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市城管局 浏览次数:

人:六安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叶少勇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城管局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要:2021年1月,我市制定了地方政府规章《六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发现其在适用范围、部门职责、约束力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因此,有必要在《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性法规,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企业、居民等各方主体职责,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全过程管理。

发布会直播

10月31日上午,六安市举行《六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新闻发布会。六安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叶少勇;市城管局规划监督科科长、市容管理科负责人杨盼盼;市环卫处支部书记、主任沈贤军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场

叶少勇: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帮助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是宣传解读《六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下面,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条例》的相关情况:

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叶少勇

一、制定背景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202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2021〕85号)提出:“设区市加快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规体系,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纳入依法实施、规范实施的轨道,到2025年底前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点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2021年1月,我市制定了地方政府规章《六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发现其在适用范围、部门职责、约束力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因此,有必要在《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性法规,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企业、居民等各方主体职责,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全过程管理。

二、制定意义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垃圾分类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提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制定本条例,是将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地方性法规的具体要求,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六安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的法治保障。

二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部署的法治抓手。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快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工作目标。2022年5月1日起《安徽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建立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今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建设管理中需要高度关注和重点做好的有关工作的提示》中,明确提出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本《条例》是衔接上位法、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的直接体现和必要举措。

三是强化法治保障,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升级的关键举措。制定本《条例》旨在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理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各方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补齐管理工作短板。同时,《条例》有助于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责任主体,建立更加严密、更具刚性的监督约束机制,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职责交叉、约束力不足、系统性不够等问题,从而全面提升我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全面步入规范化、法治化的长效轨道。

制定《条例》的依据和过程

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7号)、《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2020修订)、《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2017修订)、《安徽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 19095-2019)等,同时参考了《关于在全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试行)》以及合肥、马鞍山、铜陵、滁州、宣城等地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相关规定。

2024年4月,我局牵头梳理汇编了立法参考依据,并完成《条例》初稿,在仔细研究、多次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分别征求了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社会各界的意见与建议。在通过市司法局合法性、市市场监管局公平竞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审查后,10月22日,《条例》经市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1月28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12月,根据组成人员及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轮修改,并再次征求有关方面意见。2025年3月下旬,市人大法工委会同市城管局、市司法局,部分立法专家顾问在第一轮修改稿的基础上,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二轮集中修改,形成《条例(草案修改稿初稿)》报省人大法工委进行前期审查。2025年7月10日经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予以批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四、主要内容

《条例》共26条,对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进行了规定,主要明确了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处理原则、职责分工、规划与建设、促进源头减量、分类投放、收运及处理单位规定、禁止行为,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内容。通过立法形成科学、专业、协调的垃圾分类处理机制,促进建立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引导公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一)规定了适用范围。《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及其监督管理活动。”地域适用范围涵盖城乡,有利于城乡统筹,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全覆盖。

(二)细化了部门职责。《条例》第三条到五条增加和细化了部门职责规定:如第三条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通过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进一步适应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新形势新要求。

(三)建立了“指导员”制度。在评估《办法》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条例》第十五条提出,由县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及街道(乡镇)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志愿服务组织等力量,吸纳物业人员、志愿者、居民等担任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开展知识宣传、桶边值守和巡回检查,直接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同时,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员业务培训,可以通过奖补方式予以激励,切实提升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和参与度。

(四)发挥了经验作用。《条例》第十条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提出了相关规定,自《办法》实施以来,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已纳入项目规划方案审定意见和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此举减少了政府出资新建,避免了新建设施选址带来的邻避效应等不利影响。同时,根据近两年的宣传推广经验,我们积极鼓励垃圾分类处理企业配套建设宣传教育基地,我市垃圾焚烧厂、餐厨处理厂已建成开放宣教场馆,年接待超3000人次,有效增强了公众对分类处理的理解和支持。

(五)明确了法律责任。《条例》分别从未配套建设、违反分类投放及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失职等方面给予明确处罚规定,便于居民准确理解相关法律责任,也有利于监管人员对违法事由进行精准判定。

六安新周报记者: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体制机制建设也取得了积极成效,请叶局长简要介绍一下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度建设的情况?

六安新周报记者提问

叶少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叶少勇

2019年底我市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我们先后出台了《六安市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六安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六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到2025年底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夯实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法治基础。此外,市城管局还牵头制定了《六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和工作指引》《六安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六安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导目录(试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制度》等文件,对生活垃圾分类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理全过程进行指导,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今年7月10日,《六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公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皖西日报记者:

提升分类投放成效方面,我市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皖西日报记者提问

叶少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叶少勇

2023 年以来,我局牵头制定了《六安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行动方案》,持续开展入户动员、桶边值守、源头减量、短板补齐、文明宣传、全程管理、专项执法共七个专项行动。行动开展期间,各区按照“一小区一方案”“一点位一编号”的原则,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站点台账,有序开展“撤桶并点”,通过宣传和督导,引导居民定点投放;市城区10街道371个居民小区,共部署分类投放点1055处,所有四分类桶组点位、简易亭(房)100%升级,实现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站点全覆盖;督查市区1000余家餐饮服务企业,对乱倒餐厨垃圾的餐饮企业进行执法,确保餐厨垃圾规范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截至2024年底,市区餐厨垃圾处理比例达15%以上,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