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浏览次数: 征集单位:市发改委 征集时间:[ 2021-12-13 00:00 ] 至 [ 2022-01-12 00:00 ] 状态:已结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 文件
  • 解读

为推动粮食产业强市建设、高水平保障区域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助力“红色六安绿色振兴”新篇章,依据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1-2035)》、《“十四五”粮食产业强国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六安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实际情况,市发改委牵头编制了《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全市人民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

一、征集时间

按照规划编制工作安排,征集时间为2021年12月13日起至2022年1月12日。

二、征集方式

(一)登录六安市人民政府网“全市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平台”(http://www.luan.gov.cn/hdjl/yjzjk/yjzjk/index.html)或六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征集调查”栏目(http://fgw.luan.gov.cn/hdjl/zxdc/index.html)留言;

(二)书面信件。邮寄地址:六安市政务中心13楼1301室,邮编:237000;

(三)电子信件。发送至电子邮箱:1449540593@qq.com;

(四)联系电话:0564-3324603。

来信请注明“六安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意见建议”字样及来信人姓名、联系方式,真诚欢迎您为六安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提出宝贵建议!

 

附件:1.关于《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2.《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六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12月13日

 


附件1

关于《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市发改委 2021年12月)

现将《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起草情况说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与过程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十四五”时期是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重要性的凸显期、“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攻坚期。本规划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1-2035)》、《“十四五”粮食产业强国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六安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实际情况,编制《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的重要依据。

2021年9月-10月,为做好《规划》起草工作,我委早决策、早动手,就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各专项专题问题开展了调研、会商、座谈工作,并收集市直各单位所提供的基础资料。2021年11-12月,我委委托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进行《规划》编制研究。从《规划》整个编制过程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我委积极组织推进,市直相关部门对《规划》的编制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三方机构驻点办公半个月,经多次协调会、征求意见、部门走访等环节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原则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着重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全面落实上级精神和要求,突出规划指导性。紧紧围绕国家、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十四五工作要点,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规划任务坚决落实到位,充分对接国家和省规划。二是彰显地方特色,突出规划可操作性。按照靶向思维、问题导向原则,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重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充分衔接各类规划和指标,突出规划可考核性。

三、主要内容

1. 全面总结“十三五”以来六安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的主要成绩,分析存在问题,预测发展趋势,并形成专题评估报告。

2. 分析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的优势和短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设计“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规划指标体系,提出“十四五”实施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发展目标及测算方法。

3. 研究提出“十四五”主要任务,实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获得新跃升,仓储物流设施能力实现新跨越,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科技人才兴粮兴储迈开新步伐。

4. 谋划提出一批粮食和物资储备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指导帮助列入国家、长三角以及省相关规划。

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0564-3324603
来信来访渠道
六安市政务中心13楼1301室,邮编:237000;
其他渠道
发送至电子邮箱:1449540593@qq.com;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序号

反馈单位

意见建议

采纳情况

原因

1

市委宣传部

无意见

 

 

2

市委编办

无意见

 

 

3

市财政局

1、建议将规划中“各辖市区、各市(县)区”修改为“各县区”。主要原因是:规范表述。

2、建议将P31页“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经费,争取各级财政将当年一般预算支出的一定比例用于财政粮食投入”修改为“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粮食安全”。主要原因是: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实施意见》(皖政〔2015]99号)规定,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资金保障。

3、建议删除P32页“新建储备粮库,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征或免征”。主要原因是:行政事业姓收费减征或免征权限在省级。

 

采纳

 

4

市水利局

无意见

 

 

5

市生态环境局

无意见

 

 

6

市农业农村局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正文第2页)建议修改为:我市坚守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落实粮食扶持政策,抓好粮食收购,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0年度,我市粮食播种面积913.59万亩,粮食面积连续三年稳定在910万亩以上;产量69.14亿斤,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69亿斤以上。

采纳

 

7

市市场监管局

无修改意见

 

 

8

市自然资源局

无修改意见

 

 

9

六安海关、中储粮六安直属库有限公司、农发行六安分行、国调队六安调查队

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反馈时间:2022年1月17日 17时32分

2021年12月13日至2022年1月12日,我委书面征求了六安市粮食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同时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截至2022年1月12日,收到公众反馈意见1条;收到有关单位反馈4条,其余10个单位无修改意见。具体采纳情况如下表:

序号

单位/姓名

意见建议

采纳情况

原因

1

公众蔡*杰

规划中“各辖市区、各市(县)区”要修改为“各县区”。

采纳

 

2

市委宣传部

无意见

 

 

3

市委编办

无意见

 

 

4

市财政局

1、建议将规划中“各辖市区、各市(县)区”修改为“各县区”。主要原因是:规范表述。

2、建议将P31页“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经费,争取各级财政将当年一般预算支出的一定比例用于财政粮食投入”修改为“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粮食安全”。主要原因是: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实施意见》(皖政〔2015]99号)规定,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资金保障。

3、建议删除P32页“新建储备粮库,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征或免征”。主要原因是:行政事业姓收费减征或免征权限在省级。

 

采纳

 

5

市水利局

无意见

 

 

6

市生态环境局

无意见

 

 

7

市农业农村局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正文第2页)建议修改为:我市坚守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落实粮食扶持政策,抓好粮食收购,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0年度,我市粮食播种面积913.59万亩,粮食面积连续三年稳定在910万亩以上;产量69.14亿斤,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69亿斤以上。

采纳

 

8

市市场监管局

无修改意见

 

 

9

市自然资源局

无修改意见

 

 

10

六安海关、中储粮六安直属库有限公司、农发行六安分行、国调队六安调查队

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文件

 

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

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的通知

六发改粮规〔202212

 

各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委属企业:

按照《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根据《安徽省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发展规划》相关要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制定了《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六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117

 

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

202112

 

前言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和物资储备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粮食和物资储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更是加快建设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高效物资储备体系的攻坚期。编制《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对于推动粮食产业强市建设、高水平保障区域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助力红色六安 绿色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1-2035)》、《十四五粮食产业强国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六安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实际情况编制,是指导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背景

十三五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化解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的关键窗口期。六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特别是亲临六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粮食安全主线,全面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从粮食种植、生产、流通、储备、产业发展等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夯实基础,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之下,安徽省的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化,这既为新一轮发展提供重要契机,又存在一定的压力。六安作为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大市之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树立全局视野,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取得成效

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

六安市坚守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落实粮食扶持政策,抓好粮食收购,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0年度,六安市粮食播种面积913.59万亩,粮食面积连续三年稳定在910万亩以上;产量69.14亿斤,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69亿斤以上。

2.粮食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时期,为确保粮食安全,切实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六安市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项目的谋划和申报力度。截至2020年底,全市全社会完好仓容量245.5万吨。2020年,争取国家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财政补助资金共16975.8万元,将新增高标准粮食仓库13万吨。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深入开展星级粮库创建活动,严格按照星级粮库评选标准,对标对表,认真落实。市局组织专家组开展检查评定,经过考评组现场检查和资料检查,原有30家粮库通过星级粮库评审,其中五星级粮库”1家,四星级粮库”3家 。仓房质量的提高和配套功能相对完善,为科学储粮、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储粮环境的改善,提高了保粮管理水平,降低了粮食损耗,延缓了粮食品质劣变。加快粮食物流设施建设,一大批中转能力强、机械化程度高的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全市粮食物流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020年全市落实政府成品粮储备1700吨,分别存放在裕安军供站、金安孙岗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等4个库点。全市企业成品粮储备通常保持在11800 吨至29000吨之间,成品粮储备规模符合省局计划要求,能满足主城区常住人口7天市场供应量。虽受2020年疫情巨大影响,但全市粮油市场供应充足,成品粮油价格稳中略升,没有出现异常波动现象。为建立稳定的粮食购销市场,市粮食局加强与销区省份联系,组织企业先后参加福州、上海、合肥等粮油洽谈会,市局和福建厦门、浙江丽水签订长期产销合作关系;市内加工企业与长三角联系广泛,2020年以来累计销售大米80多万吨。

2020年结合疫情防控,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了粮食应急培训,印发了六安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构建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方案》(六发改粮储2020 176 号)。全年安排4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补助应急网点,市局与14家应急网点签订应急保障协议并授牌。全市共建成应急供应网点168家,应急加工网点40家,应急配送网点11家,应急储运网点7家,确保了全市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3. 粮食安全管理能力逐步提升

做好粮食系统的平安创建工作,是粮食人的责任,其重中之重是粮食的安全管理。只有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着重抓好安全管理,才能全面开创粮食平安新局面。加强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粮油仓储安全发展;严格执行《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粮油安全储藏守则》、《粮油安全生产守则》等相关法律规章及技术标准规范。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真正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查处。在整个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储藏和生产作业中没有发生一例安全事故,粮食安全管理工作成绩显著。

4.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十三五时期,全市粮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粮食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紧扣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好粮油安徽好粮油行动计划,推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持续推进两项工程建设,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优质粮食工程三个子项(2017—2019年)总投资24664.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5597.2万元,省补助1159.3万元。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26个,总投资13283.7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773.2万元,省补助693.3万元;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总投资946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864万元,省补助466万元;粮食质检体系建设总投资1920.33万元,安排项目3个,其中中央补助960万元。霍邱县深入开展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目标的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和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确定安徽鑫溢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霍邱县荣芳米业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项目建设的示范企业。截至2020年年底,示范企业实现线上销售产值1300多万元,线下销售产值达4亿多元。全市粮油加工产值2020年年度累计达229亿元。

5. 粮食信息化建设效果明显

十三五时期,六安市秉持管用、实用、好用的原则,注重顶层设计、突出互通共享,全面开展智慧皖粮信息化建设。智慧皖粮信息化建设分三期进行:第一期省级示范库1个;第二期建设项目由1个市级平台,8个储备库信息化组成,投资392.5万元;第三期建设项目由七个县区级信息管理终端、1个示范库、8个储备库、91个收纳库、32个大型龙头加工企业、3堡垒型粮食加工企业、1个粮食应急配送中心,投资2604.02万元。建设完成后,经过省、市、县等单位验收,并通过省粮食局互联互通测试。基本实现了政策性粮食业务信息化、在线视频监管、电子粮情测控三个全覆盖。

6.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顺应形势,谋求发展,在执行好托市收购政策同时,千方百计搞好市场化经营,拓宽渠道,扩大销售,同时加强财务管理,节约开支,效益不断提高。20207月,叶集区和金安区政府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同意<六安市叶集区国有粮食企业合并重组工作实施方案>的批复》(叶政秘〔202026 号)和《关于印发深化全区国有粮食和物资储备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金政办秘〔202022号),全面完成国有粮食企业土地确权和一分开二完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任务。截止目前,舒城、金寨、金安、叶集4个县区基本实现 “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改革目标。2020年,六安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利润 722.66万元、连续17年整体盈利、县县盈利。

7. 大力拓宽人才成长渠道

实施三抓措施大力拓宽人才成长渠道。一是抓机关人才成长。2020年,六安市发改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四个委属二级机构编制打包设岗,合理分配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提拔重用青年人才,履行程序委任管理岗8人,人才队伍干事创业积极性显著提高。二是抓行业人才成长。第三批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共20名,安徽省2人入选,全市辖区民营企业——安徽永成电子机械技术有限公司职工吴卫东榜上有名。三是抓交流促人才成长。推荐优秀人才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挂职学习,加快六安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8. 粮食法治监管体系日臻完善

市政府牵头成立国家政策性粮食管理常态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市粮食物资局、农发行六安市分行和中储粮六安直属库成立4个联合监管办公室,常设在各县区粮食物资中心,建立市级三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分级负责制,印发了《六安市辖区政策性粮食联合监管工作细则(试行)》(中储粮皖六〔202080 号),实行动态化、精准化管理;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随机联查常态化监管。市粮食物资局制定了《六安市定向饲用稻谷出库溢余销售管理暂行规定》(六发改执法〔2020297 号),要求各县区粮食行政部门及时摸清辖区内出库溢余数量及销售走向;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督查,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落实好属地管理原则,压实监管责任。

2020923日,中纪委国家监委第三调查摸排组一行赴舒城县城关省级粮食储备库就仓储管理、轮换购销、统计管理方面开展检查。实地进仓测量、查看、扦样,现场查看粮食轮换资料、质检原始记录、统计资料等方式全面检查。检查情况反馈良好,储存的政策性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管理规范。

(二)发展短板

1. 粮食生产易受自然灾害制约

六安市地处大别山北麓,江淮分水岭横贯全境,梅雨持久,暴雨频繁,降水量集中,地势高低差异大,易发生洪涝。一旦发生洪涝灾害, 农作物生长会受到较大影响,导致粮食减产,进而对全市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冲击。

2. 仓储物流设施条件亟待改善

部分国有粮食企业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少数老旧仓库仍在使用。全市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尽合理,局部地区存在仓容缺口,储粮安全压力大。仓储配套设施特别是高标准、低温、气调等绿色储粮设施少,环保储粮措施和物流设备设施严重不足或不完善;信息化系统管理和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经费不足;人才队伍老化严重;基层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和运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精深加工转化能力不足,粮食产业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存在数量众多、规模小、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产业链条短,整体获利能力较低,粮食资源的利用率有待提高。粮油产品主要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比例低、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少、产品附加值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缺少知名商标品牌效应,在产品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缺少技术、智力支撑,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4. 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物资储备是新一轮机构改革以后整合的新职能,如何加快理顺物资储备管理职能,构建统一高效的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应急生活类救灾物资收得进、管的好、调得出、用得上,也有待积极探索和建设。

5. 粮食与物资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

粮油质检体系建设不完善,大部分县区长期以来委托六安粮油检测中心进行放心粮油以及地方储备粮检测;执法队伍建设短板明显,粮食和物资储备从业人员执法水平、执法能力不高,特别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执法机构、执法人员严重缺乏,执法力量下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依法行政职能执行不到位。

6. 人才和科技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人员严重老化,大多县区粮食企业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低于30岁以下的很少,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层次较低,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全市粮油加工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较低,科技研发深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小企业缺少研发平台和技术人才,工艺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迟滞,发展后劲不足。与科技创新主体之间合作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高附加值粮油产品较少。

(三)面临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纲要着眼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对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作了总体安排。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安徽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决把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战略方针,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要守住耕地生命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实施皖粮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调动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决不能让重农抓粮的吃亏。这既是重大决策部署,也是重要发展机遇,为我们进一步打牢粮食安全基础、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构建统一高效物资储备体系,营造了有利条件,增添了强劲动力。

突发事件凸显粮食的重要作用,对推进行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2020年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包括粮食安全在内的世界安全格局深刻调整,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国际市场粮价波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国际粮食贸易格局在动荡中调整,国际贸易协议规则发生变化,区域化粮食合作进程加快,粮食流通多向流动增加。我国粮食发展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日益增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这使得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承受了一定压力,但也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转化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压力,为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带来了新需求。

当前全市粮油产品供给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差距,与人民群众更加注重多样化、个性化,更加注重绿色有机、安全营养的粮食消费需求还不匹配,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速度不适应粮食流通需求的现象仍较突出,部分粮食品种阶段性过剩和绿色优质粮食供给不足的现实并存。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物资储备体系初步构建,粮食市场化收购导向将更加明显,政策性收购为主的政策市向政府引导下市场化收购为主的市场市转变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同时,农业补贴重心由补流通转向补生产,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正在逐步回归兜底本质,这些政策变化为守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和组织引导市场化收购带来新考验,实现粮油产品产得出、产得优、卖得出、卖得好的任务目标依然艰巨。

面对难得的改革发展机遇和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转危为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安徽省在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一圈五区四个一创新主平台、三重一创等重大战略举措下呈现出经济总量位次前移、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的良好态势,全省的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化,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这既为全市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也形成了一定的倒逼压力。

六安市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多个重大战略叠加,是国家和安徽省的重要经济板块,具有承东启西左右逢源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战略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机遇,借势借力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遵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要求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投身三高一争生动实践,紧盯改革发展难点,打造转型升级亮点,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不断提升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机构改革深度融合和优化协同高效,为六安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加速奔跑提供坚实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在服从服务于全国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大局中不断展现革命老区的担当。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为方向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推动资源向有市场需求的区域进一步集聚,激发粮食市场活力,支持和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在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运行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于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紧扣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深入推进转型升级、绿色振兴,进一步优化粮食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健全统一高效的物资储备体系,提升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的质量和效能。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传承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把深化粮食体制改革作为促进发展的关键一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高效建设现代物资储备体系为重点,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引进人才,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探索粮食产业和物资储备事业融合式发展,不断在制度建设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

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融合作为发展的第一良策,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合肥六安同城化和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突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着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培育示范企业,实现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推进五优联动,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粮食价值链、打造粮食供应链。系统推进产业融合,不断增强粮食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新阶段六安粮食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厚植发展新优势,坚持依靠科技人员兴粮管储,科学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有效地引导粮食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发挥科技人才和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坚持依法管粮。把重法治作为发展的第一标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坚持依法治粮管储,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全过程监管,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实现粮食安全保障从政策治理向法治治理的根本改变。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核心职能,积极落实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力争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走在省前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人才科技兴粮管储走在全省前列。实现收购储备稳定平衡、仓储物流绿色快捷、市场流通运转顺畅、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物资储备统筹有力、行业治理协同高效的良好格局基本形成。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能、更可持续的区域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更加稳固。坚守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初心使命,聚焦保障粮食安全核心职能,持续推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狠抓粮食生产,提升粮食品质。不断改革完善粮食收购方式,创新完善粮食产销合作模式,建立优质优价的粮食生产、分类收储和交易机制。积极增加地方储备粮总量,适时调整储备粮品种结构和原粮、成品粮比例。进一步优化全市粮食储备库点功能布局,积极扩建粮食仓储库容,打造与本地区粮食收储规模和保障供应要求相匹配且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效协同的粮食物流体系。推进市场化条件下的保供稳价机制,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完善粮食和物资储备监测预警机制,优化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粮食产业体系逐步壮大。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壮大粮油加工能力、改造升级粮油加工生产技术,创新经营业态,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通过龙头企业引领,着力提升粮油品牌影响力、产品创新力,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优质产品明显增加。一方面更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对绿色优质健康粮油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着力推进粮食机械、粮食物流等特色粮食产业集群建设,形成粮食产业全链条联动,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仓储物流体系更加便捷。优化粮食和物资储备仓储物流设施布局,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广仓储物流新技术应用。到2025年,基本实现仓储管理规范化、设施设备现代化、储备业务信息化、产后服务网络化、绿色储粮生态化,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应急物资储备能力进一步加强。物资储备体制和职能进一步理顺,市及县区两级储备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主动担当应急生活类救灾等重要物资储备新职能;优化物资储备品种、规模和布局,统筹整合全市物资储备资源,强化储备物资统一调配和分级管理。加快形成统一的联动机制,推动建立跨区域应急物资相互保障体系,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响应、集中管理、高效调运。大力推广协议储备、依托企业代储、生产能力储备和家庭储备等多元储备方式。

按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要求,统筹优化布局。一方面利用现有粮食仓储设施资源,加大整合力度,设立永久性或临时性物资储备站点,将常用救灾应急物资下沉管理,确保第一时间处置和应对各类突发灾情,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另一方面,尽快建设适应现阶段物资储备管理和保障要求的现代化设施,新建市级和县区应急物资储备库,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仓储物流设施新格局,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力争十四五期间物资储备库的仓储面积、功能、信息化等达到标准化要求,充分发挥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在统筹调配域内救灾资源的主体功能和核心作用。

粮食人才培育体系逐步构建。补齐全市粮油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短板,强化粮油人才科技水平下滑的弱项,要做到基础设施硬实力和人才技术软实力齐头并进。围绕人才科技兴粮兴储主旨,持续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创新发展浓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到2025年,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和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新装备、新技术运用在行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粮食管理制度更为健全高效。积极推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县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建立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粮食收购市场监管、储备粮管理、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市场监管、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进全链条、多环节、系统化的粮食产后减损。执法督查方式不断创新,实现粮食安全保障从政策治理向法治治理的根本改变。

1. 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2020

2025

属性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政府粮食储备规模(万吨)

7.85

16

约束性

粮食市场监测预警覆盖率(%

85

100

约束性

粮食应急配送中心(个)

12

22

预期性

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吨/日)

4800

6300

预期性

全社会完好仓容(万吨)

245.5

满足粮食收储需求

预期性

批发市场年交易量(万吨)

非政策性粮食交易量逐年增加

预期性

储备粮库信息化覆盖率(%

-

100

约束性

粮食产业竞争能力

加工业总产值(亿元)

225

235

预期性

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企业(个)

0

1

预期性

现代物流能力

综合性物流(产业)园区(个)

1

3

预期性

 

其中国家级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园区(个)

-

1

预期性

粮食物流枢纽数量(个)

-

1

预期性

物资储备保障能力

物资储备规模落实率(%

-

100

约束性

物资储备库建设规模(万平方米)

满足储备需要

预期性

人才科技创新能力

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

-

0.5

预期性

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

-

20

预期性

技能人才中中高技能人才的比例(%

-

35

预期性

四、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粮食和物资储备新机构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要着力粮食生产能力、流通能力、调控能力和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建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稳市场、保安全,扬优势、显特色,构建六大体系,推进六大行动,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粮食和物资储备更高质量发展。

(一)筑牢稳固高效的粮安保障体系

1. 守护耕地促生产,稳粮保供提品质

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全面推进粮食供给品质提升行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反馈激励作用,通过价格引导,建立优质优价的粮食生产、分类收储和交易机制。促进粮食种植结构优化,引导种粮农民对接市场,积极构建优质品种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程质量控制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促进实行专仓收储,帮助农民规避风险,提高收益,在更高层次上保障粮食安全。

强化质量意识,要实现既要保数量、更要重质量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全面推进粮食质量追溯提升行动,进一步规范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食品安全为重点,加强成品粮油动态监管,以溯源体系建设为重要措施,建立起全市统一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跟踪溯源体系。深入推进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完善市级为支撑、县区为基础、企业为补充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加强基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市县两级监管责任。

2. 统筹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

围绕国家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体系,发挥市场导向与政策托底双重作用,形成市场化收购唱主角与政策性收购兜住底的收购新体系。优化布局粮食收购网点,做好资金、库容等保障,推行优粮优价、实现优粮优储。创新收购方式,主动对接种粮大户、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提供上门质检、开展预约收购,继续开辟农户售粮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构建特色显著的粮食产业体系

1. 大力培育优质粮油品牌

全面推进粮油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炼粮食品牌人文属性,传载历史、文化精髓。进一步推进霍邱县、金安区、裕安区等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建设,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知名粮油产品品牌,推动粮食生产由通用粮食向通用粮食、专用粮食、品牌粮食均衡发展。积极参与中国好粮油安徽好粮油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淠河金皖丰华银启航东旭等粮油产品的知名度,优质粮油产品市场占有率90%以上。支持六安市粮油产业协会牵头注册和规范使用六安粮油地理标志商标,强化对地理标志商标的保护运用。以经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导向,打造品牌市场、品牌商户、品牌粮油。对重点产品进行扩张、延伸,培育形成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粮油企业集团。持续引导粮油商户向品牌化经营发展,建立起品牌授受制度,引导商户提升经营品质,让市民更放心消费。

2. 着力打造安徽好粮油工程

坚持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提升粮食产业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继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以消费者喜欢什么, 引导种植环节种什么,推动收储企业收什么,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促进优质粮食产品的营养升级扩版,提高市场占有率。发挥安徽好粮油中国好粮油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放大效应的作用,大力发展绿色安全、营养健康的六安好粮油,打造优质大米基地。积极申报中国好粮油产品和安徽好粮油示范企业,建成一批六安好粮油品牌展示中心。做实做好五优联动,承接和运用优质粮食工程现有成果,扩大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县建设。

建立优质粮油营销渠道,实施放心粮油工程。支持优质粮油企业积极对接国家中国好粮油网线上平台,引导企业建立与粮油产品电商平台、龙头企业自建电商的紧密合作关系,增强线上销售能力,支持企业建立和拓展线下销售渠道,扩大中国好粮油安徽好粮油六安好粮油产品社会影响力。开展中国好粮油安徽好粮油六安好粮油行动专题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爱粮节粮周和世界粮食日等重要契机,大力宣传 中国好粮油安徽好粮油六安好粮油行动计划的意义和重要性,积极协调新闻媒体,通过多种平台,加强主体宣传。加强中国好粮油安徽好粮油六安好粮油科普宣传,推动中国好粮油安徽好粮油六安好粮油产品进社区、进农村、进超市、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餐饮企业活动。

3. 以质量追溯提高信息化管理

全面推进粮食质量追溯提升行动,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一是可以规范质量管理:通过引入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可以使粮食种植、生产都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当发现产品质量缺陷时,也可迅速实现缺陷粮食召回;二是提升品牌形象:消费者通过追溯系统可及时了解和查询粮食产品的各种信息,可提升优质粮食产品的品牌形象;三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追溯系统的建立要求较高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信息化又会促进集成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基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市县两级监管责任。

4. 助推特色粮食产业集群建设

巩固和扩大产业竞争优势,打造健康粮油食品、特色粮油加工、粮食机械生产、粮食物流等领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地标产业加速崛起。鼓励企业延伸粮食加工产业链,引导粮食加工向医药保健等领域延伸,开发新型优质健康粮食产品,融入全市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布局。

发挥六安乡村优质粮油与红色旅游等产业优势,重点在发展优质大米、稻虾共作、有机大米等优势品种和品牌创建上下功夫。促进大型加工、特色加工协调发展,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功能性稻米等食品的有效供给,推动粮食加工逐步由粮食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特色产品转变。鼓励大中型主食加工企业发展仓储物流冷链设施,并向乡镇和农村延伸生产营销网络。鼓励企业开发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提高米糠、麦麸、油料饼粕等副产品综合利用率,提升粮油副产品经济价值,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系统。

全面推进粮机装备加工提升行动,加快关键粮油加工装备自主创新,开发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加工装备技术。继续扶持和壮大正阳机械、辰宇机械、博微长安、永成电子等粮机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粮油加工成套装备,大幅提高六安市粮机装备智造质量水平,拓展粮机出口市场。

支持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基地和粮食文化展示基地建设,鼓励发展粮食产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界限,发展产业联盟和各类联合体,引导粮食企业开展国际、国内粮食贸易和产业合作,走出去参与国际化产业分工。

(三)构建绿色便捷的粮食物流体系

全面推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继续开展星级粮库创建活动,推进高标准粮仓示范建设,推广粮库精细化管理,促进仓储设施储粮绿色化、管理智能化、作业自动化。积极采用四项新技术等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约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积极使用基于物联网的粮食数量与质量监测、监控等技术,开展现代粮仓科技应用示范,推进仓储设施现代化升级,提升粮食收储等设施现代化水平。

继续提高粮库信息化建设,推动粮食信息技术在仓储业务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科学保管粮食能力。

 

1粮食储备库信息系统基本流程图

粮食储备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和企业本身的努力。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器作用和企业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作用。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的推进粮食企业信息化建设。

应用现代化储藏技术,加大储存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强化储藏新技术集成与创新,争取使大部分储备粮库采用现代化储粮方式,如气调储粮和低温储粮技术,尽量减少粮食产后损耗,逐渐使储粮方式向无污染、无损害、低损耗的方向发展;采用高效、环保型、智能化组合装备实现收购全程自动化,有效防治风尘、噪音,解决进出仓效率低、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在节能降耗环节上,重点推行仓顶阳光工程新能源项目,助力低碳城市建设。

六安市十四五期间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项目属性

建设内容

预计总投资

(万元)

1

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

霍邱县冯井粮站改扩建工程

扩建

新建高大平房仓2万吨及其附属设施

1200

2

霍邱县新仓粮站改扩建工程

扩建

新建高大平房仓2.6万吨及其附属设施

1560

3

霍邱县军台粮站改扩建工程

扩建

新建高大平房仓2.3万吨及其附属设施

1380

4

霍邱县周集粮站改扩建工程

扩建

新建高大平房仓2万吨及其附属设施

1200

5

霍邱县马店粮食储备库移址重建工程

移址重建

新建一座仓容量为5万吨的粮食储备库,包括办公室、检化验室、设备机械仓库、消防室(池)、一卡通系统以及围墙、道路地坪、绿化等附属设施。

4000

6

霍邱县乌龙粮站扩建工程

扩建

新建1万吨高大平房仓及其附属设施

600

7

霍邱县夏店粮站扩建工程

扩建

新建1万吨高大平房仓及其附属设施

600

8

安徽霍邱河口省级粮食储备库

扩建

新建高大平房仓2万吨及其附属设施

1200

9

裕安区粮食产业园二期

新建

高大平房仓14栋,总仓容10万吨

 

15000

10

裕安区丁集中心库

新建

高大平房仓12栋,总仓容6万吨

6800

11

裕安区石婆店中心库

新建

高大平房仓4栋,仓容2万吨

2000

12

裕安区徐集粮库

新建

高大平房仓4栋,仓容2万吨

2200

13

金安区粮食仓储设施提升改造项目

升级改造

提升改造粮食仓库仓容量10万吨,配置更新输送机、振动筛等接发粮、检化验设施,以及供配电、给排水、消防池、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

10000

14

金安区粮油储备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

新建高大平房仓15万吨,中转筒库5万吨,油罐1.2万吨,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40000

15

金安区3000吨级泊位粮油码头建设项目

新建

 

新建1000吨粮食专用泊位1个,1000吨食用油专用泊位1个,1000吨农副产品冷鲜专用泊位1个,立筒周转库42万吨,油罐24000吨,平房周转仓21万吨,以及辅助用房、道路等附属设施;购置吊装、输送设备等。

30000

 

共安排15个项目,新增仓容79.9万吨以上。

117740

(四)建设应急生活类物资储备体系

按照市、县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物资储备体制,建立完善市、县两级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深化推进政府储备、企业责任储备和社会目录储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物资储备制度。强化部门分工协同,建立物资储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形成统一的联动机制。毗邻市县之间建立小区域物资储备保障协同机制,形成就近协同应对合力。根据应急救灾需要,结合应急供应、储运需求,选取契合度高、产能充沛、信誉良好的企业作为辖区内物资应急保供点。

按照生活类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要求,统筹优化布局。加大各类储备设施整合力度,研究利用现有粮食仓储设施资源,设立永久性或临时性物资储备站点。同时,尽快建设适应物资储备管理和保障要求的县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力争十四五期间物资储备库的仓储面积、功能、信息化等达到标准化要求,充分发挥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在统筹调配域内救灾资源的主体功能和核心作用。

3六安市十四五时期应急物资储备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项目属性

建设内容

预计总投资

(万元)

1

粮食产业(物流)园区项目

裕安区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中心

 

新建

调度中心,应急仓库

3600

2

金安区物资储备综合保障体系建设项目

新建

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新建综合保障基地1个,物资储备网点10个,主要建设物资储备仓库12栋(农副产品仓库、冷冻保鲜仓库、应急保供物资、救灾及生活物资仓库)、综合楼1栋、器具间、运输车库、办公用房、门卫室等用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25000

 

安排新建配套重点物流项目2个。

28600

 

(五)健全持续发展的人才培育体系

通过依托安徽省或地市重点研发计划实施重点专项,整合各类资源,大力推进科技与人才深度融合;加大政策扶持,着力强化科研院所的骨干支撑作用,争取在粮食安全仓储、不落地储粮、节粮减损、加工、特种食品、质量安全等领域有不同程度的突破。

打造高质量全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全方位的产学研平台。一手抓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可持续人才体系培育。进一步扩充市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的功能,积极发挥县区粮食质量监测站的作用,督促企业添置快速检测设备,在检验场所、仪器设备、配套设施等方面实现全面改造升级,有效提高检验精度,拓展检验范围,强化政策性粮食收购和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提供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高质量检验服务,为粮食宏观调控、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人才的作用,加大粮油科技研发、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集聚粮食科技人才资源,激发行业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活力,促进成果转化落地,提升科技对产业发展贡献率。

(六)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系

如何把长三角调研成果转化作为推进六安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缩小与沪苏浙的差距,全市需要客观研判自身的发展阶段和落差,借梯登高,真抓实干,为粮食与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续写新篇章。

1. 加快绿色振兴赶超发展

十四五期间,六安市发改委牵头负责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市直部门分别赴合肥市和沪苏浙地区开展对口调研,学习其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工作举措,梳理问题纳入改革清单。

2. 合六同城化,相互协同共建共赢

近年来,六安市把合六一体化作为全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首要任务和联通长三角、链接沪苏浙的重要平台,高质量建设合六经济走廊,助力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成为重中之重。根据六安市与合肥市共同编制的《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年)》和共同提出的把合六经济走廊作为合肥都市圈的重要增长极的目标,重点打造六安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绿色发展样板区。

3. 拓宽合作空间,争当 特长生

六安市将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等高链接水平。深入贯彻“1+5+N”工作布局,积极参与五个区块链接,支持各开发区与沪苏浙开展园区共建,争取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省际合作园区。积极创建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六安联动发展区,做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文章。

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示范和康养基地。强化优质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工程项目建设,打造长三角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供应源和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五、保障措施

在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的基础上,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科技创新驱动、人才智力支撑等保障规划的组织和实施,确保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一)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用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粮食和物资收储工作,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方针、政策,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决策部署,以大粮食大流通大产业视野来规划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发展,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县区党委政府、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规划要求,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做到管理机构落实、工作方案落实、人员保障落实、组织实施落实,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落实规划纲要,牢牢把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形成推动六安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

坚持规划定方向、政策作协调、财政作保障、金融为支撑,构建发展规划、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粮食安全。由政府统筹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现代化物流建设,并给予相应政策资金支持,在用地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鼓励县区统筹利用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投入粮食和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强化税收政策支持,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重点粮食物流和加工企业发展。地方储备承储企业因国家储备政策调整增加的保管、轮换成本等,在及时核实基础上,适时调整补贴费用标准,该部分补贴按相关规定由同级财政承担。

鼓励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开拓自有资金筹集,加快存量资产整合、土地置换出让、闲置资产划拨转让、企业利润留存、职工意向性集资等。同时,引导其他社会资本投入,通过民办公助、主管部门购买、委托管理、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投资建设粮食仓储基础设施。

(三)创新科技驱动

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挑战,适应机构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抢抓发展机遇,努力争先进位,为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突出科技兴粮的引领地位,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加快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加强专家智库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实施校企对接计划,探索有效的粮食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更多高层次人才挂职服务企业产品研发。

(四)双招双引助力发展

今天招来的商、引来的智,就是明天的经济增长点、结构升级的发力点、创新能力的提升源。坚持全市一盘棋,落实双招双引行动计划,为六安市粮食与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

深入实施人才兴粮工程,建立和完善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等体制机制。积极落实六安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吸引高校毕业生等人才在六安就业创业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持续加强人才外部引进与自我培养,按照分层、分类抓好人才引进与教育培训,培育一批仓储物流、粮油加工、质量监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一线技能人才,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全面优化人才管理体制,打造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人才交流平台,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咨询、兼职、项目合作或设置创新型岗位等形式,实行柔性引进、弹性管理、个性服务。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内部导师制度,通过师徒结对、岗位培训、交流轮岗等举措,通过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科学储粮培训班、粮食科技专家讲座、职业技能比赛等形式,加快更新专业技术知识,提升粮食人才能力素质,推动建设起一支富有特色的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全市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和环境优势,整合、调动各种招商引资的资源和力量,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部门服务、全方位参与的前提下,发挥重点区域、部门、产业、企业和开发区主力军的作用,以引进有助于形成粮食产业聚集、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的大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五)安全风险评估 

在预期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时,由市发改委牵头负责,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要以更加积极审慎的态度,做好项目的前期论证和风险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制定应急预案,做到科学决策,形成一批有效投资,培育实实在在的增长点和增长板块。坚持问题导向,树牢有解思维,研究谋划上再深入,项目建设上再聚焦,破解难题上再发力,运行机制上再完善,以用心务实的作风,积极、稳妥、高效地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六)完善管理机制

要实现《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规划目标,完成规划任务,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成员单位必须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担。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和考核机制,将规划中的目标任务逐级分解,逐项考核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县区政府(管委会)粮食和物资储备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分别成立绩效评估领导小组,出台细则、细化指标,组织实施,确保每一个分项均按时按量完成;逐步建立起绩效评估公众参与机制、奖惩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结果的效力,通过及时向被评估对象反馈评估结果,对评估结果获优的相关部门进行经验总结并加以推广,将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纳入市高质量发展考核等举措,形成省市县联动。

 

 

解读

文字解读: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之下,安徽省的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化,这既为新一轮发展提供重要契机,又存在一定的“负”压力。六安作为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大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树立全局视野,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安徽省“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和市政府《关于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做好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粮食和物资局牵头编制《六安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一)制定意义。“十四五”时期是六安市持续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粮食流通转型升级、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的关键阶段,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粮食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加迫切,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任务更加艰巨。《规划》是指导“十四五”时期我市粮食流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我市粮食储备安全、粮油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粮食科技人才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考虑。“十四五”期间,我市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遵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要求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紧盯改革发展难点,打造转型升级亮点,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不断提升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机构改革深度融合和优化协同高效,为六安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加速奔跑提供坚实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在服从服务于全国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大局中不断展现革命老区的担当。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市发改委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公开招标,确定《规划》编写单位。组织省内粮食流通领域专家和业务骨干,经过了调查研究、专题座谈、征求意见。书面征求市粮食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单位意见。多次组织各科室、相关企业对《规划》进行修改。经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2021年12月24日通过专家组评审。经委领导批准同意,2022年1月17日正式印发。

四、工作目标

《规划》提出6个发展目标。

(一)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更加稳固。到2025年,全市政府储备粮规模达34万吨。粮食市场监测预警覆盖率达到100%,粮食应急配送中心22个,粮食应急加工能力6300吨/日。粮库信息化覆盖率100%。

(二)粮食产业体系逐步壮大。到2025年,全市粮食加工业总产值达到235亿元万吨,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企业1个。

(三)仓储物流体系更加便捷。到2025年,全市综合性物流(产业)园区3个,其中国家级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园区1个,粮食物流枢纽1个。

(四)应急物资储备能力进一步加强。到2025年,加快形成统一的联动机制,推动建立跨区域应急物资相互保障体系,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响应、集中管理、高效调运。物资储备规模落实率100%。

(五)粮食人才培育体系逐步构建。到2025年,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和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新装备、新技术运用在行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六)粮食管理制度更为健全高效。积极推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县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建立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粮食收购市场监管、储备粮管理、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市场监管、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相关政策措施制定。执法督查方式不断创新,实现粮食安全保障从政策治理向法治治理的根本改变。

五、主要内容

《规划》共五章,第一章发展背景,介绍“十三五”时期全市粮食流通发展的成效亮点、经验做法、发展短板、突出问题,面临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介绍《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三章发展目标,提出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更加稳固等六大发展目标。第四章重点任务,(一)筑牢稳固高效的粮安保障体系;(二)彰显特色显著的粮食产业体系;(三)构建绿色便捷的粮食物流体系;(四) 建设应急生活类物资储备体系;(五)健全持续发展的人才培育体系;(六)对标长三角在体化发展体系。

六、创新举措

(一)确保准确定位。《规划》全面梳理审视“十三五”时期全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成效亮点、经验做法、突出问题,与“十三五”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同时抢抓用好难得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发展意识,打牢基础,补齐短板。

(二)确保科学谋划。结合市情粮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谋大、谋远、谋新、谋实行业发展,系统谋划了总体目标和发展重点,找准发力点,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

(三)确保有效对接。《规划》编制过程中,密切关注国家、省有关政策导向,积极与省“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做好衔接,结合我市市情粮情做好细化、充实工作,确保规划引领我市粮食流通发展取得新突破。

七、保障措施

为保障目标实现,《规划》提出了六项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创新科技驱动、双招双引助力发展、安全风险评估、完善管理机制。

八、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组织全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