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文化馆全面启用一周年——公共文化服务年度公报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市文旅局 浏览次数:

人:六安市文化馆馆长 高 勇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文旅局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要:六安市文化馆于2019年12月开始试运行,2020年12月16日,文化馆全面完工、红剧场正式启用。从建立的第一天起,文化馆人就把为人民谋文化福祉,为民族谋文化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公众教育、普及文化艺术、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辅导基层文化骨干、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全面启用一年来,市文化馆围绕全民艺术普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使命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活动开展数量和参与人数在全省16个市级文化馆中稳居前列。先后被命名为六安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皖西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志愿服务基地、皖西学院美育教育基地,荣获全市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发布会直播

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六安市文化馆,对各界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一直以来对我市文化馆事业发展给予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根据安排,下面我就六安市文化馆全面启用一周年相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通报。

一、运行基本情况

六安市文化馆于2019年12月开始试运行,2020年12月16日,文化馆全面完工、红剧场正式启用。从建立的第一天起,文化馆人就把为人民谋文化福祉,为民族谋文化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公众教育、普及文化艺术、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辅导基层文化骨干、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全面启用一年来,市文化馆围绕全民艺术普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使命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活动开展数量和参与人数在全省16个市级文化馆中稳居前列。先后被命名为六安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皖西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志愿服务基地、皖西学院美育教育基地,荣获全市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二、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

通过“办红色盛典”“观红色展览”“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年共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群星奖比赛、优秀剧目展演、社区春晚、文艺调演、红歌擂台赛、“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体验、书画展览等群众文化活动207场,其中非遗传承展示活动27次,进社区、学校、敬老院文化惠民演出79次。成为群众看演出、享活动、学知识、登舞台的重要平台和提升市民文艺素养、涵养文化自信、传播文明风尚的重要阵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的传承保护单位,我馆在前期民歌研究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对红色题材民歌进行梳理,精选《红了大别山》《苏区好风光》等12首红色民歌,重新加工制作,今后将作为我市群众性歌咏活动的指导曲目,并丰富我市红色文化资源库。

市文化馆创新公益培训模式,馆内与皖西学校联合打造“艺起来”品牌公益培训项目,馆外设立基层文化活动示范基地,将公益培训点向社区延伸,全年向市民共计开设3期、66门课程、692班次免费艺术课程,累计培训10118人次,广大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

    积极应对疫情防控,线上线下文化服务同步运转,依托六安文化云平台、六安文旅、皖事通等数字平台,积极探索公共文化线上服务模式,在线直播、线上学习、线上预约、线上报名功能日趋完善,数字文化资源日益丰富。不断创新实践,增强文化服务的适应性,打造便捷、高效的数字文化馆。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习惯,通过官方微信号、微视频、抖音等新媒体,运用多种表达语境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形成多个平台功能互补的数字服务体系。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年入馆客流达32万人次,线上服务244.11万人次;微信公众号宣传推文285篇,阅读量23.2万人次;抖音发布视频作品120个,浏览量约34万;发布线上直播活动27场,观看人次189.2万。

三、文艺创作及文化交流情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引导文艺作者开展主题创作,推出文旅主题新歌《山水六安》,原创作品7首歌曲、2个舞蹈入围安徽省群星奖决赛,居全省首位。多个作品分别在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安徽省广场舞大赛、群众歌咏比赛、少儿文艺调演中获奖。组织大别山民歌跨省交流,唱响西部民歌会、中国原生民歌节。

下一步,市文化馆将继续发挥公共文化阵地作用,坚持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努力丰富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公共文化权益,为我市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文化强市做出应有贡献。


答记者问:

问题一:公报中提到的设立基层文化示范基地情况,希望具体了解一下。

答:设立基层文化活动示范基地是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的一种方式。示范基地将配合文化馆开展好群众文艺辅导、文化活动指导;打造文艺展示平台,拓宽展示渠道;充分整合利用文化资源,共同开展文化活动,实现共建共享。目前在六安主城区已挂牌一家示范基地。下一步,将继续从优秀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选择合适的场所,建立更多的基层文化活动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基层文化建设,促进全民艺术普及。

 

问题二:微信、微视频、抖音等新媒体以及数字化应用对文化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有哪些意义?

答:文化馆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不断以新的探索和新的实践提升服务效能。数字化时代信息高速传播,公共文化场馆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让更多优质的、接地气的文化产品在网络呈现,使广大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后疫情时代,优质的数字化服务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