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六安市统计现代化改革三年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浏览次数: 征集单位:市统计局 征集时间:[ 2024-01-04 00:00 ] 至 [ 2024-02-03 00:00 ] 状态:已结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十四五”统计现代化改革规划》要求,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加快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化统计体系,我局牵头制定了《六安市统计现代化改革三年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时间:2024年1月4日—2024年2月3日

二、征集方式:

(一)登录六安市人民政府网“全市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平台”(http://www.luan.gov.cn/hdjl/yjzjk/yjzjk/index.html)或六安市统计局网站“征集调查”栏目(http://tjj.luan.gov.cn/hdjl/yjzj/index.html)留言;

(二)书面信件。邮寄地址:六安市行政中心10号楼212室。来信请注明“关于六安市统计现代化改革三年规划的意见”字样。邮编:237000;

(三)电子信件。发送至电子邮箱latjjbgs@163.com;

(四)联系人:张鑫   联系电话:3379025  传真:3379025

附件1:《六安市统计现代化改革三年规划(2023—2025年)》的起草说明

附件2:《六安市统计现代化改革三年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


六安市统计局

2024年1月4日


《六安市统计现代化改革三年规划(2023—2025年)》的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十四五”时期统计现代化改革规划》《安徽省“十四五”统计现代化改革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统计局起草了《六安市统计现代化改革三年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对我局未来三年重点工作进行规划,以便在实践中执行。

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为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共有7项,主要目标有6个。第二部分为健全统计调查制度体系,拓展了统计调查领域,丰富了统计调查内容。第三部分为优化统计数据采集体系,旨在改进统计数据生产方式,丰富统计数据获取手段。第四部分为加强国民经济核算,提高国民经济核算的统一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第五部分为健全统计监测服务体系,旨在发挥统计监测评价职能,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第六部分为健全统计法治监督体系,旨在加快构建系统完整、协同高效、约束有力的统计法治监督体系。第七部分为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和合作交流,旨在运用市场逻辑进行统计体制改革,大力提升政府统计能力,完善我市现代化统计体制机制。第八部分为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明确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管理,提升统计工作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六安市统计现代化改革三年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加快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化统计体系,根据《安徽省“十四五”统计现代化改革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方针。2023-2025年,我市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考察六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领悟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八大工程”及“融入长三角,链上大合肥”重要意义,练好内功、着眼大局,遵循规律、守正创新,尊崇法治、求真务实,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增强统计保障能力,加快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统计体系,推进统计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提供坚实统计保障。

(二)基本原则。推进我市统计现代化改革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对统计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统计部门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确保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统计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以服务发展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六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服务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服务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服务六安“十四五”发展战略。

——以数据质量为中心。把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工作生命线,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以人才建设为根本。培育统计改革发展领军人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统计干部队伍,夯实事关统计事业长远发展的人力基础,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选人用人机制。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服务重大决策部署、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提高统计抗干扰能力等重大统计改革举措。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强化创新在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全局中的重要作用,以统计科学、数据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统计事业发展,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统计生产力。

——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完善统计法治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统计数据治理能力,更好发挥统计督察的监督作用、执法检查的震慑作用和统计法治的保障作用。

(三)主要目标。

——统计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统计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各级统计部门统计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部门统计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数据共享取得实质进展。统计人才队伍建设良性机制形成,统计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统计体制初步建立。

——统计制度方法更加健全。统计调查制度体系覆盖更加全面,国家及我市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得到科学监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得到客观评价;统计方法体系更加完善,普查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抽样调查更加广泛运用,常规统计调查与普查衔接更加有效。

——统计数据质量持续提高。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统计调查制度执行严格规范,调查对象依法合规准确上报统计数据,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落实有力,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良好统计生态进一步形成。

——统计调查能力明显增强。统计业务、统计政务与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统计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取得突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方法,初步建立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

——统计分析服务优质高效。统计监测预警预研预判能力进一步增强,统计分析前瞻性有效性不断提高,统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产品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样,政府统计更加公开透明,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有效,更好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统计监督体系初步建立。系统完整、协同高效、约束有力的统计监督体系加快构建。有效监测评价全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有效监测评价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有效监测评价重大风险挑战应对成效,有效监测评价人民群众反映突出问题解决情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统计法治监督执行力和震慑力明显增强,统计监督和纪律监督、组织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等实现有效衔接,监督效能进一步提升。

二、健全统计调查制度体系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拓展统计调查领域,丰富统计调查内容。

(四)完善科技创新和新经济统计。深化科技和创新领域统计改革,完善研究与试验发展统计调查及创新调查,做好重点企业研发统计季度调查工作。加强新经济统计监测,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局互联网经济统计制度,持续推进平台统计。

(五)加强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监测,完善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指标,准确反映数字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结构情况。

(六)健全服务业统计。做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统计调查,加强规模以下服务业企业抽样调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统计。

(七)完善需求侧管理统计。加强商品市场统计,及时反映大宗商品和升级类商品市场发展。加强服务消费市场统计,积极参与全省服务零售额测算试点,综合测算社会消费商品和服务零售总额,全面反映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网上零售、商业综合体等新业态统计。加强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财务指标研究,增强反映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能力。开展知识产权产品投资统计监测,客观反映知识产权产品投资的总量、结构和发展变化,探索反映行业发展全貌的房地产投资统计指标体系。

(八)加强能源资源环境统计。及时跟进省统计局能源统计改革部署,有序推进相关工作,探索完善地区能耗核算制度方法,积极推进与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相适应的能耗核算工作,进一步推动县区高质量开展能耗核算工作。加强资源环境综合统计,加强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统计,做好节能降碳、工业用水等统计监测。

(九)加强人口和就业统计。扎实开展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准确、及时监测和反映我市人口发展变化情况。做好企业用工调查和就业人口测算工作。

(十)健全社会民生统计。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社会民生发展统计调查和评价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围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做好统计服务。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完善数据测算方法,客观反映收入变化。开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产业等统计监测。加强社情民意调查,完善规范社情民意调查机制。

三、优化统计数据采集体系

统筹大型普查、抽样调查、全面调查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相互验证作用。改进统计数据生产方式,丰富统计数据获取手段,努力在加快构建统计现代化调查体系中取得更多突破。

(十一)发挥普查基础性作用。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统筹开展经济普查与投入产出调查。结合六安实际,制定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组织协调单位清查、普查登记、数据处理、数据发布、资料开发应用等各阶段工作,利用经济普查结果编制投入产出表。强化常规统计调查制度方法与人口、经济、农业三大普查的衔接与协调,做好普查年度与非普查年度数据衔接工作,充分发挥普查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跨部门的统计调查对象库。

(十二)统筹开展抽样调查。加大对抽样调查的研究和应用力度,科学建立健全统计基础抽样框,统筹组织实施“四下”企业和个体户抽样调查,优化调查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统计调查流程。

(十三)加强名录库单位审核管理。对名录库单位特别是“四上”单位加强核查,做好单位基本信息维护和动态管理;对新入库单位加强审核,优化名录库数据质量。

(十四)推进部门统计数据应用和共享。健全完善部门综合统计报表制度,拓宽数据收集渠道,加强部门行政记录应用研究,规范获取部门统计数据。研究建立部门统计数据共享机制,推进统计信息共享工作。

(十五)加快推进大数据在统计工作中应用。深入推进大数据在统计调查中的应用,开发大数据统计应用方法技术。探索数字员工在统计数据审核中的应用。探索通过大数据信息对重点企业统计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强化行政记录和手机大数据在人口统计调查中的应用。

(十六)改进统计数据生产方式,建立企业电子统计台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步实现有条件的调查单位运用ERP系统自动生成统计台账、统计报表,改进统计数据采集方式,减轻调查对象负担。根据国家统计局推进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推广使用企业电子统计台账,稳步推进统计调查单位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建设。

(十七)加强统计数据全面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国家统计质量保证框架和统计业务流程规范,建立健全我市统计数据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全面推进各地区各部门的统计质量保证工作。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制度,加强对各地和部门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和统计调查项目执行情况评估。推动各级统计机构领导班子统计数据质量主体责任和相关统计人员岗位责任落实落地。弘扬统计核心价值观,加强统计行风建设。

四、加强国民经济核算

提高国民经济核算统一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全面准确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重大比例关系。

(十八)加强和改进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巩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成果,全面客观反映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九)完善相关产业和领域核算。拓展相关产业和领域核算范围,扎实开展民营经济核算,探索推进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产业和领域增加值核算。

五、健全统计监测服务体系

紧扣“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发挥统计监测评价职能,更好服务党政决策,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统计产品,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二十)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及时跟踪监测国家、省、市出台重大战略实施情况和重点行业发展情况,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监测,分析研判苗头性、趋势性、倾向性问题,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为服务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支撑。定期收集周边地区、20个革命老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对标找差距,多维度做好分析工作。

(二十一)提升统计分析信息服务水平。围绕“七个六安”建设战略目标,聚焦“不掉队、赶上来”系列工程实施效果,认真研究、整理、运用统计资料,深入解读统计数据,形成一批有深度高质量的统计信息产品,做好《六安统计》《统计快报》《统计月报》《统计年鉴》等传统服务产品。

(二十二)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反映综合质量效益和新发展理念的统计指标,建立相关统计报表制度,完善评价指标统计基础。健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夯实各方在数据生产、报送、分析等方面的主体责任,优化、规范指标数据收集工作流程。进一步研究完善评价指数计算方法,精准分析评价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强对各地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

(二十三)开展重大战略实施监测评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开展统计监测,全面反映落实落地情况。加强促进共同富裕、重大风险挑战应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突出问题解决情况等方面统计监测。

(二十四)做好统计信息和宣传工作。贯彻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新要求,全面加强统计信息宣传工作。建立完善会商、协调、联动、激励工作机制,强化业务培训,建设高质高效统计信息宣传队伍。充分挖掘统计数据资源优势,发挥统计信息咨询资政作用。强化统计数据解读工作,加强与新闻媒体互动,办好统计新闻发布会,做好“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深入推进统计公开透明。

六、健全统计法治监督体系

围绕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加快构建系统完整、协同高效、约束有力的统计法治监督体系。

(二十五)发挥统计法治监督职能。认真贯彻中央《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精神,推动国家、省统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充分发挥统计法治监督职能作用,积极拓展统计法治监督领域,由重点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向纪法结合、防惩并举转变。

(二十六)加强统计执法检查。认真贯彻中央《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精神,持续保持打击统计违纪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强全市统计执法队伍建设,统筹使用全市统计执法力量,消除县(区)、市开发区统计执法力量“空白”。推动实现各县(区)、市开发区本区域本系统执法检查全覆盖、统计调查主要专业执法检查全覆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统计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充分发挥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作用。实行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约谈制度。

(二十七)推进统计诚信建设。认真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在全系统推进统计诚信文化建设。严格开展统计严重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和公示,开展统计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探索统计领域信用建设的有效方式。

(二十八)加强统计普法。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和清理。研究制定统计“八五”普法规划。继续推动将统计法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统计普法宣传。

七、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和合作交流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统计职能作用,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运用市场逻辑进行统计体制改革,大力提升政府统计能力,完善我市现代化统计体制机制。

(二十九)完善统计管理体制。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精神。落实上级统计局党组对下级统计局领导班子的协管职责。强化对各地统计机构业务领导机制,加强对地区重要统计数据评估。加强县(区)统计调查项目管理,规范统计调查项目审批。构建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大统计格局。

(三十)加强部门统计工作。依法加强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充分发挥部门统计作用。指导部门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压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支持部门运用统计调查名录库开展调查。

(三十一)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出台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加强开发区统计,推动开发区设置独立统计机构,落实乡级政府统计职责,配强乡镇(街道)统计力量,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选用辅助调查员、购买统计服务等方式增强基层统计力量。依托国家统计云平台,推进县乡两级统计规范化建设。

(三十二)加强统计合作交流。加强长三角地区统计协同合作,强化经济普查、统计服务、统计基础建设等方面合作,完善统计合作交流机制。常态化学习借鉴沪苏浙等地先进经验与做法,不断改进完善统计工作。

八、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管理,提升统计工作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发展提供支撑。

(三十三)加强统计业务应用体系建设。规范信息系统建设管理,推动统计数据生产、共享、发布能力建设和信息系统整合,构建规范的应用支撑体系。拓展联网直报平台应用范围,提升数据共享应用能力。强化大数据运用,提升统计服务能力。

(三十四)积极参与统计云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系统基础设施整合,按照“安全可靠、业务连续、互联互通”原则,逐步将市统计局数据机房迁移至市级政务云数据中心。做好积极融入省级统计云项目建设,按照省级统计云业务应用框架,做好我市应用项目配套建设工作。

(三十五)统筹协调统计信息化建设。统筹协调市、县、乡统计信息化建设上下联动、配套高效,加强县、乡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导。

(三十六)加强统计数据安全管理。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落实统计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责任。提高统计网络、数据安全保护水平。

九、健全统计工作保障机制

深入推进统计部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和人财物保障,确保统计现代化改革扎实推进和统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十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政治机关定位,深化党建品牌建设。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压紧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

(三十八)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实干型、和谐型“四型统计队伍”。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激发干部担当作为。优化干部选拔机制,突出政治标准和工作实绩,推进统计专业职称制度改革,营造积极向上的选人用人导向。

(三十九)加强统计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全市统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突破基层统计人员业务培训瓶颈,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针对性,突出实战性,提升统计学习能力。

(四十)完善统计财务保障机制。统筹配置财力资源,以项目库为基础改进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强化预算执行,严守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执行监控,提高预算执行规范性。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预算绩效评估机制,提升绩效目标和指标的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

(四十一)提高统计安全发展能力。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局党组维护国家安全领导责任,认真做好全市统计系统风险防控各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和运营维护体系,制定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预案。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0564-3379025
来信来访渠道
六安市行政中心10号楼212室
其他渠道
latjjbgs@163.com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未收到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反馈时间:2024年2月4日 11时16分

2024年1月4日至2024年2月3日,市统计局就《六安市统计现代化改革三年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通过电话、电子邮箱、网站公开、书面信件等方式向社会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共收到2条意见建议,采纳2条,有关情况如下。

序号

单位/个人

反馈意见

采纳情况

说明

1

*

《规划》内容很全面,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没有意见

已采纳

 

2

*飞飞

第(三十一项中)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选用辅助调查员、购买统计服务等方式增强基层统计力量。建议增加加强业务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提升基层统计业务水平。

已采纳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