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农业防灾减灾夺丰收技术意见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时间:2023-07-31 11:47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一、防高温热害

夏季一般日最高气温连续3天超过35℃以上,就可能引起水稻、玉米等作物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导致生育进程加快,叶片萎蔫早衰,光合功能和花粉活力下降,授粉不完全,造成后期水稻空秕粒和玉米空秆、秃顶缺粒等现象。如土壤墒情不足,将进一步加剧高温热害危害。对此,除前期选用综合抗性强的品种、合理间套作外,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是合理调节肥水。水稻要通过灌深水并保持水层,调节田间温度。旱地作物和蔬菜瓜果等在清早或傍晚,进行喷灌、浇灌或膜下滴灌,通过蒸发散热降温,也可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硫酸锌、硼砂等叶面肥溶液或植物生长延缓剂、抗蒸腾剂等,提高植株耐热抗旱能力,加以缓解。

二是遮阳防晒。园艺蔬菜等可采取遮阳网覆盖、地膜覆盖等技术措施,减少阳光直射和土壤水分蒸发。对地表有地膜、反光膜等覆盖物的菜园、果园,及时掀开透气,减少高温对根系伤害。

三是调整株型。结合茄果等植株生长情况,及时整枝打杈,保持适宜株型和群体密度,减少叶面蒸腾。整枝摘心时,要注意遮阴,留有叶片,避免果实直接暴露于阳光直射下,以免灼伤。

二、防干旱及旱涝急转

夏季连续长时间的晴热天气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旱情,干旱后若遇短时强降水,又极易形成旱涝急转,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是防干旱。干旱往往与高温天气相伴,其最重要的应对措施是在旱象初现时,想方设法调度水源,加强灌水抗旱。常年水源比较紧张的稻作地区,要注意适当减少水稻搁田次数,保持一定的持水量。旱作田块可结合除草,进行浅中耕,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深层水分散失。有条件地区可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影响。

二是防旱涝急转。提前疏浚沟渠,确保内外三沟畅通,提高灌排效率。暴雨过后,要及时清沟理墒,加强排水降渍,快速降低水层深度,防止长时间积水和雨水倒灌造成植株烂根。在地势高亢的旱作地区,要注意保持一定水位,以备后期抗旱用水。

三是加强涝后田管。雨涝过后要及时查苗、扶正植株,根据苗情长势、受损程度、时间季节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采取间苗、移栽、补种等措施。涝渍灾害发生后,土壤养分易于流失,要根据苗情、生长发育阶段等,合理补肥。对于处于生长后期的春玉米、春花生,若叶片发黄,可喷施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促进灌浆结实。对于处于生长中期的水稻、夏玉米、夏大豆、夏花生等作物,结合穗肥和花荚肥等施用,及时适量追施速效氮肥,促进作物生长。旱涝急转、高温高湿,利于病菌浸染、病害蔓延,要及时清理田间病株病枝病叶,并及时应用高效低毒杀菌剂农药进行防治。及时中耕划锄,破除土壤板结,改善通透性,保护根系,兼顾除草。

四是加强灾后防疫。大水之后防大疫,要及时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做好饮用水源消毒处理。及早对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杀,预防疫病发生,防止扩散蔓延。

三、防强(台)风

强(台)风具有强度大、破坏力强、次生灾害重等特点,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会造成基础设施损毁。坚持保人员安全和保农业生产、防台风危害和防次生灾害“两个并重”,紧盯灾前、灾中、灾后“三个环节”,切实减轻灾害损失。

一是提前防范。及时动员相关水面作业渔船和养殖人员尽快回港或就近避风、避浪,做到台风来临前船进港、人上岸。落实编组生产制度,指导相关单位和主体做好防范工作。

二是加固设施。对果树、大棚设施和畜禽圈舍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修整加固棚架设施。提前清理疏通田间沟渠和畜禽养殖场排水系统,防止发生大面积内涝。加固维护渔港设施和堤坝,做好养殖设施防护,确保人员和牲畜安全。

三是控旺促壮。通过肥水调节,促进作物根系下扎。对水稻等种植密度大、生长旺、易倒伏的田块,要采取“重搁田”等措施,增强抗倒能力。夏玉米可选择在小喇叭后期、夏花生在主茎高达40厘米左右时、夏大豆在初花期,及时喷施适量烯效唑、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进行化控。

四是抢排积水。以防内涝、降湿度、保活力为重点,对田间有积水的地块,及时挖沟通渠,通过机械排水或自流排水抢排田间积水,提高土壤通透性,减少植株浸水时间,保持根系活力,促进恢复生长。

五是及时扶理。处于灌浆期的春玉米,在倒伏后要及时扶起扎把,不可把果穗扎到下边,扎把的数量以3-4棵最好,当天倒当天扎完,最多不能超过3天。夏玉米在小喇叭口期倒伏,一般能够自行调节恢复,可不采取措施;在大喇叭口期倒伏,基部近地面节间将很快长出气生根将植株固定,植株难以自我恢复直立,对产量影响大,应进行人工扶正。倒伏的蔬菜及菜架,要及时扶正、理顺和绑定蔬菜瓜果藤蔓,并适时培土壅根,增强抗倒力,促进新根快发。对已绝产地块,视情况及时抢收秸秆作青贮饲料,或及时改种短生育期作物,减少损失。

四、防冰雹灾害损失

冰雹危害极大,可导致人畜伤亡、农作物损毁、车辆及屋顶门窗破坏等。大田露天作物遭遇冰雹后,叶碎秆折,花穗被毁,籽粒脱落,轻者歉收、重者绝收。雹灾过后,要及时落实补救措施。

一是及时清理田块。尽早扶苗、培土,清理田间断枝落叶,防止腐烂引起病害的发生。

二是加强肥水管理。受害程度较轻的田块,采取叶面喷肥,提高光合能力,以增强抗逆性。作物受雹灾后,造成大量伤口,抵抗能力下降,易受病菌侵入,需及时喷药防治。

三是绝收地块及时改补种。合理安排茬口,选择种植生育期短的早熟特粮特经作物,或小青菜、生菜、夏白菜等速生蔬菜等。

四是设施栽培强化预防措施。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用防雹网、防虫网、遮阳网、草垫等覆盖物进行覆盖,并加固棚架。在强对流天气来临前,加快瓜果蔬菜、鲜食作物的采收进度。

五、防秋粮作物病虫害

一是水稻“三虫三病”。水稻要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稻瘟病“两虫两病”为防控重点,兼顾水稻螟虫、纹枯病等。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采取“压前控后”措施,严防后期突发成灾。稻纵卷叶螟严格实行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上三叶)。二化螟:重点防治早稻大田、单季稻秧田和冬闲田早中稻,二代重点防治单季稻田,三代重点防治双季晚稻、迟熟单季稻。纹枯病:加强肥水管理,及时开展药剂防治。稻瘟病:狠抓叶瘟初发阶段和破口抽穗期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稻曲病:要狠抓适期药剂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水稻“穗期两病”(稻瘟病、稻曲病)预防要突出统防统治。

二是玉米草地贪夜蛾。落实全省“二区三线”布控任务,做好草地贪夜蛾监测点维护与管理,加强监测预警,科学用药防控,重点扑杀迁入虫源,压低过境虫源基数,做到治早、治小,针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切实降低当地危害损失,减少外迁虫量。

三是科学安全用药。要强化夏季安全用药意识,指导农民高温期间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确保不发生农业生产安全事故。要强化秋粮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指导科学选用药剂,优选生物农药,对重发病虫选用高效低毒低风险化学农药及时开展应急防控。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杜绝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严禁使用禁用农药,注重农药交替使用,严格农药使用次数,遵守安全间隔期施药,最大力度降低农残超标风险。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