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安市城市防洪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为进一步完善六安城区防洪工程体系,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现将我局牵头编制的《六安市城市防洪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公众可在2024年7月6日前,通过以下途径反馈意见:
一、征集时间:2024年6月7日-7月6日
二、征集方式:
(一)登录六安市人民政府网“全市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平台(https://www.luan.gov.cn/hdjl/yjzjk/)或六安市水利局网站“征集调查”栏目(http://slj.luan.gov.cn/yjzj/index.html)留言;
(二)书面信件。邮寄地址:六安市皖西大道1513号六安市水利局12楼规划计划科,邮编:237000;
(三)电子信件。发送至电子邮箱1907621806@qq.com;
(四)联系电话:贾涛涛,0564-3336353。
来函来件请注明《六安市城市防洪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字样及来信人姓名、联系方式。
六安市水利局
2024年6月7日
《六安市城市防洪规划(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六安市城市防洪规划(2009年修订)》批复后,六安市结合淠河治理全面开展了六安市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防洪排涝体系日趋完善,防洪排涝能力不断增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促进六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3月,《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复后,六安城区规划范围扩展、城市功能定位提升。为保持规划协调性,进一步完善规划城区防洪工程体系,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六安市水利局牵头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六安市城市防洪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水平年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工作思路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落实省、市关于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服从流域总体规划,协调城市总体规划,系统梳理城区防洪排涝体系现状及短板,按照蓄泄兼筹、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总体设想,合理安排城市防洪工程,建立安全可靠的城市防洪减灾体系。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九章,具体为:
第一章:规划总则。根据新时期对城市防洪排涝的新要求,充分考虑六安城区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市政建设等多方面因素,重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服从流域总体规划的安排,蓄泄兼筹,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建立安全可靠的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第二章:规划标准。根据六安市城区地形情况,按照分区设防的原则,提出相应的防洪除涝标准。
第三章:防洪工程规划。按照分区防守的思路,分析城区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短板,从堤防加固、滩岸整治、岸坡险工险段处理等方面提出防洪规划方案。
第四章:治涝工程规划。按照“高水高排,低水抽排,城乡排区分开,近远期结合及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的原则来划分排区,分析城区排涝体系存在的短板,从自排、抽排等方面提出排涝规划方案。
第五章: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主要推进城南水利枢纽、城区活水引源规划建设,提升城区水生态。
第六章:非工程措施和管理规划。基于六安市已有水利信息化基础,完善防汛智慧化建设和预案管理,加强水工程管理保护。
第七章:水土保持。根据规划工程特点,细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提出防治措施布局。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规划方案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采取一定措施后可将影响降到最低,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规划是可行的。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规划实施意见。从防洪、除涝、水生态等方面匡算规划工程投资,根据各工程的轻重缓急、地方财力和资金筹措情况,提出分期实施计划。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反馈时间:2024年7月18日 14时46分
2024年6月7日至2024年7月6日,我局就《六安市城市防洪规划》通过电话、电子邮箱、网站公开、书面信件等方式向社会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共收到4条意见建议,采纳4条,不采纳0条,具体如下。
序号 |
提出意见类别 |
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
采纳情况 |
未采纳原因 |
1 |
网络渠道意见 |
建议治涝工程规划应统筹考虑城市道路(场地)竖向、雨水管网等各类边界条件,比如,做好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系统衔接。 |
采纳 |
/ |
2 |
网络渠道意见 |
补充超标准洪水时的防御措施和应急措施。 |
采纳 |
/ |
3 |
网络渠道意见 |
建议充实各防洪治涝分区、排区的现状调查资料。 |
采纳 |
/ |
4 |
网络渠道意见 |
环境治理工程与防洪工程同步考虑。 |
采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