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教育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8号议案答复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教体局发布时间:2023-08-02 09:42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张峻岭代表:

您提出的《积极应对乡镇学生持续流失问题》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近年来,六安市始终紧扣基础教育质量与公平主线,以城乡教育一体化为抓手,持续推动农村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以农村教育发展带动和赋能乡村振兴。

一、聚焦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将农村教育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中考核,放入深化改革重点工作中调度。出台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控制和消除大班额、开展控辍保学、加强“两类学校”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等一系列文件,在“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更有力度”任务,市人大、市政协多次将农村教育发展作为重点提案议案和重点课题进行调研,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有力推动农村教育短板问题解决。二是优化调整布局。按照“乡村留点,乡镇做强,城区扩优”思路调整学校布局,科学合理、稳妥慎重撤并或恢复学校,在条件较差、较为偏远的乡村地区保留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在乡镇重点建好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对就学较困难的学生,因地制宜采取提供校车服务、增设公共交通线路、供应午餐等措施予以解决。2017年以来,全市共撤并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及教学点479个,完成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324个,新增寄宿制学校43所。依托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安心托幼”行动持续新建、改扩建公办园,133所闲置校舍全部处置到位,优先用于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基本实现每乡镇一所中心园、人口较大村一所独立公办园。三是强化经费保障。近五年(2018-2022)来我市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持续投入280.26亿元,占义务教育总投入的78.67%。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 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对学生数不足100人的村小按 100人核定拨付。2022年起,按照城镇标准保障农村公办园生均拨款和普惠园补助,分别提高至600元/生·年和400元/生·年,开展延时服务的幼儿园不分公办、民办,全部按照300元/生·年进行财政补助。五年来累计拨付32.66亿,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实现义务段全覆盖。

二、聚焦要素保障,统筹推进优质资源共享一体化

一是持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近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1702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建设类项目1011个、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项目20个,建成教师周转房2725套,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校园安全“三防四率”建设、农村中小学校“暖冬计划”实现全覆盖,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皖西学院等3所部属、省属高校对3所位于农村的薄弱县中开展帮扶。建成城乡中小学智慧学校901所、农村教学点智慧课堂423个,实现全覆盖,学科达标率、课时达标率、学校达标率均达100%。五年来,全市义务段校舍生均面积增加55%、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增加109%、生均图书值增加170%,办学条件显著提升。二是不断深化农村学校办学内涵。全面落实“双减”政策,重点做好乡村学校课后服务保障工作。经费上,优先保障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经费不足部分由财政兜底;师资上,比照城区学校制定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课时标准,保护乡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积极性,全市乡村学校参加课后服务学生数23.7万人,参与率98.69%;参与课后服务教师近2万人,参与率96.04%;质量上,切实增强乡村学校美育、体育等工作,将劳动教育纳入对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计划实施的重要内容。全市26所“双减示范校”和112项“课后服务精品项目”中乡村学校占比超过40%;三是以城带乡激发农村学校办学活力。积极推动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市从学前到高中阶段已形成27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集团,城区教育集团侧重向乡村延伸,实现名校帮弱校、名校带新校。金安区成立8大办学全部延伸到乡村,裕安区、舒城县、叶集区也分别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取得良好实践经验。在集团化办学基础上,扎实开展城乡学校、幼儿园结对共建,裕安区、金寨县、霍山县城镇园帮扶农村园实现全覆盖。金安区设立了11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11所城区中小学校与17个乡镇中心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并延伸、辐射到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四是强化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力度,“十三五”以来招聘中小学新任教师4706人、特岗教师4114人,全部优先补充到乡村学校。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市中小学教师近5年交流轮岗20385人次。推行教师本土化培养,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近5年招录“定向培养”乡村教师2556人,国家优师专项23人,地方优师专项87人。积极开展市、县(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星的选拔和认定,一大批农村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本校、本学科的骨干和中坚。给予乡镇教师适当补贴,并向条件艰苦的偏远乡镇和长期在乡镇工作的教师予以倾斜。2018年以来,对在乡村连续任教女满25男满30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不占岗位结构比例评聘相应教师职务,已为2000余名教师进行评聘。

三、聚焦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

一是做好控辍保学。织密控辍保学“县乡村校”四级防护网络,建立学籍异动学生工作台账,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对比核查,动态掌握适龄儿童就学情况,加强宣传沟通劝返工作,切实保障每位适龄儿童少年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近年来,全市义务教育辍学率为0。二是健全关爱体系。深入落实“公民同招”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2022年秋学期我市随迁子女2.42万人,全部实现公办学校就读。安置适龄残疾儿童3330人(其中送教上门731人),入学安置率99.8%,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三是落实惠民政策。连续多年在5个试点县区实施乡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市试点学校超800所,受益学生超20万名,国家财政补助学生膳食资金超1亿元。试点县区学校和学生覆盖率达到100%,食堂供餐率100%,工作成绩入选党的二十大成就展。四是筑牢安全底线。将乡村学校作为校园安全重点阵地来抓,推行“十个一”防溺水措施,2022年在各乡镇村新增宣传标语超1.7万个,下发防溺水宣传册页等材料20万余份,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123万份,组织开展4轮防溺水检查,累计检查乡镇66个、学校111所、水域100个,发现问题112个,实现动态清零。

您的建议我们将充分吸收,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教体局(教育科)

联系电话:0564-3379244


                                                                                                               六安市教育局

                                                                                                               2023年8月2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