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新闻发布词

人:市科技局副局长 曹士昌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1年6月18日

要:为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共六安市委办公室、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9年5月制定印发了《六安市“比创新、比创业、比创造、增动能”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是五大专项行动之首,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实施。

发布会直播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今天,我谨代表市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的牵头单位六安市科技局,就专项行动的实施背景及目标、工作举措及成效和下一步工作谋划三个方面做新闻发布。

一、实施背景及目标

为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共六安市委办公室、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9年5月制定印发了《六安市“比创新、比创业、比创造、增动能”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是五大专项行动之首,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实施。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壮大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动能,根据《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实施方案》,我局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金融监管局、市税务局等部门于2019年12月印发《六安市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专项行动,实现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打造培育一批“六安创造”领军企业。明确到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超过25%和2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件。

二、工作举措及成效

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工作目标,着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0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占34.1%和38.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件,圆满完成了专项行动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注入科技创新发展源动力

一是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市政府制定出台《六安市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主体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规范加强规上企业研发经费管理,扩大实施研发准备金制度。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15.55亿元,较上年度增长20.1%,全市研发投入强度指标为0.96%,居同类市第1位。二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全年获批省科技重大专项6项,获省财政支持资金660万元。其中,皖西生物科技项目实现了我市在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开发项目上零的突破。全年获批省重点研发项目18项,省支持资金628万元;立项实施市级产学研合作重大专项7项。六安市龙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开展的项目获得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立项支持。安徽美自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和六安市海洋羽毛有限公司项目获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二)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知识产权有效运用

一是出台知识产权扶持政策。以六政办名义印发实施《六安市关于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若干措施》,进一步激励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强化支持企业专利发明创造的政策导向,2020年兑付奖励资金1600余万元。2020年全市共授权发明专利889件,截止2020年底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件,远远超过每万人2.8件的预定目标。二是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持续提升。全年培育认定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4家,建立85家企业融资需求和60家企业专利技术需求项目库,专利权质押融资企业40家,质押融资总额达到38392万元。三是严厉查处侵权假冒案件。强化知识产权综合执法,全年办理知识产权案件247件,案值总额101.86万元,罚没款203.76万元。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工作,完成知识产权“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

(三)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深入推进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战略合作。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六安双创中心揭牌成立,积极招引博士及以上高端人才来六安创新创业,目前2家博士团队已入驻,部分共建实验室即将投入使用。裕安区政府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裕科股权创业投资基金为全省正式运营的六支区域子基金之一,目前已完成5个项目的投资,投资总额达9000万元。二是提升创新载体服务能力。应流集团的省技术创新中心自认定以来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先后承担国家能源自主创新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与实施国家“两机”、核电等重大科技项目。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与皖西学院联合共建“信创研究院”。新认定省新型研发机构2家,填补了我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方面的空白,全年认定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0家。三是强化技术合同登记工作。2020年,全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690项,合同成交额29.73亿元,居全省第7位;输出技术合同24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0.89亿元,居全省第9位。两项考核指标均在全省排名中实现进位。

(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挂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一是修订完善支持政策。起草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意见》,并配套制定了《企业上市挂牌奖励补助办法》、《企业上市挂牌奖励政策兑现流程》,进一步提高企业上市奖补标准,扩大企业挂牌奖补范围,前置兑现企业上市奖励,2020年共兑现企业上市挂牌奖励1110万元。二是强化上市挂牌企业培育。进一步加大企业上市挂牌后备资源摸排范围和培育力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更新企业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分类建立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上市重点后备企业、省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后备企业等后备资源库,入库企业130余家,扎实推进企业上市3年(2020-2022年)行动计划,逐年分梯次推进企业上市工作。2020年,全市新增上市在审企业、上市报辅导备案企业各1家;新增121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4% (其中新增40家企业在省科创板挂牌,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3%)。三是优化协调服务效力。成功举办区域性股权市场六安革命老区企业集中挂牌仪式,我市69家企业集中挂牌。通过多次与省股交中心对接,为我市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37家挂牌企业减半收取挂牌费用18.5万元。协调省股交中心为我市挂牌企业提供金融增值服务,2020年全市45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获得融资2.89亿元。全市直接融资完成额84.8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1%。

(五)强化高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对照高企认定标准,加大高企培育和认定申报力度,全面摸排,深入企业现场开展申报辅导。加强与财政、税务部门的协同配合,改进高企申报市级审核机制,着力提高我市高企申报成功率。全年新增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81家。2020年共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4家,认定数较去年增长35.7%;全市高企总数达到251家,比2019年末净增76家,增幅达43.4%,高企总数增长率居全省第2位。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大幅提升。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35.5%,高全省平均增速19.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1.4%。三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从科技人员、研发费用、知识产权三个方面加大投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全市分9批入库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

(六)推动“三重一创”建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修订出台《支持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若干政策》,印发《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推进新基建工作方案》、《促进线上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编制省级战新基地新三年建设规划,推进一基地、一工程、两专项建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兑现2020年支持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若干政策资金1205万元。年度新增省级重大专项1个(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元器件重大新兴产业专项)。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按月开展战新产业发展形势分析、调度新基建重点项目,积极培育战新企业,开展2次战新名录调整,总数达273家,战新产值增速扭转一年多来全省垫底局面,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7%,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6位,战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8.6%,位居全省第8。

(七)开展创新创业系列活动,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组织企业参加“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全市共11家企业报名参赛,安徽鸿杰威尔停车设备有限公司基于AGV快速泊车的重列式PCS型智能车库的研发及产业化获奖。二是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六安赛区大赛。全市共53家企业报名参赛,报名企业数位居全省第8位,市赛评选出的9家优胜企业全部晋级省赛。其中,安徽恒磁磁电有限公司获得省赛二等奖,并与安徽中钢联新材料有限公司获得全国赛成长组优秀企业奖,占安徽省16家成长组获奖企业的八分之一,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三、下一步工作谋划

2021年,我们将继续以引领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服务培育体系,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质量,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开展研发投入补短板行动。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鼓励高校院所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加快形成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以三甲医院为主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检验检测机构集中骨干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加强指导服务和业务培训,提升研发投入统计数据填报质量,逐步缩小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与全省的差距。

(二)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实施。规划好“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思路和战略举措。突出知识产权质量导向,推动知识产权资助、考核等激励政策向更加注重质量转变,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切实解决好知识产权运用少、转化低问题。发挥综合执法和专业监管优势,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等侵害知识产权行为。

(三)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一步推深做实市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战略合作,重点推进安徽工研院六安院建设。支持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重大专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应流集团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标杆,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联合高校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全年新认定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3-5家。

(四)加大高企培育和认定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和鼓励现有企业加大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高企认定指导、培训和服务力度,对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定点帮扶,建立高企培育的“梯次队伍”,力争全年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入库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

(五)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强化企业上市、挂牌学习培训和政策宣传,调动企业积极性,增强上市挂牌信心。加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培育,更新企业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推动企业到省股交中心和创新层挂牌。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更新企业股权融资需求项目库,充分发挥我市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推动有效投放,加强我市企业与省内外基金对接,搭建融资平台,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六)继续推动“三重一创”建设。开展战新产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抓好战新企业培育、在库企业运行监测和战新企业名录调整工作。研究制定重大新兴产业基地资金使用办法、统计监测办法等,做好基地年度评估、资金分配、推动建设等工作;开展工程、专项省级评估工作,积极申报全省第六批重大工程和专项。推进氢能产业发展,跟进做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申报后续相关工作。

 

 

答记者问:

1.问: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哪些?

答: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按年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研发投入增长、新增研发机构数、新授权发明专利数、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高新技术企业数、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创板挂牌序时进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等8项指标。其中,市科技局牵头负责研发投入增长、新增研发机构数、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5项指标;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新授权发明专利数指标,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负责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创板挂牌序时进度指标,市发改委牵头负责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指标。

2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需要什么条件?

答:(一)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二)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三)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四)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六)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八)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