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知

浏览次数: 征集单位:市文旅局 征集时间:[ 2024-06-05 00:00 ] 至 [ 2024-07-05 00:00 ] 状态:已结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为加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评估管理,提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整体水平,推动六安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研究起草了《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进一步提高文件的准确性,可行性以及指导性,现将《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刊登,请广大市民建言献策,感谢您的参与支持!

一、征集时间:2024年6月5日—2024年7月5日。

二、征集方式:

1.网络平台。登录六安市人民政府网“全市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平台”(http://www.luan.gov.cn/hdjl/yjzjk/)或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网站“征集调查”栏目(http://wlj.luan.gov.cn/hdjl/yjzj/index.html)留言。

2.书面信件。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六安市行政中心7号楼421室,邮编:237000。来信请注明“《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字样。

3.电子信件。发送至电子邮箱:luanshifeiyi@163.com。

4.电话方式。联系人:市文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王元贺,联系电话:0564-3378533。

附件:1.《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2.《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5日


附件1:

《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为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活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评估管理,提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整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我局组织起草《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起草过程

2023年11月,《办法》编制组召开了编制启动会,与相关单位沟通交流规划编制、资料收集、现场调研、时间进度安排等问题,收集了大量基础资料,并赴全市三区四县开展为期五天的现场调研工作,重点了解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问题。编制组内部形成初步编制思路、时间节点,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2023年12月,《办法》编制组开展第二轮补充调研工作,主要在第一轮调研基础上,对代表性市级项目传承人进行走访,重点关注传承人的传承活动、资金补助、后续培养、活态利用等情况。2024年1月初完成调研,经过内部研讨,形成《办法》初稿。

2024年3月14日,《办法》初稿向各县区征求意见。3月20日,完成县区意见征求收集工作,经过修改完善,形成《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

《办法》共二十七条,主要包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条件、认定程序、权利义务、评估管理等内容。其中:

一是将近年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等工作中形成的理念成果和行之有效的经验,予以固定和规范。

二是明确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条件和认定程序,完善评审过程和环节。

三是明确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四是加强评估管理,建立健全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和退出机制。


附件2:

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指承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责任,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经市文化和旅游局认定的传承人。

第三条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四条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应当立足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尊重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注重社区和群体的认同感。

第五条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应当锤炼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增强使命和担当意识,提高传承实践能力,在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时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得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条  市文化和旅游局每两至三年开展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

第七条  认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履行申报、审核、评审、公示、审定、公布等程序。

第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可以申请或者经单位推荐申请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一)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德艺双馨;

(二)长期从事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熟练掌握其传承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知识和核心技艺;

(三)在所从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四)在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五)户籍在本市或长期居住和工作在该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流布地区的居民。

仅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不得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第九条  公民提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请的,应当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所在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如实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人姓名、年龄、性别、从业时间、被认定为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时间等基本情况;

(二)申请人的传承谱系或师承脉络、学习与实践经历;

(三)申请人所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核心技艺、成就及相关的证明材料;

(四)申请人授徒传艺、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等情况;

(五)申请人持有该项目的相关实物、资料的情况;

(六)申请人志愿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履行代表性传承人相关义务的声明;

(七)其他有助于说明申请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材料。

市属单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可以通过其主管部门直接向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荐该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材料应当包括前款各项内容。

第十条  申请人所在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组织审核,提出推荐人选和审核意见,连同申报材料一并报送市文化和旅游局。

第十一条  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收到的申请材料或者推荐材料进行复核。符合要求的,进入评审程序;不符合要求的,退回材料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组和评审委员会,对推荐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人选进行初评和审议。根据需要,可以安排现场答辩和考察环节。

专家评审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评,提出初评人选;评审委员会对初评人选进行审议,提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

第十三条  市文化和旅游局对评审委员会提出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20日。

第十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间以书面形式实名向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出。

第十五条  市文化和旅游局根据评审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公示结果,审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并予以公布。

第十六条  市文化和旅游局建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档案,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档案内容主要包括传承人基本信息、参加学习培训、开展传承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情况等。

第十七条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传授、展示技艺;

(二)开展讲学、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等活动;

(三)依法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四)依规定获得相应补助资金,取得传承、传播等工作的相应报酬;

(五)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建议;

(六)申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传承活动给予支持;

(七)其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权利。

第十八条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承担下列义务:

(一)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二)保护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艺,收集、整理和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

(三)积极配合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记录和研究等工作;

(四)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活动;

(五)按照规定使用政府给予的经费。

(六)其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义务。

第十九条  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

(一)提供或协调必要的传承、传播场所;

(二)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

(三)指导、支持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整理、建档、研究、出版、展览展示展演等活动;

(四)支持其参加学习、培训;

(五)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

(六)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的其他措施。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应当对照上述条款,支持该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

对无经济收入来源、生活确有困难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所在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帮扶,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资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第二十条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实行属地管理,传承人每年年初应当明确年度传承计划和具体目标任务,同时对上一年度传承工作和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当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市文化和旅游局每年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签订传承协议。

市文化和旅游局每年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履行义务情况进行一次评估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享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给予传习补助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  对做出重要贡献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核实后,市文化和旅游局取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并予以公布:

(一)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

(三)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格的;

(四)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累计两次评估不合格的;

(五)自愿放弃或者其他应当取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因年龄、健康、家庭变故或其他客观原因丧失传承能力的,经县(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核实,报市文化和旅游厅核准,可取消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经费,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作出积极贡献的传承人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誉传承人”。

第二十四条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去世的,县(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可以采取适当方式表示哀悼,可以组织开展传承人生平事迹和传承事迹的宣传报道,并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市文化和旅游局。

第二十五条 县(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办法。

市属单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管理参照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0564-3378533
来信来访渠道
六安市行政中心7号楼421室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2024年3月14日市文旅局下发通知, 向各县区文旅部门征求《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修改意见,截止3月20日未收到意见建议反馈。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

单位

意见

采纳情况

未采纳原因

1

金安区文旅局

无反馈意见

2

裕安区文旅局

无反馈意见

3

叶集区文旅体局

无反馈意见

4

霍山县文旅体局

无反馈意见

5

舒城县文旅体局

无反馈意见

6

霍邱县文旅体局

无反馈意见

7

金寨县文旅体局

无反馈意见


7月10日,市文旅局组织召开《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论证会,会议由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良举主持,部分县(区)文旅局、文化馆相关负责人、非遗专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在非遗传承保护活动中的体会及在市级传承人认定、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取得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发言,针对《办法》条款中具体内容提出修改意见。王良举强调,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是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关键环节,要深入调研、不断挖掘并认定新的非遗传承人,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确保非遗技艺的传承链条不断裂、不弱化,不断增强六安“非遗”生命力和影响力。

下一步,市文旅局将充分吸纳本次会议中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并按照相关程序尽快正式发布《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本次论证会共收到意见建议8条,采纳8条,现就具体采纳情况公布如下:

序号

提出人

意见

采纳情况

未采纳原因

1

*

完善市级传承人的进退出机制,确保该机制既具有灵活性又保持严谨性。

采纳

 

2


**

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挖掘新青年传承人,优化非遗传承人年龄架构层次。

采纳

 

3


*

当前我市技艺类项目偏多,其他项目人员较少,建议扩充项目队伍人才。

采纳

 

4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

1.非遗管理工作人员应深入实地调研,全面掌握传承人现状,进行评定审核,积极发掘并培育具有潜力的新传承人;

2.评审过程中需纳入专业意见,以增强评审的专业性与公正性;

3.建议强化传承人荣誉感,评选颁发荣誉认定证书。

采纳

 

5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

1.建议加强与学校的战略合作,多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教育活动;

2.鼓励支持传承人创新教学模式与增强互动体验,提升非遗项目的社会认知度与青年群体的参与热情。

采纳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反馈时间:2024年7月25日 8时39分

根据安排,市文旅局印发《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县区文化和旅游部门、社会公众、专家学者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意见。其中,2024年3月14日-20日向各县区文旅部门征求意见,未收到意见建议反馈。2024年6月5日-7月5日通过网络平台、书面信件、电子信件、电话等方式面向公众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建议8条,其中,采纳8条,未采纳0条。2024年7月11日组织召开《办法》论证会,共收到意见建议8条,其中,采纳8条,未采纳0条。现就具体情况采纳情况公布如下:

一、有关单位意见及采纳情况

序号

单位

意见

采纳情况

未采纳原因

1

金安区文旅局

无反馈意见

2

裕安区文旅局

无反馈意见

3

叶集区文旅体局

无反馈意见

4

霍山县文旅体局

无反馈意见

5

舒城县文旅体局

无反馈意见

6

霍邱县文旅体局

无反馈意见

7

金寨县文旅体局

无反馈意见

二、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序号

提出人

意见

采纳情况

未采纳原因

1

翁*

1.建议多多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多多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活动。

2.从纵向的传承历史看,应该把所传习的技艺是否具有久远的传承谱系、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精神内涵作为认定传承人的标准;从横向的传承分布看,应该把是否为该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作为认定传承人的标准。

采纳

2

王**

1.增强对传承人权利的保护措施,例如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经济补贴和支持等。

2.加强对青年传承人的培育,如设立专项奖学金、开展培训项目等。理由和依据:保护传承人权利有助于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传承。培育青年传承人是保障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采纳

3

杨*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 我认为,应该加大对非遗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市民了解这一政策。可以通过媒体、社区活动、学校教育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也可以设立非遗文化体验日,让市民亲身体验非遗技艺,感受其独特魅力。

2.细化认定条件,确保公平公正: 在认定条件方面,建议进一步细化,确保评选过程更加公平公正。对每一位传承人进行月度年度考核指标的制定以及传承人完成情况。定期对传承人进行评估,包括其传承活动开展情况、技艺传承效果、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于不再符合认定条件的传承人,应及时进行调整或取消其资格,确保传承人队伍的整体水平。

3.加强资金扶持,保障传承活动: 非遗传承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传承人的传承活动、教育培训、技艺创新等方面。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4.促进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在保护非遗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建议鼓励传承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推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产品。这不仅可以拓宽非遗文化的传播渠道,也可以为传承人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采纳

三、论证会意见及采纳情况

序号

提出人

意见

采纳情况

未采纳原因

1

梁*

完善市级传承人的进退出机制,确保该机制既具有灵活性又保持严谨性。

采纳

2


周**

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挖掘新青年传承人,优化非遗传承人年龄架构层次。

采纳

3


王*

当前我市技艺类项目偏多,其他项目人员较少,建议扩充项目队伍人才。

采纳

4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徐**

1.非遗管理工作人员应深入实地调研,全面掌握传承人现状,进行评定审核,积极发掘并培育具有潜力的新传承人;

2.评审过程中需纳入专业意见,以增强评审的专业性与公正性;

3.建议强化传承人荣誉感,评选颁发荣誉认定证书。

采纳

5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顾**

1.建议加强与学校的战略合作,多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教育活动;

2.鼓励支持传承人创新教学模式与增强互动体验,提升非遗项目的社会认知度与青年群体的参与热情。

采纳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