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浏览次数: 征集单位:市应急局 征集时间:[ 2022-04-19 17:12 ] 至 [ 2022-05-20 00:00 ] 状态:已结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 文件
  • 解读

按照省、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应急管理领域“1+2+N”规划体系布局,《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列入我市一般专项规划,用于指导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市应急管理局自2020年10月牵头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如有意见,请于2022年5月20日前以电子邮件、信函、电话方式向我局提出,预期不再受理。提交意见请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联系。

一、征集时间:2022年4月19日至5月20日。

二、征集方式:

(一)登录六安市人民政府网“全市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平台(https://www.luan.gov.cn/hdjl/yjzjk/)或六安市应急管理局网站“征集调查”栏目(http://yjglj.luan.gov.cn/)留言;

(二)书面信件。邮寄地址:六安市裕安区农科大厦22楼2218室收,信封注明“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意见建议”;

(三)电子信件。发送至电子邮箱:layjjzhxt@163.com邮件主题和附件名为“姓名(或单位)+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意见建议”;

(四)联系电话:0564-3379200。


关于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规划编制背景

安全生产关系千家万户,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深刻论述安全生产红线、安全发展战略、安全生产责任制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按照省、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应急管理领域“1+2+N”规划体系布局,《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列入我市一般专项规划,用于指导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应急管理局202010牵头启动《规划》编制工作选调专业力量成立《规划》编制起草组,与“十四五”应急管理领域其他规划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

规划起草过程

为确保《规划》编制成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分工明确,成立编制小组根据六安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六安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六应急函〔202099号),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组,明确了由安全生产综合协调科牵头,各有关科室(单位)会同具体承担规划》编制工作分解工作任务和制定进度安排

2积极开展调查研究202011-202110月,规划编制小组积极收集安全生产领域的“十三五”规划、最新法律法规、历年发布的政策文件、工作总结等一系列资料,在疫情防控不宜外出的情况下,规划编制小组积极探索调研新思路,通过函调方式向市直有关单位和县(区)等应急管理局展开调研,之后在疫情相对平稳阶段,前往各县(区)应急管理局开展调研活动形成《规划》基本框架、指导思想、核心目标和主要任务。

3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议202111月,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召开规划专题研讨会议发布《关于征集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领域重点建设工程的函》,广泛听取全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意见与建议,并公开征求安全生产领域重点重大工程项目,根据反馈意见和会议讨论,编制形成《规划(初稿)》。

4内部征求意见202112-20222市应急局积极加强与各部门单位的沟通发布关于征求《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初稿)》意见的函征集了县区和部门反馈意见19,经认真研究和意见讨论、采纳后形成《规划(论证稿)》。

5积极对接相关领域规划。加强与省级安全生产领域规划和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密切衔接,在收集到《安徽省“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等有关规划正式稿后,根据省、市“十四五”建设和发展方向,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送审稿)》

6召开专家评审会。20223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召开了《规划》专家评审会,邀请了省、市安全生产领域的5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规划》进行评审,评审结论为《规划》文本结构完整、内容全面,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科学合理,总体切实可行。根据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规划》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目前的《规划(征求意见稿)》。

规划目标

2025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立,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较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状况趋稳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到2035,基本实现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重大事故得到根本遏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规划》共设置5个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指标(见下表)。

十四五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5年目标

指标属性

1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33%

约束性

2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5%

约束性

3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10%

预期性

4

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有效防范

预期性

5

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坚决遏制

预期性

    四规划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巩固加强实现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全市连续3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2015年相比,2020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较大事故起数分别下降18.5%20%,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7%33.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分别下降76.3%68.2%基本实现了“十三五”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2基本原则方面。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系统规划、标本兼治;坚持风险防控、精准施治;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法治;坚持广泛参与、社会共治。

(三)规划主要内容

1织密安全风险防控网络一是凝聚安全发展共识;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三是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四是夯实部门监管责任;五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六是严肃目标责任考核;七是严格责任追究。

2优化安全生产法治秩序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二是推进标准动态管理三是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四是创新监管执法机制

3筑牢安全风险防控屏障一是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是优化规划安全布局;三是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四是全力管控安全风险;五是精准排查治理隐患。

4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从危险化学品安全、非煤矿山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交通运输(除道路交通安全外)、工贸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农林渔业安全、功能区安全(含工业园区、物流仓储园区、港口园区等)、特种设备安全、城市建设与运行安全、民爆行业安全、水利系统安全、文化旅游安全、校园安全、民政服务机构安全、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等共17个方面部署了“十四五”期间安全生产主要任务。

5强化应急救援处置效能一是夯实企业应急基础;二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三是增强救援保障水平。

6强化风险治理技术支撑一是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三是推进安全信息化建设。

7推进安全风险社会共治一是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二是推动社会协同治理。

8实施安全提升重大工程共部署了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监管执法能力提升工程;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安全教育训练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工程;“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应用工程;城市安全能力建设工程六个方面的安全生产重点工程。

9.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为确保规划任务和重点工程充分落实,制定明确任务分工;加大政策支持;加强交流合作和强化考核评估供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创新举措

一是提出2035年的工作目标,即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基本实现,重特大事故得到根本遏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二是制定了十四五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指标,部署了实施方面安全提升重大工程将功能区、水利系统、文化旅游、校园、城市建设与运行、自然资源等领域增列到规划之中,进一步全力防范遏制大事故。

、下一步工作

将《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结合社会各方面反馈意见对《规划》内容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发布《规划》正式稿。对《规划》任务进行分解,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目标及重点任务高质量完成。


六安市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安徽省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进展与成效

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作为安全生产领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举措,坚定不移地贯彻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不断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与机构改革,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重点、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制度,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以委、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修订出台了六安市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六安市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六安市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一系列文件将市政府安委会调整为安委会,成立由市长任安委会主任、其他副长任副主任的安委会,组建15个专项领导小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体体系进一步明确;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部门的监管责任;出台了《六安市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若干意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不断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健全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安全基础和监管能力建设。各地、各单位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委、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确定18家试点企业,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类推进,全面推行“六项机制”建设。在工贸领域,组织对金寨、霍山、叶集等县区工贸行业企业“六项机制”建设暨专家“1+1”帮扶工作开展督导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攻坚行动“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抓严管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不断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明显优化8个县区156个乡镇均成立了乡镇安监所(分局),2018年起分别对乡镇安监所、园区分局执法人员配备了便携式移动执法终端和执法记录仪,2020年不断加大县区执法终端的配置率,通过提升科技水平加强执法水平的提升印发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其行政处罚内审程序的规定(试行)》1235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接入社会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加大事故查处问责力度,完善了事故调查及其行政处罚工作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提高事故查处、行政处罚工作质量和效能。制定了《六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为单位长期法律顾问印发了《六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六安市人民检察院专题会议纪要》、《关于建立全市安监部门和审判机关相关工作机制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全市安监部门和公安机关相关工作机制的通知》,就信息共享、线索移交、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等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全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三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巩固加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全市3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2015年相比,2020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较大事故起数分别下降18.5%、20%,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7%、33.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分别下降76.3%、68.2%。

 

 

 

 

 

2 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主要指标统计表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年基数

2020年实际数

2015年降幅(±%)

规划值(下降)

实现情况

主要

指标

1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335

72

78.5%

10%

完成

2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127

88

30.7%

10%

完成

3

较大事故起数

5

4

20%

15%

完成

4

较大事故死亡人数

18

12

33.3%

15%

完成

5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228

0.054

76.3%

30%

完成

6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67

1.74

-159.7%

19%

未完成

7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2.14

0.681

68.2%

8%

完成

8

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

0

0

/

全省平均

完成

9

火灾10万人死亡率

0

0

/

全省平均

完成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仍处于安全风险隐患凸显期,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相应增多。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随之增加。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安全生产问题不断涌现。安全生产新兴风险加大,事故成因复杂多样,复合型事故有所增多,重特大事故由传统高危行业领域向其他行业领域蔓延。因新冠疫情等因素导致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制约因素增多,给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的变数。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仍然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深入实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将持续为安全生产释放政策红利、法治红利和技术红利。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了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有利于从根本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客观上为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事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局面。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是负重前行、大有作为的关键期,也是实现持续稳定好转的爬坡期、过坎期。要充分利用新机遇新条件,妥善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和挑战,坚定推进安全生产治理,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显著改善。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根本目的,全力防范化解安全生产系统性风险,解决重点行业领域瓶颈性、根源性、本质性安全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安全生产精准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党的领导、统筹推进全面加强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面和全过程,总揽全局、协调方,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的体制优势转化为推安全生产工作的强大力和坚强保障。

——坚持人民至上、生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展理念,坚“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坚持系统规划标本兼治坚持立足当前与眼长远相结合,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安全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塑造与安全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优化安全布局,更地实现展质量、结构、规模、速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风险防控、精准施治。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瞄准重大安全风险及挑战,在补短板、漏洞、强弱项上精准力,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有效消除和管控风险,做到预警发布要精准、抢险救援要精准、监管执法要精准。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法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深化安全生产体制 改革,加快形成系统完整、权清晰、监管高效的安全生产治理制体系;深入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筑牢安全生产屏障。

——坚持广泛参与、社会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构建企业负、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治理格局。

(三)规划目标

2025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立,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较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状况趋稳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到2035,基本实现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重大事故得到根本遏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专栏1  十四五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5年目标

指标属性

1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33%

约束性

2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5%

约束性

3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10%

预期性

4

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有效防范

预期性

5

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坚决遏制

预期性

 

三、织密安全风险防控网络

(一)凝聚安全发展共识

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持续走深走实。督促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分批组织安全监管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轮训。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学习与运用效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企业评优评先、绩效考核、年终述职工作中。鼓励和支持地方、行业主要媒体在报、网、墙、微等平台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专栏,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的大讨论。建设安全生产科普宣传教育、安全法治宣传和安全体验基地,在有条件的社区公园、广场、乡村服务场所等设置专题展板等,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及时曝光安全生产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积极探索安委办实体化运作,更加充分有效发挥各地安全生产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推进非煤矿山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厘清综合监管部门与各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理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关系和运行机制。推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或管理的重点部门设立安全监管内设机构。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安全监管体制,开展一支队伍管执法,指导和规范乡镇、街道、功能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巡查制度,规范巡查内容、程序和标准,强化安全巡查结果的运用。

)落实党政领导责任

强化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探索建立新任领导干部任前安全生产教育、专题培训、谈话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履职纪实、提醒制度。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失职追责”,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年度工作任务清单。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工作述职和第一责任人履职报告制度。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带队督查检查安全生产制,开展重要日和重大活针对性督查检查。聚焦重点地区,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警示示、挂牌督办和约谈。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制,规范考核内容、程序和准,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夯实部门监管责任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依法依规态调整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的部门权力清单,优化行业监管部门任务分工,合理区分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责任边界,扫清监管盲区,化解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理顺农业农村、新型燃料、非A级景点、餐饮场所燃气、房屋装饰装修、危化品车辆经停、锂电池存放及组装、氢燃料电池生产、氢气灌充、监管目录外部分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监管职责,消除监管漏洞盲区。建立新产业、新业态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界定行业主管部门,填补各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空白。优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分工,重点解决谁来干干什么的问题。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健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治理机制推动企业建立从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切实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健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肃追究对事故发生负有重大责任的社会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法律责任,依法实施相应的行业禁入。健全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组建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团队,建立重点培养、严格考试、规范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专业能力。严格重点岗位资格准入管理,推进班组标准化建设,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基础。从严约束规范安全中介机构执业行为,实行安全评价报告公开制度。健全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绩效奖励政策,提高安全生产奖酬。深化落实安全诚信、安全承诺、舆论监督等措施,出台六安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不断健全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完善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加大安全生产黑名单企业经济、行政、刑事责任追究,建立事故损失的评估和认定机制。

(四)严肃目标责任考核

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级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严格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推动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地方高质量发展、平安建设、部门绩效、领导干部政绩等考核内容,持续加大考核权重。按要求开展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述职评议。建立安全生产绩效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推行安全生产监管政务及履职第三方评估考核制度。

(五)严格责任追究

落实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职务违法犯罪问题线索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约谈、问责机制。健全事故直报制度,依法严肃追究瞒报、谎报、漏报、迟报责任。完善调查评估机制,依法开展事故调查,推动调查重点延伸到政策制定、制度管理、标准技术等方面,完善事故挂牌督办制度,建立责任追究、整改措施落实等情况评估机制,加强事故统计分析和预警。严格落实“四不放过”制度,按照《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有关规定,加大事故前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责任追究。加强对未遂事故和人员受伤事故的调查分析,严防小风险酿成大事故。定期开展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回头看”制度。完善事故调查制,建立事故暴露问题整改督办机制,加强对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估。

四、优化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加快构建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法规、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事故调查处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结果的运用,建立执法信息反馈、立法后评估与立法清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推动设区的市加强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建设,解决区域性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二)推进标准动态管理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快推动行业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制定修订安全管理、风险隐患识别评估、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等安全生产类标准;依托安全生产标准网上公开和查询平台,公布所有安全生产国家、行业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强化标准跟踪评价和宣传贯彻培训,推广安全生产标准微课云 加快安全生产领域强制性安全标准制定、修订,推动企业标准化与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实施安全生产企业标准一企一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聚焦应急管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制定严于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严格落实企业标准化创建、复评、退出等机制,到2025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率达到80%,其中高危行业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达标率达到100%

(三)强化执法能力建设

厘清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的现场检查、行政处罚、事故查处等权限,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执法监督力量,推动安全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整合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巡查、督查队伍,建立以检查为统领,集风险防范、事故调查、行政处罚、案件移送于一体的工作体系。优化配置安全监管力量,实现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推动安全监管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完善安全监管执法人员选拔、培训、考核等制度,充实一线执法队伍,保障执法装备及业务培训。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信息公示。贯彻中央对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监察工作要求,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进危化品机构改革,强化危化品安全监管力量。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跨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

(四)创新监管执法机制

科学划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试行安全生产差异化监管执法,加强对高风险企业的监督检查。科学制定市、县级安全执法检查计划,统筹开展专项检查和综合性检查,确定检查项目和频次。明确市县执法管辖范围和重点,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执法职责、执法范围和执法重点,实施分类分级执法,避免多层多头重复执法、层层下转移执法责任。确定各级执法管辖企业名单,原则上一家企业对应一个层级的执法主体,下级应急管理部门不对上级部门负责的企业开展执法活动。充实加强基层一线执法力量,合理规划、调整市、县(市、区)执法机构,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员配置。严格准入门槛,实施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建立执法人员入职培训、定期轮训和考核制度,加大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一线执法人员履职能力。将应急管理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依法委托乡镇(街道)执法。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完善安全执法监督机制,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形成监管执法合力。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实施第三方协助监督检查的机制。健全安全监管执法机构与公安、检察机关安全生产案情通报、证据互认、证据转换、法律适用、检验认定于处置等协作配合机制。完善安全生产政府法律顾问、执法行为审议制度及重大行政执法决策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执法系统完善升级和应用,大力推动网上执法、视频巡查、电子文书、智能辅助等新型执法模式,全面应用精准执法终端,提升精准执法能力。建立法律法规标准库和案例库,规范监管执法流程和自由裁量权推动企业诚信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企业诚信评价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智能化。

五、筑牢安全风险防控屏障

    (一)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学习城市生命线“合肥模式”,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体系,建立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数据库,构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网,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电梯、通讯、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重点领域。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覆盖,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

)优化规划安全布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安全论证制度,以规划布局引导构建安全发展格局,严格规划选址、布局、建设、使用等方面,加快形成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的城市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布局,从源头上确保安全生产划定叶集化工园区周边土地安全控制线,严格控制安全控制线内的土地开发利用。严格安全强制性要求促进企业加快改造升级,强化安全生产硬约束推动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能,建立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企业退出和落后产能化解机制,关注产业升级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严格高危行业领域新建项目安全评估审查,强化全过程安全监管,落实推动第三方监督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报废处置等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推动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区域周边土地安全控制线,严格控制安全控制线内的土地开发利用。严格落实规划安全风险评估责任,加强对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规划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

)严格安全生产准入严格工业园区等功能区、企业和项目选址符合规划设计安全要求。开展招商引资安全风险评估,根据高危行业项目准入条件,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逐步建立高危行业领域的国土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审批等联合审批制度。建立更加严格规范的安全准入体系,加强矿用、消防等特种设备安全准入,优化交通运输和渔业船舶等安全技术和安全配置水平。进一步推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入园,落实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矿山等“禁限控”目录;持续推动安全生产落后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淘汰,取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小矿山,对尾矿库严格做到只减不增。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从严审批重点行业领域建设项目。落实强制性工艺技术装备材料安全标准;落实交通运输和渔业船舶等的安全技术和安全配置标准;强制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提高高危行业领域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准入条件,严格执行“两个禁入”提升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关键岗位人员职业安全技能。

(三)全力管控安全风险建立完善各行业领域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行安全风险分级分类进行管理,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鼓励引入第三方参与安全风险评估。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重点环节,适时开展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针对不同安全风险等级的企业,施行差异化监管执法。安全生产深融入“智慧城市”“城市更新”建设,强化安全风险态监测、预、识别、评估和处置。建立大客流监测预警应急管控处置机制。加强重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严密防控电化学站、电汽车、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设施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安全风险。加快推进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构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优先开展智能化作业和危险岗位的机器人替代,有序推进智能化试点示范,在关键风险位置示范机械化换人。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自动控制等技术与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网络化平台项目示范,带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发展转型升级。加强化工、桥梁、隧道、电力、油气、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设施安全风险防控。

(四)精准排查治理隐患完善安全生产隐患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标准,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实现“清单+闭环”的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及时改销和整改效果评价。将安全风险预防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支出范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督促企业严格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强力推进“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落实风险管控措施。以危险化学品、矿山、消防、道路交通、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为重点,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综合运用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查处、技术改造、联合执法等手段加强全方位安全监管和隐患整治,强化隐患闭环管理,落实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企业强制退出机制。建立安委会负责人督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制度,强化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全程督办,规范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档案管理。完善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拓展安全生产隐患举报渠道,完善举报信息收集、核实、受理和查处的办事程序和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办法,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构建市、县、企多级联动的隐患数据库,综合分析各类安全生产隐患。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一)化工及危险化学品

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使用、经营、运输、处置等全过程、全链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制定危化品建设项目进区入园指导意见。重点攻坚叶集化工园区本质安全与系统安全整治提升、企业分类治理整顿、非法违法小化工整治、自动化控制、特殊作业、重大危险源管控、精细化工风险评估、城区内化学品输送管线、油气站等易燃易爆剧毒设施推进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建设。

科学规划化工企业空间布局,制定完善化工园区建设标准、认定条件和管理办法,严格开展新建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论证,严格设定新建化工项目准入条件。严禁已淘汰落后产能异地落户、办厂进园。强化企业安全防护距离监督检查,严禁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内布局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化工危险工艺本质安全技术及装备研发,积极推广应用泄漏检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方法。按照省级标准目录,淘汰落后化工安全技术工艺、设备危险化学品禁限控工作。完善落实化学品鉴定评估与登记制度。对新开发化工工艺进行安全性审查。加强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装置或储运设施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率、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监控。

强化托运、承运、装卸、车辆运行等危险货物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建设危化品道路运输实时风险预警和监管平台。到2022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全部强制安装4G远程提醒监控系统,实行运输过程实时定位及路径记录。加强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停车场安全管理,纳入信息化监管平台。提高危险化学品储罐等贮存设备设计标准。加强对常压危险货物储罐监测。加强港口、机场、铁路车站以及与铁路接轨的专用线、专用铁路等危险货物装卸、储存场所和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强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及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

强化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储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联合监督执法,重点整治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危险废物

全面开展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排查,重点整治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存在的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危险废物等问题,确保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处置安全。

完善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加强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二)交通运输

重点整治临水临崖、连续长陡下坡、急弯陡坡、危桥、隧道、无中央隔离设施的一级公路、农村马路市场等路段及部位,推进团雾多发路段科学管控;依法加强对违规长途客车、卧铺客车、旅游客车、“营转非”大客车、客运包车、面包车,“大吨小标”、非法改装货车、重载货车等运输车辆的重点监管,依法严查严处客运车辆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重点车辆驾驶人动态监管,督促客运车辆司乘人员规范使用安全带,严格旅游客运安全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重点整治常压液体危险货物不合规罐车、非法夹带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特大型公路桥梁、特长公路隧道、饮用水源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通行管控。严把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的审批关,不再对800公里以上的客运线路进行审批,只减不增。加强对现有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的风险评估,强化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开展驻点帮扶,精准施策,推动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开展铁路沿线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危险货物铁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托运、违规承运危险货物行为。严厉打击危及铁路运营安全的机动车违章驾驶行为。开展水上运输领域商渔船碰撞、港口客运和危险货物作业等隐患排查治理

完善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位一体防控模式,坚决将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禁止寄递物品堵截在寄递渠道之外。强化寄递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火灾、车辆安全、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寄递安全综合治理,健全联合监管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

(三)消防

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充电设施、外墙保温材料、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接合部、物流仓储等突出风险以及乡村火灾,分阶段集中开展排查整治,全面落实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推动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重点场所开展消防安全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教育、民政、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宗教等重点部门行业系统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督促学校及幼儿园、养老服务机构、文化娱乐场所、星级宾馆饭店、商场市场、旅游景区、医疗卫生机构、宗教活动场所、文物建筑和博物馆等行业单位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排查整治老旧小区、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地下空间和城中村、物流仓储、文物古建筑等重点场所,以及电动自行车、彩钢板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等火灾风险隐患。推广应用消防安全物联网监测、消防大数据分析研判等信息技术,推动建设基础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和城市消防大数据库。

(四)矿产资源开发

严格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企业安全生产许可,深入推进整顿关闭;严防地下矿山中毒窒息、火灾、跑车坠罐、透水、冒顶片帮,露天矿山坍塌、爆炸等事故,严厉打击外包工程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落实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深入开展尾矿库头顶库、无生产经营主体尾矿库、长期停用尾矿库安全整治。

(五)建筑业

紧盯高层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改造加固工程、拆除工程、桥梁隧道工程,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实施建设施工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诚信体系。加大对重大工程、重点地区、高风险时段的监督检查力度。

(六)农林牧渔业

建立健全粮食储运全过程火灾风险监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完善农机注册登记和农机安全检验制度,加强对重点农业机械、重要农时、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安全监管。规范沼气设施全周期管理,严格落实农村沼气设施属地安全管理责任。加强畜禽屠宰、生物制品等涉氨涉氮企业、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大型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型养殖场拆除、扩建施工过程风险防控。

重点加强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事故风险防控,强化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强化林区旅游业安全管理。加强林区林场值班备勤和应急物资配备,提升森林火灾扑救、人员搜救等关键救援能力。加强国有重点林业集团公司的监督管理。

推进实施渔船更新改造和标准化,严格落实渔船初次检验、营运检验和船用产品检验制度。强化隐患突出渔船和渔港水域安全监管,严厉打击渔业船舶领域船舶脱检脱管、不适航、配员不足、脱编作业、超员超载、超风级超航区航行作业,渔船船员不适任、疏忽嘹望值守等隐患排查治理。

(七)城市建设与运行安全

建立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强化与市政设施配套的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完善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隧道桥梁、管线管廊、道路交通、燃气工程、排水防涝、垃圾填埋场、渣土受纳场、电力设施及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的技术标准,提高安全和应急设施的标准要求。

组织开展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摸底调查,推动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信息及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设。推进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展渣土受纳场常态监测,完善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强化城市供水、热力、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境治理等安全监督管理。强化城市电力安全监测和运行安全分析,提升大面积停电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完善城市建设与运行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体系和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实施重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大客流监测预警和应急管控处置机制。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施工安全管理,强化农村住房安全监管。

(八)功能区

统筹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含物流仓储园区、港口园区等)区域布局,有序开展功能区设立、扩区、调区等工作。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布局,严格控制高风险功能分区规模。明确园区项目准入条件,制定禁限控目录。严格建设项目安全审查,严防高风险项目转移。

推动工业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有序推进工业园区封闭化管理。深化冶金有色等产业聚集区的安全管理,强化高温熔融金属、冶金煤气、深井铸造等冶金有色行业重点领域执法检查。深化仓储物流园区风险隐患整治,加强仓储物流园区内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及装卸安全管理。加强水运港口口岸区域安全监督。

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建立园区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建设,实现园区内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基础设施实时风险监控预警,加快建成应急管理部门与辖区内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联网的远程监控系统。

(九)特种设备

建立特种设备一单四制制度推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开展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行为专项治理;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大设备等四重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

)社区

整合社区相关力量,建立健全社区综合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打通安全生产工作最后一公里。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查询、解读、互动、交流信息平台。推进安全生产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推广普及安全常识和应急知识,增强社会公众自救互救技能。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鼓励创作和传播安全生产主题的作品。推动建设具有城市特色的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场馆,推进把安全文化元素融入公园、街道、社区,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

七、强化应急救援处置效能

(一)夯实企业应急基础。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与演练制度,加大对企业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政企预案街接与联动。强化重要岗位、重要部位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实操性监督检查,强化制度化、全员化、多形式的应急救援演练。完善企业应急预案修订与备案制度。推动规模以上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建立内部监测预警、态势研判及与周边企业、政府的信息通报、资源互助机制。实施以基层为重点的实战化应急演练。提升自救互救技能。

(二)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快推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提升全市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搜救等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霍邱矿山救援队、叶集化工园区危化品救援队救援能力和水平。健全各县区间的联合救援机制,完善邻近县区、与相邻市县间的跨区域联合救援机制,完善事故现场救援统一指挥机制。推动工业园区、开发区内企业联合建立专职救援队伍。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社会化运行模式,培育专业化应急救援组织。

(三)增强救援保障水平。完善市县两级以及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间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体系,提升应急救援机构与事故现场的远程通信指挥保障能力。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多部门联动救援救治长效机制,完善事故救援救治网络。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与调运制度,加强应急物资实物储备、市场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建设,构建应急物资储备与调度管理平台,强化建立各地区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及联合处置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与演练制度,强化制度化、全员化、多形式的应急救援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重新修订、备案。完善应急救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应急救援社会化有偿服务、应急装备征用补偿、应急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等政策。合理规划建设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强化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八、强化风险治理技术支撑

(一)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实施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专项行动,严格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发证。加快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管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智库建设,逐步完善安全生产专家库,配齐各专业安全生产专家队伍,提升专家智力支撑能力和水平。积极培养企业安全生产复合型人才和岗位能手。推动安全生产纳入各类职业培训内容,强化现场实操实训。

(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聚焦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原因、复合灾害事故风险防范与应急救援等方面,开展风险辨识、预测预警与分析处置等方法。优先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的监测预警装备和轻量化、便携化、高机动性的应急装备,提升安全生产危险工艺和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探索研究事故的超前预测、动态监测、主动预警和应急指挥决策、应急通信保障等关键技术,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

(三)推进安全信息化建设深化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现分级分类、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及时预警。汇聚消防安全、交通运输、城市生命线、大型综合体等城市风险感知数据,加快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公共信息系统。推进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支撑,提升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引导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开展基于信息化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基于大数据下的特种设备智慧监管体系。

九、推进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一)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鼓励和支持各类媒体开设不同形式的安全生产专题专栏,,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安全发展。实施全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建设安全生产教育平台,引导公众践行安全生产生活方式。将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师资人员的配备和培养,鼓励中小学开办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课堂,强化基础阶段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作为公民法制和科学常识普及、职业技能培训等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统一的安全生产科普知识库,推广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鼓励安全文化作品创作,丰富安全生产宣传产品,创新安全生产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活动。

安全知识“五进”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应急培训,及安全常识和应急知识,加快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活动持续实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六安行”系列精品活动。建设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和安全体验基地。在有条件的社区公园、广场、乡村服务场所设置专题展板。推动建设具有特色的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与场馆。

(二)推动社会协同治理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评价制度,将企业安全生产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开。建立上市公司安全生产信息强制性披露机制实施安全绩效领跑者制度,采取荣誉表彰等措施激励企业实现更高标准的安全目标。积极发展安全生产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建立安全生产服务企业诚信档案。发布政府采购安全生产服务清单。鼓励协会、联合会、商会、慈善组织、志愿者团体等社会组织参与安全生产工作,鼓励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宣传等活动,健全社会组织、媒体、公众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的激励机制。建立公众参与安全管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鼓励公众对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格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反馈时限。充分利用“12350”安全生产热线和举报平台,建立安全生产举报闭环管理机制,健全违法举报奖励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安全生产。

十、实施安全提升重大工程

(一)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以危险工艺自动化改造、安全防护距离达标改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为重点,搭建化工园区风险评估与分级管控云平台。全面完成尾矿头顶库治理。实施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和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持续开展路侧险要路段实现警告标志、减速带、路侧护栏“三必上”,隐患路口实现警告标志、道路标线、减速带、警示桩、交通信号灯“五必上”安全设施建设。开展企业专职消防队、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标准化建设,实施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等重点场所消防系统改造,打通城镇消防生命通道

(二)监管执法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机构的执法工作保障条件建设,建设和完善业务保障用房和特殊业务用房。更新补充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个体防护装备、执法制式服装和调查取证装备,配备一体化、实用性强的执法装备和智能移动执法终端,合理保障安全监管机构执法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根据各执法地区不同的区域特点调整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所属执法机构执法车辆配备的类型和数量,补充更新执法车辆。

(三)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

围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烟花爆竹、消防、民爆、工贸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建设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企业监控联网,实现对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和趋势分析。建设智慧矿山安全信息化工程,推动矿山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向监管监察+服务模式转变。建设灾害事故防控气象支援系统,完善旅游景区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调查,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数据库,编制安全生产危险性分布和风险评估分布图。建设涵盖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等行业领域,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安全风险监测网络。推进重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监测联网,建成以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重点行业企业在线监测联网、风险防控预警、远程监管监察等一体化的信息化体系,实现智能监管监察和精准风险防控。构建生产、使用、运输、贮存、经营、废弃处置环节的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监管系统。加快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行政许可、监管执法、安评管理、重大隐患治理等数据整合集成、动态更新。

(四)安全教育训练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安全生产高危行业应急救援实训演练基地,配置应急救援实战实训演练和指挥决策、综合实训演练设施,提升应急救援指战员精准指挥决策和专业应急救援能力。依托网络平台,打造一个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融合、多终端,全覆盖,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线上培训生态圈。

(五)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应用工程。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培育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协同创新模式,扩大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领域的融合创新与推广应用,推动生产、仓储、物流、环境等各环节各方面的管理模式升级,促进跨企业、跨部门、跨层级的生产管理协同联动,提升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

(六)城市安全能力建设工程。根据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标准,深入实施城市和重点地区安全风险管控建设工程,增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尾矿库、建设施工作业、人员密集区域、城市生命线、城市交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城市抗灾应急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工程,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积极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十一、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明确任务分工

各地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并公布安全生产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制定规划实施方案,细分落实规划的主要责任和主要目标,明确各部门相关责任。鼓励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各地区安全生产规划实施情况信息公开,鼓励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大政策支持

加快建立与安全生产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经费保障管理制度,优化创新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方式,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投入,着重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配置和能力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重大安全风险防控与隐患治理和安全生产救援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健全监管与审计机制。鼓励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和社会捐赠资金增加安全生产公益性投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政策,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作用,探索建立监管部门、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企业多方参与、互动共赢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三)加强交流合作

依托安全生产各类对话交流平台,促进安全发展理念、管理制度政策、安全产业技术、安全数据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安全生产交流合作,开展城市间安全交流合作。

)强化考核评估

健全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工作协同配合机制以及信息通报、形势会商、风险交流、协调联动等制度,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各成员单位落实安全职责,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形成监管合力。安委会将定期对各市安全状况改善、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安全生产重大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调度,结果向社会公开。在2023年、2025年底,分别对本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考核结果向政府、安委办报告,向社会公布。


关于《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doc

六安市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doc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0564-3379200
来信来访渠道
六安市梅山南路农业科技大厦22楼2218室,邮政编码237000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未收到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反馈时间:2022年5月25日 16时43分

《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征求意见采纳情况


    2021年12月起,《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各县区和市直部门意见,共收到19条意见和建议。同时,自2022年4月19日起,在市政府意见征集库和市应急局网站通过公告方式征求公众意见,截至目前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具体意见及采纳情况见下表:
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反馈意见统计表
单位名称 内容 是否采纳 理由
霍邱县 1 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1.(四)矿产资源开发内“全面落实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建议修改为“全面落实地下矿山、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2.“深入推进整顿关闭”建议修改为“深入推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引导长期停产停工、恢复无望的非煤矿山加快退出”;3.“严防地下矿山中毒窒息、火灾、跑车坠罐、透水、冒顶片帮,露天矿山坍塌、爆炸等事故”建议修改为“紧盯非煤矿山重大安全风险管控,严防地下矿山采空区坍塌、中毒窒息、火灾、跑车坠罐、透水、冒顶片帮,露天矿山坍塌、爆炸等事故”;4.“深入开展尾矿库“头顶库”、无生产经营主体尾矿库、长期停用尾矿库安全整治”建议修改为“深入开展尾矿库“头顶库”安全整治、推进无生产经营主体尾矿库、长期停用尾矿库闭库销号”。 已采纳 1.《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矿安[2022]4号)》文件要求;2.依据《国家矿山安全察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矿安[2022]4号)》文件要求;3.地下矿山采空区坍塌是重大事故隐患,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断标准(试行)》;4.依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矿安[2022]4号)》文件要求。
2 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内容建议将应急部门直管的工贸和烟花爆竹两个方面增加内容,单列说明。 已采纳 参考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
3 十、实施安全提升重大工程内建议增加救援处置能力建设工程内容。 未采纳 根据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实际,未规划救援处置能力建设工程。
4 建议在第十项实施安全提升重大工程中增加一节,优化安全生产营商环境: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统计局划分大中小微的企业标准,组织各领域专家和专业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软件资料,进行统一分类简化,对风险小,经济体量小的小微企业,要求做好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以及教育培训、安全投入等的实际重点工作,减少安全生产资料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为企业减负,助力企业发展,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统筹采纳 依据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讲话精神和2022年2月7日,安徽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上省委书记郑栅洁的讲话要求,
5 五、筑牢安全风险防控屏障(三)严格安全生产准入。进一步推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入园,落实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矿山等“禁限控”目录;建议修改,因各县区危化品企业规模不同,如果统一按照规划要求推动危化生产企业入园,需要搬迁等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原有企业会产生很大压力,又因近期疫情影响,导致现有化工企业生产效益持续下降,对于入园可能性更低,议规划内容将原有危化企业情况和新建危化企业情况分开。 未采纳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8号)、六部委关于印发《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21〕220号 )
6 实施安全提升重大工程(三)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中建议添加本项内容:根据当地高危企业实际情况,要求企业结合六项机制内容,细化可能会发生“黑天鹅”事件的风险点,对其加装监控,定期定时检查。并将其纳入对企日常检查内容中。 统筹采纳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以皖政办[2017]16号印发《关于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实施意见》中关于风险查找及风险研判中相关要求。
7 成立由市长任安委会主任、其他副市长任副主任的市安委会(调整安委会与成立安委会重复矛盾,改为市长任安委会主任、其他副市长任副主任)。 已采纳 六安市在十三五期间已经成立市长任安委会主任、其他副市长任副主任的市安委会。
8 第4页,“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后建议加死亡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死亡率作为一个专有名词,避免歧义。 已采纳 年度省安委会对市级政府考核指标为亿元GDP死亡率。
9 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一)化工及危险化学品内废弃危险化学品监管内容冗余,建议修改完善,可单列。 统筹采纳 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内废弃危险化学品监管内容进行精简。
10 P20建议将“落实交通运输和渔业船舶等的安全技术和安全配置标准”修改为:“按照交通运输部制定的交通运输和渔业船舶等的安全技术和安全配置标准抓好落实”。 已采纳 市一级交通部门没有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权限。
市交通局 1 P25建议删去“(二)交通运输”中“开展铁路沿线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危险货物铁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托运、违规承运危险货物行为。严厉打击危及铁路运营安全的机动车违章驾驶行为。”理由为在三定方案中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无此权限。 未采纳 根据市铁护办职责分工,铁路沿线安全整治由交通部门负责。
2 建议将“完善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位一体’防控模式,坚决将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禁止寄递物品堵截在寄递渠道之外。强化寄递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火灾、车辆安全、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寄递安全综合治理,健全联合监管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单独划为市邮政管理部门。因为此项职责权限不是交通部门,而是邮政管理部门,且市邮政管理部门是市安委会成员单位。 未采纳 该章内容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寄递业务作为交通运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此项内容,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监管部门为市邮政管理部门。
市住建局 1 在第六大项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第五小项建筑业中,建议将“......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删除。 已采纳 目前六安市住建局尚未收到任何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有关文件。
市委编办 1 “三、织密安全风险防控网络(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建议将“推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或管理的重点部门设立安全监管内设机构。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安全监管体制,大力开展‘一支队伍管执法’活动,指导和规范乡镇、街道、功能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建设。”修改为“推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或管理的重点部门明确内设机构牵头行业安全监管工作。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推动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指导和规范乡镇、街道、功能区明确承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机构和人员。”
已采纳 负有安全生产监管或管理的重点部门设立安全监管内设机构没有相关政策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明确,“乡镇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要落实相关职责,确保责有人负、事有人干”。
2 “四、优化安全生产法治秩序(三)强化执法能力建设”
建议删除“推进危化品机构改革,强化危化品安全监管力量。”
已采纳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明确,“将法律法规赋予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的有关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以及地质灾害……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此处不需要再单独提出。
3 “四、优化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四)创新监管执法机制”
建议将“依法委托乡镇(街道)执法”修改为“依法赋予乡镇(街道)执法权”。
已采纳 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依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也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县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交由能够有效承接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使”,不再仅限于实施委托执法。
团市委 1 在第九项推进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第一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第二段内容中,将“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和“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活动,持续实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六安行”系列精品活动。”修改为: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和“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活动,持续实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六安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系列精品活动。 已采纳 根据团市委要求,将“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纳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提升重要内容。
市金融监管局 1 建议将第35页“建立上市公司安全生产信息强制性披露机制”删除。
理由:上市公司规范治理和信息披露需遵守法律层面的公司法、证券法,证监会层面的证监会令、证监会公告,交易所层面的相关规则规定,若市级出台文件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未必按照此要求执行。
未采纳 与《安徽省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要求保持一致。
市财政局 1 建议将P39“(二)加大政策支持”中“支持加快建立与安全生产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经费保障管理制度,优化创新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方式。”修改为“支持加快建立与安全生产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经费保障管理制度,优化创新资金使用方式。”
已采纳 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财政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规定,专项资金“确需设立的,由主管部门通过预算评审论证后,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设立背景、政策依据、绩效目标、执行期限和资金规模等相关资料,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批准”。


文件

六安市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根据国家安徽省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进展与成效

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作为安全生产领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举措,坚定不移地贯彻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不断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与机构改革,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重点、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制度,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以委、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修订出台了六安市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六安市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六安市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一系列文件将市政府安委会调整为安委会,由市长任安委会主任、其他副长任副主任的安委会,组建15个专项领导小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体体系进一步明确;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部门的监管责任;出台了《六安市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若干意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不断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健全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安全基础和监管能力建设。各地、各单位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委、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确定18家试点企业,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类推进,全面推行“六项机制”建设。在工贸领域,组织对金寨、霍山、叶集等县区工贸行业企业“六项机制”建设暨专家“1+1”帮扶工作开展督导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攻坚行动“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抓严管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不断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明显优化8个县区156个乡镇均成立了乡镇安监所(分局),2018年起分别对乡镇安监所、园区分局执法人员配备了便携式移动执法终端和执法记录仪,2020年不断加大县区执法终端的配置率,通过提升科技水平加强执法水平的提升印发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其行政处罚内审程序的规定(试行)》1235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接入社会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加大事故查处问责力度,完善了事故调查及其行政处罚工作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提高事故查处、行政处罚工作质量和效能。制定了《六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为单位长期法律顾问印发了《六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六安市人民检察院专题会议纪要》、《关于建立全市安监部门和审判机关相关工作机制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全市安监部门和公安机关相关工作机制的通知》,就信息共享、线索移交、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等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全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三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巩固加强,实现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大幅下降。全市连续3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2015年相比,2020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较大事故起数分别下降18.5%20%,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7%33.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分别下降76.3%68.2%

 

 

 

 

2 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主要指标统计表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年基数

2020年实际数

2015年降幅(±%

规划值(下降)

实现情况

主要

指标

1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335

273

18.5%

10%

完成

2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127

88

30.7%

10%

完成

3

较大事故起数

5

4

20%

15%

完成

4

较大事故死亡人数

18

12

33.3%

15%

完成

5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228

0.054

76.3%

30%

完成

6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67

1.74

-159.7%

19%

未完成

7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2.14

0.681

68.2%

8%

完成

8

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

0

0

/

全省平均

完成

9

火灾10万人死亡率

0

0

/

全省平均

完成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仍处于安全风险隐患凸显期,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相应增多。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随之增加。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安全生产问题不断涌现。安全生产新兴风险加大,事故成因复杂多样,复合型事故有所增多,重特大事故由传统高危行业领域向其他行业领域蔓延。因新冠疫情等因素导致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制约因素增多,给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的变数。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仍然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深入实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将持续为安全生产释放政策红利、法治红利和技术红利。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了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有利于从根本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客观上为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事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局面。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是负重前行、大有作为的关键期,也是实现持续稳定好转的爬坡期、过坎期。要充分利用新机遇新条件,妥善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和挑战,坚定推进安全生产治理,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显著改善。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根本目的,全力防范化解安全生产系统性风险,解决重点行业领域瓶颈性、根源性、本质性安全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安全生产精准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党的领导、统筹推进全面加强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面和全过程,总揽全局、协调方,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的体制优势转化为推安全生产工作的强大力和坚强保障。

——坚持人民至上、生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展理念,坚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坚持系统规划标本兼治坚持立足当前与眼长远相结合,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安全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塑造与安全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优化安全布局,更地实现展质量、结构、规模、速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风险防控、精准施治。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瞄准重大安全风险及挑战,在补短板、漏洞、强弱项上精准力,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有效消除和管控风险,做到预警发布要精准、抢险救援要精准、监管执法要精准。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法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深化安全生产体制 改革,加快形成系统完整、权清晰、监管高效的安全生产治理制体系;深入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筑牢安全生产屏障。

——坚持广泛参与、社会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构建企业负、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治理格局。

(三)规划目标

2025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立,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较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状况趋稳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2035,基本实现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重大事故得到根本遏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专栏1  十四五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5年目标

指标属性

1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33%

约束性

2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5%

约束性

3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10%

预期性

4

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有效防范

预期性

5

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坚决遏制

预期性

 

三、织密安全风险防控网络

(一)凝聚安全发展共识

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持续走深走实。督促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分批组织安全监管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轮训。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学习与运用效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企业评优评先、绩效考核、年终述职工作中。鼓励和支持地方、行业主要媒体在报、网、墙、微等平台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专栏,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的大讨论。建设安全生产科普宣传教育、安全法治宣传和安全体验基地,在有条件的社区公园、广场、乡村服务场所等设置专题展板等,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及时曝光安全生产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积极探索安委办实体化运作,更加充分有效发挥各地安全生产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推进非煤矿山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厘清综合监管部门与各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理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关系和运行机制。推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或管理的重点部门明确内设机构牵头行业安全监管工作。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推动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指导和规范乡镇、街道、功能区明确承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巡查制度,规范巡查内容、程序和标准,强化安全巡查结果的运用。

)落实党政领导责任

强化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探索建立新任领导干部任前安全生产教育、专题培训、谈话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履职纪实、提醒制度。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失职追责”,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年度工作任务清单。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工作述职和第一责任人履职报告制度。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带队督查检查安全生产制,开展重要日和重大活针对性督查检查。聚焦重点地区,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挂牌督办和约谈。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制,规范考核内容、程序和准,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夯实部门监管责任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依法依规态调整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的部门权力清单,优化行业监管部门任务分工,合理区分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责任边界,扫清监管盲区,化解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理顺农业农村、新型燃料、非A级景点、餐饮场所燃气、房屋装饰装修、危化品车辆经停、锂电池存放及组装、氢燃料电池生产、氢气灌充、监管目录外部分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监管职责,消除监管漏洞盲区。建立新产业、新业态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界定行业主管部门,填补各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空白。优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分工,重点解决谁来干干什么的问题。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健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治理机制推动企业建立从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切实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健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肃追究对事故发生负有重大责任的社会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法律责任,依法实施相应的行业禁入。健全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组建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团队,建立重点培养、严格考试、规范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专业能力。严格重点岗位资格准入管理,推进班组标准化建设,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基础。从严约束规范安全中介机构执业行为,实行安全评价报告公开制度。健全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绩效奖励政策,提高安全生产奖酬。深化落实安全诚信、安全承诺、舆论监督等措施,出台六安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不断健全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完善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加大安全生产黑名单企业经济、行政、刑事责任追究,建立事故损失的评估和认定机制。

)严肃目标责任考核

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级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严格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推动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地方高质量发展、平安建设、部门绩效、领导干部政绩等考核内容,持续加大考核权重。按要求开展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述职评议。建立安全生产绩效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推行安全生产监管政务及履职第三方评估考核制度。

)严格责任追究

落实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职务违法犯罪问题线索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约谈、问责机制。健全事故直报制度,依法严肃追究瞒报、谎报、漏报、迟报责任。完善调查评估机制,依法开展事故调查,推动调查重点延伸到政策制定、制度管理、标准技术等方面,完善事故挂牌督办制度,建立责任追究、整改措施落实等情况评估机制,加强事故统计分析和预警。严格落实“四不放过”制度,按照《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有关规定,加大事故前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责任追究。加强对未遂事故和人员受伤事故的调查分析,严防小风险酿成大事故。定期开展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回头看”活动完善事故调查制度,建立事故暴露问题整改督办机制,加强对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估。

四、优化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加快构建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法规、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事故调查处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结果的运用,建立执法信息反馈、立法后评估与立法清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推动市加强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建设,解决区域性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二)推进标准动态管理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快推动行业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制定修订安全管理、风险隐患识别评估、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等安全生产类标准;依托安全生产标准网上公开和查询平台,公布所有安全生产国家、行业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强化标准跟踪评价和宣传贯彻培训,推广安全生产标准微课云 加快安全生产领域强制性安全标准制定、修订,推动企业标准化与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实施安全生产企业标准一企一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聚焦应急管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制定严于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严格落实企业标准化创建、复评、退出等机制,到2025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率达到80%,其中高危行业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达标率达到100%

(三)强化执法能力建设

厘清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的现场检查、行政处罚、事故查处等权限,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执法监督力量,推动安全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整合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巡查、督查队伍,建立以检查为统领,集风险防范、事故调查、行政处罚、案件移送于一体的工作体系。优化配置安全监管力量,实现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推动安全监管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完善安全监管执法人员选拔、培训、考核等制度,充实一线执法队伍,保障执法装备及业务培训。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信息公示。贯彻中央对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监察工作要求,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跨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

(四)创新监管执法机制

科学划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试行安全生产差异化监管执法,加强对高风险企业的监督检查。科学制定市、县级安全执法检查计划,统筹开展专项检查和综合性检查,确定检查项目和频次。明确市县执法管辖范围和重点,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执法职责、执法范围和执法重点,实施分类分级执法,避免多层多头重复执法、层层下转移执法责任。确定各级执法管辖企业名单,原则上一家企业对应一个层级的执法主体,下级应急管理部门不对上级部门负责的企业开展执法活动。充实加强基层一线执法力量,合理规划、调整市、县(市、区)执法机构,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员配置。严格准入门槛,实施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建立执法人员入职培训、定期轮训和考核制度,加大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一线执法人员履职能力。将应急管理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依法赋予乡镇(街道)执法权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完善安全执法监督机制,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形成监管执法合力。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实施第三方协助监督检查的机制。健全安全监管执法机构与公安、检察机关安全生产案情通报、证据互认、证据转换、法律适用、检验认定处置等协作配合机制。完善安全生产政府法律顾问、执法行为审议制度及重大行政执法决策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执法系统完善升级和应用,大力推动网上执法、视频巡查、电子文书、智能辅助等新型执法模式,全面应用精准执法终端,提升精准执法能力。建立法律法规标准库和案例库,规范监管执法流程和自由裁量权推动企业诚信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企业诚信评价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智能化。

五、筑牢安全风险防控屏障

(一)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学习城市生命线“合肥模式”,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体系,建立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数据库,构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网,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电梯、通讯、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重点领域。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覆盖,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

)优化规划安全布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安全论证制度,以规划布局引导构建安全发展格局,严格规划选址、布局、建设、使用等方面,加快形成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的城市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布局,从源头上确保安全生产划定叶集化工园区周边土地安全控制线,严格控制安全控制线内的土地开发利用。严格安全强制性要求促进企业加快改造升级,强化安全生产硬约束推动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能,建立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企业退出和落后产能化解机制,关注产业升级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严格高危行业领域新建项目安全评估审查,强化全过程安全监管,落实推动第三方监督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报废处置等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推动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区域周边土地安全控制线,严格控制安全控制线内的土地开发利用。严格落实规划安全风险评估责任,加强对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规划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

)严格安全生产准入严格工业园区等功能区、企业和项目选址符合规划设计安全要求。开展招商引资安全风险评估,根据高危行业项目准入条件,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逐步建立高危行业领域的国土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审批等联合审批制度。建立更加严格规范的安全准入体系,加强矿用、消防等特种设备安全准入,优化交通运输和渔业船舶等安全技术和安全配置水平。进一步推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入园,落实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矿山等“禁限控”目录;持续推动安全生产落后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淘汰,取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小矿山,对尾矿库严格做到只减不增。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从严审批重点行业领域建设项目。落实强制性工艺技术装备材料安全标准抓好落实按照相关部委制定的交通运输和渔业船舶等的安全技术和安全配置标准;强制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提高高危行业领域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准入条件,严格执行“两个禁入”提升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关键岗位人员职业安全技能。

)全力管控安全风险建立完善各行业领域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行安全风险分级分类进行管理,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鼓励引入第三方参与安全风险评估。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重点环节,适时开展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针对不同安全风险等级的企业,施行差异化监管执法。安全生产深融入“智慧城市”“城市更新”建设,强化安全风险态监测、预、识别、评估和处置。建立大客流监测预警应急管控处置机制。加强重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严密防控电化学站、电汽车、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设施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安全风险。加快推进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构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优先开展智能化作业和危险岗位的机器人替代,有序推进智能化试点示范,在关键风险位置示范机械化换人。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自动控制等技术与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网络化平台项目示范,带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发展转型升级。加强化工、桥梁、隧道、电力、油气、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设施安全风险防控。

)精准排查治理隐患完善安全生产隐患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标准,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实现“清单+闭环”的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及时改销和整改效果评价。将安全风险预防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支出范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督促企业严格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强力推进“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落实风险管控措施。以危险化学品、矿山、消防、道路交通、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为重点,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情况,加大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效的监管突出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以及教育培训、安全投入等的重点,减少安全生产资料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为企业减负综合运用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查处、技术改造、联合执法等手段加强全方位安全监管和隐患整治,强化隐患闭环管理,落实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企业强制退出机制。建立安委会负责人督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制度,强化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全程督办,规范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档案管理。完善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拓展安全生产隐患举报渠道,完善举报信息收集、核实、受理和查处的办事程序和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办法,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构建市、县、企多级联动的隐患数据库,综合分析各类安全生产隐患。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

严密防范已淘汰的落后产能异地落户、办厂进园。健全城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关停并转、退城入园等支持政策措施。全面排查和管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强化高危化学品和高危工艺风险管控,升级重大危险源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施互联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程,重点攻坚叶集化工园区本质安全与系统安全整治提升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化精细化工企业反应、油气储存场所安全评估。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登记鉴定制度。强化托运、承运、装卸、车辆运行等危险化学品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统筹推进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建设2023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全部强制安装4G远程提醒监控系统,实行运输过程实时定位及路径记录。加强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及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强化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管理,建立部门联动、区域协作、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形成覆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完善油气输送管道、储运设施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完善油气输送管道地理信息系统,强化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管控。加快建设统一的危险化学品产供储销全链条监管与服务平台,实现来源可循、去向可溯、全程监控。力争实现化工事故总量、较大及以上事故总量比十三五期间下降15%以上。完善全市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推进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信息协同共享。

非煤矿山安全

严格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企业安全生产许可,深入推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引导长期停产停工、恢复无望的非煤矿山加快退出;紧盯非煤矿山重大安全风险管控,严防地下矿山采空区坍塌、中毒窒息、火灾、跑车坠罐、透水、冒顶片帮,露天矿山坍塌、爆炸等事故,严厉打击外包工程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落实地下矿山、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深入开展尾矿库“头顶库”安全整治、推进无生产经营主体尾矿库、长期停用尾矿库闭库销号

(三)消防安全

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实行“一一策”消防车通道治理。聚焦老旧小区、城乡接合部、物流仓储电动车充电设施、外墙保温材料等突出风险开焊整治集中开展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九小场所、三合一场所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治理。推动各地每年将老旧场所消防风险治理列入实事工程、民生工程,落实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健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材料新设备新业态火灾风险预估预判机制,优化落实本质安全措施。加强基层一镇一委一站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乡村火灾隐患整治,强化对乡镇工业园、特色小镇等乡村新兴产业消防安全管理,推进乡镇农村公共消防基础建设。推进学校及幼儿园、养老服务、娱乐场所、宾馆酒店、商场市场、旅游景区、医疗卫生、宗教场所、文物建筑和博物馆等行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推动建立基层消防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和城市消防大数据库。统筹水上消防能力建设。完善政府年度消防工作考核、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消防安全重大问题问责、火灾事故调查评估制度等。全面推行单位风险隐患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风险申报制度。

道路交通安全

重点整治临水临崖、连续长陡下坡、急弯陡坡、危桥、隧道、无中央隔离设施的一级公路、农村马路市场等路段及部位,推进团雾多发路段科学管控;依法加强对违规长途客车、卧铺客车、旅游客车、“营转非”大客车、客运包车、面包车,“大吨小标”、非法改装货车、重载货车等运输车辆的重点监管,依法严查严处客运车辆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重点车辆驾驶人动态监管,督促客运车辆司乘人员规范使用安全带,严格旅游客运安全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重点整治常压液体危险货物不合规罐车、非法夹带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特大型公路桥梁、特长公路隧道、饮用水源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通行管控。严把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的审批关,不再对800公里以上的客运线路进行审批,只减不增。加强对现有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的风险评估,强化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开展驻点帮扶,精准施策,推动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五)交通运输(除道路交通安全外)

开展铁路沿线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危险货物铁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托运、违规承运危险货物行为。严厉打击危及铁路运营安全的机动车违章驾驶行为。开展水上运输领域商渔船碰撞、港口客运和危险货物作业等隐患排查治理

完善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位一体防控模式,坚决将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禁止寄递物品堵截在寄递渠道之外。强化寄递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火灾、车辆安全、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寄递安全综合治理,健全联合监管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

工贸安全

以钢铁、粉尘涉爆、铝加工(深井铸造)、有限空间作业为重点,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工贸行业安全专项整治。推广应用粉尘涉爆领域湿法除尘工艺、铝加工(深井铸造)自动化监测报警和联锁装置等先进技术装备。加快实施建材行业安全风险较高的岗位机器换人。加强对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餐饮等人员和货物密集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严格大型群众性活动报批程序,严防群死群伤事故。

建筑施工安全

建立市政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整治危险性较大单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落实、重大危险源(高架桥、深基坑、脚手架、高支模、桥梁安装)管控等,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健全建筑施工安全信用体系。深化房屋市政、公路、水利、电力场(厂)内建设改造等工程的专项整治。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推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督促企业对临边、洞口、攀登、悬空登高和交叉作业部位等区域实施重点防护,严防高处坠落、坍塌、起重伤害、中毒和窒息事故重点打击“三违”现象。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转包分包、挂靠、租借资质、超越资质、假冒资质承揽工程等行为,加大对重大工程、重点地区、高风险时段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施工安全管理,强化农村住房安全监管。

)农林渔业安全

完善农业机械注册登记、安全检验和驾驶培训制度,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强化对重点机具、重要农时以及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重点主体的安全监管。规范沼气设施全周期管理,严格落实农村沼气设施属地安全管理责任。加强畜禽屠宰、生物制品等涉氨涉氮企业、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大型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型养殖场拆除、扩建施工过程风险防控。加强林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和安全风险防控,强化林区旅游业安全管理提升森林火灾预防和早期火情处理能力。加快渔船安全、消防、救生及通讯导航等安全应急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强化隐患突出的乡镇自用船舶、渔船和渔港水域安全监管,严厉打击乡镇自用船舶和渔船超员超载、超风级超航区冒险航行作业、“三无船舶”非法涉渔行为。

)功能区(含工业园区、物流仓储园区、港口园区等)

统筹工业园区、物流仓储园区等功能区安全布局,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布局,严格控制高风险功能分区规模。推动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封闭化管理,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开展园区整体安全风险评估。深化冶金有色等产业聚集区的安全管理,强化高温熔融金属、冶金煤气、深井铸造等冶金有色行业重点领域执法检查。加快建成应急管理部门与辖区内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联网的远程监控系统深化仓储物流园区风险隐患整治,加强仓储物流园区内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及装卸安全管理。加强水运港口区域安全监督。完善园区消防设施、消防车道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园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建立园区集约化、智能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园区内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基础设施实时风险监控预警。

)特种设备

积极推动特种设备纳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和风险评估,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分类分级监管。开展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行为专项治理;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大设备等四重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职业技能,筑牢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基础。完善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电梯无纸化维保和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推动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开展电梯维保模式和检验检测方式改革。建成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气瓶保险。

十一)城市建设与运行安全

建立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强化与市政设施配套的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完善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隧道桥梁、管线管廊、道路交通、燃气工程、排水防涝、垃圾填埋场、渣土受纳场、电力设施及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的技术标准,提高安全和应急设施的标准要求。

组织开展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摸底调查,推动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信息及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设。推进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展渣土受纳场常态监测,完善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强化城市供水、热力、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境治理等安全监督管理。强化城市电力安全监测和运行安全分析,提升大面积停电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完善城市建设与运行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体系和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施工安全管理,强化农村住房安全监管。

(十)民爆行业安全

强化民爆物品领域安全防范,深入开展民爆行业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加强民爆物品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安全风险管控和重大危险源管理。严格落实民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开展安全监管执法,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销案闭环。组织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开展安全管理制度宣贯、培训和考核。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民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十)水利系统安全

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深入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工程危险性较大单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落实、重大危险源(深基坑、脚手架、高支模、起重吊装、围堰)管控等,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监督。严格落实水库大坝、农村水电站安全责任,继续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强化小型水库运行安全管理。强化防洪安全风险防控,加强水工程安全风险监测监控,强化水工程联合调度,做好抢险技术支撑。指导企业开展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状况评价。

(十)文化旅游安全

强化文化旅游安全制度建设,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行业多元化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常态化应急预案,增强突发应对处置能力。强化多部门协调配合,健全文化旅游安全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加强节假日等重要节点、重点时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重点督促A级旅游景区、上网服务场所、文化娱乐场所、文物博物馆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抓好消防工作。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加强旅游安全预警提示。强化文化旅游安全能力建设,指导行业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公众宣传引导力度,提升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将安全生产作为文化娱乐企业评星评级等重要依据和条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十)校园安全

以消防、校车交通、实验室危化品、校舍及教育教学设施为重点,深化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安全教育,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强化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提升学校人防、物防、技防整体水平。围绕重要节点、重点人群、重点时段,持续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督促校外培训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整治

(十)民政服务机构安全

加强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制度体系、安全生产行业监管体系,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发挥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六安市智慧养老安全监管“一网通”云平台,加强对全市养老机构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健全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消防安全演练,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增强重要时间节点、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中民政服务机构服务管理能力。

(十)自然资源领域安全

严格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在用地审批等方面加强污染地块等各类安全准入管理,严格安全控制线内的土地开发利用。加强监管执法,严格依法查处无证勘查开采、重大越界勘查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编制实施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七、强化应急救援处置效能

(一)夯实企业应急基础。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与演练制度,加大对企业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政企预案衔接与联动。强化重要岗位、重要部位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实操性监督检查,强化制度化、全员化、多形式的应急救援演练。完善企业应急预案修订与备案制度。推动规模以上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建立内部监测预警、态势研判及与周边企业、政府的信息通报、资源互助机制。实施以基层为重点的实战化应急演练。提升自救互救技能。

(二)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快推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提升全市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搜救等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霍邱矿山救援队、叶集化工园区危化品救援队救援能力和水平。健全各县区间的联合救援机制,完善邻近县区、与相邻市县间的跨区域联合救援机制,完善事故现场救援统一指挥机制。推动工业园区、开发区内企业联合建立专职救援队伍。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社会化运行模式,培育专业化应急救援组织。

(三)增强救援保障水平。完善市县两级以及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间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体系,提升应急救援机构与事故现场的远程通信指挥保障能力。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多部门联动救援救治长效机制,完善事故救援救治网络。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与调运制度,加强应急物资实物储备、市场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建设,构建应急物资储备与调度管理平台,强化建立各地区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及联合处置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与演练制度,强化制度化、全员化、多形式的应急救援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重新修订、备案。完善应急救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应急救援社会化有偿服务、应急装备征用补偿、应急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等政策。合理规划建设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强化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八、强化风险治理技术支撑

(一)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实施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专项行动,严格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发证。加快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管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智库建设,逐步完善安全生产专家库,配齐各专业安全生产专家队伍,提升专家智力支撑能力和水平。积极培养企业安全生产复合型人才和岗位能手。推动安全生产纳入各类职业培训内容,强化现场实操实训。

(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聚焦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原因、复合灾害事故风险防范与应急救援等方面,开展风险辨识、预测预警与分析处置等方法。优先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的监测预警装备和轻量化、便携化、高机动性的应急装备,提升安全生产危险工艺和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探索研究事故的超前预测、动态监测、主动预警和应急指挥决策、应急通信保障等关键技术,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

(三)推进安全信息化建设深化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现分级分类、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及时预警。汇聚消防安全、交通运输、城市生命线、大型综合体等城市风险感知数据,加快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公共信息系统。推进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支撑,提升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引导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开展基于信息化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基于大数据下的特种设备智慧监管体系。

九、推进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一)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鼓励和支持各类媒体开设不同形式的安全生产专题专栏,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安全发展。实施全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建设安全生产教育平台,引导公众践行安全生产生活方式。将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师资人员的配备和培养,鼓励中小学开办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课堂,强化基础阶段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作为公民法制和科学常识普及、职业技能培训等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统一的安全生产科普知识库,推广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鼓励安全文化作品创作,丰富安全生产宣传产品,创新安全生产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活动。

安全知识“五进”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应急培训,及安全常识和应急知识,加快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活动持续实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六安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系列精品活动。建设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和安全体验基地。在有条件的社区公园、广场、乡村服务场所设置专题展板。推动建设具有特色的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与场馆。

(二)推动社会协同治理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评价制度,将企业安全生产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开。建立上市公司安全生产信息强制性披露机制实施安全绩效领跑者制度,采取荣誉表彰等措施激励企业实现更高标准的安全目标。积极发展安全生产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建立安全生产服务企业诚信档案。发布政府采购安全生产服务清单。鼓励协会、联合会、商会、慈善组织、志愿者团体等社会组织参与安全生产工作,鼓励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宣传等活动,健全社会组织、媒体、公众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的激励机制。建立公众参与安全管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鼓励公众对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格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反馈时限。充分利用“12350”安全生产热线和举报平台,建立安全生产举报闭环管理机制,健全违法举报奖励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安全生产。

十、实施安全提升重大工程

(一)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以危险工艺自动化改造、安全防护距离达标改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为重点,搭建化工园区风险评估与分级管控云平台。全面完成尾矿头顶库治理。实施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和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持续开展路侧险要路段实现警告标志、减速带、路侧护栏“三必上”,隐患路口实现警告标志、道路标线、减速带、警示桩、交通信号灯“五必上”安全设施建设。开展企业专职消防队、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标准化建设,实施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等重点场所消防系统改造,打通城镇消防生命通道

(二)监管执法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机构的执法工作保障条件建设,建设和完善业务保障用房和特殊业务用房。更新补充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个体防护装备、执法制式服装和调查取证装备,配备一体化、实用性强的执法装备和智能移动执法终端,合理保障安全监管机构执法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根据各执法地区不同的区域特点调整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所属执法机构执法车辆配备的类型和数量,补充更新执法车辆。

(三)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

围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烟花爆竹、消防、民爆、工贸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建设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企业监控联网,实现对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和趋势分析。建设智慧矿山安全信息化工程,推动矿山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向监管监察+服务模式转变。建设灾害事故防控气象支援系统,完善旅游景区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调查,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数据库,编制安全生产危险性分布和风险评估分布图。建设涵盖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等行业领域,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安全风险监测网络。推进重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监测联网,建成以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重点行业企业在线监测联网、风险防控预警、远程监管监察等一体化的信息化体系,实现智能监管监察和精准风险防控。构建生产、使用、运输、贮存、经营、废弃处置环节的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监管系统。加快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行政许可、监管执法、安评管理、重大隐患治理等数据整合集成、动态更新。

(四)安全教育训练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工程

建立安全生产高危行业应急救援实训演练基地,配置应急救援实战实训演练和指挥决策、综合实训演练设施,提升应急救援指战员精准指挥决策和专业应急救援能力。依托网络平台,打造一个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融合、多终端,全覆盖,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线上培训生态圈。

(五)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应用工程。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培育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协同创新模式,扩大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领域的融合创新与推广应用,推动生产、仓储、物流、环境等各环节各方面的管理模式升级,促进跨企业、跨部门、跨层级的生产管理协同联动,提升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

(六)城市安全能力建设工程。根据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标准,深入实施城市和重点地区安全风险管控建设工程,增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尾矿库、建设施工作业、人员密集区域、城市生命线、城市交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城市抗灾应急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工程,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积极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十一、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明确任务分工

各地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并公布安全生产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制定规划实施方案,细分落实规划的主要责任和主要目标,明确各部门相关责任。鼓励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各地区安全生产规划实施情况信息公开,鼓励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大政策支持

加快建立与安全生产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经费保障管理制度,优化创新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方式,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投入,着重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配置和能力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重大安全风险防控与隐患治理和安全生产救援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健全监管与审计机制。鼓励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和社会捐赠资金增加安全生产公益性投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政策,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作用,探索建立监管部门、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企业多方参与、互动共赢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三)加强交流合作

依托安全生产各类对话交流平台,促进安全发展理念、管理制度政策、安全产业技术、安全数据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安全生产交流合作,开展城市间安全交流合作。

)强化考核评估

健全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工作协同配合机制以及信息通报、形势会商、风险交流、协调联动等制度,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各成员单位落实安全职责,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形成监管合力。安委会将定期对各县区安全状况改善、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安全生产重大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调度,结果向社会公开。在2023年、2025年底,分别对本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考核结果向政府、安委办报告,向社会公布。


六安市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 .docx

六安市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pdf

解读

【七要素解读】《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等精神,市安委会印发了《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依据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根据国家《安徽省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规划》。

二、制定的意义及总体考虑

安全生产关系千家万户,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深刻论述安全生产红线、安全发展战略、安全生产责任制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按照省、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应急管理领域“1+2+N”规划体系布局,《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列入我市一般专项规划,用于指导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市应急管理局自2020年10月牵头启动《规划》编制工作,选调专业力量成立《规划》编制起草组,与“十四五”市应急管理领域其他规划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

三、规划起草过程

为确保《规划》编制成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分工明确,成立编制小组。根据《六安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六安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六应急函〔2020〕99号),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组,明确了由安全生产综合协调科牵头,各有关科室(单位)会同具体承担《规划》编制工作,并分解工作任务和制定进度安排。

2.积极开展调查研究。2020年11月-2021年10月,规划编制小组积极收集安全生产领域的“十三五”规划、最新法律法规、历年发布的政策文件、工作总结等一系列资料,在疫情防控不宜外出的情况下,规划编制小组积极探索调研新思路,通过函调方式向市直有关单位和县(区)等应急管理局展开调研,之后在疫情相对平稳阶段,前往各县(区)应急管理局开展调研活动,形成《规划》基本框架、指导思想、核心目标和主要任务。

3.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议。2021年11月,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召开《规划》专题研讨会议、发布《关于征集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领域重点建设工程的函》,广泛听取全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意见与建议,并公开征求安全生产领域重点、重大工程项目,根据反馈意见和会议讨论,编制形成《规划(初稿)》。

4.内部征求意见。2021年12月-2022年2月,市应急局积极加强与各部门单位的沟通,发布《关于征求《六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