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工作

就业创业工作

时间:2022年8月18日 15:00-17:00

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邀请嘉宾:

访谈简介:本期访谈特邀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小天围绕“就业创业工作”的话题,采用直接问答的方法,与广大网友在网上交流,敬请参与,积极发言。

  • 部门简介
  • 小结分析
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主管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事务的市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法律法规规章,起草有关地方规范性文件草案,拟订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二)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人力资源流动政策,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三)负责全市促进就业工作,拟订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统筹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拟订就业援助制度,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四)统筹推进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组织实施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政策和标准。贯彻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办法和全国统一的养老、 失业、工伤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有关政策及提高基金统筹层次。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编制全市相关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并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五)负责全市就业、失业和相关社会保险基金预测预警  和信息引导,拟订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和相关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平衡。(六)贯彻落实国家、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贯彻落实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假期制度,贯彻实施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政策。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依法查处重大案件,协调处理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信访事项。(七)牵头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继续教育和博士后管理等政策,负责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贯彻留学人员来皖工作和定居政策。组织拟订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健全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政策。(八)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管理权限负责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聘、聘用合同等人事综合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管理政策。(九)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表彰奖励制度,综合管理市级表彰奖励工作,承担全市评比达标表彰等工作,根据授权承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开展的市厅级表彰奖励活动。(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贯彻实施企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和离退休政策。(十一)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农民工工作的综合性政策和规划,推动相关政策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十二)负责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十三)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十四)职能转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和优化对外办理和职业资格鉴定等事项,组织实施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式,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8月18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小天带领市人社局就业科负责同志,走进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直播室,开展以“就业创业工作”为主题的在线访谈。访谈历时2个小时,网民朋友们热情参与、积极提问,共提出了涉及购房补助、求职招聘、技能补贴、大学生就业等问题10个,李小天均逐一进行了在线回应。此次在线访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访谈结束,李小天对广大网友关注就业创业工作表示感谢。下一步,各级人社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着力扩大容量、保障重点、强化培训、提升服务、守住底线,超额完成各项重点就业创业目标任务,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文字直播

访谈实录

自动刷新间隔:

手动刷新

下半年,各级人社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着力扩大容量、保障重点、强化培训、提升服务、守住底线,超额完成各项重点就业创业目标任务,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各位网友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通过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就我市“就业创业工作”这一主题与大家进行交流。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人社局对关注和支持六安市就业创业工作的网友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非常感谢市政府网站为我们提供一个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的机会。下面我就今年来我市就业创业工作做简要介绍: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社部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为抓手,聚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定就业岗位、突出重点群体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促进供需匹配,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各项就业目标任务均超序时进度,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一是就业创业目标任务完成超序时进度。截至7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9320人,完成目标任务3万人的64.4%。失业人员再就业7096人,完成目标任务2500人的283.4%,失业人员再就业率62.05%,超过省厅规定60%的目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71人,完成目标任务1500人的104.7%,再就业率89.98%,超过省厅规定70%的目标。脱贫劳动力返岗就业30.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30.26万人101.78%。常态化开展“2+N”招聘会753场,完成目标任务123%;参加招聘会企业累计13217家,完成目标任务224%;达成就业意向人数约23265人,完成目标任务237%。提升公共服务精细化水平,在全省率先推进创业担保贷款系统建设,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83笔、7.01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

二是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坚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等“六进校园”活动,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百问,指导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积极支持高校自主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发放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2057人,吸引、留住高校毕业生资源。推进“两强一增”行动,支持多渠道就业,稳定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针对农民工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促进农民工稳定持续增收,组织开展农民工专场招聘,鼓励重点企业优先吸纳农民工就业。深入实施退役军人“就业起航”行动,精准提供就业支持、创业指导、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稳岗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促进外出务工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保证3.5万个农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劳动者就近就地安置脱贫劳动者1600余人。强化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延续实施阶段性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政策,完善失业保险待遇网上申领办法,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开发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2325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984名,开发疫情防控员、安全信息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2100个。统筹做好残疾人、失业青年、妇女群体等人员的就业创业工作。

三是提升用工服务保障水平。探索公共就业服务市场化运营形式,市、县(区)通过主动上门、电话联系、集中座谈等方式,落实重点企业用工“包保”责任制,全面掌握辖区企业缺工情况,深入了解企业缺工原因,摸清企业招工计划。建立缺工企业管理台账,完善缺工企业动态监控制度,实施分级监测、动态管理。为重点缺工企业配备人社服务专员,一对一协助解决企业缺工问题。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摸排登记,加强与当地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资源共享,发挥安徽公共招聘网、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平台以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作用,开展帮招和送工机制,支持企业开展用工余缺调剂合作,及时汇集发布企业缺工和劳动力富余信息,按需组织专场对接。

四是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创业安徽行动和创业江淮计划,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着力优化创业环境,加强部门协作,凝聚发改、经信、科技、财政等部门合力推进创业,筹办各类创业大赛,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努力满足各类劳动者的创业需求,提升创业培训成效;进一步降低创业担保贷款担保门槛,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积极作用。鼓励各类创业载体通过减免租金等形式,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发挥示范引领,树立一批创业典型,编印“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就业创业案例材料,评选全市优秀创业项目20佳,连续五年表彰优秀创业之星共100名,择优推荐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先进个人参加省级评优活动,全市16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1家省级青年创业园,入驻项目超700个,实现产值70亿元,带动就业1.8万人,累计孵化出园238个,疫情期间为入园市场主体减免租金达到1822万元,大大激发了各类市场创业主体的创业动能。

五是持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在全省率先开展“重点企业人社服务专员”试点工作,全市203名重点企业人社服务专员为我市重点企业特别是招商新落地、年内新开工企业,提供用工服务、社会保险、政策对接等人社服务。推进全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平台乡镇全覆盖,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乡村,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实施党建引领“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建成人力资源供给库、创新创业人才库、企业用工需求库、稳岗就业政策库,促进人岗匹配和供需有效对接。积极招引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领路人,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确保项目与人才全面引进,促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推动六安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关情况就介绍到这里,下面请各位网友朋友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