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
第A00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人社局发布时间:2023-09-25 15:49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农工党六安市委:

您提出的《以招才蓄水之功 开振兴赶超新局》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基层一线的干部、党员群众,要勇为“急先锋”,建强村党组织;当好“操盘手”,推进强村富民;做好“领头雁”,提升治理水平;甘为“孺子牛”,为民办事服务。

六安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据统计,全市外出(市外)就业人员总数108万人,在外创业有成的六安籍人士已初具规模。为进一步推动返乡创业,2022年起,市人社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推动“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持续放大“雁归效应”,强化外引内育,创新人才培育和使用机制,着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一、基本情况

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打造集人力资源供给库、创新创业人才库、企业用工需求库、稳岗就业政策库为一体的“鸿雁回归”综合服务平台。“鸿雁回归”平台汇集人力资源总数372.7万人【16-65周岁的劳动力资源】,进一步摸清了六安籍在外就业创业人员底数【108万人】,将其中的近10万名创业有成人员、59万名技能型人才、3万名管理型人才纳入重点跟踪服务范围。2022年以来,新增返乡创业主体6695个、返乡就业创业人员3.8万余人。积极服务重点产业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近1.4万人。此项工作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工作举措

(一)搭建优势平台,汇聚人才合力。一是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通过金融服务、政策支持、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乡村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各类园区以更优惠条件吸引返乡创业就业。要借血缘、亲缘、地缘纽带,通过搭建感情联络平台,引导扶持在外乡贤、原籍大学生以及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业。二是做优农村人才培育平台。紧紧围绕“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不断提升服务“138+N”工程、“6969”工程的实效。拓展返乡创业载体,为返乡人才创办实体提供载体支持养一批农村产业“带头人”,引领返乡人员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子。以典型培育放大返乡创业的“雁阵效应”,连续五届表彰“创业之星”100名和返乡创业优秀项目、创业团队30个;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就业人才,纳入市政府特殊津贴、六安创新英才、皖西杰出工匠、六安市技术能手等优秀人才选拔培养范围。三是搭建引才聚才平台。设立“鸿雁回归综合服务窗口”,创新建设就业创业综合体、就业创业驿站,在人才集聚地设立鸿雁回归服务站,为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出台《六安市人才购房补贴实施细则》最大限度吸引留住人才。

(二)深化“招才引智”,引导人才下乡。依托“鸿雁回归”平台摸清各类人才返乡意愿,因类施策促进人才返乡。一是引导在外能人回乡。引导鼓励从农村走出去的青年大学生回乡服务、中年农民工返乡创业、老年离退休人员回乡任职。对回乡人才除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外,还不断强化政治吸纳力度,实施“创业能人进班子”计划,放大能人创业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建立新乡贤制度,鼓励离退休老党员、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实现人才资源充分流动和利用。二是引导城市人才下乡。继续推进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基层特岗等到基层工作项目,创新开展“政录企用”引才工作,鼓励六安籍在外企业家、创业者、金融投资者、专家学者等到基层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实施人员招聘、职称评审、工资补助等优惠政策,吸引公共服务人才下乡增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吸引高校毕业生以及法律等专业人才,下乡协调乡村事业有序运行。三是健全人才服务机制。引导城市医疗、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人才定期服务乡村,鼓励各高校、科研院所与乡村开展长期稳定合作,组织各领域人才与青年志愿者定期到乡村开展志愿服务。支持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专家服务、兼职等形式服务乡村振兴,把支援乡村建设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的硬性要求。

(三)挖掘内生动力,培育本土人才。加强“鸿雁回归”平台数据运用,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规模一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实施好高素质农民、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能力提升计划,制定培训准入标准,建立政府公益培训和市场化培训相结合的多元培训机制,充分利用田间课堂、网上教学等平台,加大生产经营技能、就业创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培训。2022年以来,全市共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72万人二是加强专技人才培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促进乡土技能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与市内高校、各技工院校积极对接,定向培养应用型农业人才。支持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以委托培养和定向就业等方式,对职业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医学生、农村教师等进行培养。采取挂职研修、全员轮训等方式,培育农村组织和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管理服务人才。三是持续开展教育培训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城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集中全力打造综合性、灵活性的农村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行政和市场资源,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职业高中、网络平台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远程教育、专家指导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农村人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科技培训、创业培训和管理培训。

下步打算

)进一步加大乡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紧紧围绕“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不断提升服务“138+N”工程、“6969”工程的实效。一是培养一批农村产业带头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计划,推进科技下乡、能人返乡、青年留乡、企业兴乡“四乡工程”,强化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二是培养一批农村文旅“达人”实施“乡旅学堂”培训计划、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乡村文艺社团、创作团队、乡村文化带头人、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和乡村旅游示范者。三是培养一批农村技术实施基层农机推广人才定向培养计划、科技特派员培育计划等,特别是加强农业机械类工种【含机插秧操作员、收割机操作员、秸秆打捆机操作员、旋耕机操作员等】技能培训,健全培训补贴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打破学历、论文等条件限制。四是培养一批农村治理“生力军”持续实施“五类人员”进班子、村级后备干部培训、定向招录招考、“法律明白人”培训,强化乡村治理人才培养。

)进一步加强人才平台载体建设。推深做实“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和乡村振兴博士后联合体,促进人才回归、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二是聚焦“七突出”工作原则,围绕“四加十见效”,开展“新徽菜·名徽厨”等融入长三角行动,带动六安优质农产品输出,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三是依托职业院校、农业农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载体,建设一批适应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和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培训机构作用,不断壮大农村各类人才。

)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作用,用好年度工作清单、督查调度、联席会议、数据年报等各项制度。抓紧抓实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建立年度任务清单,常态化开展调度督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六安市人社局就业科

联系电话:0564-3376023

 

 

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627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