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教育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6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教体局发布时间:2023-08-10 08:48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董艳代表:

您提出的《集中资源办好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六安市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五个强化”夯实乡村教育发展基础,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一、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完善教育配套政策。一是坚持高位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市委、市政府将农村教育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中考核,放入深化改革重点工作中调度。出台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控制和消除大班额、开展控辍保学、加强“两类学校”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等一系列文件,在“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更有力度”任务,市人大、市政协多次将农村教育发展作为重点提案议案和重点课题进行调研,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有力推动农村教育短板问题解决。二是优化调整布局。按照“乡村留点,乡镇做强,城区扩优”思路调整学校布局,科学合理、稳妥慎重撤并或恢复学校,在条件较差、较为偏远的乡村地区保留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在乡镇重点建好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对就学较困难的学生,因地制宜采取提供校车服务、增设公共交通线路、供应午餐等措施予以解决。今年以来,各县区科学评估,拟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149个。

二、强化基本兜底保障,巩固教育帮扶成果。一是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监测筛查,织密控辍保学“县乡村校”四级防护网络,建立学籍异动学生工作台账,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对比核查,动态掌握适龄儿童就学情况,加强宣传沟通劝返工作,切实保障每位适龄儿童少年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近年来,全市义务教育辍学率为0。二是健全关爱体系。深入落实“公民同招”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2022年秋学期我市随迁子女2.42万人,全部实现公办学校就读。2023年上半年核查安置适龄残疾儿童3682人(其中送教上门696人),入学安置率98.5%,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三是落实惠民政策。连续多年在5个试点县区实施乡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市试点学校超800所,受益学生超20万名,国家财政补助学生膳食资金超1亿元。试点县区学校和学生覆盖率达到100%,食堂供餐率100%,工作成绩入选党的二十大成就展。

三、强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一是不断加大投入。近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1702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建设类项目1011个,建成教师周转房2725套,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校园安全“三防四率”建设、农村中小学校“暖冬计划”实现全覆盖,建成城乡中小学智慧学校901 所、农村教学点智慧课堂423个,实现全覆盖,学科达标率、课时达标率、学校达标率均达100%。全市义务段校舍生均面积增加55%、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增加109%、生均图书值增加170%,办学条件显著提升。为强化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2023年,舒城县作为六安市唯一的第一批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2023年以来,乡村教育发展各类项目总投资1.46亿元,共实施项目工程88个,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力度,据统计,2023年各县区计划招聘特岗教师、分配乡村定向毕业生400余人优先补充到乡村学校。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市城市、城镇中小学120多名教师过支教、交流等途径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提高乡村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市、县(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星的选拔和认定,一大批农村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本校、本学科的骨干和中坚。给予乡镇教师适当补贴,并向条件艰苦的偏远乡镇和长期在乡镇工作的教师予以倾斜。2018年以来,对在乡村连续任教女满25男满30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不占岗位结构比例评聘相应教师职务,已为2000余名教师进行评聘。不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水平。

四、强化优质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截至目前,全市从学前到高中阶段已形成34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集团,城区教育集团侧重向乡村延伸,实现名校帮弱校、名校带新校。金安区成立8大办学全部延伸到乡村,裕安区、舒城县、叶集区也分别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取得良好实践经验。在集团化办学基础上,扎实开展城乡学校、幼儿园结对共建,裕安区、金寨县、霍山县城镇园帮扶农村园实现全覆盖。金安区设立了11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11所城区中小学校与17个乡镇中心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并延伸、辐射到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皖西学院等3所部属、省属高校对3所位于农村的薄弱县中开展帮扶。

五、强化智力优势发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特色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建设特色专业、打造优势专业。目前,全市中高职院校均开展了校企合作,参与校企合作企业超过250家,各校通过委托培养、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委托加工、入校授课、开设“定向班”“校中厂”及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等灵活多样合作形式,围绕我市“十四五”时期五大主导产业和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各县区发展契合本地产业需要的特色专业,如金寨县依托红色资源开设旅游管理、园林技术专业,霍邱县依托矿产资源开设钢铁冶炼,霍山县开设中草药种植、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叶集区开设物流专业,舒城县开设学前教育、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积极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和保障,把学生留在当地。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写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篇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围绕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一是进一步深化乡村教育办学内涵。紧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而不懈抓好“五育并举”,结合农村学校、学生实际,分类指导,重点做好农村学校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坚持培根铸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足开齐体育、艺术、劳动课,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是进一步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把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作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举措,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结合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计划,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着力改善教学、住宿、就餐、饮水、洗浴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保障。积极盘活闲置校舍,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不断完善农村学校校舍、运动场地、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托幼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三是一步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定期核定教师编制,实施动态调整、余缺调剂的编制管理模式,根据教师结构状况、教学实际需要等,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乡村教师岗位特殊津贴制度、学校工资总额包干制度和实施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让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四是进一步优化乡村教育构建体系。重新构建与农村发展相适应的涵盖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农村教育体系,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使每一所农村学校都成为当地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基地,使乡村振兴后继有人。

五是进一步提高乡村教育办学质量。重点推动教育科研共享,探索实施连片教学研讨机制、名师工作室引领机制、教师研训一体化机制等共享机制,协同开展各项活动,营造农村学校浓厚教研氛围,提升教学质量。依托省、市教育信息化和智慧学校平台,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开齐开全课程,促进优质均衡,提高教育质量。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教育局教育科

联系电话:3379244


                                                                                                               六安市教育局

                                                                                                              2023年8月10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