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六安市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及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 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三地一区”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具 体举措(2025-2026年)(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通知

浏览次数: 征集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征集时间:[ 2025-08-29 14:41 ] 至 [ 2025-09-29 14:52 ] 状态:进行中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三地一区”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皖政〔2025〕41号)部署,持续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市市场监管局起草了《六安市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及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 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三地一区”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具体举措(2025-2026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征集时间:2025年8月29日至9月29日。

二、征集方式:

(一)登录六安市人民政府网“全市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平台”(http://www.luan.gov.cn/hdjl/yjzjk/)或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征集调查”栏目(http://scjgj.luan.gov.cn/)留言;

(二)书面信件。邮寄地址: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515办公室,邮编:237000;来信请注明“三地一区建议”字样及来信人姓名、联系方式;

(三)电子信件。发送至电子邮箱lasjzscq@163.com;

(四)联系电话:0564-5136034。

附件:1.六安市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及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三地一区”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具体举措(2025-2026年)(征求意见稿).docx

      2.起草说明.docx



六安市市场监管局     

2025年8月29日     



附件1


六安市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及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三地一区”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

具体举措2025-2026年(征求意见稿)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三地一区”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皖政〔2025〕41号)部署,深入开展知识产权“3415行动”,持续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赋能我市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一、工作目标

到2026年底,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9万件,地理标志增加5件。

二、具体举措

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开展四大行动,促进知识产权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知识产权转化。

(一)实施知识产权强基行动

1.加强科技研发。围绕全市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积极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深化直升机、半导体、氢能等领域技术合作攻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实施专利产业化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扶持一批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增长8%左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2.完善创新平台体系。持续推进安徽工研院六安院等平台建设,年新增科技创新平台1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年建设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6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培育制造业中试平台。推进六安市软件园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发挥平台作用,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形成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高价值专利。(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3.深化协同创新。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加大制造业“揭榜挂帅”力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梯次培育新产品、“三首”产品、工业精品、标志性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支持企业联合上下游产学研力量参与标准制定。(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二)实施知识产权转化行动

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行“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支持皖西学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落实赋权项目不少于1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支持高校院所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实施专利转让、许可。(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5.强化专利链式转化。推动专利产业化,推进企业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6.推动绿色转化。支持企业申报绿色技术。(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建立绿色低碳技术专利专题数据库,加强校企技术对接,加强专利转移转化。支持企业申报绿色低碳领域知识产权重点名录库。(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选育推广一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7.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提升高端装备专业配套能力,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推进采矿冶金产业升级,引导磁性材料产业发展,促进建材家具产业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型。(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三)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8.加强地理标志、品牌保护。开展霍山石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六安瓜片)建设,实施六安瓜片等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千企百城”商标提升行动。(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培育“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年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90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加强品牌培育指导,力争增加5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支持申报霍山石斛驰名商标。(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推动地理标志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加强文旅品牌创建,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9.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开展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建立易受知识产权犯罪侵害企业名录。依法严打知识产权领域犯罪。(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技术调查官互认机制。落实专利纠纷行政裁决制度,支持金寨县开展国家级试点。(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参与仲裁、公证等环节区域协作,建立信息通报和会商机制。(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宣讲,指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责任单位:六安海关)与上海市建立跨区域网络销售地理标志产品协同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10.拓展维权援助服务。完善“1+16+N”维权援助体系,推进企业维权援助互助机制建设,探索设立知识产权保护维权互助基金。建设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工作站。实施海外知识产权预警项目。鼓励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等创新险种。(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四)实施知识产权惠企行动

11.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和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引进高端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开展专利快速预审、优先审查、快速维权服务。引导市场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积极对接实体产业,开展专利收储、开发、投资等服务,形成知识产权运营网络。(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常态化科技成果发布与需求对接机制,每年开展技术要素对接服务20场次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12.提升服务能力。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保障,建立市、县区二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骨干节点,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惠企行动,年精准服务企业1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13.深化金融服务。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加强知识产权融资银企对接。(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优化知识产权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投放力度。(责任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六安监管分局)

14.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强化省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指标审核,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升科研项目的研发绩效。(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指导高校院所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按产业细分领域分层构建可转化专利资源库,持续盘活存量专利,做优增量专利。(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重点产业专利活动与创新能力专项统计,深入分析重点产业企业专利申请、授权、转化和保护等情况。(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及时更新完善六安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推动数据知识产权权益保护、交易许可、质押融资、资产入表。(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15.加强宣传推介。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利用世界制造业大会、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平台,组织首台套产品展览展示,加大产品宣传推介力度。(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三、组织实施

(一)强化工作协同。成立六安市知识产权强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专班,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市市场监管局局长为副召集人,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分管负责人为成员。根据工作需要,邀请有关单位参与相关工作。加强宏观指导,督促政策落实,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二)加大政策保障。统筹各类资金,加大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支持。充分利用市级创新创业基金,支持专利成果转化运用。(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积极争取六安市纳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创建项目,落实共建“三地一区”知识产权强省赋予我市任务,在项目安排、资源布局、宣传推广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三)加快人才培养。将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纳入人才引进范围并兑现相关待遇。(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工作局)加快培养一批支撑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做好知识产权师培养、评审、推荐工作。(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附件2


起草说明


一、制定背景

(一)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六安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六发〔2022〕23号)2025年执行到期,需要出台接续政策,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二)2025年6月,省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了《共建“三地一区”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皖政〔2025〕41号)。

二、起草过程

7月10日,市市场监管局发函征集18家单位意见,经收集整理出54条落实举措。7月22日,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起草了《关于六安市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及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三地一区”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具体举措(2025-2026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具体举措》】。8月26日再次征集各单位意见,梳理6条举措意见。

三、主要内容

《具体举措》分工作目标、具体举措、组织实施三部分。

(一)工作目标。明确到2026年底,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9万件,地理标志增加5件。

(二)具体举措。明确4大行动、15项具体工作。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强基行动。聚焦重点领域重大技术需求,加强科技研发,完善创新平台,深化协同创新。

二是实施知识产权转化行动。聚焦深化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三是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行动。聚焦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创建,拓展维权援助服务。

四是实施知识产权惠企行动。聚焦市场主体创新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多层次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构筑知识产权服务新优势。

(三)组织实施。成立六安市知识产权强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专班【运行时间至2026年底】。强化工作协同,加大政策保障,加快人才培养。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0564-5136034
来信来访渠道
六安市市场监管局515办公室
其他渠道
lasjzscq@163.com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