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作落实】关于市政府2022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通报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发布时间:2023-02-03 10:17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一、潘东旭市长负责事项(共9项)

1

全面延伸“双招双引”,继续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

市政府办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第一战场”,强化与省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的对口衔接,优化市“5+1”产业推进组运行机制,调整市直6个产业招商组、1支综合招商组,新设立驻京、驻沪两个招商中心,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兼修的专业招商队伍;强化对全市领导干部外出招商情况以及后续结果的全过程调度跟进、核实通报,督促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不断强化招商“头雁领航”效应。2022年,市政府负责同志累计会见客商310余批次,市直单位、各县区、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要负责人累计外出招商600余批次。1-12月,全市新签约固投亿元以上项目432个、固投总规模1591.71亿元。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

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决策部署,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六安见行动”。

市政府办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准确领会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时时处处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六安见行动”。以市政府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为抓手,集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持续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2022年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共28次。

已完成

持续推进

3

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市政府办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常修课,不断健全学习机制、丰富形式载体,特别是利用市政府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契机,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同时,注重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效,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如,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牢记我们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大力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紧盯“质量、速度、位次、奖项”,担当作为、抓好落实,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经济增长延续了“领跑全省、位次靠前”的跃迁势头。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4

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坚决破除一切影响赶超发展的制约因素,在观念、思路、措施、机制等方面与长三角先发地区主动对标、及时更新,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破解难题上。

市政府办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坚持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从思想观念、改革思路、创新路径、作风状态、发展产业等方面等高对接,找准差距、奋起追赶,确立33项对标长三角改革任务,同上海松江区、浙江海宁市等10地开展“跨省通办”合作,23家经营主体纳入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创建,我市成为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35家联盟城市之一。抢抓与上海市对口合作战略机遇,制定出台《上海市对口合作六安市工作行动计划》,建立对口合作“六大专班”,围绕十一项重点任务,谋深谋实谋细对口合作具体举措,在园区共建、招商引资、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六松现代产业园揭牌运营,设立驻沪招商中心,以市场化牵动合作项目化,新签约上海投资项目30个、总投资100亿元。着力推进合六同城化,紧盯两市党政代表团议定的18个合作事项,逐项分解到责任单位,按月进行调度,实行清单化、闭环式推进。合六叶高速改扩建、德上高速六安段建成通车,合霍阜高速六安段加快建设,G312快速路主车道贯通,S329合六南通道全线通车;产业、科创、园区、市场“四个链接”成效明显,合六经济走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65%以上。

已完成

持续推进

5

牢固树立“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奋进意识,强化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责任心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锐意创新,拉高标杆,埋头苦干,担当作为,力争在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横向比较中获得高分、确立优势。着力提升政府系统干部专业化能力,市政府班子带头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新知识,善用更多推动工作的新方法。

市政府办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紧扣“两个加快”“三个示范”“两个突破”目标任务,聚焦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强化勇争上游、迈入前列的进取意识,推动各项工作在全省、全国的“大赛道”上比高下、论优劣,印发《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优争先进位重点工作责任清单》,清单化闭环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主要工作创新创优和动态速度位次攀升,2022年2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6项增幅高于全省,14项增幅居全省前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左右,迈上2000亿元新台阶。坚持把岗位当事业、把事业当学问,市政府班子大力发扬“三干”精神,带头加强学习,全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共安排财政、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信访、营商环境等会议精神、政策法规学习15次。组织开展“六安链接合肥——干部拜师学艺”行动,两个批次81名干部赴合肥市挂职学习。

已完成

持续推进

6

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意见建议。

市政府办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依法接受人大监督,2022年市政府系统共承办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33件、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211件;承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联系走访代表活动中收集的意见和建议58件、“聚民意 惠民生”行动各级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200件。办结率均为100%。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承办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5件、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委员提案354件。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7

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文简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减少不必要考核,为基层减负松绑。秉承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优良作风,把“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贯穿始终,既讲谋定而后动,又讲谋定而快动,一步接着一步走、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接着一环紧,确保高效办事、办得成事。

市政府办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22年,根据《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简报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市政府办进一步规范政府公文审批和会议制度,优化OA系统文件审批流程,使用讯飞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做到规范精简文件、提升会议效率,文山会海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基层减负效果明显。2022年全市政府系统纳入统计范围内发文共622件,较上年同期减少15.32%,全市政府系统纳入统计范围内会议共214次,较上年同期减少28.05%

已完成

持续推进

8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

市政府办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决扛起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2022年,召开了市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任务;召开了市政府党组会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听取市政府党组其他成员2022年度履行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并为市、县(区)有关领导干部上廉政党课,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对照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省政府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结合六安实际,围绕抓好稳经济政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保障民生、政府过紧日子、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等6个方面,细化实化22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有力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持续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监督管理,确保部门权力运行规范。如,坚持审计监督全覆盖,2022年市本级实施审计项目42个,查出问题555个,涉及问题金额264482.34万元,已整改534个;完成价款结算审计项目153个,审减2.77亿元,审减率6.27%,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项目10个,完成征迁安置项目审计22个。2022年全市审计期间整改金额4.44亿元,审计后挽回(避免)损失2.73亿元。

已完成

持续推进

9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市政府办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全面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深入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七大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推深做实重畅决工作,收集并办结群众诉求92.22万件、办结91.82万件,办结率99.57%,群众满意率94.34%。坚持件件踏实做、事事有回应,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全力纠治虚躲冷粗假等作风顽疾,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受理群众来电(留言)78.68万件,办结率99.96%,按期反馈率99.76%,平均满意率98.71%。大力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受案数量、和解调解率双提升;提高复议应诉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全年市本级实施审计项目42个,查出问题555个,涉及问题金额264482.34万元。扎实开展全市政务公开提升行动,在全省首编市、县、乡镇三级政务公开实务操作手册。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全市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1.2亿元,其中市级压减0.67亿元,努力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二、刘洪洁常务副市长负责事项(共84项)

10

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在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结果。

市发改委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在全省季度工作分析评议上,经济运行评议在全年四个季度中分别位居第4432位;地区生产总值成功迈上两千亿台阶,增长4.2%

未达预期目标任务

1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在实际工作中奋力完成得更快一些。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教体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数管局等

牢固树立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理念,始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7.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已完成

1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以上。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市税务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等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3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9.3%,高于年初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

已完成

1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市经信局

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税务局、六安供电公司等

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8.7%,全省第5位。

未达预期目标任务

14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市发改委

市住建局、市公安局等

印发《六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全年城镇化率有望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具体数据还未公布,预计3月份出)

具体数据尚未公布

15

能耗双控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等

出台《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安徽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任务清单的通知》,分四档分解下达各县区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按季度及时发布各县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严把节能审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出台了《六安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暂行)》。以单耗论优劣,能耗要素优先保障单耗先进项目,2022年,支持合力(六安)高端铸件项目、晖煌材料科技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五粮泰生物混合饲料、科大国创智慧能源、中晟矿业150万吨球团项目等5个项目获得省能评批复。实施节能一企一策,推动马钢张庄矿业、康泰玻业、世林照明等9家企业完成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将首矿大昌、金日晟矿业、开发矿业等3家企业纳入高耗能低产出重点用能企业用能管控计划。能耗数据尚在核算中(数据预计2023.2.10出)

具体数据尚未公布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6

推行项目全流程服务管理,加强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市发改委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制定2022年省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计划,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盯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建立重点项目推进计划台账,明确开竣工时间节点,强化闭环管理,落实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两个维度同步推进,按月调度通报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积极组织重大项目开工动员,2022年全市598个纳入省调度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5.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已开工项目287个、已竣工项目125个,开工率、竣工率分别为100.7%137.4%。全面贯彻落实《政府投资条例》,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编制年度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和推进工作,全年争取发行专项债项目82个,全部开工建设,落实债券资金123亿元,发行额度较2021年增长8.2%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7

深入推进“精重促”行动,开展“扩投资增动能赶超发展”激励机制评比,完善项目推进保障机制,抓实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在建项目达产纳统,确保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80亿元以上。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教体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数管局、市投创中心等

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方法,在全省率先开展投资赛马激励评比,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我市连续在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全省投资赛马激励评比中获得激励表彰,累计获得奖励用地指标1350亩。2022年全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46.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5.1%,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积极组织重大项目开工动员,加大协调调度开工项目纳统,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尽早纳入统计。

已完成

18

加快中广核光伏发电、雅迪电动车核心部件制造、迎驾春风美酒小镇、精卓光显小镇、应流航空发动机制造产业园、中轩锂电新能源生产、金竹生物基新材料、激智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市经信局

市发改委、市投创中心、市科技局、市文旅局等,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积树成林工程,中广核光伏发电、雅迪电动车核心部件制造、迎驾春风美酒小镇、精卓光显小镇、应流航空发动机制造产业园、中轩锂电新能源生产、金竹生物基新材料、激智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均按计划完成年度建设目标。

已完成

19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全面开工建设六安至安庆铁路。

市发改委

市交通局、市自然资源局等

六安至安庆铁路施工图已通过国铁集团审查,先行用地已取得自然资源部批复。

持续推进

20

开工建设金安通用机场,加快金寨支线机场前期工作。

市发改委

金安区、金寨县政府,市交通局、市自然资源局等

金安通用机场全面开工建设,金寨支线机场选址已通过国家民航局初审。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1

力争建成投运金寨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加快霍山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

市发改委

金寨县、霍山县政府,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金寨抽水蓄能电站四台抽水蓄能机组实现全部投产发电。霍山抽水蓄能电站完成项目核准工作,正在进行林地、土地组卷报批,准备启动安置点建设。

续推进

22

组建一批强有力、专业化的招商队伍。

市投创中心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坚持与市“5+1”产业链推进组相衔接,选优配强市直6个产业招商组和1个综合招商组,增设市驻京、驻沪招商中心,同时围绕市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构建一办、三纵、四组招商组织体系,紧盯蔚来、比亚迪、大众(安徽)、江淮四部车靶向对接、重点攻坚,形成了既专班专责又高效协同的招商合力。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3

开展“双招双引”聚焦突破行动,围绕“5+1”产业,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7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以上;到位内资增长12%以上,实现到资822亿元以上。

市投创中心

市直招商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紧盯年度目标任务,紧扣“5+1”产业,开拓思路、创新举措、聚力突破,全市全年新签约固投亿元以上项目432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7个、50亿元以上项目6个;实现境内到位资金922.2亿元、同比增长17%

已完成

24

在驻京、驻沪办增加驻京、驻沪招商职能。

市投创中心

市驻北京联络处、市驻沪招商中心

在市驻京办、驻沪办加挂市驻京招商中心、驻沪招商中心牌子,明确驻外招商职能。2022年,市驻京、驻沪招商中心共计招引固投亿元以上项目4个。

已完成

25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顾问制度。

市投创中心

市“5+1”产业链推进组成员单位

强化与六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顾问团顾问的常态化联系,鼓励各县区与商协会、中介机构及专业招商机构加强合作,推进委托招商,截至20231月,全市已累计公开选聘各类招商顾问 50余名。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6

聚焦产业基金运营,设立产业母基金,壮大市县两级政府投资基金规模,全年新增产业投资额7亿元,注重提高投入集中度和投资效率。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撬动更多市场化基金、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完善基金运行功能,放大基金对各类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的整合作用。

市产投公司

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投创中心、市城投集团等

市产业基金今年累计新增投资额7.5亿元(含安元基金退出2.39亿元),已通过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待出资项目1个,金额2400万元。与省中小企业基金等合作设立规模3.5亿元的拾岳三期基金,首期出资2800万元,现已完成首期出资。拟联合省中小企业基金、创谷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规模10亿元的海外基金二期,目前管理公司已启动省中小企业基金申报程序。拟联合金安区参与稳正长荣基金,规模2.01亿元,主要投资智能化等领域;与物美集团拟合作设立基金,规模3亿元,主要投资于涉农企业等;与海高基金管理公司拟合作设立六安海高基金,规模2亿元。与阳光电源拟合作设立规模3.5亿元的六安阳光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计划将全部用于我市。先后对接金鸿顺并购项目、浙江富润、广泰源生物科技、金百纳、永鼎股份汽车线束等项目。在双招双引工作中充分发挥基金的资本引导作用,新增引进域外资本投资我市利来工业项目金额1亿元,分别为省高新投3000万元、合肥建投2000万元、奇瑞资本5000万元。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7

严格考核奖惩,落实落细“三库联动”提级调度和重点招商项目落地服务保障机制,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

市投创中心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应急局、市林业局等

坚持周梳理、月督查、月通报、月挂榜、季抽查、年考核六位一体调度督查考核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完成全市2022年度招商引资考核,全年组织项目实地核查10次,联合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季度到资核查2次,印发《招商动态》8期,登报公示全市招商引资成效9期。坚持三库联动提级调度、抓统促要素保障、重大招商项目落地提速工程,推动全市在谈、签约未落地、新落地项目数据登云入库,实行常态化闭环式项目管理,按周汇总各县区重点招商项目问题信息,通过清单式督办、现场协调会以及云端帮办,破解了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研发制造、安徽墙煌彩铝上市新建生产基地等5亿元以上项目能耗、土地等问题,加速项目落地转化。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8

开展企业保稳扶优行动,推动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增效。

市经信局

市工业强市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

制定出台《2022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六发〔20222号)、《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责任清单>的通知》(六办发〔202212号)、《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任务和责任清单的通知》(六政办〔202215号),编印《2022年全市工业经济重点任务工作手册》,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赶超式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全省平均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工业投资增幅为47.6%、超出年度目标37.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技术改造投资增幅为61.6%、超出年度目标50.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9

加强重点行业产业链产销供需对接,举办产业配套供需对接会。

市经信局

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

加强重点行业产业链产销供需对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开展6场对接活动。

已完成

30

推深做实“积树成林”和“老树育新干”工程,力争落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投产100个,工业投资增长10.5%以上;实施技改项目400个,技改投资增长11%以上。

市经信局

市发改委、市投创中心、市科技局、市数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六安供电公司等

积树成林工程:2022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5个,超年度目标55个,其中,总投资5-10亿元项目34个,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共225个,超年度目标125个,其中,122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2022年全市工业投资增幅为47.6%、超出年度目标37.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老树发新干工程:2022年全市共有36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改项目475个,超年度目标75个,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增幅为61.6%、超出年度目标50.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

已完成

31

实施壮苗孵化工程,推深做实返乡创业园和孵化器,分层次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重点培育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0户、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加大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力度。

市经信局

市财政局等

印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对照梯度标准,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强化主导产品、加大研发投入、参与标准制定、注重知识产权、加强数字赋能。2022年新培育国家级小巨人”14户、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6户、省专精特新企业21户、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6户,认定市专精特新企业40户、入库培育企业76户。推动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全市建成小微企业园43个,建成标准化厂房532.0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055家,带动就业人数4.86万人。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32

实施数字赋能,推动2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市经信局

市数管局等

出台《六安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领航”行动计划(2022-2025年)》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运化改造,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2022年推动222家上云上平台。

已完成

33

新建5G基站1200个,累计培育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标杆35个。

市经信局

市加快5G发展专项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2022年新建5G基站1622个,累计培育“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39个。

已完成

34

紧盯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60户、超10亿元企业超30户。

市经信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市产投公司、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相关金融机构等

2022年全市超亿元企业373户,超10亿元企业25户。

部分指标未达预期目标任务

35

持续推进工业企业递次纳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户。

市经信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

2022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9户。

已完成

36

加快制造业发展,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22.5%左右。

市经信局

市发改委、市投创中心、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主战略,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和工业经济赶超式高质量发展,2022年制造业占GDP比重达22.4%,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

已完成

37

持续开展各类百强企业评价授牌行动和企业家分类短训工程,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全年举办各类培训不少于10场,培训1000人次以上;全年评出七大行业榜单,400家企业进入榜单。力争新注册民营企业1.8万户。

市经信局

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持续开展企业家分类短训工程,2022年共举办企业家分类培训10场,培训1145人次。开展各类百强企业评价授牌行动,提请印发《中共六安市委办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关于印发全市优秀企业通报表扬工作方案>的通知》(六办明电〔202223号)、《中共六安市委办公室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扬全市优秀企业的通报》(六办〔202225号),分八大榜单(民营工业企业、民营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民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民营现代服务业企业、民营房地产企业、纳税企业、外贸企业、返乡创业项目)对320家企业通报表扬。2022年新注册民营企业2.35万户。

个别指标未达预期目标任务

38

持续推进困难企业诊断救治,力争累计救治企业80户以上。

市经信局

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持续推进困难企业诊断救治,累计完成救治企业144户。

已完成

39

按照“五个一批”的思路,依法依规对僵尸企业加快处置,盘活所占土地资源。

市经信局

市处置“僵尸企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按照五个一批的思路(股份合作一批、租赁承包一批、收回储备一批、破产重组一批、整体出让一批),共盘活僵尸企业”8户,处置闲置土地701.47亩。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40

深化“标准地”改革,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新增产业用地不低于20%按“标准地”供地。

市发改委

市推进“标准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022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以标准地方式出让土地132宗共计10102.32亩,占新增产业用地的84%

已完成

41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不断优化《关于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抓住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劳动生产率等关键指标,科学引导用好评价结果,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推动企业提升国土空间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提高发展质量。

市经信局

市亩均效益评价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

出台《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广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六政办〔202211号),印发《关于公布2021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结果的通知》,完成1021户企业评价定档工作,参评企业亩均税收11.77万元/亩、增长26%128安徽省亩均效益评价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全省“亩均英雄贷”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我市工作予以表扬肯定。

已完成

42

推进开发区创新升级,力争1-2个开发区进入省级评价前30位、3-4个开发区进入省级评价前65位。

市发改委

市投创中心、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金融监管局等,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省发改委正在修订开发区考核评价暂行办法,正式文件尚未印发,目前尚未启动2022年开发区考核工作。

具体数据尚未公布

43

支持叶集化工园区建设。

市发改委、叶集区政府

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经信局、市应急局等

市发改委:做好化工园区复核工作,628日,市发改委等7家单位联合发文至县区政府,就省化工园区复核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同时,督促叶集区政府对照《安徽省化工园区认定办法(试行)》,认真开展材料梳理汇总,编制自查复核报告。95日,发函至叶集区政府,就做好叶集化工园区复核工作进行提醒。1212日,召开化工园区复核、认定申报材料征求意见会,征求市各有关部门意见。目前叶集区复核报告以市政府名义已经报送至省有关单位,经与省发改委对接,目前仍在复核阶段。

叶集区政府:先后完成2.14平方公里化工园区土方平整、15名消防员招聘工作。主干道路、管网建设正在施工。化工园区主供水管网勘察设计方案已完成招标,供热管网已接至纬四路与经五路路口(化工园区东部区域);化工园区边界空气站已建成并交付运行。特勤消防站器材已完成招标,消防车辆将于202321日开标;污水处理厂设备采购已完成,项目各单体结构正在施工。110kv塘湾变和孙岗变扩建工程建设进度已过半。化工园区智慧园区项目已完成可研编制,初步设计已完成招标。公共管廊设计已完成,正在完善论证。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44

着力培育推动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市发改委

市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加强政策支持,印发实施《贯彻落实〈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2022-2025年)〉责任清单》(六办发〔202217号)、《“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六政办秘〔202266号)、《鼓励服务业(商贸)企业升规纳限等政策》(六政办秘〔202283号)等。加强资金支持,制定实施《稳企惠企暖企 助企开门红政策》,资金惠及79家服务业企业、161家商贸单位。兑现2022年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相关政策事项资金3263.749万元,惠及规上服务业企业158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6个、国家4A级物流企业2家。支持3家企业申报获得国家、省服务业资金合计2700万元。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5家,全市总数达21家。金寨经开区、金安经开区获批省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已完成

持续推进

45

培育工业设计中心。

市经信局

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加强工业设计中心培育,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全年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户、市级工业设计中心6户。

已完成

持续推进

46

设立软件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全力推进六安软件园建设。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科技局、市数管局等

325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六安市软件园建设实施方案》(六发〔202211号),明确了以金安经济开发区为平台,搭建全市软件产业发展主园区,带动辐射立方数科产业园、现代服务业基地总部园等分园区协同发展,通过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实体化运作,推进全市软件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设立六安市软件园管委会,与金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套政策一抓到底4月份以来,市发改、经信、金安开发区等部门赴合肥、南京、宁波、杭州、武汉等地考察调研,学习先发地区先进经验。采用管委会+公司市场化运营模式,确定以科大国创,应流集团、园区平台公司共同组建运营管理公司,10月底完成合资公司注册及运营团队的组建,11月中旬运营公司已入驻软件园。

已完成

持续推进

47

实施物流业补短板行动,制定《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物流业龙头企业发展,优化物流交通体系。

市发改委

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市邮政管理局、六安海关等

印发实施《六安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六政办〔202219号)和《六安市支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六政办秘〔202274号)。六安正时达城市配送有限公司和霍邱县顺捷运输有限公司获得首次晋升国家4A级物流企业奖励资金各50万元。六安传化信实公路港获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实现零的突破。

已完成

48

谋划物流园项目专项债申报。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等

物流园项目已作为2022年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评审入库,并纳入到2023年度专项债券资金申报范围。

已完成

49

深入实施“皖美制造”行动,推进消费品工业增优势品种,提一流品质、创本土品牌,大力发展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家喻户晓的新终端产品。

市经信局

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引导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荐迎驾、雅迪等4户企业认定为省级消费品三品示范企业,新认定山美生物科技、圣桂食品等8户企业为市级消费品三品示范企业。推荐应流集团、珂欣茧业、康美来等企业参加精品安徽 皖美智造央视宣传,进一步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美誉度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50

加大“三首一保”示范应用,培育“三首”产品。

市经信局

市财政局等

2022年新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4个、首批次新材料2个、首版次软件1个,加大产品示范应用,推荐三首产品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展览展示。

已完成

51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城市、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城市互动交流。深化与上海松江区结对合作,建立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的实体化合作平台和沟通对接机制,做实做细“7+X”事项,力争两地帮扶合作成效名列前茅;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创新飞地、园中园等模式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鼓励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率先布局,积极推进产业转移与承接;提升民生共享水平,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康养等资源共建共享。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在科创平台、人才、技术等领域全面合作,协同推进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用好沪苏浙结对帮扶皖北城市机制,尽快取得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

市发改委

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制定印发《六安市推进落实与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上海市对口合作六安市工作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围绕与上海市对口合作,成立了对口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六个工作专班,明确了11项重点任务,初步构建形成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个层面的对口合作工作组织架构;围绕与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做深做细“7+×”事项,成立了八个专项小组进行重点突破。设立驻沪招商中心,以市场化牵动合作项目化,新签约上海投资项目30个,固投总规模100亿元。按照管委会+公司+基金模式共建六松合作园区,光明集团上海农场公司与霍邱签订麻黄鸡生产及加工战略合作协议,在青浦区建设绿色农产品销售中心。推出上海-六安精品旅游线路,举办绿水青山红色六安”2022六安(上海)大别山风景道文旅资源推介会,携程度假农庄·金寨大湾店一期建成运营、二期已正式开工。我市成为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35家联盟城市之一。

已完成

持续推进

52

按照市场化机制探索设立专项基金。

市财政局

市产投公司等

2022年新设立市场化子基金三支,共出资3.1亿元,其中:出资0.7亿元与省中小企业基金合作设立总规模3.5亿元的中小企业三期基金,支持成长性优质中小企业、专精特精企业做大做强;出资1.9亿元与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合作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海外技术落地基金二期,支持电子信息及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出资0.5亿元,与海高投资公司合作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海高基金,促进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农业科技、军民融合等领域技术创新。

已完成

持续推进

53

支持各县区与沪苏浙城市开展对接交流。支持各开发区与沪苏浙园区开展结对共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

市发改委

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全市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与沪苏浙园区全面签订了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与松江区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拿出最优质地块与松江区共建,优选金安经济开发区作为选址地,确立了管委会+公司+基金的运营模式。97日,上海吉六零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金安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签订了公司组建协议。108日,两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安徽六松现代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揭牌。目前六松合作园区正在开展产业规划编制,并同步开展道路、园区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总投资2.05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纳入支持计划上报国家发改委。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54

以项目互动为抓手,谋划一批集成性、跨区域的“项目包”,推进基础设施协调布局、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依托铁矿资源和优势农产品,高质量推动霍邱(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

市发改委

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霍邱县政府

提请市委召开专题会进行部署,将合霍产业园纳入合六同城化“18根梁柱重点调度,霍邱经济开发区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9个,六安钢铁200万吨废钢加工、余热余气发电等项目陆续投产,中厚板连铸、超级铁精粉、永磁铁预烧料等项目加快建设。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增注册企业109家,汉星能源、蓝思精密、万物包装、永佳钢构等项目建成投产,通达物流快递设备生产、装配式产品加工基地等项目加紧建设。

已完成

持续推进

55

提升皖江城市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协同发展。

市发改委

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等,舒城县、金安区政府

扎实推进《六安市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升发展的实施方案》,成功设立安徽自贸试验区六安联动创新区,分为六安经开区和金安开发区整合区块、舒城开发区杭埠区块两个区域,积极与安徽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尤其是合肥片区加强对接,资源共享,在平台、产业、项目、人才等方面深度合作,加快推进我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金安开发区(市集中示范园区)坚持链接合肥,加强与合肥产业合作,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

已完成

持续推进

56

着力推进皖北振兴,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突出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形成推动皖北发展的乘数效应。

市发改委

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贯彻落实《促进霍邱(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请市委召开专题会进行部署,霍邱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家。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1家、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3个,完成工业投资28.5亿元、同比增长5.1%。完成5G基站建设234座,搭建市级“5G+工业互联网平台典型应用场景1个,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1家。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80万亩,再生稻收获面积达43万亩,粮食总产实现179.32万吨。新增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全市比重达到22.3%。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实施城区重点项目31个,完成投资43.4亿元。

已完成

持续推进

57

开展合六同城化发展顶层设计前期研究和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阶段性评估。全力推进合六经济走廊专项建设行动,实施一批一体化工程,加快形成空间联系紧凑、功能高度协同的发展格局。

市发改委

市推进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会同合肥市开展合六同城化顶层设计研究,初步提出了一轴二区三带四群的同城化构想。一轴就是中部核心经济发展轴,两区就是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生态绿色示范区,三带就是优势产业发展带、未来产业培育带、特色流域产业带。四群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完成合六经济走廊阶段性评估。谋划建设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园区。加强规划衔接,主动加强两地在国土空间规划、大市域交通规划、战新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对接,将合六同城化作为重要战略导向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

已完成

持续推进

58

建设北沿江高铁。积极推进合六市域(郊)铁路可研、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力争开工。推进合肥至舒城市域(郊)铁路建设。

市发改委

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协同推进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可研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查,会同合肥市委托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建设必要性、利用既有线等相关专题论证,委托中咨公司开展咨询服务;合肥至舒城市域郊铁路已争取合肥市同意作为合庐市域西支线纳入合肥轨道交通网规划,舒城县已委托设计单位开展前期方案研究。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59

谋划推进在毗邻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承接合肥产业外溢、重点企业配套等项目。共建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园区,促进合肥创新链与六安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合肥在六安新城共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和创新型产业生产配套基地。

市发改委、金安区政府

市投创中心、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等

共建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园区纳入合六同城化发展“18根梁柱,实行月调度、月盘点。1029日,王清宪省长到金安调研,专门听取了合六同城化有关情况汇报,并对合六(金安)合作园区建设做出批示。1123日,省发改委召开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园区座谈会,推动金安区与合肥经开区等开展园区共建合作。2023110日,省发改委组织召开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园区规划编制座谈会,明确园区选址范围。金安区成立推进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园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区委副书记专抓,下设规划编制工作组、土地整治工作组、金融保障工作组和征迁安置工作组,区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合作园区推进工作。全区范围统筹调研比对,确定园区选址于东桥镇,拟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依托三线三区划定,将东桥沪陕高速以南约18平方公里区域永久基本农田调出,1.92平方公里列入城镇开发边界。开展征迁摸底,初步摸底218户,约3.65万平方米。

持续推进

60

推深做实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借鉴阜合产业园经验做法,改革和突破目前合作方式,采取“飞地”模式,由合肥高新区自主运行,提升共建园区发展质量。

市发改委、霍邱县政府

市科技局、市经信局等

将推深做实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纳入合六同城化发展“18根梁柱,实行月调度、月盘点。霍邱县安排组织有关人员赴阜合、寿蜀等园区考察了解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呈送相关领导。同时,由霍邱县委向合肥高新区提出采取全部托管模式进行合作。20225月初,合肥市委选派高新区刘铭同志任霍邱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加强园区干部力量。6月初,省发改委下发通知按照省委编办关于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有关要求,目前县级合作共建园区正在开展管理机构整合工作105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与合肥市相关负责同志召开了合六同城化会商座谈会,会议明确建立由两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牵头的市级沟通协调机制,合肥高新区和霍邱县各明确一名负责同志专抓,并按照组织程序配备园区干部。支持合肥高新区与霍邱县进一步深化园区合作,建立常态化项目对接机制,积极向合霍产业园推荐项目,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落实新一轮合作共建协议。

持续推进

61

加快推进合六同城化,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产业配套协作。加强能耗和铸造产能协作配合,对合肥市因能耗指标限制无法落地、而六安市可以落地的产业配套项目可以优先落户六安;围绕合肥产业配套,在叶集化工园区布局一些产业配套的高端电子化学品,共同打造皖西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

市发改委、叶集区政府

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投创中心、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坚持产业、科创、园区、市场四个链接合肥。深化产业链接,编制《六安市“5+1”产业招商图谱》《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招商图谱》,深度剖析合肥产业结构,按图索骥、精准招商。深化科创链接,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共建的安徽工研院六安院已成功引入两批22个创新创业团队,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分市场挂牌运营,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新校区相继落户六安,我市成功跻身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叶集化工园区与合肥市产业合作,围绕合肥主导产业,建设精细化工基地。叶集区与皖西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达成专家咨询和技术指导合作,先后参与开展先微项目入园评审、科瑞达项目规划评审等工作;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达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基地规划协议,明确了叶集化工园区作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化工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并编制安徽六安叶集新能源汽车配套化工产业发展及园区规划(2022-2030年)。先后签约先微半导体材料电子特种气体、欣奕华科技电子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对接信之高新材料(浙江)有限公司特种改性 5G 电子树脂材料及胶黏剂项目。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62

深化舒城、霍山县际园区合作,深化舒城包河现代产业园建设,推进霍山县与合肥经开区合作,加强双方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资、人才交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

市发改委,舒城县、霍山县政府

市投创中心、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

将深化舒城、霍山县际园区合作纳入合六同城化发展“18根梁柱,实行月调度、月盘点。31日,合肥市政府携市投促局、包河区政府到舒城调研,对接舒城包河产业园事宜。霍山经济开发区已经选派第二批两名干部赴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挂职跟班学习。舒城县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赴合肥市和包河区对接舒城包河现代产业园,多次请求参照皖北合作产业园区政策优先支持舒城包河共建产业园建设,在组织机构、土地指标、产业导入、财政补助等方面给予园区支持。

霍山县积极推进合作共建,202295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传江率开发区相关人员赴上海青浦区推进合作共建事宜。1215日县委副书记、县长罗文率县直部门及开发区相关人员赴上海青浦区工业园区、科技经信等部门考察学习,并就进一步推进合作共建事宜进行洽谈。通过与合肥经开区、宁波软件产业园交流合作,获得上海祖味食品、江阴亚逊金属等线索项目22个,成功签约合肥经开区推荐的友盛食品、万朗磁塑、碧华汽车零部件、东方节能及宁波产业园推荐的裕沛电子共5个项目。

持续推进

63

推进“合六氢走廊”建设,积极开展氢能、氢能源汽车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攻关,推进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及相关应用的示范运营,在公交、环卫、通勤车辆中逐年提高燃料电池汽车比例,逐步扩大应用规模。

市发改委、金安区政府

市经信局、市科技局等

将推进合六氢走廊” 建设作为重点事项纳入到合六经济走廊2022年度工作清单中共同发力。《安徽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提出将打造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城市群,打通合六氢走廊。明天氢能与合工大、中科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特检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围绕氢能应用与燃料电池技术建立了多方位的合作关系;312国道六安段道路养护车辆已使用氢燃料车辆;与合肥安凯客车建立了配套合作关系,目前运行的六安氢燃料示范车辆有12台氢燃料公交由明天氢能与安凯客车共同开发;与江淮汽车对接氢燃料货车项目;与合力叉车策划在合肥和六安推动氢燃料叉车示范应用;联合皖能集团等企业开展氢燃料公交示范线场景策划,计划推广示范车辆100辆。2022920日,在合肥世界制造业大会明天氢能召开核心产品发布暨客户交流会。明天氢能揭榜挂帅类项目“200kW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等关键技术开发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四家单位联合揭榜,实现全市揭榜挂帅类项目零的突破。

已完成

持续推进

64

推进公共服务全面链接合肥,推动合肥、六安居民统一身份认证标准对接,实现公交乘车、轨道交通、旅游观光、文化场馆等多个居民生活场景异地同城待遇,实现“一码畅行”。

市数管局

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等

与合肥市签订《合六“一码通域”合作框架协议》,合肥、六安两地24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在合肥通APP上线六安旅游、红色文化、醉美皋城等特色服务。以合肥李鸿章故居、六安万佛湖景区为试点,依托安康码实现异地场馆预约服务线上办,加快推进一码通行赋码生活

已完成

65

建立我市招商部门和开发园区赴合肥市挂职跟班学习的长效机制。

市投创中心

市发改委等,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推深做实六安链接合肥-干部拜师学艺行动,累计选派2期共42名招商系统干部赴合肥市对口单位跟班学习,挂职期间共计对接走访企业300余家,获取项目线索88条,推动慈溪格仕尼制冰机等7个项目顺利签约落户。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66

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开展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破产遗留问题攻坚行动,强化国资监管,重组整合市属国有企业。

市国资委

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全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市属企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市场化程度更高,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国企党建基础更加牢固,根据省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进展通报,我市总体完成率100%,位居全省前列。预计年度考核结果在全省第一方阵。强力推动国有集体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发挥牵头督导作用,强化统筹调度,把握工作重点,全市攻坚任务基本清零。106家企业完成攻坚任务,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亿元,解决了5238人的社保、医保、基本生活费等职工待遇问题。国资国企监管更加科学精准有力。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属企业“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8个文件,下发重大担保风险、企业规范招聘等方面国资监管提示函7件次,办理重要制度审核备案5件次,办理重大资产处置和重大事项审核备案40件次。落实审计整改,规范担保公司运营管理,全力开展代偿追偿挽损,安徽舒怡代偿资金总额9149.92万元,已追回流动资金2229.02万元、抵债资产3428.24万元,查封工程款4210万元,查封租金收入4017.55万元,另有价值3988.48万元的90套抵押房产暂未办理抵付手续。安徽奔马代偿资金总额6209.16万元,目前,已追回流动资金473.51万元;获得省担保集团政银担补偿款1060万元;抵押资产评估价1531.05万元;收回原厦门奔马拥有市担保公司的股权1000万元。加强担保业务备案管理,对担保业务分级分类备案管理。

已完成

67

深入开展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数据归集和共享。

市数管局

市金融监管局等

依托安徽大数据平台六安市平台汇聚的可共享数据,积极开展数字赋能普惠金融试点。建设银行率先启动上线智慧快贷产品,中小企业用户确认精准授权后,无需提供营业执照,不动产证明等数据即可完成一键申请。徽商银行六安分行信用金服务上线皖事通APP,实现全省首创,2022年通过徽商银行六安分行信用金授信1443笔,共1.1亿元;通过建设银行智慧快贷授信545笔,共2.1亿元。加快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成立数据归集工作专班,在全省率先完成基层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数据归集回流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金寨县农行等4家银行实现与皖事通APP党建引领信用村服务平台对接,信用户线上申请、秒批秒贷。

已完成

68

推动市城投集团转型发展,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增强市场化经营效益。

市国资委

市城投集团等

市国资委加大指导力度,督促市城投公司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快城投转型发展为目标,围绕四线五改,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增强市场化经营效益。一是积极拓展业务板块。成立汽车租赁公司和小贷公司,开展长三角一体化物流产业园、淠河六安市城南水利枢纽库底清理整治工程、长三角一体化总部经济产业园等项目。二是融资业务成效显著。全年融资资金到位153.8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融资任务。同时,融资成本显著降低,全年融资平均成本3.49%/年,存量债务平均融资成本4.63%/年,较上一年度(5.18%/年)降低了55BP。三是实体经营稳步推进。市场化经营效益情况良好,2022年城投公司实现经营收入2.93亿元,其中上缴财政参股两区砂石公司分红6195.22万元,百洋铺收费站上缴财政6915.73万元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69

推进市区财税体制改革。

市财政局

市税务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等,金安区、裕安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202271日起,市与金安区、裕安区、市开发区实行新的财政管理体制。目前运行情况良好,税收征管更加方便快捷,征收成本进一步降低,区级财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改革预期目标。

已完成

70

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统筹整合财政资金。

市财政局

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直其他预算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将市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21项压减为农业、工业科技、文旅、服务业4项,使用上分为落实上级考核或配套、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对县区激励资金三个方向,对梳理出的40项市级产业政策分类进行调整,不再明确设立专项资金、投入金额和奖补标准等。设立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发展支持资金,由市、县区共同出资,通过短期周转、股权投资等方式集中支持全市重点产业项目。现已形成《六安市市级产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送审稿)、《六安市重大产业项目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送审稿),制定资金使用操作规程。

持续推进

71

开展营商环境问题大起底专项行动,着力解决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争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将企业开办、财产登记、市场监管、获得信贷、获得电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等指标打造为全省标杆。对标沪苏浙,持续精简涉企经营许可,巩固综合窗口改革成果。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统筹落实减税降费、创新创业、财政支持等惠企政策。强化“互联网+”系统应用,推进跨部门协同和信用监管,搭建“惠通皋企”平台,推进政策“免申即享”,实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切实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依法保障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深做实“千名干部联万企”行动,体悟企业生存之难、解决企业发展之困、增强服务企业之责,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把方便留给企业,把麻烦留给自己。

市政府办

市建设“四最”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开展营商环境问题大起底专项行动,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全面摸排梳理营商环境问题,畅通问题反馈线上线下渠道,对摸排出的67个营商环境问题进行清单式管理,跟踪调度推进并解决到位;印发《六安市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2版)》,制定《六安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清单》,针对18项评价指标提出172条优化提升举措,分解407项工作任务,月调度、季对账,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企业开办、财产登记等6项指标有望成为全省标杆;进一步完善市本级通办窗口运行机制,围绕政策文件解读、跨区域通办事项、业务系统实操、业务流程办理、服务场景模拟等方面开展业务专题培训7次、小考测验6次。推动综窗改革向县区延伸,各县区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均已运行;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开展受困行业企业纾困服务,全年累计办理延期还本付息93.5亿元、无还本续贷59.6亿元。实施减费让利政策,辖内法人银行累计降费规模达296.5万余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75万余户。加大减税退税力度,确保退税资金直达市场主体,做到退快、退准、退稳、退好。深化一网通办,归集38万份电子材料和1.29万枚电子印章,实现4923743万电子证照在线调用;制定六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即将出台;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为企服务工作的通知》,通过常态化会诊和健全包联企业机制,推深做实千名干部联万企行动,市、县(区)、乡镇(街道)共确定4563名领导(干部)联系企业(项目)11083家(个),常态化开展走访活动,收集企业诉求,全年共收办企业诉求2.9万余个。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72

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强化后续扶持,全面做好产业就业、社区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

市发改委

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教体局、市卫健委等

2022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被省发改委推荐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督查激励,金寨县、霍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荐上报省发改委,争取省政府督查激励。

已完成

73

落实农业支持补贴政策。

市财政局

市农业农村局等

一是及时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022年共争取三批次中央财政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06亿元,均在省厅规定时间内发放完毕。二是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2022年共争取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6亿元,6月底前全部打卡发放完毕,补贴粮食种植面积700多万亩,亩均补助86元左右,补贴农户100多万户。

已完成

74

巩固提升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涝灌溉工程体系,持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市发改委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经信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文旅局、六安供电公司等

积极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实施以工代赈,2022年争取实施以工代赈中央及省级投资计划项目19个,获得中央及省级专项资金4816万元。争取获得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6.09亿元,实施移民美丽家园及产业发展等项目664个。争取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六安段)中央预算内资金3.8亿元,支持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建设,争取水安全保障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4.05亿元,用于支持杭埠河防洪治理和金安区排涝站建设。出台《六安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六安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2年版)》2022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5286万元,涉及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卫生健康领域项目10个,总投资24388万元。

已完成

持续推进

75

提高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额度,稳步实施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一湖清水送合肥”长效保障机制。

市财政局

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通过积极争取,省财政厅已牵头印发《安徽省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明确自2023年起,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标准中的合肥市、六安市出资部分,均从4000万元提升至6000万元,资金总规模由2亿元增长到2.4亿元,资金支持范围由原先单一的支持项目建设拓展到支持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营和管网养护等。

已完成

76

开展碳中和试点示范创建,探索推进森林碳汇交易。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碳交易市场配额,积极参与碳交易。

市发改委

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由于当前林业碳汇相关政策制度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因此当前我市林业碳汇主要工作是探索林业碳汇项目试点为主。市林业局推动舒城县万佛山国有林场与安徽莘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万佛山国有林场碳资产开发项目,正在编写万佛山林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设计文件。霍邱县西山国有林场编制了《霍邱县西山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省林业局择优遴选推荐国家林草局,目前已入选国家林草局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名单中。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安徽华电六安电厂、安徽冠盛蓝玻、金安不锈钢等3家省级重点碳排放企业完成2019年度碳排放报告的编制和核查,组织华电六安电、安徽冠盛蓝玻2家省级重点碳排放企业完成了2020年度碳排放报告的编制和核查,协助华电六安电厂完成2019年度和2020年度配额核定清缴,建立了2020年度市级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六安钢铁、六安海螺水泥),组织了碳排放企业参加相关培训。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77

抓好全市41家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诊断成果运用,坚持“一企一策”,挖掘节能潜力。

市发改委

市生态环境局、市经信局等

抓好全市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诊断成果运用,目前有21家企业制订了节能技改计划或方案,预计实施后可挖掘节能潜力约为6.75万吨标准煤。推动马钢张庄矿业、康泰玻业、世林照明等9家企业完成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将首矿大昌、金日晟矿业、开发矿业等3家企业纳入高耗能低产出重点用能企业用能管控计划。

已完成

78

开展规上工业企业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将淘汰落后、停产关闭、节能技改等腾出的能耗指标,优先配置到低能耗、高收益的重大产业项目。

市经信局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制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以单位能耗营收、单位能耗税收为评价指标,对全市参评985户企业按照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其他行业,共五大行业领域进行划分,根据计算结果的数值高低,评定ABCD四个等次。其中:单位能耗营收指标共计评出A档企业312户、B档企业328户、C档企业270户、D档企业75户;单位能耗税收指标共计评出A档企业283户、B档企业269户、C档企业327户、D档企业106户。

已完成

79

严把节能审查关口,以单耗论优劣,为单耗先进项目开绿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等

严把节能审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以单耗论优劣,能耗要素优先保障单耗先进项目,2022年,支持合力(六安)高端铸件项目、晖煌材料科技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五粮泰生物混合饲料、科大国创智慧能源、中晟矿业150万吨球团项目等5个项目获得省能评批复。

已完成

80

大力发展光伏、生物质、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行动。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盘活整合生物质能,积极推进风电水电,2022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31.63万千瓦,生物质能装机容量达到25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1.4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80.62万千瓦(含金寨抽水蓄能120万千瓦)。

持续推进

81

推进县区全域屋面光伏产业发展,强化物权意识,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屋顶利益主体合法权益,积极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对符合规定的项目,在县区对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等方面把好关的前提下,依规按程序进行备案。积极探索公有可利用屋顶在光伏开发中资源资产化、资产股权化的实现路径;充分调查、立足实际,拟定本地推进屋顶式光伏开发思路,通过市场化方法,依法依规选择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主体;通过市场化办法,依法依规将屋顶空间资源集中到政府主导的市场主体手中,由其与开发企业洽谈。

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市有关部门

市发改委:严格执行20211219日市委推进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工作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对县区审核把关后报送的光伏备案项目,依规按程序进行备案。2022年,全市备案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100个,装机容量406.3MW;对全市十三五以来光伏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联合市自然资源局、市应急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供电公司六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户用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制度上规范了全市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霍邱县: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及六安市《关于进一步规范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六发改能源函〔2022310号)有关文件精神,已制定《关于进一步支持规范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主体、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要求。明确由发改部门负责落实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加强政策宣传,并指导部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81

推进县区全域屋面光伏产业发展,强化物权意识,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屋顶利益主体合法权益,积极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对符合规定的项目,在县区对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等方面把好关的前提下,依规按程序进行备案。积极探索公有可利用屋顶在光伏开发中资源资产化、资产股权化的实现路径;充分调查、立足实际,拟定本地推进屋顶式光伏开发思路,通过市场化方法,依法依规选择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主体;通过市场化办法,依法依规将屋顶空间资源集中到政府主导的市场主体手中,由其与开发企业洽谈。

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市有关部门

门和乡镇开展工作;住建等部门负责审核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落实规划要求,严禁在即将改变现状、列入征迁计划以及列入重大基础设施预留建设范围的建筑范围内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其他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开展工作。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金寨县:省能源局下达金寨县2021年-2023年分布式屋顶光伏整县推进县建设规模为不低于50兆瓦,截止20221231日,全县各类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合计并网50.482兆瓦。

霍山县:严格按照市发改委、住建局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户用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规范备案程序、强化依法监管,积极推进县区全域屋面光伏产业发展,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依法依规选择综合实力强、可靠性高、具有相应资质的户用屋顶光伏开发主体,统一进行企业租用居民屋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开发。2022年审核并转报市发改委备案屋顶光伏项目2个、共3.75兆瓦,均为企业自发自用模式;因建设资质、产权归属、建筑存续性、安全性等因素,初审未通过7个。

舒城县:积极落实六安市委关于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的会议纪要要求。在审核光伏备案时以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投资)主体和屋顶空间利用权归属主体协商一致为前提,认真审核双方协议,对符合审核要求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及时向县政府汇报,并向市发改委上报备案。2022年上报市发改委备案工商业厂房屋顶光伏装机容量达1.8万千瓦。2022年完成工商业厂房屋顶光伏并网容量达1.46万千瓦。为推进舒城经济开发区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县政府和有关企业签署合作意向书,下步就开发区屋顶光伏的投资建设将进行合理规划。

金安区:关于工商企业、公共建筑屋顶光伏建设,整区开发主体已确定,区城投已与皖能、科大国创成立合资公司,正逐步依法依规将屋顶空间资源集中到政府主导的市场主体手中;关于户用屋顶光伏,20221125日,已发出《关于农户屋顶建设光伏电站的提示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户用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六发改能源[2022]310号),目前正在拟制区《实施细则》

裕安区:全面加快推进全区屋顶光伏项目建设,统筹市场主体开发需求,六安华电福新新能源有限公司已与高新区奇盟光电、康成食品等企业达成屋顶光伏建设协议,已备案24MW

叶集区:与国能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合作,计划利用现有建筑物屋顶,拟建设200MW左右分布式光伏项目,后续根据园区开发进度,计划建设300MW左右分布式光伏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目前因关联项目未落地,光伏项目尚未动工。

市开发区管委:严格落实市委推进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且支持光伏发电项目和相关光伏产业的发展。在光伏项目推进中,一是强化物权意识,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屋顶利益主体合法权益;对符合规定的项目,严格把好生态红线、基本农田关;二是积极谋划探索公有可利用屋顶在光伏开发中资源资产化、资产股权化的实现路径。自2021年第5号会议纪要下发后,开发区已完成6个光伏项目备案的转报工作。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82

发挥六安新城东向发展桥头堡作用,打造合六经济走廊科创新城和现代产业新城。

市发改委、金安区政府

市推进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市发改委:与合肥市有关部门共同谋划合六同城化发展顶层设计,综合考虑区位、交通、产业等条件,将遥相呼应的合肥运河新城、六安东部新城定位为合六同城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先行区域、示范区域,将以省统筹+市推进+区落实的模式推进建设,打造合六中部核心经济发展轴。1012日,S329合六南通道合六段已正式通车,1231日,G312合六界至迎宾大道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贯通,六安城市公交已延伸至合肥肥西关亭,六安东部新城在交通路网、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上正逐步实现与合肥的无缝衔接。

金安区:科创融合方面。开发区先后获批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六安联动创新区十四五第二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区2022年度安徽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大力推进六安市软件园建设,确定管委会+公司市场化运营模式,引进数字江淮、数字健康城市、立恒新能源科技等软件企业5家。双招双引方面。2022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6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协议总投资196亿元。大学科技园新增入孵企业9家,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个,其中引进科技人才70 人、博士13人、副高及以上17人。产业集聚方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领域,编制了新能源产业规划,出台了专项产业政策,全年招引新能源汽车产业零部件项目26个,深度参与了合肥整车产业的延链和补链。先后到合肥、宁波、上海等地举办了3次新能源汽车产业推介会,举办了合六一体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需对接会,帮助企业与主机厂搭建了交流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企业培育方面。2022年入规企业11家,入限企业3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4家,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3%。产城融合方面。金安通用机场、文峰西路渠下涵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35KV技师变建设、投运工作,完成科大国创、安徽至信、建工智能制造等10家落地企业临时用电及正式用电问题。集中供热一期项目全面完工。一期投资11.5亿元的六安技师学院、总投资2.6亿元的华中师范大学陆续交付使用,顺利实现办学目标。总投资22.5亿元的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新校区项目落户园区。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83

支持叶集创建皖豫边界中部崛起示范区和省际毗邻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示范区。

市发改委、叶集区政府

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市发改委:积极推进我市叶集区与信阳固始县共建一河两岸一座城202112月两地签订《共同创建皖豫边界“一河两岸”共同富裕协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专班运作机制、领导会商机制、干部交流机制;共同编制《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发展规划》,目前已由市发改委代为征求市直单位意见,协同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合作发展先行区、国内绿色家居省际合作发展优选区、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跨界融合发展样板区、中部地区公共服务省际合作典范区。

叶集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叶集区启动省际毗邻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建设。2022年两地县区党委政府层面互访交流5次、县区部门互动交流30余次,《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发展规划》完成编制并上报,史河防洪治理、合作区洼地治理、史河G312史河大桥等项目加快推进。

持续推进

84

加强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补齐产业园区功能短板,推动产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

市发改委

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坚持三融合三为主,提请市委市政府召开开发区创新升级大会,指导开发区制定一区一策政策,细化年度目标任务。支持舒城开发区完成主导产业调整,并成功创建预制食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持金安开发区产城一体,建设六安新城。

已完成

持续推进

85

支持霍邱打造长三角重要的钢铁产业基地。

市经信局、霍邱县政府

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等

市经信局:一是指导霍邱县委托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编制了《六安市矿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铁基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指导霍邱县成功获批安徽省霍邱县铁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二是充分利用国家、省加快推进铁矿项目建设政策机遇,协调推进铁矿建设项目堵点难点问题办理,加快刘寺铁矿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引导企业产学研合作,推动六安钢铁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建研究院,在钢铁冶炼、先进钢铁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等方面深入合作;四是推动六安钢厂中厚板及配套板坯连铸、带式焙烧机球团、马钢张庄矿超级铁精矿、金安矿业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材料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快建设。

霍邱县:制定《安徽六安市矿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围绕资源优势,重点引进和培育张庄超级铁精粉、六安钢铁3500mm中厚板等产业关联性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积极对接上海对口合作项目,利用本地央企、行业头部企业等优质资源,吸引大项目落地霍邱,重点围绕钢铁、铁基新材料等产业,谋划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加速推进传统产业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86

支持舒城打造六安链接合肥的东向枢纽。

市发改委、舒城县政府

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市发改委:积极支持舒城县围绕合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产业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推动电子信息(光电显示)、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深度链接合肥。舒城英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合肥都市圈工业产业联盟会员,胜利精密、英力电子成为合肥联宝结构件的核心供应商;舒城开发区杭埠园区引入欧菲光等企业,促成中国声谷·舒城声光电产业申报成功。积极支持舒城交通链接合肥,将S103S330杭埠段建设、合肥至舒城市域(郊)铁路等重点事项纳入两市党委政府高层协商推进事项,列入到合六同城化18根梁柱,纳入到市委财经委《2022年全市重点经济工作任务与责任清单》,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实行月调度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舒城县:坚持打造六安链接合肥的东向枢纽。一是围绕合肥抓配套,推深做实舒城包河产业园合作共建,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队赴包河区对接合作事宜。二是强化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建设,建成供肥蔬菜基地2.49万亩,持续保障对肥优质农产品供给。三是推动肥(西)、庐(江)、桐(城)、舒(城)四城旅游推介合作,开通合肥至万佛湖旅游直通车,全力打造合肥市民旅游目的地。四是加快推进龙河口引水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尽快建立引水生态补偿机制。五是加快推进合舒市域铁路前期工作,不断提升两地快速通达水平。六是加强人才交流,持续选派人员赴肥拜师学艺

持续推进

87

围绕把乡镇驻地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乡镇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着力构建各具特色的乡镇发展板块,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小镇。

市发改委

市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实时开展特色小镇建设督导,重点关注特色小镇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企业入驻、资金投入等情况,强化规划引领,加快专项资金支付进度,督导小镇加快建设。支持各县区积极创建省级特色小镇,目前全市省级特色小镇(微型产业集聚区)达到11个,数量居全省前列。首批霍山县上土市温泉小镇创建期满有望通过验收。

持续推进

88

实施好33项民生工程。

市发改委

市民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深入实施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一是紧抓目标任务调度管理。建立月调度、季通报机制,按月调度任务进展,下发通报3次。提请市领导召开专题调度会4次。二是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开展暖民心行动系列专题报道,举办暖民心行动政策解读在线访谈,制作政策解读展板、宣传单,在食堂、核酸检测点等人口流量较大的地点予以宣传。三是注重实施效果核查。开展暖民心行动回头看,两次开展全市暖民心行动知晓率满意度调查,并最终把群众的评判转化为对各县(区)、各相关单位的评价结果。四是加强典型案例报送。全年省市民生工程信息网共采用信息(含基层话民生)790条、图绘民生”102组,上报省民生办民生实事《典型案例》10篇。截至202212月底,我市十大暖民心行动和20项民生实事(我市有实施任务的18项,其中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和区域医疗水平提升行动我市没有任务)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89

严格执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计划,确保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强化债务风险预警监测,督促债务风险预警和提示地区制定风险处置方案,降低债务风险水平。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等

严格执行存量隐性债务化解计划,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企业经营收入等方式依法合规落实偿债资金来源,2022年,全市累计化解存量隐性债务418.3亿元,累计进度163.7%,序时进度107.6%

已完成

90

抓住国家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新增债务限额,合理安排地方新增债券规模,强化项目的提前谋划和筹备。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等

进一步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和推进工作,全年争取发行专项债项目82个,全部开工建设,落实债券资金123亿元,发行额度较2021年增长8.2%。全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8.8%,居全省第3位。

已完成

91

从严从紧抓好预算执行,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用好每一分钱,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市财政局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8.4亿元,增长9%,其中全市民生支出453.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5.8%,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加快支出进度,健全预算执行定期通报、闲置资金定期盘活机制。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市累计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1.7亿元,统筹用于疫情防控和重点民生保障等领域。

已完成

92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屏通办”改革。

市数管局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全省率先推出云窗口服务,通过一对一”“屏对屏的方式,实现二手房过户等4个试点事项远程办,经验做法获中国政府网宣传报道。全省首个推出水电气视一窗线下助老收费,老年群体办事实现进一门、找一窗、办4家事。市区全部5万余张公交敬老卡年审实现零跑腿。推进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等领域共享互通,加快实现一码免证,已有2593个事项配置电子证照、3.9万个事项实现电子云签、纸质与电子证照同步签发;累计归集电子材料930万余份,电子印章1.2万余枚,电子证照人均制证8个。皖事通六安分站上线疫苗接种预约、中高考成绩查询等本地便民应用191个,访问量达4.3亿人次。安徽政务服务网六安分厅,汇聚市县乡村四级15.2万个办事指南,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跑动次数压缩至0.0029次,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缩减了94.02%,即办件占比提升至86.34%。推广24小时自助办理,市县两级全面部署安徽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上线100余个高频自助事项,实现自助查询、自助打印、省内通办。

已完成

93

推进审计全覆盖。

市审计局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着力推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着力推进审计全覆盖工作。全市实施审计项目423个,查出问题2010个,主要问题金额399964.34万元,审计期间整改金额44413.93万元,审计后挽回(避免)损失27384.69万元,向纪检监察等部门移送事项21件。其中,市本级实施审计项目42个,查出问题555个,主要问题金额264482.34万元,审计期间整改金额5319.93万元,审计后挽回(避免)损失4534.69万元,向纪检监察等部门移送事项10件。市本级全年完成价款结算审计项目备案153个,送审金额44.21亿元,审减2.77亿元,审减率6.27%;完成跟踪审计项目7个,合同价金额10.65亿元,出具审核意见单54份,提出合理化建议27条;实施征迁安置项目审计22个。强力推动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及考核,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项目10个,投资额9.26亿元。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三、郑刚副市长负责事项(共7项)

94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

市信访局

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

2022年,市信访局联合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单位准确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创新推行“1+1+2+N”警民联调工作模式,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有力确保社会平安稳定。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发挥仲裁作用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多元化解纠纷体制机制。明确部门职能分工,对信访、司法、公安等部门排查的各类矛盾纠纷,严格按照矛盾分流化解流程,及时分流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并对化解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导,确保矛盾及时化解,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枢纽作用,依托综治信息系统,实行矛盾纠纷线上流转四个一(一地受理、一键分流、一网融合、一元统筹)线下推动有条件的县乡信访接待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综治中心与司法所融合,实行人员、硬件、经费、工作、信息五打捆,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2022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971件,已调处13722件,调处成功率达98.2%

已完成

持续推进

95

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完善闭环跟踪落实机制,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做好初信初访和积案化解工作,每一件信访事项都要办理到位,决不走过场。

市信访局

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2022年,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接访下访28次、受理群众反映诉求140件次、办结130件次(余10件尚在办理期限内),阅批群众来信2265件,亲自会诊52件重点信访事项并落实提级包案制度(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赴霍邱、金安、裕安三县区会诊24件重点信访事项;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赴霍邱县听取省长接访不满意件推进情况,亲自会诊28件不满意件具体成因、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2022年,六安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共阅批人民来信2265(其中市委书记叶露中阅批人民来信1064件、市长潘东旭阅批人民来信1201 ),已办结2265件,群众满意2172;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阅批人民来信6739件,已办结6739件,群众满意6492件。20221116日,印发《关于开展信访工作“双向规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六信联发〔20228),全面规范信访事项办理和信访秩序,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

已完成

持续推进

96

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守护平安”行动,强化特殊人群管理,开展巩固拓展扫黑除恶成果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类违法犯罪行为。

市公安局

市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聚焦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主线,深入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上半年群众安全感、对公安工作满意度指数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百日行动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总体评价分别位居全省第3位、第2位,市公安局荣立集体二等功。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反恐防范重点部位和快反圈的全时段、全区域警力覆盖。雪亮工程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对标四个 100%”标准,发挥校园警务室、治安岗亭和护学岗作用,织密织牢校园安全防护网,全市未发生重大涉校安全案事件。扎实做好城区社会面快速反应体系和智能交通项目规划,试点推行医院、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最小反应单元建设,不断提升整体防控能力。全力守护人民安宁,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工作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强化特殊人群管理,全面落实重点群体、重点人的精准管控措施,全市未发生规模性跨区域非法聚集和赴省进京集访。建立公安卫健联动机制,对列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逐一开展风险评估,符合住院条件者全部送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成功侦破中纪委、中政委、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涉黑专案并获充分肯定。持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反诈 APP 注册安装率位列全省第一。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类违法犯罪行为,常态化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扎实做好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全市招投标市场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97

全面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推深做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科学有效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实现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死亡率同比下降。

市应急局

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

安全生产方面:修订《六安市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全面消除监管盲区;开展县区安委会领导成员责任巡查,将各分管行业领导年度考核进行量化到人。坚持三位一体监管全覆盖,以乡镇和开发区为单位对市域内所有企业全部登记在册并明确监管主体,目前已摸排经营单位56970家。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对近5年来事故开展评估,特别是对2021年度全市事故多发领域26起高坠事故调查处理开展回头看,由行改刑3起。按照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省105条,市72条措施要求,市县领导和各部门均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企业开展检查。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进行县区和行业部门双交办2022年全市共排查隐患整改46783条,已完成整改已整改43482处,整改率92.9%。推广执行首查服务提醒、再查警示警告、三查开展执法的提醒服务式执法理念,2022年全市行政处罚共3906次,责令停产整顿209家,罚款2749万元,移送司法机关21人,约谈警示1730家,联合惩戒4次。建立重点时段安全风险预警提示机制、发生亡人事故必警示的教育机制、大中小微企业分类分级监管机制和非高危行业小微企业安全承诺机制,在应急处置上建立应急系统内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部门联动处置应急机制。2022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1起,死亡21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减少51起、54人,降幅分别为70.83%72.73%,降幅位列全省第一。2022年全市亿元GDP死亡率为0.010,低于全省平均值0.017

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编制一批规划预案,印发了市自然灾害救助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出台了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指导和帮助基层逐级完善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完善一批规则机制,制订了市减灾委及其办公室工作规则和市自然灾害预警响应、应对极端天气应急联动和社会响应工作机制等,建立完善重要短临预警信息点对点叫应机制。组建一批应急队伍,建成各类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67支,落实灾害信息员3795名、重点乡镇应急队伍 6733 人、重要堤防群众性巡堤查险2.72万人。储备一批应急物资,建成市县级生活类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点)74个,共储备生活类救灾物资16个品种18.8万余件、森林防火装备6453台件和价值3054万元的防汛抗旱物资装备。创建一批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基地创建活动,规范全国文明村镇避灾场所标准化建设,已创建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1个和45个。有效应对了高温干旱和多轮强降雨,未发生因灾人员伤亡事件。

已完成

持续推进

98

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实公共法律服务,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全力建设法治政府。

市司法局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印发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全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会议,确定年度依法行政重点工作安排。印发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贯彻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与省政府同步集中行政复议权,组织专项督查,聘请一名执业律师协助办案。扎实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强化年活动。加强工作谋划。市及各县区印发活动《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指导。先后对市文旅局、市城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等市直重点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在对舒城县、裕安区开展法治建设实地督察中,将三项制度贯彻落实情况作为督察重要内容。全市建成了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六安市所有的法律服务机构均进驻安徽12348法网,省司法厅统一受理各市12348法律热线。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省司法厅已对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进行了评估与验收。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99

深入开展违法行政行为整治。

市司法局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22年全市行政复议机关作出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令履行的案件48件,直接纠错率达14.4%,通过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情况通报、约谈等手段,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督促抓好问题整改落实。形成2021年度违法行政案件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并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开展违法行政案件卷宗评查活动,联合市纪委监委、市检察院开展责任追究。编纂《2021年度违法行政行为典型案例汇编》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00

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100%出庭应诉。

市司法局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22年度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36.2%,多次被省依法行政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已完成

四、谢忠副市长负责事项(共21项)

1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

市商务局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等

2022年增长2.4%,居全省第4位,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

未达预期目标任务

102

盘活“吉宝”冷链物流项目。

市商务局

市发改委等

根据金安区将吉宝园区作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的规划,积极组织招商引进,引入安徽盛河渔业、陈钱食品、奶瓶子乳业等食品加工企业。联系大润发、驾考中心等单位租用仓库和店铺。目前园区三座冷冻库已使用两座:分别为自营冻品库、金安区进口食品集中监管库;三座冷藏库中一座出租给大润发,剩余两座待出租。常温库租用60%。按批发市场设计建造的1720间店铺,入驻率提升到35%

持续推进

103

开展“激活消费潜力,促进夜间消费”行动。深入实施“皖美消费”行动,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激发县乡消费、数字消费、文旅体育消费等活力;积极培育消费中心,围绕特色商业街区着力建设一批集夜间经济于一体的新业态示范街区不少于10个,推动夜间消费升级,繁荣群众夜间消费需求;举办“皖美消费·乐享六安”系列促消费活动100场次。

市商务局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数管局、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印发《六安市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新徽菜 名徽厨暖民心行动评选出10条特色商业街,推动夜间消费升级。启动皖美消费 乐享六安汽车消费季活动,发放汽车消费劵1400万元,拉动汽车销售超12亿元。2022年,全市共组织各类较大线上线下促销活动103场,带动消费36亿元,获省商务厅奖励283万元,促销效果显著。组织开展年货节促消费活动,市县区和各市场主体同步进行。

已完成

104

支持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壮大。

市商务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监管局、市税务局等

加大限上商贸企业培育力度,及时兑现732家商贸企业各类奖补资金2461万元,其中兑现新增限上主体、首次实现突破1846万元,开门红政策奖补资金615万元,2022年超亿元的商贸企业达85家,其中超10亿的企业有8家,预计全年纳限200家。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05

积极招引知名连锁零售企业。

市商务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积极对接联系知名连锁零售企业,协调解决入驻问题。目前,中商罗森、today24h便利店等2家知名连锁便利店已在2022年入驻六安。

已完成

106

财政金融联动,引导信贷资金向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保持贷款总量合理增长。

市金融监管局

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六安银保监分局、各金融机构等

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并保持合理增长。截至2022年末,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3392.6 亿元,同比增长 14.2%;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488.7亿元(含国开行在我市新增贷款66.1亿元),余额、增量均居全省第6位。二是加大制造业、小微企业、涉农贷款投入。2022年,制造业贷款余额253.3亿元,同比增长20.1%;小微贷款余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涉农贷款余额1712.4亿元,同比增长 17.8%

已完成

107

支持政府性担保机构追偿挽损,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市金融监管局

市财政局、市融资担保公司等

多次对各县区进行实地督导,并向市政府领导进行专题报告。市政府20221029日召开专题调度会议,建立各县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追偿挽损工作周调度制度,按周调度推进担保追偿工作。截至2023119日,各县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收回代偿4538.45万元,其中收回现金1472.42万元,收回资产3066.03万元。

持续推进

108

持续开展“千名行长进万企”行动,加大线上融资对接,扩大“税融通”、新型政银担、无还本续贷等业务覆盖面,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升获得信贷便利度。

市金融监管局

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经信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六安银保监分局、各金融机构、市融资担保公司等

一是多渠道提升信贷便利度。搭建银企线上对接渠道,截至2022年末,通过省、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撮合融资1100余亿元。持续推动税融通业务开展,2022年发放税融通贷款58.3亿元,余额45亿元。2022年全市新发放政银担业务95.22亿元,政银担业务在保余额93.53亿元,。二是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202212月份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4.06%,同比下降 0.17个百分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已降至年化0.79%

已完成

109

深入实施“雁阵计划”,新增上市企业1家、上市报备企业2家。推动发展股权投资、债券融资、上市公司再融资,实现直接融资100亿元以上。

市金融监管局

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城投集团,市产投公司、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六安银保监分局、各金融机构等

持续深入实施企业上市雁阵计划。坚持高位推动,市领导连续51周对拟上市重点企业开展周调度。对全市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近千家企业进行摸排。深入开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培训,不断引导企业转变融资观念。出台加强政务服务推动企业上市挂牌的通知,实行问题及时预判、并联推进、提前解决。落实企业上市挂牌奖补政策。推动更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拓宽融资渠道。2022年我市新增上市公司1家(立方数科),新增上市报备企业3家(高迪股份、世林股份、瀚海新材料)。实现直接融资125.3亿元,其中上市公司再融资23.4亿元。均超额完成市级目标任务。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10

深化与上海松江区结对合作,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梳理重大项目清单,推动项目和资本高效对接。

市金融监管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

积极与上交所对接,对我市企业开展资本市场业务专项培训和债券发行业务指导。5月,邀请上交所专家对我市酷豆丁、美自然环境等5家拟上市企业进行资本市场政策解读和一对一线上辅导。6月,联合上交所、中银证券、中国银行开展企业债券融资业务培训,30余家企业,60余名企业代表和党政干部参训。函请上交所对我市企业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给予指导,帮助企业顺利发行7亿元公司债。12月举办股权融资路演,邀请十月资本等股权投资机构,帮助企业对接上海资本。

已完成

111

引导资本规范发展。加强资本监管,鼓励民营企业加快结构性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多层次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

市金融监管局

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为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实施企业上市雁阵计划。建立企业上市雁阵计划后备库,入库企业58家(纳入省级重点库企业6家)。推动企业规范股改,2022年新增规范化股改企业14家。截至2022年底新增四板挂牌企业54家,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家企业进创新层,3家企业在安徽证监局辅导备案。实现直接融资125.3亿元,其中上市公司再融资23.4亿元。

已完成

112

加大外向型企业招引培育力度,推进外贸优进优出。

市商务局

市投创中心、市经信局等

2022年开展线下培训17场次,培训500余人次,新增实绩生产企业27家。招引南京拓扑丝路落户注册六安市首家外综服企业六安拓扑丝路供应链有限公司,丰富六安外贸新业态的种类和模式。

已完成

113

内培外引一批电商企业。

市商务局

市发改委、市投创中心等

推动电商主体培育,2022年全市网上零售额115.36亿元,同比增长13.24%,总量及增幅均列全省第4位。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111.02亿元,同比增长20.5%。网上零售额超500万元电商企业数共127家(其中包含限上企业17家),超1000万元企业56家,超亿元企业1家。新增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电商主体7家。

已完成

114

大力拓展外贸市场,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30家、海外仓布局不少于10个。

市商务局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税务局、六安海关等

组织参加广交会、波兰市场分析会、走进非洲自贸区大市场、俄罗斯纺织服装展、北德绿氢发展介绍暨投资汉堡推介在线研讨会等线上活动167场,业务辐射185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六安市跨境电商交易额64719万元,增幅为7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出口实绩企业368家;全市共有10家企业租用运营了17个海外仓。

已完成

115

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

市商务局

市发改委、六安海关等,舒城县政府

全力推进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129日,市商务局再次现场督导建设情况,舒城县一期项目4#5#保税仓库及室外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于202271日开工,预计20236月完工。二期项目6#监管仓库、7#综合楼、门卫内外卡也正在推进前期准备工作,争取20232月初开始动工。申报工作因海关总署正在进行放管服审批改革,过渡期间,海关总署不受理B保审批事项。经努力争取,舒城B保申建工作已纳入《安徽省口岸建设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皖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2023113日,市商务局就舒城B保申建事宜赴省商务厅对接,请求省厅给予指导与帮助,共同推进舒城B保申建工作,省厅贸发处表示会帮助协调省口岸办,推进舒城B保申建。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16

积极创建安徽自贸试验区六安联动创新区。

市商务局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六安联动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02246日,安徽自贸试验区六安联动创新区获省政府批复,市牵商务局牵头制定了建设实施方案。对复制推广的278项国家改革试点经验成果、44项省级改革试点经验开展情况进行了摸排;对212项省级赋权事项、54证照分离经营许可事项开展梳理,上报申请赋权事项170项。811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六安联动创新区实施方案》正式获批。

已完成

117

继续推广“信保贷”业务。

市商务局

市金融监管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六安银保监分局、相关金融机构等

推进全市小微企业信保统保工作,新增投保小微企业23家,指导企业申报信保贷526.2万元。

已完成

118

巩固和扩展六安至上海铁海联运业务,谋划筹建中欧班列六安场站。

市商务局

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自然资源局等

推进MSCHLCCOSCO13家船公司在我市实现了铁海联运免预配调箱,全年铁海联运发箱419个。成功链接中欧班列。

已完成

119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展会。

市商务局

市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重庆跨境电商交易会、广州跨交会等线下展会10余场,广交会、波兰市场分析会、走进非洲自贸区大市场、俄罗斯纺织服装展、北德绿氢发展介绍暨投资汉堡推介在线研讨会等线上活动167场,业务辐射185个国家和地区。

已完成

120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力争全市农产品网销额达110亿元以上,新增农产品网销额超1000万元电商主体不少于6个。

市商务局

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2022年全市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111.02亿元,同比增长20.5%。金寨县、裕安区获评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裕安区丁集镇获评省级农村电商亿元强镇。新增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电商主体7家。

已完成

121

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总体部署,压实属地风险管理和行业主管监管责任,着力防范和处置以非法集资、金融放贷乱象等领域为重点的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稳妥化解涉众型经济案件7起以上,有序压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和乱象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市金融监管局

市公安局、市信访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六安银保监分局、相关金融机构等

一是持续宣传贯彻《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2022年,全市共排查各类机构256家,其中排查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线索173家,协调市场监管部门吊销投资类企业营业执照10家。市金融监管局核查处置完毕投诉举报线索1条、省市转办涉集资融资养老诈骗线索6条。举办各类宣传活动200多场次,参与人数超10万,发送短信300万余条,制作发布户外广告、宣传品2万余份。二是市金融监管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在市委党校举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研讨班,为期一周,各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市直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培训。六安市在全省率先对《安徽省地方金融条例》开展授课解读,提升了党员干部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处置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推动陈案化解。金融监管部门协同司法机关加快追赃挽损、司法审理、资金清退进度,稳妥有序化解陈案积案。根据全省地方金融风险处置攻坚行动统一部署,开展非法集资陈案化解攻坚行动。2022年全市共化解陈案9起,5年以上陈案全部销号。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五、孙学龙副市长负责事项(共71项)

122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次靠前。

市人社局

市城镇居民增收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2022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5.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已完成

123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次靠前。

市农业农村局

市促进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2022年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51,同比增长7.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

已完成

124

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市人社局

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3万人的107.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说明:接人社部通知,自20226月起,所有人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及宣传报道中,不得再提及城镇登记失业率。因此从20226月开始,全省各级均已取消此项统计。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已明确2022年此项指标不再纳入政府就业工作评价体系,且2023年不再部署此项工作任务。)

已完成

125

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市生态环境局

市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

市城区PM2.5平均浓度33.1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6;优良天数比例84.7%,全省排名第4;秸秆焚烧无通报火点。全市22个国考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90.9%4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4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75%(霍邱县城东湖水源地总磷超标)。完成9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完成40家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和140余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数量居全省前列,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完成叶集化工园区土壤和地下水调查评估。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实现重点企业名录覆盖率、经营和产废单位抽查合格率三个100%。应于2022年完成整改验收的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57个,全部完成整改。深入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发现交办问题351个,应于2022年完成整改275个,全部完成整改。市、县(区)自查上报问题数居全省第二位。

个别指标未达考核指标

126

确保铜商高速六安段开工,加快建设合肥至周口高速霍邱段,完成沪陕高速合六叶段改拆建,建成德上高速六安段,启动长丰至固始高速六安段、合六南部高速前期工作。

市交通局

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成员单位

1.铜商高速六安段项目已取得可研、初设批复,落实社会资本方,并于20221215日正式开工建设。2.合肥至周口高速霍邱段项目于202112月开工,2022年全年完成投资13.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比例为109%,目前已完成路基工程总量的70%3.沪陕高速合六叶段改扩建项目已于20221222日完成主线通车。4.德上高速舒城段项目已于20221230日完成主线通车。5.长丰至固始高速霍邱段项目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及水产种质和生态影响评价报告,霍邱县已完成基本农田补划。按照市政府101日会议精神,20221130日该项目前期工作移交霍邱县人民政府负责实施。6.合六南部高速项目已于20221130日与六庆铁路项目单位对接,初步确定主线和子项目涉铁交叉方案。126日,与合肥市交通局、合肥交投、中交二院开展线上视频对接,初步确定路线起点衔接方案。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27

重点推进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等,霍邱县、裕安区政府

安徽省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六安市段)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争取和推动下,项目前期工作13项前置专项逐个通过审批,20219月项目可研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0222月项目初步设计获省水利厅批复,批复总工期36个月,六安段总投资37.14亿元。目前该项目全面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4.1亿元(共下达投资计划13.65亿元),超额完成建设任务。裕安段工程已完成4个保庄圩堤防清基和土方加培约85m3,完成10座涵闸主体工程和3座泵站底板浇筑。霍邱段工程已完成5个保庄圩堤防清基和土方加培约10m3,完成9座泵站基础开挖、底板砼浇筑等,完成堤防截渗墙约3km,完成溢流堰CFG桩、交通桥灌注桩、堰体及进口段底板砼浇筑等。

持续推进

128

重点推进史河防洪治理及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杭埠河治理、城南水环境治理、东部新城水利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等,各县区政府

2022年我市共完成投资65.3亿元,其中争取省级以上投资25.94亿元,落实专项债15.3亿元,均居全省第一方阵。一是杭埠河治理工程总投资17.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亿元,已完成4.5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9%。二是淠河城南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2.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3亿元,已完成4.3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三是东部新城段水利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3.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7亿元,已完成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9.5%20221213日市长专题会议决定终止项目)。四是史河防洪治理工程可研已批复,初设已审查待批。五是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续建7条,已全部完成;今年计划开工3条,均按期开工,当年投资计划0.68亿元已全部完成。

已完成

129

配合开展引江济淮二期航运工程淠淮航道升级改造项目前期工作。

市交通局

市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领导组成员单位

202314日,孙学龙副市长带队与省引江济淮集团就六安市引江济淮二期航运工程项目建设相关事宜进行会商洽谈,双方就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成立合作专班、推进重点水运项目前期工作等方面达成共识。根据对接情况,拟就引江济淮二期航运工程项目(淠淮航道、丰乐河杭埠河航道)前期工作初步拟定推进方案。

已完成

130

调整完善人才招引政策,推广金寨县“金凤还巢”工程经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

市人社局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一是实施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推广金寨县金凤还巢工程经验,探索党建引领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搭建起集信息采集、岗位发布等为一体的鸿雁回归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摸清了人力资源底数,助力了招工就业【建成了372.8万人的人力资源库、3.65万人的创新创业人才库、3.5万条的企业用工需求库、200余条的返乡创业政策库,已促成返乡人员2.3万人】。二是做优做细人才政策。坚持系统集成、创优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促进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六安市人才购房补贴实施细则》《鸿雁人才计划》等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就业人才,纳入市政府特殊津贴等优秀人才选拔培养范围,不断提升人才层次。2022年全市受理购房补贴70254.58亿元,其中市本级受理购房补贴40272.79亿元;落实大学生住房补贴、生活补贴307498万元。全市重点产业企业引进人才6693人,落实重点产业企业人才补贴5299.89万元。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31

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43万亩,新增流转土地15万亩。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等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917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71.22亿斤,同比增长0.2亿斤。全市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3万亩,分解落实到58个项目,其中:落实小田变大田改造26.09万亩。截至1225日,总体建设进度100%,实现当年项目当年完工工作目标。新增流转土地面积41.04万亩。

已完成

132

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稳住农业基本盘。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改委、市供销社等

坚持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坚决履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的严峻挑战,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根据统计部门核定反馈,2022年粮食产量达到71.22亿斤,同比增长0.2亿斤。2022年,六安市水产品总产量24.73万吨,同比增长3.74%。新增绿色标椎化池塘改造面积4800亩,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8万亩,水产品产量稳步提升,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33

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

市农业农村局

市“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022年,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技术指导,强化监测预警与储备制度建设等,有效提升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全市累计争取资金2.83亿元用于支持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其中县区统筹整合蔬菜生产资金1.76亿元。市县区农产品质检机构双认证通过率达100%。全市134个乡镇农产品快检室快检91256批次,风险监测7219批次,监督抽查2104批次,办理案件61起,移送公安机关2起。上报市场价格动态信息等135篇、生产、价格监测数据3.13万余条,发布商品价格动态分析237篇,建立59个规模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完成600吨冻猪肉常规储备及其他产品储备。发放临时价格补贴896万元,开展各类生产技术培训约2.1万人次,开展指导服务7500多人次,印发技术材料约7万份,开展产品保险43个,风险保障30.45亿元。疫情期间累计办理车辆通行证2100余份,增设临时保供点174个,为上海供应蔬菜为主的菜篮子产品250吨。全年累计蔬菜播种面积、产量为177.2万亩次、332.1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5.1%6.7%,水产品总量达24.73万吨,较上年增长3.94%,其中稻渔综合种养新增18万亩,总面积达133.6万亩。全市肉禽奶蛋产品总量50.15万吨,同比增长4.85%,其中猪肉产量20.98万吨,同比增长4.29%522日和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栏目多次对我市蔬菜为主的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市场供应充足、物丰价稳等方面进行了报道。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34

大力实施“138+N”和“6969”工程。加强种业强市建设,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抓好化肥、农药等农资保价稳供,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70亿斤左右,抓好建设长三角高质量、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实施“皖美农品”行动。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八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90亿元。拉高标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扩大单品规模,做大主导产业,引进市场主体,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农业,国家级2园向全国前茅迈进,省级4园向国家级园区迈进。让特色优势上规模,接二链三;培育市场主体,扩大九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促进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转型升级,6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食品加工产值达到242亿元。着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新增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幅达到10%以上。组织农产品市场营销,推进农产品电商线上营销。持续强化“138+N”工程项目库建设,聚焦短板谋项目、优化服务重开工、强化调度促竣工,建设一批农业特色产业项目,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基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等,各县区政府

全市新认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8个,舒城县成功创建蔬菜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县。2022年全市八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593.57亿元,增幅10.48%。全市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综合产值291.5亿元,累计入驻市场经营主体120家,亩均效益由7300/亩提高至12700/亩,霍邱县长集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申报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目前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评审;全市9个优势主导产业累计改扩建千亩、万亩种养殖基地283个,实现总产值459.3亿元;全市6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统筹建设标准化厂房、仓储冷链设施、给排水设施和环保处理设施,累计新入驻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1家,新引进入园项目98个,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70.45亿元,同比增长20.6%。全市年加工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896家,较上年净增703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达到426家,较上年增加42家,位居全省第3。新增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幅5.4%,全省第9位。全市农业产业“138+N”工程项目库在库项目195个、总投资203.79亿元。其中,谋划库项目58个、前期库项目15个,建设库项目122个。

个别指标未达预期目标任务

135

实施“科技强农”行动,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训高素质农民3000人次,新建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1个,新增数字农业工厂2个。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数管局等

扎实推进科技强农行动,全市新增科技特派员815人,科技特派员总人数动态发展到2537人,居全省第1位,实现科技特派员与行政村一对一服务全覆盖。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3305人,超年度目标任务5人。新建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场、区、圃)5个,新增数字农业工厂7个。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36

实施“机械强农”行动,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创建农事服务中心,全市新增农事服务中心12个、提升40个;争创部级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1个,培训农机手2300名,实施宜机化改造工程24.1万亩。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等

实施机械强农行动,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4%;创建农事服务中心,全市新增农事服务中心14个、提升40个;裕安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培训农机手2341名,实施宜机化改造工程24.1万亩。

已完成

137

开展区域公共品牌保护利用行动。加强品牌创建,围绕“皖美农品”打造,积极推进“食安安徽”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安徽省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力争创建2个以上“食安安徽”区域公共品牌、5个以上在全省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品牌管理,强化行业协会自律意识,引导协会委托相关律师事务所开展“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等区域公用品牌维权打假行动,实行线下实体与线上网络双管齐下,不断扩大法律维权的地域范围,力争2022年底开展2次以上专项行动;支持成立“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等区域公用品牌准入论证委员会。加强品牌宣传,针对“六安瓜片”“霍山石斛”“六安脆桃”“六安龙虾”等区域公用品牌,依托高铁冠名、各类展会、节庆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推介活动4次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

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林业局等

我市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申报成功。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精神,着力推进我市农业品牌建设,经主体申报、县级推荐、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网上公示等程序,我市2022年共有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3个、企业品牌4个、产品品牌14个申报成功。探索开展六安瓜片”“霍山石斛品牌知识产权维权行动;印发《关于加强“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针对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管理,2022年初,市农业农村局先后赴浙江湖州、金寨县及相关协会、茶企,开展现场调研,学习借鉴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管理经验,形成《“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司法局审查建议,于6月初形成了《“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现已印发。积极推动六安市裕安区茶叶产业协会与江苏烨道律师事务所等2家专业从事知识产权维权打假的律师机构,探索开展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等区域公用品牌维权打假行动。目前,已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修订完善《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配套出台《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细则》《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协议》。与专业律师团队合作,在全国范围内针对霍山石斛商标、品牌侵权等行为开展司法维权行动,已锁定网上涉嫌企业1300余家,其中对124家起诉并移送至法院立案。积极申请霍山石斛驰名商标保护,已与安徽省国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签署代理合同。2022年,我市已开展六安瓜片抖音茶文化节”“第十四届六安脆桃展评大赛”“安徽省茶叶加工赛。我市3个地理标志产品入围2022年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其中六安瓜片位于第16位,较上一年提升5位,霍山黄芽位于第38位,较上一年提升10;“霍山石斛位于第53位,较上一年提升6位。929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地铁站,刊展了4块六安瓜片电子宣传片,通过《辉煌的中国》视频展,宣传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预计日宣传可达30万人次。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38

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在粮食、蔬菜、茶叶、水果领域分别新建“双替代”核心示范区16个、8个、21个、4个,连片示范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万亩、0.9万亩、22万亩、0.35万亩。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等

全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139.97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3.8%,有机肥施用面积443.8万亩,种植绿肥11.95万亩,预计化肥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大力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全市累计建成绿色防控示范区119个,辐射推广面积达378.78万亩;累计开展水稻、小麦、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859.08万亩次,全市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0%,据农业部门统计,2022年全市农药使用量3817.07吨,较基期(2012-20149172.3吨)减少5355.23吨,农药使用量增长率<02022年以来,以粮蔬果茶为重点,全市共建立双减行动核心示范区104个,其中新建粮食示范区40个、蔬菜19个、茶业34个、水果11,辐射带动实施双减示范种植50.18万亩,其中小麦6.76万亩、水稻19.7万亩、水果0.48万亩、蔬菜1.24万亩、茶叶22万亩。

已完成

139

做好农业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合理布局秸秆综合利用中心,推进畜牧业布局调整,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农业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两回收体系。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2%、82%,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2%,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75%。

市农业农村局

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022年,全市秸秆理论资源量422.35万吨,可收集资源量325.91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314.71万吨,其中产业化利用量179.29万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96.56%,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比例达到54.21%,新建设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14个,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22年,全市农用耕地覆膜面积32.98万亩,使用农膜4668.1吨,回收利用4237.2吨,利用率达到90.8%,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2%。全市共有5家农膜回收企业,30个回收站,165个回收点,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已完成

140

制定快递物流园规划、设计、选址、建设方案,加快推进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

市邮政管理局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等

截至20231月,六安市长三角一体化物流园项目已完成选址、立项批复、可研批复、用地预审、设计招标、专项债入库申报及土地摘牌工作,以20232万元成交价取得本地块土地使用权,土地单价为98.8万元/亩(含税)。下一步,将配合市城投集团、金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然资源规划局等单位对方案尽快完成初审,并报市自然资源局安排上规委会。

持续推进

141

做好相关农产品物流项目招商对接。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改委、市投创中心等

2022年重点对接望家欢六安农产品供应链产业园项目,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与望家欢集团相互考察对接洽谈多次,未能落地。主要分歧:一是望家欢集团提出在租赁经营过渡期需要我市给予过渡场地租金全额的财政补贴和过渡场地与食品安全有关投资的30%财政补贴,对六安农产品供应链中心仓给予与食品安全有关投资的30%财政补贴,此两项补贴我市没有相关政策依据;二是望家欢集团提出项目开始运营后,需要修订六安市学生营养餐项目的招标要求,望家欢公开公平参与各县区招标竞标,市教育局后勤管理中心反馈学生营养餐项目的招标要求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六安市没有修订学生营养餐项目招标要求的权利。目前,望家欢集团依然希望在六安落地项目,邀请市领导赴集团总部考察洽谈。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农产品物流项目,积极主动上门宣传推介,与合肥生鲜传奇、合肥宝尊电子商务、杭州明康汇农业、上海蔬菜集团、海博物流、西山团餐协会等进行了联络对接。其中,合肥宝尊计划在六安建设非电厨具生产、农产品电子商务及智能云仓项目,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正在与金安经济开发区对接推进中。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42

开展“交邮快”融合发展行动,利用邮政业“交通强国”支撑乡村振兴试点政策机遇,提升“快递进村”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各县区建设不少于2个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站。

市邮政管理局

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各县区政府

202112月已完成全市181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快递服务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寄递服务体系初步完善;交邮快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建成以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便民服务集于一体为特点的乡镇级综合运输服务站站点26个,乡镇交邮快综合运输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20%,年均处理邮件快件业务量突破550万件;开辟11客货邮公交线路,每年约有43.8万件邮件快件通过公交班线入村下行。各县区共申报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示范站点35个(站点名单已通过省邮政管理局公示)。

已完成

143

加大快递服务产业工作力度,谋划建设市级快递物流园区(产业集聚区)1个,完成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 2 个,服务制造业项目4个。

市邮政管理局

市发改委、市交通局等

六安市长三角一体化物流园项目已完成选址、立项批复、可研批复、用地预审、设计招标、专项债入库申报及土地摘牌工作,以20232万元成交价取得本地块土地使用权,土地单价为98.8万元/亩(含税)。20221月,皖西菌药六安茶叶之后再获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称号,年业务量均超1200万件,带动就业人口近3000人。 持续培育快递服务现代制造业项目,舒城申通服务艾萌童床;舒城圆通服务睿宝儿童用品、舒城中通服务浩缘朋制衣;城区主流快递品牌抱团服务丁集婚纱产业等项目已具备一定基础和规模。

已完成

144

推动快递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推动邮政业务总量经济指标健康运行。

市邮政管理局

市商务局、市交通局等

20221-12月,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3.74亿元,同比增长11.85%。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26亿件,同比增长0.05%。业务总量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

已完成

145

深化与上海松江区结对合作,加强农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改委等

5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了六安市与上海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我市与上海市对口合作升级为全域对接合作。全市赴上海地区开展农业领域合作对接、招商引资洽谈等活动超过50次,招引上海地区涉农项目16个,总投资20.04亿元。霍邱县与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农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麻黄鸡标准化养殖及加工基地,霍山县与上海柒合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青浦区共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裕安区德正堂药业与上海露凡西、上海丽鑫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农业植物性原料品牌化妆品生产基地。农业合作专班及各县区积极对接上海市及各区合作交流办、农业农村委、上海农展馆、西郊国际农批市场等,推动六安优质农产品进入上海市消费帮扶平台和各类线上线下展销平台,同时以先期打入上海市场的农产品生产供应企业为依托,以优质农产品为抓手,建立营销网络体系和直销窗口46个,着力打造长期稳定的营销体系。2022年全市销往上海地区农产品51万吨,销售额108.84亿元,同比增长28.3%

已完成

146

深化与上海松江区结对合作,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和高技能人才共享平台,共同培训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市人社局

市发改委等

一是加强劳务协作。328日,召开了六安市与松江区劳务协作专题工作视频会议,签订了《上海市松江区与安徽省六安市劳务协作协议》。加强招工对接,在我市招聘平台发布松江区2022年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暨高校毕业生线上招聘会共3场、参加企业41家、招聘岗位380个。二是开展新徽菜·名徽厨进沪活动。827日,召开了六安市与松江区人社局对口合作暨新徽菜·名徽厨走进上海座谈会,松江区人社局、六安市政府驻沪办、六安市人社局、六安技师学院和六安驻沪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参加了座谈,就两地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就业创业、劳务对接及下步合作开展了深入交流。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47

确保G312合六路快速化改造主车道建成通车,加快G237一期工程建设。确保S244、S325等项目建成通车。推进S329合六南通道建设。

市交通局

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成员单位

S244S325S329合六南通道均已建成通车;G312合六路快速化改造主车道20221231日按期贯通;G237一期工程已完成路基、桥梁工程,正在开展路面底基层施工。(计划目标均已完成,在建项目序时推进中)

持续推进

148

推进S330、S103舒城杭埠段建设。

市交通局、舒城县政府

市有关部门

两项工程前期工作进度一致,已完成立项、工可、初步设计批复,一期工程施工图已批复;完成红线范围放样和征地拆迁摸底登记工作;完成环评、洪评、航评、地灾、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用地预审、规划选址、林地报批、地勘验收、安评、社稳评估、水保等相关专题;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1115日已发布,用地组卷报批和拆迁房屋确权工作正在开展,计划20233月份开工建设。

持续推进

149

加强淠河干渠水质保护,打造合肥优质饮用水源供应地。

市生态环境局

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等

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测预警,完成14座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修订印发《六安市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六安市东、西淠河和淠河总干渠“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制定15条主要河渠、湖库保护方案,确定淠河、淠东干渠、城东湖、城西湖4个重点保护区域。大别山水生态补偿考核断面P值为0.742,连续9年达到小于1的目标要求,可再获省及合肥市水生态补偿2亿元。

已完成

150

推进龙河口水库清淤工程建设。

市水利局、舒城县政府

市有关部门

与省水利厅等单位对接,将工程纳入《安徽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巢湖流域防洪治理工程规划》《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等规划,明确由安徽省龙河口水库管理处向省水利厅申报。舒城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组织安排各单位编制龙河口水库清淤工程前期各类专项报告。舒城县龙河口水库清淤工程已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待审查批复后,力争开工建设。

持续推进

151

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金融监管局、市税务局等

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稳妥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重复确认问题,推进村民委员会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分设,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全市1259个村完成了账务分设工作,完成比例69.4%;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达4831.5万元。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52

紧密农村“三变”改革利益联结机制。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等

深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提档升级工程,1745个村开展了三变改革,占比达到96.2%。做实三变改革项目化,全市共有承接主体3703个,实施项目4582个。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53

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全面摸排全市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情况,深化并总结金寨、霍山、叶集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全面推开实施,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产。

市农业农村局

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等

组织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摸排,印发《六安市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金寨县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形成了一批制度性成果;霍山县抢抓省级农村改革创新实验区创建契机,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制度试点;叶集区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大力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并在全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暨盘活利用试点工作培训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全市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近1900处,吸纳社会资本1.37亿元,增加农民收入3289.9万元。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54

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

市交通局

市财政局等

1.全面建立健全路长制政策体系。我市全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明确了各级路长职责,形成了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的农村公路管理新模式。招聘招募道路专管员2826名,其中脱贫户2033名,乡村道路专管员覆盖率达100%2.建成农村公路信息化平台。建立农村公路基础空间数据库,实时收集农村公路基础地理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重塑农村公路管理业务流程,实现一图可视化服务并为用户提供基础数据的查询、统计、展示、分析等数据服务。对日常养护管理的重点路段、桥梁实行实时监控管理,及时掌握养护路段日常养护和交通通行情况。3.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按照县道每年10000/公里、乡道每年5000/公里、村道每年3000/公里落实养护资金,及时公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鼓励县区加强农村公路灾毁保险。2022年我市累计投保公路16074公里,共投入农村公路保险资金1703万元,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整合政府和市场优质资源,拓宽农村公路灾后抢修资金渠道,减轻自然灾害导致的恢复重建及养护维修费用负担,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提升农村公路应急保障能力。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55

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改革。

市水利局

市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

一是组织召开市级总河长第六次会议,印发市总河长7号令,安排部署河湖长制年度重点工作。市级河湖长深入河湖一线巡河督导52次,解决重难点问题54件。县乡村三级河湖长累计巡河督导19万余次,解决河湖问题近3000件。二是实施重点工作正负面任务清单管理,制定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和任务分解表,进一步压实河湖长、成员单位责任。三是完成5条设立市级河长、29条设立县级河长的河流健康评价和城东湖、城西湖2个市级湖泊、19条设立县级河湖长的河湖新一轮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完成6条省级幸福河湖示范段建设。四是开展河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和妨碍行洪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共排查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70件、碍洪问题30件,拍摄制作六安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河湖突出问题警示片,发现并整治涉河湖问题96件。五是积极参加全国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公益大赛,纪录片《那人那筏那条河》荣获全国一等奖。我市义务护河员李其柱2022年先后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十大最美基层河湖卫士、第一届安徽省十大河湖卫士称号。组织开展全市第二届最美河湖长最美护河员评选活动,面向基层一线评选出20最美河湖长最美护河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56

配合做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推进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通航产业。

市交通局

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财政局等,相关县区政府

1.积极推进机场项目建设。截至2022年底,金安通用机场已完成投资1.15亿,占投资总额的36%。金寨民用运输机场选址已取得军方批复,待国家民航局批复。霍邱、霍山、舒城通用机场正在编制选址报告,各项前期工作序时稳步推进。2.积极发展通航产业。金安区正依托六安应流航空制造产业园和金安通用机场项目,打造金安通航产业小镇。规划总用地面积4.5平方公里,有航空制造示范区、航空综合体验区、航空制造拓展区、航空高端配套服务区四大板块,其中航空制造示范区主要业态为涡轮发动机、直升机、无人机等航空器件的研发生产;航空综合体验区主要业态为通用机场、航空教育培训、航空俱乐部、飞行社区及商务办公等;航空制造拓展区主要业态为飞机零部件及机载设备的加工、航空复合材料制造及航空电子仪表制造等;航空高端配套服务区主要业态为星级酒店、高端住宅、主题商业街、创意办公街区等。

 

持续推进

157

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防返贫机制落实,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的监测和帮扶,抓好排查预警,做到动态清零。

市乡村振兴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教体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医保局等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调整我市2022年监测范围为7000元,以此为基础推动防返贫工作的扎实开展。一是优化网格管理。按照地形地貌、自然村等特点优化网格,按照年龄、责任心、知识水平程度等条件择优选用网格员,并加强对网格员的培训指导,督促履行职责。二是开展两轮排查。5月份、10月份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排查,逐户逐人逐项开展排查,深入查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推动各类问题见底清零,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三是积极拓宽监测渠道。商请公安、民政、医保、教育12个部门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联络员制度,对重大风险信息及时会商、迅速研判处置;宣传推广安徽防止返贫小程序自主申报,快速发现和响应,及时受理处置。四是落实精准帮扶。动态更新脱贫户和监测户帮扶措施实施阶段,对新识别监测对象制定帮扶计划及时录入安徽省防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常态化动态管理。截至202212月底,全市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监测对象1226234127人,其中,未消除风险21416580人【包括脱贫不稳定户3911120人、边缘易致贫户34990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4014554人】。建立县乡(镇)村组四级防范返贫监测网格28903个、网格员29019人。针对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共制定帮扶措施15514条,户均7.2条。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58

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与运营。

市乡村振兴局

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等

一是开展专项整治。联合市纪委、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六安市村级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市共摸排6大类64个具体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落实回头看工作要求。对照国家、省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回头看工作要求,结合全市实际,细化排查标准、明确任务分工、压实整改责任,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回头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共摸排4大类112个具体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开展督导检查。市乡村振兴局、市财政局于20226月下旬联合开展了全市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督导,重点围绕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对七个县区开展全覆盖式督导调研;市乡村振兴局于20229月上旬开展了涵盖资金项目、资产管理在内的2022年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两次督查发现的问题都及时反馈县区且均已整改到位。四是加强日常工作。市乡村振兴局将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指导县区摸清资产底数,做好扶贫项目资产在全国防返贫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维护,确保经营性资产运营正常,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59

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文旅局、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供销社等

一是加强园区建设。围绕特色高效产业谋划项目,建设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园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2022年全市新建和完善特色产业园区192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20%。二是强化主体带动能力。采取多种途径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共同发展特色种养业,完善经营主体与脱贫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完善订单生产、务工就业、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2022年全市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39824户脱贫户参与特色种养业发展,完成年度任务的143.3%。三是支持脱贫户发展特色种养。根据脱贫户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带头人、农业产业技术专家组和产业发展指导员作用,积极引导支持有条件的脱贫户发展自种自养,为其提供扶持政策、产品需求、市场预测、灾害预报、技术要点等信息服务,提高脱贫户自我发展能力。2022年全市发展自种自养项目达标脱贫户数为84046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28.5%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60

保持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致富。

市人社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

全市脱贫劳动力返岗就业30.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30.26万人的100.87%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61

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市人社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

1.强化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新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4420人、新型经营主体7029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300人。2.强化农村二三产业人才培养。开展电商培训 3447人次。实施六类人员免费就业技能培训11177人次。丁集婚纱劳务品牌成效初显,六嫂家政品牌正式链上合肥。3.强化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全市公办学校补充新任教师286人,农村特设岗位教师434人。委托培养乡村卫生健康人才497人,培训村医4000人。选派80名文旅人才到乡镇村,培训500余人次。引导优秀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服务。50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签订培养协议,累计65名免费医学毕业生已落实编制待遇。4.强化乡村治理人才培养。2022年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录7名公务员,1023个村满足三个一配备。建成社工站90个,培养法律明白人”15170人。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7242人,121农科班学员进入村两委任职,其中36人直接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招募171名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5.强化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全市科技特派员已动态发展到2537人,实现一对一结对服务全市1794个行政村;选派大学生科技特派员244人,占全省选认人数的12%,选派数量位居全省首位。6.强化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六安技师学院新校区投入使用,打造一流国家级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扩大农林类专业群生源数量,园林技术等直接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招生401人。组织易返贫致贫人口参加技能培训9218人次,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9288人次。举办皖厨培育工程,遴选30家新徽菜定点培训单位,培训2868人。7.强化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建设。墩苗育才计划选派县级机关干部挂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54人。省级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项目3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项目1个圆满完成。组织81名医生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千医下乡帮扶工作。1160名农技人员参与县管乡用、下沉到村。完成128名边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选派及日常管理工作。探索成立了乡村振兴博士后联合体,新招引博士11人进站,已协调帮扶13家企业15个项目立项与高校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攻关。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62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乡村公益性岗位稳定在2.5万个左右,扩大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机会。

市人社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退役军人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乡村振兴局、市林业局等

2022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6%,居全省第1。支持经济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收益分红,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157.27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6.12亿元,全市15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向2.36万户农户分红2018.76万元。脱贫人口返岗就业达30.5万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6万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已完成

163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提高到15%。

市农业农村局

市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股份合作等模式,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预计2022年度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15%以上(目前省级核定数据暂未公布)。

具体数据尚未公布

164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金融监管局、市乡村振兴局等

以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为主抓手,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万家左右,家庭农场总数达2.4万家,累计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3.7万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32家。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65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实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扩大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溢出效应。结合“创业六安”建设,多措并举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外出务工人均月收入提高500元左右。

市人社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教体局、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局、市应急局、市残联等

1.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2022年末,全市农民工总量达97.13万人,工资性收入增长68.97亿元,人均月收入提高591.7元。加强与本地企业用工需求精准对接,及时提供动态岗位信息,全市常态化开展2+N招聘会3101场,参加招聘会企业累计35838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人数73376人。2.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贯彻执行取消户口性质及户籍区域限制政策,全市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0.19万人。3.全市共为13.20万名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代缴当年全部或部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费2628.58万元。4.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已开展培训3.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3万人的130%5.推行整贷直发”“投贷结合工作模式,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95亿元,直接扶持创业0.5万人,带动就业1.99万人。

已完成

166

分类指导做好村庄布局,推动水电路气网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完成2021年度99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新增建设99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

市农业农村局

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乡村振兴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等

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做好村庄布局规划,继续推进金寨县、霍山县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14-6日,省住建厅带队的省级验收组一行对我市7个县区992021年度省级中心村按照每个县区随机抽查1个实地核查的方式开展了省级验收,我市2021年度99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22年度我市新增建设99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截止12月底建设进度达到86%,超序时进度完成年度工作任务(2023年底前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67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

市民政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乡村振兴局、市残联等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善行安徽六安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公益慈善实施路径,已成立31家公益慈善组织,4家正处在筹备。链接美康普惠健康体检中心为志愿者群体提供免费体检。落实支持公益慈善和社工人才队伍发展措施,对59名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通过人员发放补贴3.19万元。落实行政监管机制,完成19家市级公益慈善组织年检工作。二是优化服务供给。印发《关于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益事业的通知》,探索通过政府资助、集体经济支持、村(社区)居民(单位、企业)自愿捐献等方式,以社区(村)或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社区(村)基金,在金安、裕安两区率先试点,共筹集资金200余万元。启动实施社工机构参与农村养老助餐项目。全年接收公益慈善捐赠60余万元,1万余人受益。三是强化项目推动。实施三社联动三区计划项目,以社区为平台、社工机构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动员和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在基层开展政策推介、慰问关怀、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共开展服务活动230多场次,直接服务约15000多人次。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68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3万户常住农户改厕任务。

市农业农村局

市乡村振兴局、市财政局、市文旅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等

2022年,我市计划完成33126户改厕任务,截至202212月底,全市累计完成35280户改厕,完成计划任务的106.5%

已完成

169

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市生态环境局

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乡村振兴局等

完成44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8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9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新建乡镇政府驻地管网252.37公里,建成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71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946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5180/日,农村黑臭水体清淤约6.67万立方。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70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市农业农村局

市乡村振兴局、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文旅局、市教体局、市民政局等

创新开展村干部激浊扬清专项行动,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通过重畅决工作、背包式巡察、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建设、一站三中心、党建引领信用村等特色做法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诉求和历史遗留问题。小微权利监管积分引领乡村治理新风等多个做法被主流媒体刊载报道。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71

严格落实“五控”措施,继续实施“六个专项行动”,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市生态环境局

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等

2022年,聚焦年度目标任务,纵深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七个专项行动,排查建设领域扬尘管控点位4154家次,发现问题1271个,整改完成726个;淘汰国三以下柴油货车9106辆,注销变型拖拉机93台;巡查发现露天烧烤、焚烧管控方面问题461处,全部立行立改;排查散煤燃烧问题418个,完成整改353个;检查餐饮油烟治理点位3198家次,发现问题415个,完成整改228个;排查散乱污企业297处,发现问题49家,完成整改17家;检查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企业443家次,发现问题24个,完成整改13个。强化督查,巡查发现71件大气污染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省大气帮扶发现问题103个,完成整改88个。 市城区PM2.5平均浓度33.1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6;优良天数比例84.7%,全省排名第4;秸秆焚烧无通报火点。在生态环境部通报每月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前20名榜单中,我市3次登榜,其中7月位居全国第6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72

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专项行动。

市生态环境局

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等

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开展市级水源保护区调整工作,市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技术报告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在按程序报批。开展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对我市县级以上集中式水源地保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省审计厅水源地专项审计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反馈问题,举一反三,重新全面梳理市、县、乡、村四级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情况,截至2022年底,省审计厅对我市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专项审计工作反馈问题10个,已整改完成8个,剩余2个(2023年底前完成)。持续推进我市各级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累计完成99千吨万人以上水源保护区和51个乡镇级水源保护区划定;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测预警,完成14座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预警站建设;修订印发《六安市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六安市东、西淠河和淠河总干渠“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

持续推进

173

严格农业面源污染源头管控。

市农业农村局

市生态环境局等

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提升行动、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实现化肥农药负增长、利用率达到41.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5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农膜回收率达到90.8%、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2%,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74

深入开展霍邱东西湖等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和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

市生态环境局

霍邱县政府

制定了15条主要河渠、湖库保护方案,确定了淠河、淠东干渠、城东湖、城西湖4个重点保护区域。针对不能达到考核要求的断面,特别是霍邱县城东湖、城西湖、沣河等,重点组织监测、排查,全面排查流域内污染现状,摸排各主要支流水质状况,查找超标症结所在,督促霍邱县政府加快组织实施城东、西湖水体达标方案确定的18项工程和管理措施。按一断一图一档要求,认真开展国考断面上游区域污染隐患排查。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入河排污口,依法办理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手续。实地踏勘入河排污口选址,论证排放方式、尾水污染物及浓度对下游水功能区及第三方影响,尽早消除环境影响。开展淮河流域、巢湖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严格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原则,加强排污口整治,推进溯源整治任务。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75

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源头治理。

市生态环境局

市土壤污染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完成40家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和156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完成叶集化工园区土壤和地下水调查评估。完成31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完成六安市硫酸厂、安徽浦信化工厂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方案编制。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76

加强固废危废环境监管。

市生态环境局

市教体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卫健委等

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实现重点企业名录覆盖、经营和产废单位抽查合格率三个100%。预审、核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7家,建成危险废物综合集中收集、贮存、转运平台,推进创美环保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项目顺利投运,有力解决了六安市及周边区域危险废物处置难题。印发《打击跨省跨市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行动方案》,加大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打击力度。2022年查处2件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已全部移送公安机关。20224月份疫情期间,累计安全收集处置医废921.59吨,覆盖265家医疗机构、110个集中隔离点和主城区所有核酸检测点。完成29座尾矿库污染防治成效调查评估及现状评价工作,持续提升尾矿库环境污染防治水平。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77

强化白色污染、新污染物治理。

市生态环境局

市城管局等

会同市发改委联合印发《2022年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要点》,配合开展全省塑料污染治理第三次联合专项行动,组织召开专题推进会议,现场检查安徽诚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六安市三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等7个点位,得到了省检查组的认可。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78

实行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强力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央和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省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确保生态环保各项工作保持全省前列。

市生态环境局

市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

应于2022年完成整改验收的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57个,其中2021年中央警示片披露问题2个;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9个,转办信访件6个;2021年省警示片披露问题6个;2021年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问题21个,转办信访件9个;2019年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个;2017中央信访件和2018中央回头看信访件反弹问题各1个。全部完成整改。

已完成

179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问题全民发现机制,推动由被动整改向主动防治转变。

市生态环境局

市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

深入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发现交办问题351个,应于2022年完成整改275个,全部完成整改。其中2022年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一期)194个;2022年市级警示片一期披露问题16个;2022年市人大督察一期反馈问题28个,二期反馈问题18个;2022年重点岸线排查问题19个。市、县(区)自查上报问题数居全省第二位。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80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发挥“三线一单”约束作用。

市生态环境局

市“三线一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印发《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安徽省六安市“三线一单”文本》《六安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严格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向省生态环境厅报送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案例3个。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81

进一步规范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

市水利局等

建立健全全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召开年度禁捕工作联席会议,每月开展多部门联合行动,对违法捕捞行为重拳出击,我市禁捕形势良好。持续开展2022年长江禁渔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印发《六安市2022年长江禁渔系列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巡查打击及督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2年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统一集中行动的通知》等行动方案,巡查检查中,对发现的垂钓、非法捕捞等行为通报县区渔业主管部门,立即整改。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共开展渔政巡查执法1866次(联合执法行动201次),查办违法违规案221件、涉案242人,行政处罚21.1万元。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82

进一步规范砂石开采、河道清淤等工作,强化水库、淠史杭灌区以及天然河流湖泊滩涂管护。

市水利局

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砂石管理处、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等

进一步规范砂石开采、河道清淤等工作。一是严格落实采砂规划和许可制度。组织编制河道采砂规划,所有可采区均编制了河道采砂年度实施方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行政许可行为。二是规范河道采砂现场监管。先后印发《六安市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全市砂石资源管理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河道采砂管理红线及目标任务。建立市级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市级监督检查频次,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月通报制度,实时监控沿淠县区生产、砂石销售情况,确保市级监管及时高效。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采区落实了旁站式监管,对照五定六有要求,确保砂石开采规范有序。2022年全市累计投入河道采砂生态修复资金1427万元。三是开展打击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组织水利、公安、交通等部门多次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蓝盾行动和清河行动,持续保持对非法采砂高压严打态势。20219月至20228,我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4505次,累计巡查河道226032公里,查处非法采砂船1艘,拆解非法采砂船1艘,处罚124人,涉砂行政处罚案件113件,罚款104.15万元,移交刑事案件1件。强化水库及天然河流湖泊滩涂管护。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安徽省湖泊管理条例》,编制主要河流、湖泊和中型水库的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并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强化了河湖管护水平。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83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市水利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机关事务处等

一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定全市2022年度区域用水计划,分区域、分行业明确各县区2022年度用水总量,分解下达各县区十四五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2022年,全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降幅均满足控制目标要求。二是严格取用水监管。依法规范取用水行为,加强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强化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等工作,组织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提档升级回头看、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回头看等行动,全面规范水资源管理,推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三是深入贯彻国家节水行动。印发《六安市“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全市节约用水的规划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健全市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印发国家节水行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在巩固提升前期已命名3个县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完成霍邱、舒城、裕安3个县(区)县域节水达标建设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加大重点节水载体建设力度,完成2个节水教育基地、2个节水型灌区、1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创建、1个节水型工业园区创建申报工作。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84

支持霍山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县。

市乡村振兴局、霍山县政府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

市乡村振兴局: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在前期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专项工作组的基础上,增加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工作组。各工作组在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围绕防范返贫致贫和五大振兴,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开展示范创建。根据省委农办《关于实施“115”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积极组织示范创建,与儿街镇被评为创建示范乡镇,上土市镇陡沙河村、磨子潭镇宋家河村、黑石渡镇戴家河村、但家庙镇观音岩村、下符桥镇三尖铺村、太阳乡金竹坪村被评为创建示范村。三是加强政策支持。霍山县财政资金、金融保险、用地保障、人才支撑等政策支持力度不减,“138N”“6969”工程持续推深做实。财政衔接资金方面,市级衔接资金在分配中增加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县政策因素,按照2%的比例予以支持,截至202212月,霍山县各级财政衔接资金共到位13989万元,其中投入产业发展项目9415万元,占比69.97%

霍山县: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强力推进“138+N”工程,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165名,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各类经营主体218家、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推深做实“6969”工程,加快大沙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步伐,三农云大数据中心、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基本建成,9家企业入驻霍山石斛产业园。新增霍山石斛、霍山黄芽、蚕桑、油茶等特色产业基地3万余亩,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5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荣获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大化坪镇获评中国黄茶食品安全小镇,与儿街镇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名单。

持续推进

 

185

大力实施新一轮“创业江淮”行动计划。

市人社局

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退役军人局、市残联等

1.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创业意识、创办企业等各类创业培训,分别给予60—1300元创业培训补贴。2022年共开展线上创业培训10450人次,完成目标任务1050人次的995%、线下创业培训2956人次,完成目标任务2500人次的118%2.鼓励社会资本、民营企业等利用标准化厂房等闲置资源建设孵化基地,为初次创业的劳动者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孵化基地,在3年孵化期内,由就业补助资金按照每户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予孵化基地补贴。拟认定2022年度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7家,已报省人社厅备案。全市获批16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1家省级青年创业园。3.举办各类创业活动。2022年成功举办赢在江淮创业创新大赛市级决赛,产生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2名、优秀项目奖5名,累计发放奖金18万元;参加省级创业创新大赛复赛和决赛,共有4个项目进入省级决赛,其中1个项目进入国赛。评选出全市优秀创业项目20佳,连续五年表彰优秀创业之星100名,第六届创业之星评选结果正在公示。4.推行整贷直发”“投贷结合工作模式,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95亿元,直接扶持创业0.5万人,带动就业1.99万人。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86

依托主导产业扩容多层次创业平台,举办系列创新创业大赛。

市人社局

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退役军人局等

1.成功举办赢在江淮创业创新大赛市级决赛,产生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2名、优秀项目奖5名,累计发放奖金18万元;参加省级创业创新大赛复赛和决赛,共有4个项目进入省级决赛,获得2个三等奖,其中1个项目进入国赛。2.积极筹备参与首届创业安徽大赛项目报名工作,线上征集参赛项目256个、线下3个。参加首届创业安徽大赛,我市选送的一个项目获得了铜奖,六安市人社局获得优秀组织奖。

已完成

187

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多措并举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适时出台我市有效拉动城镇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以壮大实体经济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全面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就业质量,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不断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增收。

市人社局

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1.印发《六安市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实施计划》《六安市人才购房补贴实施细则》2022年,全市申请购房补贴70254.58亿元,其中市本级申请购房补贴40272.79亿元。2.“真金白银助企纾困。减征社保费1.94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3万个。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0.7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8913个,其中通过免报直发方式发放0.53亿元、惠及市场主体8642个。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0.167亿元,惠及企业1110家。发放失业保险一次性扩岗补助138.8万元,惠及459家企业。推行即申即享,批准困难企业缓缴社保费0.3亿元。3.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扎实推进53353超常规举措,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7400个,完成目标任务4030个的183.6%;开发短期见习岗位2712个,完成目标任务2400个的113%;开发公益性岗位2419个,完成目标任务2200个的109.95%4.落实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研究确定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的基本年薪基数,初步测算了市属企业负责人2021年度薪酬,对市属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进行了核定,确保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落实省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发布了我市190个人力资源市场职位(工种)工资参考价位,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提供参考。

已完成

188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加强社保基金监管。

市人社局

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税务局、六安银保监分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等

1.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扎实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平稳过渡。失业及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推进全市工伤预防项目实施,建立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保个人缴费档次标准和缴费补贴调整机制。2022年基础养老金水平从125元提高至140元。全市人均养老金水平达159.96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5.34%,位居全省第五。2.深入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加强社保基金安全常态化警示教育,开展以案促改,防控风险为主题的社保基金安全警示教育月活动。制定《六安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方案》《六安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社保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成。追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违规领取445.83万元。3.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分别为65.71万人、30.11万人、39.2万人、178.46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保待遇1286.77万人次、92.1亿元。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563.28万人,其中第三代社保卡持卡人数182.44万人,位居全省第三,电子社保卡签发人数358.42万人,覆盖常住人口81.37%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89

深化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创新试点成果,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教体局、市医保局等

是健全完善救助制度。印发《六安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六安市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六安市临时救助工作操作规程》,推动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梯度的社会救助新格局。二是全面推进救急难工作。全市1969个村(社区)已成立1918救急难互助社,组建率达97.4%。全年筹集救助资金4067.8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287.65万元、村集体经济860.06万元、社会捐赠920.14万元,实施救助1.14万人次,支出资金1246.15万元,力争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三是稳妥完成提标工作。印发《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2022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的通知》,决定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上调至706//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上调为689//月,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调整为1184//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调整为896//月,惠及城乡低保对象20.01万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4.91万人。

已完成

190

按照走在前列要求做好新时代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工作。

市退役军人局

市国防动员委员会成员单位、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1.国防动员建设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1550名义务兵征集任务,其中,大学毕业生占比85%,较2021年提高38%,未发生责任退兵和廉洁征兵问题,实现全市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不低于总任务数的70%,退兵比率不高于0.5%的目标,五率考评稳居全省第一方阵。2022年全市编组基干民兵10560人,其中,纳入战区联合作战体系的任务分队2576人,新域新质作战力量2180人。市县两级投入100万元配齐装备各类器材3550余件(套)。2022年六安民兵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2.双拥共建质效进一步提升。大力拥军支前,创新实施舰城共建”“护航战鹰”“城连共建等双拥共建活动,打造六安革命老区陆、海、空拥军品牌。深入开展美丽军营创建活动,推进武警六安支队红色营盘建设。持续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帮助29名边海防官兵家庭解决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为驻守西藏阿里边防官兵送上300份新春大礼包。巩固三后保障,举办未就业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招聘会,12名随军家属得到妥善安置。195名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6名军人子女享受中考加分优待。2022年六安市连续六届荣获安徽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蝉联安徽省双拥模范城(县)满堂红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91

完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配建,推动“三社联动”项目试点向县域延伸。

市民政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乡村振兴局、市财政局等

一是联合印发《六安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解决城市社区用房21.92万㎡,较202117.57万㎡增长了25%,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超过32㎡。二是印发《六安市市级“三社联动”工程向县域延伸试点工作方案》20225月至20236月在霍邱县、霍山县、舒城县、叶集区实施市级三社联动工程向县区延伸试点项目,实现全市各县区全覆盖,12名专业社工在项目实施社区,围绕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社会救助群体、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社区矫正群体、残疾人等群体需求,确定公共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社区治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等四大类的服务内容,共开展活动 157 场,服务人数约 6258人次,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92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市市场监管局

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

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一)食品安全。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市级干部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在全省率先落实到位,全市首轮4级干部包保督导完成率达100%。全市23680家食品生产经营者参加了食责险,占比达51.2%。全省食责险推进会在我市召开。连续四年开展四项创建,新创建餐饮质量安全街区7条、食品安全规范化农贸市场5个、放心肉菜示范超市”8个、示范食品小作坊20家以及食品小作坊示范集中区(园区)1个。推进食安安徽品牌建设,11家企业通过现场认证评价。深入开展守查保专项整治,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43379家,发现问题24325项,问题整改处置率达98.1%,查处案件2697件、罚没款1040.9万元。抽检15435批次,完成100.25%。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你送我检,快速检测食品443896批次,快检不合格率达1.02%。开展食品快检车下乡集中检测月活动2次。(二)药品安全。召开全市食品暨药品安全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在全省率先印发《六安市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具体措施》。新增7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我市共建成18家,居全省首位。我市在第二届中药监管科学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医药经济发展峰会上作交流发言。开展药械化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共检查药品零售企业、医疗机构等共计9674家次。共查办药械化案件559件,移送公安机关16件。联合市公安局查办的非法经营HPV九价疫苗案入选省药品案件行刑衔接典型案例。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在省药监局专项整治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六、胡雪松副市长负责事项(共35项)

193

开展“竹产业节节高”行动,按照“主攻二产、带动一产、创新三产”的发展思路,建设高效材用林或笋材两用林示范基地1万亩,建设竹产业初加工示范园区3个,引进2家以上国内竹产业具有前沿引领技术影响力的龙头加工企业,打造1-2个竹产品知名品牌,竹林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全市竹产业实现综合产值55亿元,基本形成链条紧密、三产融合、生态安全的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市林业局

市发改委、市投创中心、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2022年六安市开展竹产业节节高活动,采用月调度的形式推进各县区竹产业发展,2022年新建高效材用林或笋材两用林示范基地89个,面积13411亩;建设竹产业初加工示范园区3个,面积304亩;新引进龙头企业3家;打造竹产业知名品牌14个;竹林面积104.2万亩;全市竹产业产值待省林业局统计年报工作开展后确定(林业单项产值要按照省林业局每年布置的统计年报工作进行确定,2022年国家林草局对统计年报系统进行改版,预计竹产业综合产值数据20232月底公布)。

具体数据尚未公布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94

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

市住建局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公积金中心等

一是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2022年以来,我市已陆续出台了《六安市应对疫情纾困暖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六安市人才购房补贴实施细则》《关于贯彻落实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的通知》《关于促进返乡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等若干支持政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防止市场大起大落,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二是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出台《六安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细则》,全面加强我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工作,防范化解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三是深入推进整治规范房地产秩序三年行动。按照专项行动方案要求,持续做好市场监管工作,通过打击一批违法违规企业,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净化市场发展环境。四是稳步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工作,2022年,全市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315套(含200套租赁补贴),完成率103.59%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95

深入学习研究土地新规,学习国土空间、三线一单有关法律政策,破除惯性思维,走出原有的工作习惯、工作模式,积极转换用地逻辑,顺势而为,在破解产业项目用地难题上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等政策法规,尊重群众意愿,做到既有空间规模,又有平面指标。

市自然资源局

市有关部门

跟进学习研究部、省最新出台的规划、土地方面的政策。202210月,在市委党校举办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创新发展专题班,邀请知名专家、省自然资源厅业务骨干等向各县区、乡镇宣讲最新的土地利用和国土空间规划政策。严格三线一单管控,在新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征收成片开发中严格落实三线一单要求,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划定全市城镇开发边界面积84.2万亩,突出保障主城区未来发展需要,划定主城区城镇开发边界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尽可能扩展了主城区空间规模。2022年,六安高新区南片区、蔚来汽车产业园片区、一中周边片区、城北片区等16个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市政府批复,批复控规总面积5816公顷。在控规中加强对平面指标约束,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用地容积率不低于1.2,原则上不再新建单层厂房。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96

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用好批而未供土地,建立数据库,形成一张图,坚持科学安排、统筹调度,合理分步有计划地利用,不能一、两年就用完。2009年至2019年形成的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达15%以上、力争达到20%,全市闲置土地处置率达到20%以上。发挥土地容积率指标倒逼作用,全面提升开发区、产业园土地容积率,鼓励传统产业零增地技改,依法依规对零散工业区块、僵尸企业加快处置,着力重组供而未用、低效利用土地,嫁接新项目,提高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全市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从2022年起每年完成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确定总目标的25%

市自然资源局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金融监管局、市税务局等

印发《六安市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专项清理处置方案》(六政办秘〔202221号)、《六安市工业低效土地再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六政办秘〔202222号),形成一张图,全力推动我市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以及工业低效土地再开发工作。2022年度,共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356.9亩,完成处置率24.1%;处置闲置土地8005亩,完成处置率76.5%(依据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2023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预安排的通知(皖自然资管〔20231号))。编制完成《六安市工业低效用地专项规划(2022-2024年)》,明确三年处置目标和处置时序。2022年度工业低效用地再开发完成 2874.43亩,占年度任务的100.7%。印发《关于加强全市产业园区单层厂房建设管控的通知》,明确因工艺技术、安全生产等特殊因素需要建设单层厂房外,一律不得建设单层厂房。在工业用地出让过程中,严把容积率关口,新出让的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均高于设定的国家级开发区1.2,省级开发区1.0的标准。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197

加强农村房建的管控,实现土地资源最大程度利用和节约。

市自然资源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等

1.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全市计划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1449个,其中已经批准40个,编制完成待批488个,正在编制258个,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村庄规划编制年度任务。加强规划管理,印发《关于加强村庄规划管理的通知》,细化村庄规划实施管理措施,厘清各地各级政府、部门职责,规范规划许可、规划核实办理主体、内容、程序等事项,细化简易规划许可实施范围和审批流程。2.督促县区开展日常执法巡查,切实落实两早一严机制,对农村违法用地建房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3.结合卫片执法、群众信访,有针对性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对发现的违法用地建房问题,采取现场交办、责令限期整改、发文通报、挂牌督办等措施予以处置。4.扎实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持续开展政策宣传,强化日常监管,以零容忍的态度,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问题。

已完成

持续推进

198

补齐耕地短板,严守耕地红线。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实施土地要素保障质效提升行动,力争完成不少于2万亩新增耕地任务,落实建设项目占补平衡需要;提高用地审批效率,提高用地报件规范化、精准度,全部实现1个工作日内受理,10个工作日内完成省政府委托用地审查工作。

市自然资源局

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等

1.严守耕地红线,在三区三线划定时,将726.89万亩耕地保有量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落实,确认各县区耕地保护任务。2.通过开展耕地流出排查整改和耕地找回,并在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中予以体现。最终,全市耕地面积较2021年增加约4.3万亩,实现年度耕地不减少目标。3.大力推动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022年度通过市级验收项目新增耕地近2.44万亩,充盈了占补平衡指标库。4.结合三调”“三区三线成果应用,规范用地报批程序、流程和格式文本,制定用地审查报批地类认定审查要求,加强窗口审查把关,压缩审查时长和补正时长,市级用地审批1个工作日内受理,平均审查时长7.35个工作日。2022年全市累计获批建设用地32399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获批使用挂钩指标17764亩。有效保障了G237一期、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金安区通用机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比亚迪等重大项目用地。5.拓展市级土地要素会商机制,市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带队赴各县区政府逐一对接,宣传用地保障政策,解剖重大项目用地路径。

已完成

199

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分担合肥部分城市功能,提升六安城市能级。

市自然资源局

市发改委等

持续与合肥自然资源局进行对接。序时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两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已通过专家论证。在市级规划中落实合六同城化战略,将重点交通联通项目落实到总体规划中。在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中,全面链接合肥,落实东向发展战略,空间规模整体向六安新城、市开发区倾斜。在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中,充分衔接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将重点项目调出永久基本农田,为项目建设预留空间。在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中研究并落实合六同城化战略。参与合肥市总体规划编制,组织各县区各部门研究合肥市总体规划,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00

服务合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保障土地要素需求。在国家政策允许、六安代保空间充裕的前提下,尝试推进耕地保护任务异地代保。支持合肥市重大项目建设,对经批准的重大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自身难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永久基本农田补划任务的,通过有偿方式交易补充耕地指标,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补划任务。

市自然资源局

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等

1.主动对接,达成合作。2022年初,市自然资源局主要领导带队,赴合肥市自然资源局对接相关工作,达成一致合作事项。2.328日,关于耕地保护任务易地代保工作向分管市长做了汇报。依据自然资发〔2021166号文件精神,目前只能通过有偿方式交易补充耕地及增减挂指标方式实现易地代保。我市在确保完成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满足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前提下,新增耕地和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有偿调剂给合肥市。3.2022年,通过有偿方式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1000亩,补充耕地指标804亩,用于合肥市城市建设,有力保障了合肥市城市建设指标需求,指标交易款也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了真金白银

已完成

201

调整市、区两级国有土地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土地资产效益最优化。

市自然资源局

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等,金安区、裕安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按照既要确保现有市区两级土地出让收入可支持征迁成本支出,又要实现土地出让收入持续增长,以增加市区两级政府财力的整体思路,以及有利于提高征迁效率、有利于降低征迁成本、有利于统一规划建设、有利于显化土地资产原则,经多次与市财政局、市住建局等相关部门会商,草拟了《关于调整市辖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配方式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分2次征求了金安区政府、裕安区政府、开发区管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意见,形成了《关于调整市辖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配方式的通知(送审稿)》。因2022年度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市政府决定此项工作暂缓。下一步,根据市政府安排,将分配意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持续推进

202

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

市林业局

市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

制定《关于提升林长履职效能的若干举措》,实施市林长制智慧平台(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林长履职机制。聚焦平安森林、健康森林、碳汇森林、金银森林、活力森林五大森林建设,开展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创新攻坚系列行动,全面提升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创建质效:持续探索森林碳汇开发,霍邱县西山林场入选全国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全省唯一,舒城县万佛山国有林场碳汇开发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大力开展国家储备林项目试点,成立市级领导组,制定国家储备林建设方案,试点项目率先在舒城县启动;加强示范国有林场建设,金安区燕山国有林场荣获安徽省先进集体;继续推进集体林权调查登记发证试点,完成霍山县但家庙镇观音岩村126322440亩林地户界调查,发放林权不动产登记证;全年发放五绿兴林贷”306笔、2.2106亿元,林权抵押贷款8笔、3075.12万元。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03

推深做实田长制改革。

市自然资源局

市级田长会议成员单位

1.设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初步形成地有人种、田有人管、责有人担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模式。部署开展田长制信息化建设监管平台试运用及培训工作。采取系列措施对田长制工作暨耕地保护监督重点工作进行部署,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印发工作通知、下达工作任务、成立工作指导组、完善工作报告制度以及加强工作督导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实。以市田长制办公室名义印发《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若干措施》,对全市耕地保护工作提出全面要求。2.在国家部署开展梳理和规范管理各类长制工作后,自然资源部明确田长制工作将视试点情况再研究决定下一步工作,目前全省此项工作已暂停。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04

加快“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完成集聚提升类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明确国土空间管制规则和村庄建设管控要求,切实发挥村庄规划对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市自然资源局

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印发《关于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到通知》,全面开展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全市共开展729个村庄规划编制。对全市村庄规划编制及实施情况进行摸底,形成统计和调研报告。印发《六安市关于建立六安市乡村规划师制度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规划管理水平。完成全市行政村和自然村的村庄分类工作。

已完成

205

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市住建局

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革命,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有五个全覆盖的阶段目标。全市七个县区全部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市场化年度支付费用约为3.3亿元,金安区5500万元、裕安区5400万元、叶集区1500万元、霍邱县5350万元、霍山县3796万元、金寨县3700万元、舒城县8074万元。2022年,我市收运处理农村生活垃圾55.7万吨,全部实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其中金安区、裕安区农村生活垃圾运送至市区三峰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霍邱县、舒城县运送至霍邱县海创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金寨县、叶集区运送至金寨县海创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霍山县运送至霍山县海创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06

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市城管局

市住建局、市水利局等

2020年底,我市已完成城区13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达到长制久清治理标准。因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易出现返黑返臭问题,20212月,我市将13条黑臭水体移交专业运维机构六安三峡水务公司负责运维管理。2022年全年,城区河道整体情况良好,且通过省级、中央检查,未出现返黑返臭现象。为守住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我市围绕厂网河一体”“建管运维一体”“供排水一体目标,打造六安-三峡集团政企协同治理模式。实施了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PPP项目、二期特许经营项目,投入约85亿元,用于城区水环境治理工作。目前城区涉水处理能力大幅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从治理前的18.5万吨/日提升至41.5万吨/日,另有一座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污泥处理能力提升至280/日,中水处理能力提升至5万吨/日;污水收集率大幅提升,城市排水系统得到了修复和完善,共完成市政污水管网新建35公里,修复56公里,小区雨污管道混接改造完成90公里。

持续推进

207

加快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

市城管局

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

1.做好业务指导。做好各县区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业务指导工作。向各县区城管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建设的通知》(六城管函〔202271号),提出到2023年底前各县区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和消纳场所的工作要求。2.推进设施建设。2022年,全市共建成1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项目,为霍山县明盛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资源化利用处理厂;开工1座,为裕安区固废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计划2023年建成。目前全市有6座已投入运行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别为金寨县新河建筑垃圾消纳场、金寨县城区废石料加工厂、霍山县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资源化利用项目、霍山县明盛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资源化利用项目、舒城县建筑装潢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项目、霍邱县城区建筑装潢垃圾消纳场。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08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市城管局

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1.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调整六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和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市级部门协调机制;出台《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六政办秘〔202265号),《六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六安市人民政府第21号令)等文件、规章,夯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建设基础。2.提升前端分类质量。2022年度,金安区162个小区已通过建设分类收集点、设置四分类简易分类投放点,在部分投放站点设置全天候监控设备、洗手清洁点以及各种辅助设施,采取7+1模式配备158垃圾分类督导员,现场宣传、指导小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等方式,快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完成至少一个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的全覆盖年底目标任务。四区共设置 984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覆盖 316 个小区,覆盖率达 91.33%;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8%,厨余垃圾收集比例达13%左右。同时,在城市主次干道、公园广场等地设置垃圾分类果皮箱、垃圾桶等 7487 ,实现城区公共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3.末端处置能力逐步增强。2022年底,舒城县已完成处置规模为400/日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预计20233月点火试运营;金寨县完成处置规模为45/日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主体工程建设,霍山县完成30/日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前期工作。目前全市其他垃圾总处理能力达3000/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120/日。

持续推进

209

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

市自然资源局

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等

稳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霍邱冯井镇、霍山但家庙镇两个试点项目已完成村庄规划、实施方案、权属调整方案、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等编制工作。霍山但家庙镇试点村庄规划、实施方案等已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评审;霍邱冯井镇试点村庄规划、实施方案等正在对接省规划院,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持续推进

210

做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续工作。

市林业局

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文旅局、市城管局等

一是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19个自然保护地都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市级成立了市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和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进一步捋顺管理体制机制,地质公园11个片区成立管理机构,全市自然保护地管理力量得到了加强。二是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工作。2022年组织编制或发布了霍邱东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龙井沟省级森林公园、仙女寨省级森林公园、铜锣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南岳山-佛子岭水库风景名胜区、大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按照要求完成编制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三是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积极推进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工作,整合优化后全市风景名胜区4个,全部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37918.47公顷,《六安市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通过市级专家论证并报省局审查,解决了我市各类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问题。四是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地勘界工作。在2020年勘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19个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六安市拟勘界自然保护地共计519个,批复总面积1545.93平方公里,矢量总面积为1549.46平方公里(不包括水利风景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解决了自然保护边界不清问题。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11

加强林地、古树古木、野生动植物等森林资源保护。

市林业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等

1.2022年,我市经省林业局、市林业局受委托审核审批使用林地项目共计204宗,使用林地1542.8881公顷(分别较2021年增加38宗、851.2881公顷),项目使用林地面积为全省第一。2.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职能作用。将古树名木日常监测纳入全市 7118 名生态护林员的日常巡林范围,及时了解古树名木生长状况。对古树名木出现衰弱、濒危症状的,科学开展保护修复,2022年共保护修复一级古树16株,二级古树45株。联合市公安局等部门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3.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维护生态安全。积极开展教育宣传。结合世界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野生动植物宣传月开展广泛宣传,在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区域设立监控,密切监控进入野生动物栖息地人类活动。对上级部门及社会面反映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情况(舆情)及时回应、查处到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022年开展了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清风行动、加强野生动植物网络市场管理、网盾行动、林业公安农村市场联合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929人次,检查人工繁育单位47家次,检查市场、餐饮单位229家次;查办野生动物案件104件,其中行政案件18件,收缴野生动物29只,野生动物制品176斤;刑事案件86件,2起案件被公安部挂牌督办。加强日常巡查,对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候鸟越冬地、迁飞停歇地等重要区域实行巡护,及时救助受伤野生动物。抓住有利防除时间,积极开展除治加拿大一枝黄花活动,2022年排查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地等范围内一枝黄花约128亩全部除治结束。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12

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开展矿山生态修复。

市自然资源局

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

积极推进利用市场化方式治理废弃矿山工作,霍邱县芙蓉山(东坡)建筑石料用白云质灰岩矿和霍邱县奶庙山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按照以用定治模式编制了生态修复方案(明确修复目标、公开了相关资源配置方案),通过市级备案,目前已纳入省级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库。

持续推进

213

强化湿地管护。

市林业局

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等

始终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宣传氛围营造、监测保护、修复资源等入手,多举措提升湿地保护能力和水平,全市湿地保护率稳中有升。一是开展世界湿地日、安徽省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结合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广泛宣传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提高民众湿地保护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调查监测。组织开展三调湿地图斑调查核实工作,组织开展省级重要湿地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和霍邱东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动态监测工作,对2022年全市湿地保护率进行统计上报。三是从严保护湿地资源。针对东淠河采砂问题,下发《关于加强东淠河湿地保护工作的通知》,联合市检察院,开展霍山东淠河采砂影响鸟类迁徙通道情况专题调研。尝试性开展了城南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占用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缴纳湿地恢复费的方式落实湿地占补平衡要求。四是科学修复。通过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市退化湿地开展生态功能修复,完成老淠河沿岸城区段水毁修复工程、苏大堰及大雁河环境治理工程报批,在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程,霍邱县东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退耕、退养还湿拆除非法圈圩工作。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14

持续开展全民造林活动。

市林业局

市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

一是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22年全市完成义务植树1026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93.5%。二是将义务植树活动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鼓励群众植树造林,免费为群众四旁四边造林发放苗木135.7万株。三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2022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1.8万亩人工造林年度计划任务。

已完成

215

推进县区全域屋面光伏产业发展,增强国土空间规划意识,加强屋顶空间规划管控,坚持科学分类管理,坚决杜绝依规即将改变现状的建筑屋顶进行光伏开发。

市自然资源局

市发改委等,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研究屋顶光伏开发的有关政策要求,配合市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户用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不得在即将改变现状的建筑、列入征迁计划的建筑和重大基础设施预留廊道的建筑等建设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16

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大力发展装配式绿色建筑。

市住建局

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公管局等

装配式建筑实施:2022年度考核目标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0%,竣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21%。截至202212月底,我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为624.18万㎡,占新建建筑比例为45.26%,超过考核目标15.26个百分点;竣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为380.99万㎡,占新建建筑比例为30.76%,超过考核目标9.76个百分点。绿色建筑推广:2022年度考核目标为城镇新开工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100%,城镇竣工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70%。截至12月底,我市城镇新开工绿色建筑面积为759.9万㎡,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为100%;城镇竣工绿色建筑面积为931.48万㎡,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为99.65%,超过考核目标29.65个百分点。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17

开展城市设计研究,加快重点片区规划编制,推动城南、城北、河西板块实现更上规模、更具特色、更高品质协同发展。

市自然资源局

市城市建设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

开展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已形成城市设计成果,并向市领导汇报。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审查把关总体城市设计成果。加强重点片区规划编制,2022年,六安高新区南片区、蔚来汽车产业园片区、一中周边片区、城北片区等16个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市政府批复,批复控规总面积5816公顷,推动重点片区高质量发展。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18

推进“畅强补”升级行动,加快一环线在建项目进度,开工建设长安路南延、新安大桥改造等项目。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3200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5个,实施城市“畅强补”工程项目17个、完成投资9.1亿元。实施市城区水环境(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一期PPP项目和二期供排水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建立健全“水管家”监管服务机制,推进供排水体制机制改革,明确政府部门监管职责、监管标准、监管流程,搭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城市“水管家”平台,扎实开展城区涉水专项体检,推进城市涉水领域监管工作规范化,促进城市涉水行业高效运行长效化。抓好强功能项目落地,推动罍街、文庙·锦城里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建成运营。积极“补窟窿”,加快处置历史遗留问题,总结旧城改造经验,系统推进城市更新。

市住建局

市城市建设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

1.实施市本级畅强补行动,新建项目15个(新安大桥、安丰北路桥暂缓实施),总投资9.3亿元,计划投资6.09亿元,完成投资6.69亿元,完成率109.9%2022年,全市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315套,完成率103.59%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共实施45个。截至12月底已完成45个,完成率100%2.市城区水环境(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一期PPP项目12个新建子项,已完工9个,2022年计划投资7.8亿,实际完成投资8.9亿,投资完成率114%。二期供排水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5个新建子项,已全部开工,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6.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5.6亿元,投资完成率240%2022817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六安市城区“水当家”监管服务工作导则(试行)》。强化建设运营考核工作,水管家每月定期报送运营月报,建立了由城管、发改、住建、财政、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建设运维绩效考核组,水当家水管家建设运营项目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日常临时考核和1次定期常规考核。同时,为深入推进城区供排水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城区供排水一体化管理工作,会同水管家公司编制了《城市水管家服务规范》《运营管理标杆创建实施方案》《城市智慧水管家运营管理提升方案》等一系列规范制度。3.稳步开展城市体检,组织编制《六安市城市更新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创新城市更新方式,科学谋划项目,推进梅山新村改造、百罗丘旧城改造等项目实施,争取省住建厅、省财政厅城市更新引导资金1000万元,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引导。加大城市功能性项目招引力度,制定了《六安市城区社会投资城市功能性项目管理服务导则(试行)》,建立了城市功能项目需求库,加大了重点推进项目对接洽谈力度,今年已落地金石湾游乐园、磨子潭路邻里中心、大别山路邻里中心、六安市专门教育学校、天河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南山如龙健康养老共6个项目,其中金石湾游乐园已投入运营。移动数据服务中心、丰源大道星级酒店项目及赤壁路特色街区已通过市土委会研究,近期拟挂牌土地。同时正在深入对接洽谈合肥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六安新校区落地前各项工作。

持续推进

219

推进“畅强补”升级行动,实施城市“畅强补”工程道路等市政类项目14个、完成投资14.32亿元。

市重点工程处

市城市建设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

根据2022年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和中期调整计划安排,市重点工程处负责实施畅强补项目12个,计划完成投资12.7亿元。截止202212月底,市重点工程处11个项目已完工,超序时推进项目1个,完成投资13.2亿元,占年度目标计划约104%。(根据中期调整计划,安丰北路桥、畅通城市环线工程老淠河过河通道(青桐路-梅山北路段)等2个项目暂缓实施,项目单位为市住建局,实施单位为市重点工程处。)

已完成

220

推进“畅强补”升级行动,实施城市“畅强补”工程园林绿化、给排水等公用事业类项目5个、完成投资4.53亿元。

市城管局

市城市建设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

市城管局负责实施的畅强补工程项目共5个,总投资4.534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3.334亿元,1-12月完成投资3.334亿元。河西排水渠水毁修复工程、站前路改造工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无障碍缘石坡道项目、迎宾大道等慢车道及人行道改造工程等4个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完成投资0.334亿元。淠河总干南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投资4.2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3亿元,目前已试开园,项目计划20236月完工。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21

开展征补安置突出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坚持“留改拆”并举,防止大拆大建,转变征迁安置工作方式。

市住建局

市城区征迁安置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

持续推进征补安置突出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各县区、相关单位加强督导调度指导服务,逐案逐项研判甄别重点信访问题,及时解决群众诉求。省长霍邱接访中涉及征补安置及房地产领域问题132个全部完成,完成市、县(区)领导接访涉及征补安置问题32个,完成征迁安置领域举一反三类问题31个。调整征迁工作思路。不搞大拆大建,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除道路建设等公益项目需征迁外,市本级2年内原则上不新增征迁项目,努力做到无现房不征迁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22

有序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市住建局

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2021年度,我市成立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加装电梯试点工作,至20228月,21台试点电梯已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2022年度,新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签约42台,现已开工27台(其中已完工6台)。

持续推进

223

加快海绵城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市住建局

市城市建设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

1.已形成《六安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完成了《六安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六安市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导则》 2个地方性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并召开专家评审会,计划20232月份发布;海绵城市建设自评估工作已完成;对接上海市政院提前介入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申报工作,系统梳理了我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清单,并结合申报需求,形成了示范城市申报材料清单、工作责任清单以及示范申报工作计划安排;启动了《六安市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修编工作。2.202217日印发《六安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压实责任,落实分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沿385.8公里燃气管网布设安装可燃气体智能监测仪5686套,沿233公里主干供水管线布设安装漏失消火栓各类传感器设备657套,在12座桥梁安装静力水准仪、应变计等各类传感器1297套。于20226月完成城市生命线一期主体建设,形成覆盖燃气、供水、桥梁等领域安全监控基本框架,预警联动机制开始常态化运营,系统平台已在城管指挥中心试运行,后续接入应急指挥中心。

持续推进

224

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持续优化县域空间布局,加快县城提质扩容。

市自然资源局

各县政府,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

按照国家和省时间要求(20236月)序时推进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4个县已形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优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格局。

 

持续推进

 

225

持续推进城区停车场建设,完成金安区政务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和第四人民医院三个地块立体停车场建设,新增952个机械停车位,保持中心城区停车场泊位在41万个以上。

市住建局

市城管局、市卫健委、市重点工程处等,金安区政府

目前金安区政务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和第四人民医院三个地块立体停车场均已完成竣工验收,正在进行试运营。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26

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公厕向社会开放,合理布局建设城市公厕,保持建成区公共卫生间设置≥4座/平方公里,完成20家企事业单位公共卫生间向社会开放工作,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市城管局

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1.20222月市城管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市区沿街单位厕所免费对外开放的通知》,要求三区及开发区落实辖区内沿街单位厕所免费对外开放事项。依据本通知市环卫处相继与六安市工会、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六安市城建档案管等40家企、行政事业单位签订社会公厕开放协议,增加开放厕位349个,超额完成年初目标。2.2022年度验收并移交金安区、裕安区开放运维由房地产开发小区配套建设公厕4座,增加厕位32个。3.市环卫处会同金安区、裕安区重点局、市城投公司对安置房配建公厕进行摸底,对10座符合条件的公厕进行改造。目前招标代理机构选定、改建公厕设计、工程预算造价、预算造价审核已完成。4.截至2022年末,六安市建成区范围内各公厕总数408座,每平方公里厕所数约5.01座。

已完成

227

强化房屋质量安全管理,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汇金广场、御龙湾、大别山城市广场和六和城4个问题楼盘风险隐患化解。

市住建局

市发改委、市城管局、市信访局、市公安局等

一是抓制度落实,全面推广业主开放日和质量安全监督两交底制度,强化质量主体责任意识。二是抓试点建设,开展工程质量评价试点和毛坯住宅优化施工试点,完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三是抓过程监管,加强关键环节和质量检测监管,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四是抓治理提升,扎实开展亮剑专项行动,支持指导企业争先创优,促进建筑工程提质增效。2022年共有61项工程获得2022年度皋城杯奖,11项工程获得2022年度黄山杯奖,72项企业工法申报省级工法。2022121日,六安市作为质量管理先进地市在全省工程质量安全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出台《2022年全市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雷霆”专项行动方案》《六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督查工作的通知》,全年累计开展10轮暗访暗查,对暗访中发现的全市13个在建项目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移交属地监管部门查处。同时,对2021年全市建筑施工领域生产安全事故依法追责到位,先后向省住建厅报告建议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6家、个人执业资格20人。2022年,归口住建部门监管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为22人,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2.6%92.9%,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对恒大项目保持高频调度,督促相关企业落实保交楼协议,倒排施工计划,提高施工效率,协调项目资产转让、清场复工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资金监管,保障持续复工资金来源,力争尽早将房屋按期交付给群众。按照前期建立的机制体制有序推进4个问题楼盘项目,(1)御龙湾项目已竣工交付,正在推进结算工作;(2)汇金广场项目A区已交付,B区正在推进验收,C区公寓已交付,D区主体已完工;(3)大别山城市广场项目管理人已初步与意向企业达成一致意见,由意向企业注资重启项目;(4)六和城项目一期、二期已交付,三期1号楼正在施工外墙真石漆;6号楼、12号楼混凝土主体结构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七、魏武副市长负责事项(共27项)

228

实施“攀亲结缘”工程,做实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市场合作,开展科技要素集中对接专场活动2场,用活企业出题、院所答题机制,全年力争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备案10项以上。聚焦创新团队,巩固发展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研院合作关系;争取上海大学、安徽大学在六安创办产业经济研究院;紧紧抓住王祥亮博士团队入驻六安的有利契机,力争全息地球工程技术(安徽)创新中心落户六安。

市科技局

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投创中心等

1.开展2场科技要素对接活动:组织开展同心 科创工程科技要素对接活动、六安市2022年度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科技要素集中对接暨教授博士企业行活动。2.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备案工作,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产学研合作项目备案工作的通知》,全市共备案合作项目106项。3.安徽工研院六安院第210个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已全部入驻,第3批新招引7个创新创业项目团队;2022123日,市政府与上海大学举办市校交流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816日,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科技合作处率队赴六安开展合作洽谈,实地走访了六安相关企业;331日,裕安区与安徽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2023112日,安徽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六安分园顺利签约。4.2022225日,青岛华鲲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王祥亮博士团队安徽全息地球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在安徽工研院六安院挂牌落户。

已完成

229

推动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转型升级,争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1-2家。调整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全市科技特派员动态发展到1400人左右。

市科技局

市发改委、市经信、市农业农村局等

1.支持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转型升级,重新调整了园区建设工作领导组,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出台了园区转型升级总体规划。培育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指导裕安、叶集开展前期园区培育工作(省科技厅2022年暂停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认定工作)。2.推动枫浩农业与六安院共建智慧农业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已建设完毕,小型气象站、水质监测物联网传感器单元投入使用,运行良好。优化调整科技特派员队伍,全市总数动态发展到2537人(其中大学生科技特派员238人),由高校科研院所牵头组建科技特派团28个。

已完成

230

围绕“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品牌打造,提炼皖西地方特色美食不少于90道,入选省级美食名单不少于50道。

市文旅局

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1.印制《原味六安》美食画册,宣推我市特色美食和制作食材。提炼我市地方特色美食100道,51道入选省级美食评选名单。2.天堂寨镇前畈村等3个村被评为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7家美食体验店入选省级特色美食体验店,2条美食游线路入选首批游安徽不得不游的特色美食旅游线路,会同市人社局、市商务局评选出5条市级特色美食旅游线路、5个市级特色美食村。3.开展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美食旅游护照发放推广活动。持续推出《全景六安》电视美食系列节目,宣传推广《原味六安》美食影响和烹饪制作技艺。4.深入开展激活消费潜力,促进夜间消费行动,先后举办龙虾啤酒嗨夏季”“皖美消费·乐游六安皖美六安·七夕奇妙夜罍街游园主题活动等,线上线下同步传播,推出多种美食小吃、非遗旅游商品等,刺激文旅消费。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31

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围绕全省“皖美旅游”行动的深入实施,谋划实施新一轮旅游重点项目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国家级旅游品牌创建,突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突出旅游服务体系规范化,突出3A级以上景区提标进阶,争取创建1家4A、5家3A旅游景区,突出大型文旅项目招引落地,突出全域旅游提标进位,突出发展民宿与康养,争取创建2家丙级民宿;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体运作,利用农村闲置农房,打造5家精品民宿。

市文旅局

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印发《关于印发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印发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2022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景区提标进阶工程,推进“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建设,启动大别山风景道节点策划。大别山国家风景道(霍山段)、中国红岭公路被评定为首批安徽省旅游风景道。金安区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龙津溪地被评定为4A级景区,汤家汇红旅小镇、紫荆花怡养小镇、斑竹园红色小镇、文翁研学旅游小镇、金日晟铁矿文博园5家景区被评定为3A级景区。陡沙河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印发《关于加快旅游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大别•乡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地方标准,培育大别·乡宿民宿品牌,新、改建民宿70家,金寨县八湾堂民宿、霍山县别山雅苑民宿被评为全国丙级旅游民宿,有山美地等5家民宿入选安徽省百家精品民宿。推荐携程度假农庄申报安徽十大民宿发展经典案例。

已完成

232

开展种子变成果子行动,鼓励引导规上企业、高校院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15%左右。

市科技局

市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会同市统计局等部门,于20223月完成2021年度规上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研发经费统计年报工作。经核定,我市2021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24亿元,居全省第11位,较上年度增长31.1%,增幅全省第2;研发投入强度1.25%,前进1位,居全省第11位,较上年增长0.16个百分点,是全省增幅0.06个百分点的近三倍。

已完成

233

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实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制度,健全“企业出题,能者解题,市场阅卷”的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方式。组织实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积极争取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10项左右。

市科技局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

在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探索实行揭榜挂帅立项方式,制订了《六安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揭榜挂帅类项目的申报对象、立项程序、项目管理等制度规定。开展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备案工作,已备案皖西学院自筹经费项目3项。2022年共获批省重点研发项目7项;省重大科技专项3项,其中公开竞争类项目1项、揭榜挂帅类项目2项,全年合计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

已完成

234

加大高企培育认定力度,力争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0家以上,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充分发挥应流集团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作用,突出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大力培育明天氢能省技术中心,积极参与安徽省创新联合体建设。加快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市科技局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

1.2022年共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79家,通过认定222家,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86家,实现连续四年增幅30%以上。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8.9 %(目前,省统计局只公布了20221-9月数据,经与市统计局和省科技厅对接了解,自10月起省统计局不公布此项数据),比全省平均水平8.7%高出10.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位,高于9.7%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应流集团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应流集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达成校企合作,围绕直升机、无人机、涡轴发动机方面开展技术攻关3.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市科技局多次与省科技厅、合肥市科技局、阳光电源专题沟通对接,明确由阳光电源作为牵头领军科技企业,明天氢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国网安徽电科院、安徽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作为共建单位,启动氢能创新联合体申报工作。11月下旬,因阳光电源战略调整,暂停了创新联合体申报工作。为积极培育明天氢能省技术创新中心,市科技局改为支持其建设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目前氢能材料电池实验室申报材料已报送省科技厅。4.推动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一是安徽科技大市场首个市级分市场——六安市场正式启动运营,目前上线企业需求14项,对接成功5二是印发《科大讯飞“iFLYTEK A.I.开发者”大赛获奖项目落地支持方案》,设置了总额为1个亿的资金池,招引科大讯飞开发者大赛获奖项目团队落户六安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35

加强孵化载体建设,支持六安大学科技园、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争创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力争实现国家级众创空间零的突破。

市科技局

市发改委、市人社局等,金安区政府

六安市科创中心获科技部国家级孵化器年度评价A类优秀等次。全年新认定省级企业孵化器1家、备案省级众创空间2家。皖西学院星火创咖和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水穿石众创空间成功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顺利实现我市国家级众创空间零的突破。

已完成

236

深化与上海松江区结对合作,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共同开拓优势旅游资源,联合开发跨省市旅游路线和新产品。

市文旅局

市发改委等

1.与松江区文旅局加强政务新媒体合作交流,开设交流互动专栏,互推精品旅游线路。2.1118日和25日,分别在上海市松江区和长宁区举办了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六安(上海)文旅资源暨大别山风景道推介会。3.1124日在上海市召开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乐游长三角·坐着高铁寻游六安文旅资源对接会和六安(上海)文旅资源项目招商对接会,上海久事旅游集团、上海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等企业于127-9日走进六安开展采风踩线,对接六安号红色旅游专列首发仪式事宜,洽谈六安旅游市场合作发展。4.截至202212月底,全市与上海市合作文旅项目共4个,其中已签约项目2个,已开工项目2个。5.协调指导各县区与携程、驴妈妈集团合作建设民宿示范项目,金安区与景域驴妈妈合作的南山南·梦享村民宿集群项目已正式签约。携程度假农庄金寨大湾店二期将于20233月开工,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舒城、叶集等地与携程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37

推进公共服务全面链接合肥,推动建立基础教育学校联盟和跨区域、紧密型的医联体、医共体,共同构建一体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市教体局、市卫健委

市发改委等

市教体局:1.干部挂职。我市每年选派5名优秀管理干部到合肥市相关优质学校进行挂职锻炼、跟班学习。2.区际合作。支持裕安区与合肥市包河区在基础教育方面开展对口合作。3.职教帮扶。在职业教育方面积极融入合肥城市圈。组织骨干教师到合肥市属中职学校跟班学习,合肥市安排优质中职学校对我市相关职业学校进行对口帮扶,并安排专业骨干教师到我市进行支教。4.研学服务。利用六安市青少年实践基地、霍山县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以及市内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基地等接收合肥市中小学生,提供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服务。(持续推进)

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的通知》,优化调整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揭牌运营,市人民医院加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儿童医联体;市中医院获评安徽省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成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牵头组建皖西地区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心;安医二附院整体托管市第四人民医院,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裕安区妇幼保健院与安徽省保健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舒城县人民医院与省立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县域医防融合全面推开,推进中心药房全覆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巩固。(已完成)

持续推进

238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全年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6个以上。

市文旅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印发《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前畈村等3个村被评为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评定10家市特色美食村,推出11特色美食旅游线路。金寨县天堂寨镇入选第二批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推荐金寨县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推荐西溪社区等6村申报安徽省精品主题村,推荐大湾村等4村申报安徽省特色美食村。整合各项资金,完成269微创意 微改造景观提升工作。携程度假农庄金寨大湾店等8个乡村旅游点入选省百佳乡村旅游示范点。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39

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提高到75亿元。

市文旅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供销社等

1-12月,全市接待游客约45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62亿元。2022年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年营业收入达79.2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75亿元目标。

已完成

240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开展“脏乱差”治理。

市卫健委

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组织市直有关单位以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为主题,开展爱国卫生70 共创健康新时代宣传活动、文明健康始于心科普活动、低碳环保践于行实践活动和绿色家园齐守护共建活动,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联合市场监管、城管、商务等多部门开展文明菜市、病媒防治、餐饮安全等检查,指导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垃圾分类,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起草《六安市健康影响评价评估试点实施方案(试行)》,扎实开展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建设试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41

支持金寨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县。

市文旅局、金寨县政府

市有关部门

市文旅局:积极支持金寨县申报市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2022年金寨县共申报维修、消防等项目7个,争取资金817万元;编制申报2023年项目12个,目前已获批项目8个,预算经费995万元。积极开展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红色基因库建设成果创新传播应用,利用安徽省高校智慧思政平台、学习强国平台、金寨红色基因库数字展示系统等宣传平台,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并做好2022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荐工作。积极申报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金寨县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加强金寨红色文化宣传,促进红色文化利用。开展红色标语调查,编制申报金寨县红色标语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计划书和经费预算。推进汤家汇、斑竹园红色旅游乡镇建设,汤家汇红旅小镇、斑竹园红色小镇2家红色景区被评定为3A级景区。红色新征程 立夏烽火行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金寨县:1.成立了示范创建工作领导组,设立专项经费,制定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奋力争当“七个示范”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红苗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红色资源利用建设和展陈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按照清单化、闭环式要求,细化分解任务清单,责任到人、到单位,定期调度。2.编制了《金寨县红色印记和红色氛围提升规划》《金寨县城区重点道路绿化景观和红色氛围提升规划》《金寨县高速公路下道口环境提升项目规划》,启动梅山老城区EOD改造项目,谋划打造红色旅游名城。汤家汇、斑竹园、燕子河等红色小镇草地夜行主题雕塑、红日剧院改造、六霍起义纪念园等一批项目建成。在城区主干道旗杆、公交站台增设26处红色元素,在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拓展建设红色文化室、红色文化广场,城乡红色氛围进一步提升。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实施革命文物、烈士纪念设施等维护保护工程10余处。做好笔架山农校、红33师成立旧址、苏维埃银行等17处红色精品展陈,红军纪念堂展陈实现更新升级。3.在全县中小学校着力实施红色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41

支持金寨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县。

市文旅局、金寨县政府

市有关部门

教育红苗工程。在县教育局增设了革命传统教育中心,专人专机构推进红色教育和师资培育工作。编写了红色教育课程纲要,红色教育进入课表。《红色故事系列绘本》进入低年级课堂,《红色金寨(青少年版)》读本完成初稿,在中小学常态开展八个一红色教育活动。为中小学校配备革命传统教育副校长31人,组建了314红哥哥216红姐姐队伍,开展进校园红色教育活动227场次。调整充实50人的红色宣讲队伍,开展红色基因传承七进宣讲198场次,推动红色课程进干部培训课堂37场次。提升中华文化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将成果推广到文化大数据产业协同平台、学习宝典系统及安徽省高校智慧思政平台,覆盖123所高校、150余万师生。4.完成《将军县的脱贫攻坚》《将军县的红色故事》《将军县的红色之源》《将军县的红色纪事》《金家寨的记忆》5本书籍编写出版,开展两源两地研究,形成15万字的书籍初稿,配合省直单位举办了红色文化暨大别山精神论坛,组织研究人员撰写并公开发表两源两地方面文章68篇。开展收集红色故事,传承红基因活动,新增收集红色故事103个。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42

推进国家级医疗保障综合服务标准化试点。

市医保局

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等

20228月,六安市医疗保障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获批国家级试点项目,这是全省首家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1、试点准备阶段(20228—202210月)成立标准化建设组织机构,拟订试点项目计划,制订国家级六安市医疗保障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实施方案。2、试点实施阶段(202211月至202212月)召开动员大会,编制试点任务清单,明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工作职责。3.对接专业机构,开展标准体系顶层设计(20231月至20232月)(1) 协调市财政局,完成国家级医疗保障综合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委托第三方服务工作。(2) 对接专业机构,成立专家组,开展标准体系顶层设计。4.标准收集及体系编制阶段(20233-20234月)收集、梳理适用于政务服务大厅的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及各医保经办服务窗口正在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5.编制标准体系架构(20235-20236月)围绕国家级医疗保障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目标,立足经办服务事项,编写制定适合我市医疗保障服务工作需要的工作标准,实现对医疗保障服务项目办理程序的全面优化。6.标准的宣贯培训(20237-20238月)包括开展标准化工作会议、标准化专题培训、分阶段实施标准、标准体系修订完善等工作。7.试点中期验收(20239-202310月)对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总结、汇报,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8.体系自查自评整改(202311月-202312月)及时开展标准体系实施情况检查督导,组织开展试点工作的自我评价。9.终期验收(20241月-20246月)(1) 根据验收要求,向有关部门提出评估申请,做好工作总结、准备验收材料;(2) 保证体系健全、标准全覆盖,迎接专家组终期验收,确保试点顺利通过;(3) 建立长期持续改进措施。根据工作实际开展,对标准不断完善、修改,找出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肯定取得的成效,实事求是查找和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下一步改进提高的方法措施。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43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推动医养康养结合。

市卫健委

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

深入开展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创建安徽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1家、安徽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3家;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全省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7个,全市1220家医疗卫生机构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比例达86.6%。积极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行动计划,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规范化老年学科设置比例达84%。推深做实医养结合试点建设,发展医养结合机构44家,其中纳入医保定点12家;医养结合总床位4493张,其中养老床位4026张、医疗床位467张。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84.41%,医疗机构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100%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44

加大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力度,新(续)建幼儿园8所、提供学位2790个,新建小学3所、提供学位4900个,新(扩)建初中4所、提供学位5600个。充分发挥学校落实“双减”主阵地作用,支持和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支持优质第三方资源参与学校“个性化”服务,推进课后服务项目多样化、品牌化建设,创建20所市级“双减”示范学校。实施普通高中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改革。

市教体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重点工程处等

六安城区新建幼儿园8所,实际新建9所,新增学位3060个。分别是:金安区3个:金望花园三期配建幼儿园、瑞梦花园三期配建幼儿园、六安华师大附属学校幼儿园;裕安区5个:城北幼儿园、南城安置小区幼儿园、双桥湾小区配建幼儿园、平安东苑c区幼儿园、赤壁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发区1个:和平小学附属幼儿园。新建小学3所,实际新增学位4900个。分别是:金安区清水河第三小学、裕安区赤壁路小学、开发区和平小学。新建初中4所,实际新增学位6750个。分别是:金安区华师大附属初中主、裕安区赤壁路初中、裕安区笫十二中学、裕安区六安九中扩建工程。合理调配师资,积极鼓励支持课后服务教师发挥专业能力和特长优势参与课后服务,全市参与课后服务教师23856人,参与率95.12%;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包含自主阅读类、体育类、艺术类、科普活动类、劳动类等六大类项目,共198门课程。20225月份开展全市双减示范校课后服务精品项目评选活动,评出 26双减示范校112课后服务精品项目。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积极引进84家第三方机构参与开展课后服务个性化课程,并健全准入退出机制,拓展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聘任非遗文化传承人、相关行业专家、有专长的学生家长等376人作为指导老师参与课后服务,有效扩充校外师资队伍。积极推动普通高中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改革。成立了六安市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了六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联席会议制度。创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4所(六安一中、六安二中、金寨一中、霍邱一中)。2022年,依托我市与上海市对口合作机制,对接上海市教育教委,邀请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专家对全市普通高中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开展了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工作,有效发挥了上海市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和辐射作用。部署开展了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优秀案例征集工作,计划2023年开展实地评估,并择优向省推荐。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45

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市教体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等

已将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比例控制在3.22%,完成省定4.84%以内目标。目前正待国家、省验收。今后主要是严格执行民办义务教育招生计划,保障财政购买学位投入,确保民办义务在校生占比控制在任务目标内。

持续推进

246

支持皖西学院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推动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力争六安电大更名挂牌“六安开放大学”。

市教体局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

1.利用与上海合作契机,六安上海两市组织8所高校开展一对一校际合作,合作内容涵盖高峰学科建设、博士人才培养等,并利用对口合作项目资金为学校高峰学科和高水平专业建设每学科每年划拨不少于50万元资金。 2.由市政府统筹规划,为皖西学院划拨400亩土地进行校园扩建工程,并划拨3000万元用于皖西学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进行高峰学科建设。 3.支持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开展迁址新建项目,按照在校生15000人规模本科层次院校规划建设。总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370亩,投资概算控制在13亿元。 4.支持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进行校园扩建工程扩建,整体扩建项目投入近5亿元,扩建工程面积达740亩,二期工程的综合实训中心项目、公共学院项目、风雨操场、大学生活动中心已全部投入使用。 5.六安电大已更名为六安开放大学,并举行挂牌仪式。

已完成

247

加快补齐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短板弱项,实现全市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5张左右。

市卫健委

市发改委等

开展等级医院创建,金寨县人民医院、金寨县中医院、霍山县医院、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舒城县医院通过三级医院执业许可,县级医院三级创建实现全覆盖。加快卫生健康重点项目建设,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改扩建、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楼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院妇幼健康综合楼全面完工,市传染病医院、市中医院医疗综合楼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重大疫病救治中心、市人民医院健康保健门诊和健康管理中心等已开工建设,继续加快补齐医疗卫生资源短板,截至202212月底,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已达6.5张。

已完成

248

推进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实施。

市卫健委

市财政局等

推进机会性筛查。全市8家项目医院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对来院就诊的40岁以上患者开展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工作。截至1231日,全市网报58918人,检出率3.00%,早诊率28.68%。实施社会性筛查。626日,市中医院举办2022年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启动仪式暨技术培训班,作为定点医疗机构,承担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任务量1000例,大肠癌人群筛查任务量800,肝癌人群筛查任务量1000例。首批选取裕安区6个乡镇92个行政村开展免费肝癌筛查。截至12月底,初筛23341人,初筛阳性1228人,确诊早癌8例,早诊率80%,治疗率100%。选取裕安区苏埠镇20个行政村开展免费上消化道癌和大肠癌人群筛查,确诊早癌27例,中晚期胃癌1例,发现进展期腺瘤70例,早期大肠癌14例,中晚期肠癌11例。强化工作督导。6月中旬,以县区互查的形式,组织开展全市农村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督导,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促进全市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共同提高。开展项目培训。1214-16日,邀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内镜、病理专家及省疾控中心专家,通过线上培训的方式,以内镜及病理操作规范及诊疗要点、网络报告等内容为重点,对全市8家项目医院及县区疾控机构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人员进行了规范化培训,效果良好。

已完成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49

深化综合医改,推进城市公立医院与省级医院及沪苏浙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谋划组建六安市医投集团。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六安市公共卫生应急中心项目,积极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市卫健委

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1.印发2022年全市综合医改工作要点,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召开全市综合医改会议,部署推进医改工作,全市县域就诊率稳定在84%,跨省就医人数占比6.48%,优于省级考核目标值,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2.拟定《上海六安卫生健康领域对口合作协议》,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在人才支援与交流、临床学科发展、科研项目发展等强化合作,全市12家县级以上医院与上海市19家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完成《六安市健康医疗发展有限公司组建方案》报市政府常务会汇报审议;3.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对标国家、省疫情防控政策,刷新一方案一预案;完成526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创建社区医院2家,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农村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全面完成,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传染病医院)完成封顶;4.积极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安徽省人民政府签订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六安市开展三医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建设;舒城县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霍山县、金寨县申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备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创建工作于2022年暂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筹备新的中医药传承创新试验区创建相关工作,市卫健委正积极与省卫健委保持沟通联系,并积极筹备创建工作。)

持续推进

250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市卫健委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牵头起草《六安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实施方案》,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达标评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成2022年度省(市)级卫生创建验收,申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9家(复审3家)、市级卫生乡镇17家(复审6家)、省级卫生村(社区)131个(复审96家)、省级卫生先进单位48家(复审36家)、市级卫生村(社区)92家(复审51家)、市级卫生先进单位26家(复审16家)。持续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创建无烟党政机关78家、达标率100%;创建六安市无烟学校”1404家,实现无烟学校全覆盖。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51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市疫防办

市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成员单位

快速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快速果断处置0404裕安突发疫情,连续高效处置多起输入性零星疫情,较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定《六安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第二版)》《六安市新冠肺炎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第二版)》;严格外防输入,开展落地即检,在火车站设立电子哨兵,组建大数据处理专班,发挥三工(公)一自工作机制和市计生协四员远端防控作用,做到风险地区返来人员预先知、落地知、管控知。适时开展划定区域人群核酸检测,强化常态督导检查,开展应急实战演练,制拍疫情防控警示教育片,核酸检测、隔离转运、医疗救治能力达到省定目标任务。及时优化调整防控举措。严格对标国家二十条优化措施、十条新举措和省二十条,及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保健康、防重症、抓救治,创新推出线上问诊、快速接诊、组队巡诊、有序转诊和专家会诊五诊工作机制;深度挖潜扩容医疗资源,全市三级医疗机构总床位数11360张,设置综合重症床位454张、可转换重症床位456张。加强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坚持分类分级、重点突出原则,对全市7465岁以上老年人实施红、黄、绿分级健康管理,及时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监测、抗原监测、用药指导和转诊服务等。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任务全程完成率99.50%、加强针完成率82.05%60-79岁老年人接种任务全程完成率98.88%、加强针完成率91.80%,两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已完成

252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

市教体局

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妇儿工委办等

积极开展了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广场舞乡镇(街道)、县区、市三级联赛,并组队参加省级总决赛。举办了8.8全国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组队参加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体部12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组队参加了省锻炼标准达标赛、美丽乡村农民篮球赛等比赛。配合市老年事业中心,举办市第十二届老年人运动会。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53

强化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市科协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制定出台《六安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35年)》,研究制定了《六安市科协贯彻落实<“科普安徽”提质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工作方案》,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具体举措和保障措施。金寨县、裕安区成功创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安徽六安奥林智慧果树示范园、九仙尊石斛文博园获批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叶集区科技馆等42家单位获批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2022年全国科普日期间累计组织动员开展并在官方平台发布活动2000多场次,8家单位、8项活动被中国科协通报表扬,9家单位、11项活动被省科协通报表扬;年度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数居全省第2位,全市2名科技志愿者、2个科技志愿服务组织、2个科技志愿服务品牌获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联盟通报表扬,1名科技志愿者代表安徽省(全省唯一)在2022年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联盟年会上作交流发言;叶集区科技馆、霍山县科技馆相继完成布展对外开放,舒城县科技馆主体已完工,金寨县科技馆新馆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有望实现县级实体科技馆全覆盖。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54

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培育一批文化新产业新业态。

市文旅局

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教体局、市数管局等

坚持产业链领导高位推进,先后召开5次专题会议。成立市数字创意与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推进协调小组、市数字创意与现代服务产业协会。编制《六安市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制定行动方案、工作要点。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开展精准招引,赴上海、广州、苏州等地开展双招双引。积极参加省文旅及数字创意产业双十佳项目评选,霍山县六万情峡项目入选省十佳落地项目。截至202319日,全市录入省数字创意产业双招双引平台项目245个,金额545.4亿元;开工、投产项目137个,纳统率100%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八、汪宏军秘书长负责事项(共3项)

255

全面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市政府办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22年以来全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2.23万余条,依申请公开共办结722件。开展全市政务公开提升行动;为解决新接手人员进入角色难的问题,全省首编市、县、乡镇三级政务公开实务操作手册(共363000余页);为方便群众和市场主体及时、便捷、高效获取政府信息,依托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基层政务公开专区,通过专区操作手册,明确专区建设标准、专区使用规范及系列活动指引,目前全市已建43个,在建34个。全国首创火车站政务公开专区;依申请公开平台建设创新做法在国办政务公开交流第六期刊登。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56

推动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创新。

市政府办、市数管局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市政府办:2022年,《国办政务公开工作交流》在第六期以《安徽省六安市聚焦群众需求构建依申请公开一体化平台》为题,介绍我市围绕政务公开在依申请公开办理平台建设方面的创新做法。一是平台从独立受理集中受理。基于信息公开集约化后台,融合市、县、乡共计445家单位近十年来依申请公开2000余条办件,将原有的各自独立办理,打通为三级一网通办平台;二是人员从分块管理网格管理。明确各级各部门依申请公开分管领导及经办人员,建立依申请公开队伍人员445名,按照三定即定责、定人、定岗,全部纳入依申请公开平台网格化管理并实时调整;三是办件从线下线上一网通办。针对线下依申请公开办理时限和质量难以把控、办件数据难以掌握的问题,将线下依申请公开纳入统一平台监管,由各级各部门依申请公开经办人员进行信息的新建录入,实现在线批转办,确保全部办件入库管理;四是流程从分级办理一体办理。各级各部门通过统一平台完成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等操作,依申请公开处理从领导批办到归档全流程线上办理,实现网上可查询、可追溯,做到一案一号一档,倒逼各单位规范内部规程。同步将依申请公开办理情况纳入政务公开考核范围,按季度对各部门办理情况线上监测,并发布监测报告。截至12月底,依申请公开平均办理时限由原有的13个工作日缩短至9个工作日,极大地减少因依申请公开引起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风险。

已完成

持续推进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

协同责任单位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256

推动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创新。

市政府办、市数管局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完成市、县区、市直部门政府网站的集约整合,建成全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统一提供政务信息、服务、数据等,创新建设网上服务性政府。与省政务服务网六安分厅打通,全市办事服务指南、办理等归集到全市各级各部门政府网站上,统一入口,深度融合免审即享双招双引融资信贷等平台,促使业务流程规范。创新建设网上惠企便民服务型政府,完成全市政府网站改版提升工作,建设政务标签库便民日历等。同时,持续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创新,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引领各级政府网站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市数管局:推行三制度三窗口举措,市县两级周末服务累计办件2.5万件,为1.74万人次提供服务,涉企服务窗口为241家企业解决问题296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并办结政务服务领域诉求57件。深化综合窗口改革,推动综窗改革向县区延伸,各县区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已投入运行。提升乡镇(街道)政务服务能力,提请印发《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升乡镇(街道)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市141个乡镇(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投入运行。建立政务服务体验官制度。选聘20政务服务体验官,以办事群众视角开展沉浸式体验监督5次,对体验官提出的4个问题、7条意见建议均及时办结。建设六安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对接直通省为企服务平台政策库,市级政策同步更新;分类整理编制各类政策清单615条,形成了政策清单库,清洗入库288万条数据,涵盖市场主体40.38万余个、企业11万余家;平台累计发放各类奖补资金约3.44亿元,惠及企业累计8226家。成功申报皖政通全省试点城市,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将市OA系统与皖政通”APP互联互通,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已完成

持续推进

257

完善涉企政策制定机制。

市政府办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27日,正式印发《中共六安市委办公室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贯彻落实〈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的通知》,将对可能增加企业成本、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政策制定调整,应充分听取相关企业、行业商协会意见,合理设置缓冲过渡期作为十做到其中一项具体要求。要求市直各有关单位,一是全面梳理今年以来出台的可能增加企业成本、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文件是否听取过相关企业、行业商协会意见,是否合理设置缓冲过渡期,并将梳理情况反馈至市营商办;二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可能增加企业成本、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政策制定调整,应充分听取相关企业、行业商协会意见,合理设置缓冲过渡期。

已完成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