份,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组织召开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调度会,重点调度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完成不理想、位次靠后的单位,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扶持实体破难题,全力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加大暖企帮扶力度。深入实施暖企行动,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赴企调研100余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调度会90多次,市直包保部门共赴企开展活动470余次,帮助协调解决各类问题646项。扎实开展推进“退城入园”,位于规划区内的61户退城进园企业,6户完成退城进园工作,28户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积极鼓励企业挂牌上市,摸排建立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制定上市企业2016-2018三年规划。目前重点推进上市报审渠道网络公司,新三板挂牌在审瀚海新材、维麦科斯、威玛智能,上市辅导备案恒瑞新能源、五粮泰、海洋羽毛等企业;及时兑现企业上市挂牌奖励资金330万元,实现直接融资62.11亿元。二是着力增强要素保障。加快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今年“PPP”项目签约15个,总投资111.5亿元,其中市本级4个PPP项目已于10月底前完成了“一方案两报告”的编制工作,11月份上报市政府审定,陆续开展公告招标和竞争性谈判。加大专项建设基金争取力度,申报专项建设基金项目3批、211个,申报基金159.8亿元。其中,前2批已有16个项目签约,争取专项基金4.9亿元。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目前省下达我市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上报省厅受理率为83.15%,居全省第3位,全年供应工业用地4800亩。加快推进闲置土地清理,重点优先保障市开发区、市示范园区项目用地,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2950亩。三是积极化解融资难题。深入开展政银担企对接,全市组织各类银企对接活动60余次。扩大“4321”新型政银担企合作,新设立2家政策性担保机构,全市政策性担保机构达到11家,市本级在去年向市担保增资1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增资3亿元。明确对市级工业企业将银行应承担20%部分的风险,再由本级政府承担50%。1-9月份,全市通过“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方式为3108户企业和个人新增贷款26.9亿元,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30亿元的89.7%,贷款余额达到30.9亿元,其中9月份新增贷款4.4亿元。全面开展“税融通”业务,制定下发“税融通”业务实施细则,明确对无不良信用记录、纳税信用级别连续2年B级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发放纯信用、低利率的“税融通”贷款。1-10月份,全市已累计为236户企业发放“税融通”业务贷款8.9亿元,完成今年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12.5亿元的71.2%,其中9月份发放2.6亿元,10月份发放0.2亿元。强化企业贷款过桥接续服务,印发了《六安市小微企业续贷过桥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地方配套1.85亿元充实过桥专项资金,1-10月份,全市共为283户企业续贷过桥16.6亿元,其中9月份续贷过桥1.3亿元,10月份续贷过桥2.2亿元。四是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市级财政安排7亿元设立大别山产业振兴发展基金,目前下设的中安天使、金安创新发展产业投资、重大招商项目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应流航天核电军工产业并购等五支子基金全部签约,总规模50亿元,首期到位27.7亿元,其中六安久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于8月底注册成立,10月份考察尽调了江淮永达、金寨三个农民电商平台、合益食品、沃巴弗电子等项目单位。加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今年市县财政安排8892万元,共支持项目417个,其中市财政4319万元已拨付到位。争取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155万元,惠及44家企业。争取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8407万元。

三、精心谋划抓项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一是突出项目谋划。紧盯产业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方向,围绕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转化一批的滚动梯次发展格局,今年谋划项目134个,总投资9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1个、总投资308.7亿元;服务业项目63个、总投资266.1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0个、总投资326亿元。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温氏集团100万头生猪现代养殖一体化等13个项目转化开工,总投资92.2亿元。合肥至新桥机场至六安铁路、大别山四季彩色生态观光园等30个项目正在进行规划设计或可研编制,总投资244.78亿元。80MW太阳能柔性薄膜电池生产等18个项目预计年底前能够开工,总投资110.8亿元。二是加快项目进度。严格落实项目四督四保制度,全面施行重点项目台账化管理,坚持按月对省、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进行调度。8月份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召开了调度会,对尚未按计划开竣工项目,逐一进行梳理,排定各项工作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确保重点项目加快推进。9月份市政府成立督察组分赴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开展督查,对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督办单,强化整改落实。1-10月份,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6.1亿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年度计划的96.1%,超序时进度12.8个百分点,其中9、10月份完成投资112.5亿元。已开工项目139个(含26个储备项目提前开工),开工率97.2%,其中9、10月份开工项目12个。已竣工项目64个,竣工率84.2%,其中9、10月份竣工项目22个。258个省“大新专”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4.9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年度计划的106.3%。26个市领导联系帮扶重大项目中,15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87.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0.1%;10个计划开工项目已开工9个,开工率达到90%。三是深化精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分区域、分产业、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招商推介活动。严格落实无会招商周制度,今年以来共外出招商200余次,其中市领导带队外出50次,先后举办总部经济和信息产业、文化旅游、装备及汽车零部件、材料和新材料、农业5场招商专题推介会。今年新引进项目中,涉及六大主导产业项目103个,占55.7%。前三季度,全市新签约项目185个,合同引资规模429.1亿元,新开工项目155个,实现境内到位资金350.3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目标任务的79.6%。其中9月份新签约项目26个。镇江天洋新能源汽车、传化物流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开工建设,大数据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引进。四是认真编制市本级投资项目计划。市政府专门成立2017年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组,以“保续建、保竣工、保民生”为重点,重点突出基础建设先行、续建配套优先、群众需求为上,经向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征集并进一步梳理、筛选、分类、调整,初步拟定2017年计划投资项目82个,当年计划完成市本级政府性投资(工程量)51.4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6个,计划投资30.28亿元;新建项目46个,计划投资21.17亿元。目前,投资项目计划已经多次论证,并征求了相关部门和县区意见,初步形成投资项目计划(草案),正履行报批程序。

四、优化结构增优势,切实加快转型升级。一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组织实施《六安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方面,严格控制新增过剩产能项目,9月末,全市钢材产量由上年同期的31.6万吨减少至1.3万吨。去库存方面,出台购房契税补贴等系列政策,1-10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751.6万平方米,增长152.45%,与2015年底相比,全市去库存面积352.92万平方,其中9月底住宅去化周期为11个月,10月底住宅去化周期缩短为10个月。去杠杆方面,积极推动落实各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税融通”、“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续贷过桥等业务快速推进,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力不断提升。9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2%,较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及时动态调整市级涉企收费清单,涉企收费项目由94项减少为82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8.3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1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74%,同比提高0.29个百分点。补短板方面,截至9月底,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8%,高于全部投资12个百分点,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S351六舒路改建工程、G312国道三期火车站段等项目已经竣工,六安火车站站房扩建、舒城县杭埠镇防洪工程、杭埠河、丰乐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近期开工建设。二是加快传统企业改造。印发了《六安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大力推进“2156”行动计划,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改造。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72.4亿元,同比增长17.9%,自7月份由负转正后,增长势头明显,占工业投资比例提升至66%,较年初提升了14.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完成投资24.8亿元,同比增长20%。加大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降低补贴门槛,扩大补贴范围,共向123户企业发放技改奖补资金5000万元。4个技改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2.86亿元支持;12个技改项目获得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705万元支持;应流集团“热等静压”、星瑞齿轮“高效率汽车变速箱”等15个项目认定为我市首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三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园区申报纳入国家开发区公告新目录工作为契机,9月份完成全市13个园区发展规划的修订修编工作,进一步明晰各园区产业和功能定位,推动全市开发区规范发展。前三季度,开发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8.1亿元,其中9月份为9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4.4亿元,其中9月份为24亿元;开发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9.4亿元,其中9月份为25.6亿元。争取省下达我市皖江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50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县区产业集中区或现代产业园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下半年以来,先后成功争取霍山经济开发区获批全国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区享受皖北共建园区政策,金寨现代产业园区享受省政府有关政策延长至2020年,杭埠经济开发区加挂舒城包河现代产业园牌子。四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的同时,注重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战新产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休闲等,优化产业结构,协调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9月份,霍山高桥湾现代产业园成功纳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第二批试点,金寨先进光伏制造纳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试验工程。11月份,应流高性能合金材料制备及成形技术获批我市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10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24.7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市产值增幅5.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率为41.7%,其中9月份增长11.8%,10月份增长18%。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9月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72户、家庭农场2284户、市级龙头企业72家、省级示范联合体13家,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5家、13个产品,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566亿元,增幅1.7%。全市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近3000个,实现限上网上商业零售额1.8亿元,同比增长116.5%。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完成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国家风景道)游客服务设施规划和重点旅游项目评审,成功创建万佛湖景区为5A级旅游景区。1-9月,全市接待游客约2903.67万人次,同比增长20.21%,实现旅游收入198.25亿元,同比增长19.33%。“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重点监测的23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10.16万人次,同比增长14.46%。

五、精准脱贫惠民生,着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对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了两次“回头看”,清退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贫困人口3.6万人,新纳入贫困人口3.58万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今年市县财政预算各项扶贫资金23.7亿元,比上年增加9.8亿元。进一步完善定点帮扶和驻村扶贫制度,对全市442个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进行了调整。以产业增收带动脱贫,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亿元,对4万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进行补贴。完成户用光伏电站15928个、村级电站332个,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年计划建设住房4961套,已建成住房3621套,其中9、10月份建成2411套。加强社保兜底扶贫,将农村低保标准由1944元/人·年上调至2700元/人·年的基础上,准备再次上调至3000元/人·年。二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36项民生工程今年计划投资117亿元,已到位资金103.6亿元,累计拨付至各项目专户102.3亿元,其中13项民生工程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市新开工棚改安置房(含货币化)32844套,完成目标任务27761套的118.3%;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34304套,完成目标任务16446套的209%。城镇新增就业4.01万人,完成率148.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3%,低于年度控制目标。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新建公办幼儿园68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3所,毛入园率达到85%。实施六安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4.96亿元,计划对16所学校实施改扩建。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开展“春风行动”、退役士兵就业招聘周等活动52场,提供就业岗位8.9万个,引导7.36万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全市高校毕业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全覆盖。目前,全市131个乡镇、8个街道均建有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中心),116个城市社区建有工作站,1828个行政村聘有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员。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待遇工作,在全面实施市级统筹“一卡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省级平台异地联网就医结算,顺利实现与省医保系统的“无缝”对接。持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行动计划,全市五项社会保险费整体增收,征缴收入总额达18.81亿元。三是统筹抓好安全维稳。全力做好灾后重建工作,10月份出台了《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水利水毁工程总投资10.9亿元,目前已完工60%;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总投资35.9亿元,2016-2017年度项目计划12月底前全面开工。加快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和维修工作,截至11月16日,全市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已竣工1688户、4193间,完成90.7%;在建173户、444间,开工率100%。全市需维修加固农房已完成1368户、2778间,完成100%。争取上级救灾补助资金5920万元,农房保险共受理理赔办结3326起,赔付1017.18万元。全力抓好信访稳定,推进“互联网+信访工作”的“1+e”工程,实现网上信访全覆盖,提高信访工作效能。前三季度,信访部门、责任单位群众满意率上升至98.85%、99.7%。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完成省抽普通食品抽检任务883批,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1220批,监测抽检发现问题核查处置率达100%。查处违法食品生产企业11家,责令停产整顿21家,查封问题生产企业2家,取缔无照经营26户,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377件。加快县级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成23个基层所检验室、30个食用农产品市场食品快速检测室和92个乡镇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室。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68起,死亡66人,受伤230人,同比分别下降8.7%、4.3%和9.52%。

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受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和自身发展基础薄弱双重影响,工业生产持续低位运行、投资不足,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到位境内资金、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等指标低于年度计划增幅。下一步,我们将全力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有关意见,进一步提振信心,攻坚克难,围绕重点领域,强化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补齐发展短板,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16年11月16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