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六安市助企招工引才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浏览次数: 征集单位:市人社局 征集时间:[ 2023-11-07 00:00 ] 至 [ 2023-12-07 00:00 ] 状态:已结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人社局会同市委人才办起草了《六安市助企招工引才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征集时间:

征集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12月7日。

二、征集方式:

(一)登录六安市人民政府网“全市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平台”(https://www.luan.gov.cn/hdjl/yjzjk/)或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征集调查”栏目(http://rsj.luan.gov.cn/hdjl/yjzj/index.html)留言;

(二)书面信件。邮寄地址:六安市佛子岭中路人力资源大厦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702办公室,邮编:237000;

(三)电子信件。发送至电子邮箱laesxc@163.com;

(四)联系电话:0564-3376185。

来信请注明“《《六安市助企招工引才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字样及来信人姓名、联系方式。



《关于六安市助企招工引才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市人社局

(2023年11月7日)


近期,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人社局会同市委人才办起草了《六安市助企招工引才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就起草过程及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汇聚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本作用是推动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支撑,要求全市上下强化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认识。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提出解决措施,助企招工引才。

全市组织、人社部门紧紧围绕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决定性工程,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开展了“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送工进企”“助企招才”、“政录企用”、招才引智“高校行”等工作,帮助企业招工引才1.79万人次,促进在外人才返乡就业创业5.77万余人。

虽然我们努力地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企业的期盼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企业招工引才的诉求反映、收集机制不畅;帮助企业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力度不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招工引才政策宣传推介不够深入,企业知晓度不高等等。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送工进企”“助企招才”工作,提升为企服务保障水平,创优一流营商环境。市人社局结合工作实际,起草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二、起草过程

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实施方案提出指导意见,并带领研究实施方案起草工作。为切实做好实施方案起草工作,市人社局组建了起草专班,深入分析当前我市企业用工用才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需推进的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确保方案落细落实、贴合实际。实施方案起草过程中,市人社局组织召开了座谈会、论证会,邀请县区、开发区、企业和市直有关部门参加座谈,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对文稿进行修改完善,不断提高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一)工作目标。要求进一步强化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职院校、社会各界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认识,加强城市形象宣传,立体式推介六安,不断提升六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健全完善企业用工、人才服务保障体系。重点是推动本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地就业,感召在外六安人返乡。力争到2028年,全市产业人才队伍达到159万人以上,其中普工95万人以上,年均增长1.6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6万人以上,年均增长1万人;技能人才49万人以上,年均增长1.5万人;返乡就业创业人员总数15万人以上,年均增长3万人;本地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70%以上,年均增长2%以上【现有普工数87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0.32万人,技能人才42.5万人,在外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人数5.77万人,职业院校本地就业率51%】。

(二)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六安对外知晓率和美誉度。突出宣传重点。着力宣传六安区位、交通、文化、资源、生态和政策等六大优势。创新宣传方式。将宣传推介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公务活动、商务接待中,与本地区本部门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落实落细宣传任务。市委宣传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制定总体宣传方案,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分工开展宣传,建立“1+N”宣传体系。

二是摸准岗位需求,提高招工引才的针对性。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精准报送招工引才需求。强化企业在招工引才中的主体作用,专人专司企业招工引才工作,及时主动报送用工用才需求信息。压实县区属地责任,全力服务企业招工引才。各县区、市开发区对本辖区企业招工引才工作负总责。县区负责对企业的招工引才需求进行分类、汇总。强化市直部门服务职责,提升保障水平。市人社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市直主管部门抓好本行业企业招工引才的服务保障工作,分析招工引才形势,指导县区落实落细具体措施,并明确了各部门职责。

三是千方百计招引,服务企业招工引才需求。共明确了7项具体举措。推动本地院校毕业生就地就业。压紧压实皖西学院等高校、职业院校党委(党组)责任,引导毕业生优先选择在本地就业。通过五年努力,实现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本地实习率80%,本地就业率70%以上。感召在外人才返乡就业创业。进一步发挥“鸿雁回归”大数据监测分析作用,精准掌握在外务工人员区域分布等,分类建立在外人才资源库。强化与在外就业创业“牵头人”日常联系,开展人才“六安行”活动,各县区、市开发区开展人才“六安行”活动均不少于4场。各县区、市开发区组织专班到在外务工人员集聚地开展精准招引,动员在外务工人员规模性返乡就业创业。产教融合定向培养本地产业人才。推行产业规划和人才需求发布制度。支持产业园区、企业与皖西学院等建立产业学院。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各类培训,支持企业与学院开展订单班等联合培养人才。定期组织赴外地招工引才。常态化开展招工引才“高校行”活动,尤其要瞄准中西部高校、职业院校的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相关院系专业,原则上市级领导每年带队开展“高校行”活动不少于1次,县区领导每年不少于2次。促进本地富余劳动力上岗就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帮扶。因地制宜开展用工调剂。开展企业用工调剂对接,促进人力资源合理调配,缓解企业阶段性用工压力。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工引才作用。加大本地人力资源机构的培育力度,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秩序,强化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接。力争到2028年,全市A级以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100家,5A级3家,建成市级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3家。

四是优化人才环境,提高招工引才质效。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推行“菜单式培训”模式,引导企业提高企业拴心留人的水平。各县区、市开发区每年开展企业家培训均不少于4次,覆盖所有规上企业。支持企业建设人才平台。鼓励企业争创院士工作站、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各类人才平台。力争到2028年,全市院士工作站不少于5个【现有2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不少于8个【现有6个】、企业研发中心不少于8个【现有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不少于30个【现有20个】、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不少于30个【现有18个】、博士驿站不少于60个【现有10个,2023年才开始评】、企业技术中心不少于100个【现有61个】。严格落实人才服务措施。搭建“互联网+企业+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各开发园区要成立服务招工引才的专职机构,简化高层次人才认定、职称评定程序,引导企业提高薪酬待遇、改善劳动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建立助企招工引才工作领导小组,耿鹏同志任组长,孙学龙同志任第一副组长,钱大兴、陈久松同志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等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要求各县区比照市级成立相应组织,县区、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顶格推进任务落实。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市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制度;推行市、县(区)直单位一把手担任重点企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人才服务专员”;进一步整合涉及人才工作的财政经费。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将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返乡人才就业创业数量、重点人才项目招引等招工引才工作成效纳入季度“赛马”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办、市人社局定期对各县区、各部门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开展监测评估,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领导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


六安市助企招工引才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2023年11月7日)

为加快推进我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决定性工程,服务保障“5+1”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企业用工和人才需求,持续创优一流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深入推进助企招工引才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强化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职院校、社会各界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认识,充分认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关键是人才和人力资本的竞争。加强城市形象宣传,立体式推介六安,不断提升六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健全完善企业用工、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优化人才就业环境,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推动本地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就地就业,感召在外六安人返乡、吸引外地人才来六安就业创业,促进企业和人才双向奔赴。

力争到2028年,全市产业人才队伍达到159万人以上,其中普工95万人以上,年均增长1.6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6万人以上,年均增长1万人;技能人才49万人以上,年均增长1.5万人;返乡就业创业人员总数15万人以上,年均增长3万人;本地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70%以上,年均增长2%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六安对外知晓率和美誉度

1.突出宣传重点。着力宣传六安区位、交通、文化、资源、生态和政策等六大优势,围绕六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创优营商环境新成效、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新面貌,充分展示六安人文地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鲜明特色,讲好六安故事,传播六安声音。(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各市直单位,各县区、市开发区等)

2.创新宣传方式。将宣传推介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公务活动、商务接待中,与本地区本部门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加大六安形象的宣传报道,联系对接市外媒体特别是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主动策划,力争更多六安的正面报道上头版、上头条,不断刷新外界对六安的认知。扩大六安形象的社会宣传,利用好户外大屏、灯杆道旗、公交站台、条幅横幅等各类社会宣传载体,全方位展示六安的优势,形成铺天盖地的社会氛围。加强六安形象的网络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积极发挥网络名人的传播效应,通过短视频、开设网络话题等方式,放大网络宣传效应,强化网络宣传声势。(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各市直单位,各县区、市开发区等)

3.落实落细宣传任务。市委宣传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围绕“六安之势”“六安之变”“六安之机”,制定总体宣传方案;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分工,围绕宣传重点内容,制定本部门具体宣传方案,建立“1+N”宣传体系。组织部门重点宣传人才政策、人才项目等;发改部门重点宣传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效等;人社部门重点宣传就业创业、返乡创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教育部门重点宣传人才子女入学、大学生就业指导政策等;科技部门重点宣传科技平台、科技成果、科技服务等;经信部门重点宣传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布局等;商务部门重点宣传外资外贸、电子商务、商贸流通情况等;文旅部门重点宣传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等;城管部门重点宣传市容市貌、文明创建等;投创中心主要宣传招商引资政策、良好营商环境等。市委宣传部负责对各单位的宣传方案和宣传内容进行审核把关。各县区、市开发区比照市级建立本地区“1+N”宣传体系。(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各市直单位,各县区、市开发区等)

(二)摸准岗位需求,提高招工引才的针对性

1.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精准报送招工引才需求。强化企业在招工引才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设立专人专岗负责本企业招工引才需求收集报送工作;“四上”企业要明确职能部门,专人专司企业招工引才工作,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密切对接,及时主动报送用工人才缺口、专业、工种、用工时段等信息。(牵头单位:各县区、市开发区、各产业园区)

2.压实县区属地责任,全力服务企业招工引才。各县区、市开发区对本辖区企业招工引才工作负总责。县区发改、经信、商务、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工业企业、批零住餐、建筑业、重点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企业的招工引才需求进行分类、汇总,由同级人社部门核定后,报送至上级主管部门。县区人社部门每月向社会发布企业岗位需求信息,相关需求信息同步上报市人社部门;坚持需求导向,常态化开展“送工进企”“助企招才”活动。(牵头单位:各县区、市开发区、各产业园区)

3.强化市直部门服务职责,提升保障水平。市直主管部门要坚持管行业就要管招工引才,抓好本行业企业招工引才的服务保障工作,督促各县区定期收集、汇总、上报企业招工引才需求,指导县区落实落细具体措施。市委组织部要发挥好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作用,市人社局负责“送工进企”“助企招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分析招工引才形势,及时协调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动态更新“鸿雁回归”企业招工引才需求库,组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联合督查,确保需求信息真实有效。(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住建局等)

(三)千方百计招引,服务企业招工引才需求

1.推动本地院校毕业生就地就业。压紧压实皖西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等高校、职业院校党委(党组)责任,强化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教育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增强对六安的认同感,引导毕业生优先选择在本地就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要与本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技能对口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教育、人社部门负责对学生实习质量和留用情况进行监测评估,评估结果与地方政府对院校支持政策相挂钩。各县区、市开发区要引导企业将实习学生纳入企业人力资源储备库,督促企业为实习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怀,有条件的县区可对实习生发放实习补贴。通过五年努力,实现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本地实习率80%,本地就业率70%以上。(牵头单位:皖西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市教育局、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住建局等)

2.感召在外人才返乡就业创业。进一步发挥“鸿雁回归”大数据监测分析作用,强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精准掌握在外务工人员区域分布、就业领域、行业工种、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分类建立在外人才资源库。充分发挥“以才招才”作用,强化与在外就业创业“牵头人”日常联系,宣传六安产业发展、返乡就业创业政策,增进在外人员对家乡的全方位了解,增强其返乡就业的意愿。开展人才“六安行”活动,定期组织“企业家六安行”“高校博士六安行”“院士专家回乡行”等人才交流活动。各县区、市开发区开展人才“六安行”活动均不少于4场。推深做实“攀亲结缘”工程,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设立人才工作站,选聘“人才顾问”,吸引更多海内外高端人才来六安创新创业。根据新开工项目等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按照产业、岗位、专业、技术相适应的原则,由各县区、市开发区组织专班到在外务工人员集聚地开展精准招引,动员在外务工人员规模性返乡就业创业,为本地同产业同类型企业招引适岗人才。(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各县区、市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等)

3.产教融合定向培养本地产业人才。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行产业规划和人才需求发布制度,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设置与本地产业发展紧密衔接。支持产业园区、企业与皖西学院建立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化工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与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六安技师学院等本地院校,围绕“5+1”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开设相关专业,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坚持需求导向,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集群与学院开展订单班、定向班等多种形式联合培养人才,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皖西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经信局,各县区、市开发区等)

4.定期组织赴外地招工引才。市、县(区)要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用工人才需求,常态化开展招工引才“高校行”活动,尤其要瞄准中西部高校、职业院校的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相关院系专业,原则上市级领导每年带队开展“高校行”活动不少于1次,县区领导每年不少于2次。对于重点企业,应通过恳谈会、专项招聘会、委托培养等方式,点对点帮助企业解决用工人才需求,招引外地院校毕业生来六安就业。(牵头单位:各县区、市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住建局、团市委等)

5.促进本地富余劳动力上岗就业。加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青年、脱贫劳动力、农民等群体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劳动者加强职业技能,拓展就业渠道,有效补充企业相应的岗位需求。加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帮扶,组织高校毕业生进企业体悟实训,促进就地就业。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组织农民参加季节性务工,确保农业生产与进企务工两不误。(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市开发区等)

6.因地制宜开展用工调剂。摸清辖区企业生产淡旺季、阶段性用工情况,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原则,建立企业用工调剂对接机制,促进人力资源合理调配,稳定劳动者就业岗位,缓解企业阶段性用工压力。(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各县区、市开发区等)

7.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工引才作用。加大本地人力资源机构的培育力度,严格落实人力资源机构评级制度,促进优胜劣汰。引进专业化、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市场主体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秩序,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监督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打击“黑职介”、虚假招聘、侵害劳动者权益等行为,对不合法、不合规的中介机构及行为坚决清理整顿。力争到2028年,全市A级以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100家,重点培育有核心产品、竞争力强、创新发展、诚信服务的5A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家;建成市级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8家。(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各县区、市开发区)

(四)优化人才环境,提高招工引才质效

1.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推行“菜单式培训”模式,针对企业家学习需求,整合打包、分类培训。重点围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工业互联网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引导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等,提高企业拴心留人的水平。原则上各县区、市开发区每年开展企业家培训均不少于4次,覆盖所有规上企业,市人社局负责对培训内容、质量、效果进行评估考核。(牵头单位:各县区、市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等)

2.支持企业建设人才平台。鼓励企业争创院士工作站、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各类人才平台,提高对人才的吸附能力。力争到2028年,全市院士工作站不少于5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不少于8个、企业研发中心不少于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不少于30个、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不少于30个、博士驿站不少于60个、企业技术中心不少于100个。坚持“人才+项目”理念,支持企业申报“江淮英才”、皖北产业创新团队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项目,持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各县区、市开发区年申报项目均不少于5个。(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经信局,各县区、市开发区等)

3.严格落实人才服务措施。坚决落实“人才政策60条”,坚持多措并举,搭建“互联网+企业+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人才港”“人才会客厅”等载体,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各开发园区要成立服务招工引才的专职机构,落实人员、经费保障;简化高层次人才认定、职称评定程序,探索“免申即享”,为符合条件的人才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交通出行、社会保险、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引导企业提高薪酬待遇、改善劳动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人才在六安就业创业无忧,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各县区、市开发区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汇聚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本作用,是推动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支撑,将助企招工引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县区、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顶格推进任务落实。市委、市政府将建立助企招工引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加大对助企招工引才工作的调度推进力度。各县区要比照市级成立相应组织,加强对助企招工引才工作的领导。

(二)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关口前移,超前谋划招工引才工作,与产业项目的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同谋划、同落实。进一步完善助企招工引才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市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制度,推行市、县(区)直单位一把手担任重点企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人才服务专员”,做到企业有所呼、我必有所应。进一步整合涉及人才工作的财政经费,支持重点产业人才项目,避免撒胡椒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督查考核。强化对助企招工引才工作的督查考核,将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返乡人才就业创业数量、重点人才项目招引等招工引才工作成效纳入季度“赛马”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办、市人社局定期对各县区、各部门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开展监测评估,对任务落实不力的县区和部门进行通报、约谈,督促落实整改,并作为领导班子评优、领导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


附件1

六安市助企招工引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耿  鹏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一副组长:孙学龙  市政府副市长、一级巡视员

副  组  长:钱大兴  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久松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

成      员:韩  旭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戴立文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玉红  市教育局局长

李守富  市科技局局长

黄胜红  市经信局局长

费小松  市财政局局长

王聿炎  市住建局局长

马同明  市商务局局长

罗伟伟  团市委书记

张兴群  市科协主席

孔  敏  皖西学院副院长 

徐正红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葛向东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夏跃武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院长

许  涛  六安技师学院

韦能武  霍邱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  涧  金寨县人民政府县长

罗  文  霍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万喜  舒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媛媛  金安区人民政府区长

仰玉晶  裕安区人民政府区长

郑武军  叶集区人民政府区长

程  旭  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负责全市助企招工引才日常工作,陈久松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六安市       县(区)企业“招工引才”岗位需求表

填报企业: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序号

企业名称

岗位类别

岗位名称

需求数量

(单位:人)

学历、技能、职称要求

年龄范围

岗位薪资
(单位:元/月)

企业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普工

 

 

 

 

 

 

技工

 

 

 

 

 

 

专业技术人员

 

 

 

 

 

 

 

备注:“技能”主要针对技工,根据需求填写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工等;

“职称”主要针对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需求填写员级、助理级、中级、高级等。


附件3

六安市       县(区)“招工引才”企业岗位需求明细表

单位:                                                             时间:   年 月  日

序号

企业名称

岗位类别

需求数量

(单位:人)

年龄范围

薪资水平

企业联系人

及联系电话

 

 

普工

 

 

 

 

技工

 

 

 

 

专业技术人员

 

 

 

 

 

 

普工

 

 

 

 

技工

 

 

 

 

专业技术人员

 

 

 

 

 


附件4

六安市       县(区)“招工引才”企业岗位需求汇总表

填报单位:                          时间:   年  月  日

县区

缺工缺才企业数量

岗位需求数量(单位:个)

普工

技工

专业技术人员

 

 

 

 

 

 

 

 

 

 

 

 

 

 

 

 

 

 

 

 

 


附件5

六安市助企“招工引才”明细表

填报单位: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序号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工作单位

岗位类别

入职时间

有无签订劳动合同

手机号码

所属县区

备注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0564-3376185
来信来访渠道
书面信件:六安市佛子岭中路人力资源大厦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702办公室,邮编:237000; 电子信件larsxc@163.com;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序号 反馈人 提出意见 采纳与否 是否采纳原因 备注
1 热心市民 如果人在外地,想通过这个政策回来务工的话,是否能帮助解决小孩上学及家属的工作问题。
部分采纳 现阶段助企招工配套实施细则还未完善。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家或省最新规定,结合我市实际,考虑您的建议,增加服务举措,帮助解决子女入学等相关问题。家属工作问题您可以通过“三公里”就业圈小程序登记,寻找工作,或者关注市人社局定期举办的招聘会。 电话来访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反馈时间:2023年12月8日 16时22分

为汇聚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本作用,进一步深化“送工进企”“助企招才”工作,提升为企服务保障水平,创优一流营商环境。市人社局结合工作实际,起草了《六安市助企招工引才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我局于2023年11月7日至2023年12月7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反馈意见1条,采纳0条,部分采纳1条,未采纳0条。


序号

反馈人

提出意见

采纳与否

是否采纳原因

备注

1

热心市民

如果人在外地,想通过这个政策回来务工的话,是否能帮助解决小孩上学及家属的工作问题。

部分采纳

现阶段助企招工配套实施细则还未完善。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家或省最新规定,结合我市实际,考虑您的建议,增加服务举措,帮助解子女入学等相关问题。家属工作问题您可以通过“三公里”就业圈小程序登记,寻找工作,或者关注市人社局定期举办的招聘会。

电话来访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