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新闻发布会

人:市公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漆学富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公管局

发布时间:2022年1月10日

要: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公管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紧盯全年目标任务,以打造“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到位”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为目标,以提升“交易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智能化、队伍专业化”水平为路径,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为抓手,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拓展平台功能,完善监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2021年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完成项目交易14086个,成交总金额589.52亿元,节约国有财政性资金57.35亿元,节约率12.17%。实现国有土地和资产增值28.32亿元,增值率19.19%;其中市本级完成交易项目1447个,成交总金额174.02亿元,节约国有财政性资金15.52亿元,节约率13.33%,实现国有土地和资产增值21.30亿元,增值率41.18%。

发布会直播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对各位新闻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给予的关心关注与支持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下面,我就2021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向大家作简要的介绍和通报。

一、2021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情况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公管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紧盯全年目标任务,以打造“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到位”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为目标,以提升“交易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智能化、队伍专业化”水平为路径,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为抓手,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拓展平台功能,完善监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2021年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完成项目交易14086个,成交总金额589.52亿元,节约国有财政性资金57.35亿元,节约率12.17%。实现国有土地和资产增值28.32亿元,增值率19.19%;其中市本级完成交易项目1447个,成交总金额174.02亿元,节约国有财政性资金15.52亿元,节约率13.33%,实现国有土地和资产增值21.30亿元,增值率41.18%。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谋划,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一是党委政府重视。2021年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将“评定分离”作为重要改革予以充分肯定,并强调“持续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1月12日,分管市长陈家本主持召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工作座谈会,谋划全年重点工作。6月2日,市长潘东旭听取工作汇报。7月2日,市长潘东旭围绕制度建设进行工作安排。10月12日,市长潘东旭出席招投标市场环境专项整治视频调度会并就公安机关支持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提出要求。10月13日,分管市长刘洪洁进行调研座谈,听取工作汇报。市第五次党代会将“评定分离”载入党代会报告。2021年12月15日市委书记叶露中同志在《2018年以来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主要变化的报告》上专门作出批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重视发力,市公管局党组担当作为,各相关部门(含业主单位)党组织同向用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顽瘴痼疾基本根治,发生在《报告》总结的十二大变化,令人欣慰。公管工作十二大变化再次说明,只要站在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全局上下定决心,坚持‘三干’,部门主官出于公心保持定力韧劲,各方协力同心,就没有攻不了的坚克不了的难。希望公管局党组再接再厉,各业主单位一把手干事担事,把来之不易的公管好局面巩固好发展好”。2021年12月20日,市长潘东旭作出批示:“很好!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再总结、再提高!”。2021年12月22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洪洁批示:“请公管局认真学习贯彻好叶书记和潘市长的批示精神!”二是注重工作谋划,印发《2021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落实目标管理。三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11月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霍邱县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案》上报省政府,12月28日获省正式批复实施,推动解决“监督管理权与行政处罚权相脱节”问题。四是继续将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二)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提请出台《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六安市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应急项目招标试行“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和《关于六安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试行“评定分离”办法的指导意见》。二是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县级的全部取消,市级清理后废止2件,合并2件,保留16件。三是完善《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及其裁量基准,修订《六安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六安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履约保证金管理办法》,以及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办事指南和服务细则。四是减轻企业负担,工程建设投标保证金最高缴纳额降低至50万元,政府采购全部取消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缴纳比例降低至中标金额的2%。同时,实行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支持保函等形式担保制度,与徽商银行合作,投标保证金开具电子保函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三)落实主体责任,促进招标效率提高。一是持续完善招标采购文件示范文本,修订完善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示范文本,增加示范文本种类,目前我市招标采购文件示范文本已达36套。二是印发《关于六安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试行“评定分离”办法的指导意见》,应用范围从市本级扩大到全市;应用行业从房建市政领域扩大到交通、水利,压实各方责任。三是常态化开展异常低价竞标评审工作,遏制低价中标现象发生。四是畅通异议投诉渠道,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落实问题线索转办督办和意见建议常态化征集机制,制定并公布了一次性办结清单,出台《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招标代理机构服务质量信息披露办法》《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意见建议征集工作制度》《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问题线索办理工作制度》等文件。市本级建立政府投资重点工程招标项目台账,主动服务重大招标采购项目,每周均提醒建设单位加快标前准备工作,加快“挂网”招标进程。

(四)完善措施,支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全市建设工程招标和发包成交金额263.5亿元,省内企业成交金额207.22亿元,占比78.63%,市内企业成交金额134.28亿元,占比50.95%,首次突破50%。具体措施是,一是鼓励联合体投标,2021年以来全市联合体投标项目359个。二是完善限额以下工程发包方式,全市完成限额以下工程发包金额29.6亿元。三是继续推进“评定分离”式招标。2021年,全市已完成“评定分离”工程项目招标37个,成交金额75.45亿元。四是在政府采购项目评审时给予小微企业产品投标价格6%-10%折扣,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五)加强专家管理,提升专家服务水平。2021年,专家入库初审合格76人,复审合格76人,复审合格率100%。同时,对523名评标评审专家开展培训。对741个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一标一评”,强化对标评标专家管理,今年以来处理违规评标评审专家67名,促进评标专家规范评审行为。

(六)完善平台功能,持续提升电子化交易水平。一是全流程电子化取得新成效,全市工程建设类项目招标全流程电子化率达到99.58%,政府采购类项目招标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率达到100%,实行电子保函、电子档案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全面应用,持续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平台服务成本,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二是积极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制定《六安市远程异地评标操作办法》,积极融入长三角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对接工程建设招标项目实现远程异地评标。2021年以来,全市开展远程异地评标主客场共计875场次。三是继续开放对接第三方交易系统。2021年我市第三方交易平台上线六安范围项目共计1535个,成交金额约6.9亿元。四是切实发挥电子商城作用。及时开展第七次徽采商城征集工作,共征集156家供应商入库,库内供应商已达711家,全市完成订单8949单,订单总金额约2.54亿元。五是拓展平台覆盖范围。持续推进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林权、农村集体产权等资产纳入市县一体化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今年以来,全市共发布其他领域交易信息10类358条,涉及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出让、集体林场经营权出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让、市政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权出让、涉诉资产处置、抵债资产拍卖、土地复垦(国土部门主管)、国有企业招标采购和医疗设备、药品采购等。

(七)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对串通投标行为“零容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击围串标工作,要求对串通投标“零容忍”,全市公安机关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年立案41起,发挥了震慑作用,六安成为“串通投标”难以生存的地方,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动辄上百家、几百家企业参与“围标”苦不堪言的现象,在六安于2019年已销声匿迹,诚信企业获得感增强。

(八)突出关键环节,着力提升监管公信力。一是加强交易备案管理。对合法、符合公平原则的招标文件,当天受理当天上网发布;对违法或违反公平原则的,当天提出修改意见退回修改。2021年备案审查公共资源交易项目981个,提出备案审查意见3500余条。二是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组织力量对随机抽取的144个招标项目开展检查,发现不规范问题28个,要求相关责任主体限期整改。三是公平公正处理投诉事项。及时指导招标采购单位做好异议质疑的处理,公平公正处理投诉,不办“人情案”“关系案”,有效遏制侥幸投标、“乱诉”“缠诉”,2021年以来全市受理投诉56起,办结52起。四是强力推进信息公开。截至目前,公开各类交易信息53465条,公开合同信息3949条,公开履约信息2918条,公开信用信息140条,以公开促进阳光交易,以公开促进企业诚信守约。

(九)“两场联动”较真碰硬,遏制“挂靠”生存空间。落实《六安市政府投资工程标后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开展标后履行随机抽查34次、抽查790项目次,将发现的问题书面反馈给建设单位,督促建设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处理违约企业50家次,有效遏制“挂靠”生存空间,大大减少借用资质的行为,市场回归本位,省内、市内企业中标率大幅提升。

(十)着力技术创新,服务交易效率提升。一是从制度建设、技术平台、责任机制和能力建设等四方面着手,创新电子化交易系统安全管理模式,织密信息系统安全网。此项工作得到充分肯定,2021年11月11日市公管局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培训会上交流经验。二是建成全省首创“CA+多因素+云签”多种方式评标专家电子签名系统,评委签章实现更加高效、便捷、安全、低成本。三是打造移动交易平台,实现业务掌上办。将交易业务与日常办公有机地结合,满足了异地协同办公需求,节约了交易成本,优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了交易、服务、监管业务掌上办、快捷办。

三、2022年工作安排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市政府和省业务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提升服务效能,着力打造“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到位”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进一步强化招标人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招标人在招标、定标、标后履约环节的第一主体责任,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突出强调建设单位现场管理的主体责任,通过严格的标后履约管理与交易市场的联动,有效遏制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的生存空间。

(二)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围绕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积极推进政府重大投资工程项目以及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的工程项目,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计项目,重要材料、设备等货物类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基础设施项目等,采用“评定分离”式招标,通过“评定分离”有效遏制“挂靠”,择优选择诚信单位。

(三)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会同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串通投标的行为,发现苗头,坚决整治,露头就打,形成震慑。继续组织住建、交通、水利、环保、人社等部门,开展标后履约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建设单位处理,并将建设单位的处理结果应用到“交易市场”,促进“两场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四)进一步加强平台和队伍建设。加强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系统、服务系统和监管系统建设,不断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继续推进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发挥好“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用。及时开展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夯实工作基础。

再次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前来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市的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同时,也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