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解读】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先民“政风行风”热线解读《六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上线时间:2022年7月20日 上午11:30—12:00
上线领导及上线人员: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冯先民
金安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 邢刚
裕安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祖明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综合法规科副科长 胡彬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空气环境科科长 余道国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 刘家乐
六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科科长 张初升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十四五”时期,是六安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美丽六安建设重要时期,《六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路线图。
下面,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先民介绍《六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关情况。
冯局长:主持人,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中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今天我解读的内容是《六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规划编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深厚氛围,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意识、主体意识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关注环保、参与环保、贡献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日益成为社会主流风尚。
二、规划编制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发展的定位要求和建设“美好安徽”的关键时期。对于六安而言,未来五年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又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考验期。为了更好服务全市绿色发展大局,编制《六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意义重大。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成效,提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编制规划基准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总结了我市“十三五”期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监管、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提出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更加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逐步形成“绿色、共享、高效、低耗”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根据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从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4个维度,设置了17项主要指标。
(三)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提出了全市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三大措施。一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促进绿色转型发展。二是完善低碳管理制度,编制《六安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主动应对气候变化。三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全民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消费模式。强化环境管理责任,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最终形成多元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
(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五项措施。一是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做好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推动PM2.5浓度持续下降,力争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依托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推进施工、道路、堆场扬尘污染控制。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对排放超标企业开展限期治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专项行动,完善饮用水水源预警监测自动站建设和运行管理。实施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持续深化水污染治理。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分类管控和集中处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在重点入河排污口实现数字化自动监控,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推进城市智慧“水管家”工作,进一步推进城市涉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涉水监管水平规范化、涉水行业高效运行长效化。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监管,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安全利用,严格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二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是提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善面源监测网络,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四是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环境健康和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提升环境风险防控基础能力。持续推进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风险防控工作,提升废物利用、处置和监管水平。五是协同促进长三角环境共同保护,实现生态系统协同共保、环境污染协同共治、监管机制协同共建。
(五)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本章提出了为实现《规划》各项任务所需要建立的保障机制。主要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环保投入,强化人才建设等内容。
四、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PM2.5和O3协同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空气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地表水劣Ⅴ类全面“清零”,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生态功能初步得到恢复。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三线一单”管控作用全面发挥,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五、创新举措
《规划》的指标设置充分衔接了省“十四五”规划成果,充分考虑我市实际,注重各项指标的科学性、导向性和可监测、可考核,提出了由17项主要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规划》指标设置上,统筹考虑水、土壤、大气、固废等环境要素,更加注重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高水平生态保护修复,围绕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四个重点领域设置17项指标。
二是突出延续性和创新性。17项指标中有部分指标是“十三五”规划沿用的指标,新增加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降低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非化石能源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放射源事故发生率、生态质量指数等指标,突出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方向和新要求。
三是突出引导和约束。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预期性重点突出引导性,指期望的发展目标;约束性指标更多反应工作刚性要求,具有强制力。《规划》设置的17项指标中,有11项是预期性指标,6项为约束性指标。
六、保障措施
从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评估督导、落实资金保障、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社会监督五个方面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形成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的强大合力。
主持人:在短短的时间内,冯局长对《六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作了解读,回答了各位听众的有关问题,在节目中结束前,请冯局长同广大听众再说几句话。
冯局长:主持人,听众朋友们,感谢大家的陪伴,感谢大家对六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让我们携起手来,自觉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凝聚起建设美丽家园的磅礴力量,让皖西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