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十四五”以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和2024年生态环境工作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人: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平帮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5日

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生态环境厅的精心指导下,六安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决策部署,持续擦亮大别山革命老区山青水绿的生态环境底色。

发布会直播

725日上午,六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通报“十四五”以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和2024年生态环境工作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六安市生态环境党组成员局长陈平帮,六安市生态环境局综合法规科科长胡彬六安市生态环境科技项目财务科科长潘海波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六安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崔希正主持新闻发布会。

会场

崔希正: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六安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通报“十四五”以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和2024年生态环境工作完成情况。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平帮,六安市生态环境局综合法规科科长胡彬,六安市生态环境局科技项目财务科科长潘海波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为大家共同介绍我市“十四五”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及2024年生态环境工作完成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首先,有请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平帮作介绍。

六安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 崔希正

陈平帮: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市生态环境局,对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关注表示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十四五以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和2024年生态环境工作完成情况。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平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生态环境厅的精心指导下,六安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决策部署,持续擦亮大别山革命老区山青水绿的生态环境底色。

我市先后获得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集体、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市级表现突出集体等多项国字号荣誉,成功入选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和全国绿色生态宜居城市,20202023连续4年获省委、省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优秀等次,罗管闸生态补偿考核断面水质连续11年稳定优于考核要求,坚决扛起了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政治责任。

特别是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健全机制、精准施策,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取得了显著成效。制度建设更加有力,印发《中共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走出新时代六安高质量发展新路的意见》《中共六安市委办公室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等文件,压紧压实各地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有力保障生态强市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高质量推进。高位推动更加有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11次听取并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10余次深入一线督查指导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市人大常委会强力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定期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明查暗访督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包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汇众智、聚合力;市政府每月召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暨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调度会,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市政协制定《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实施方案》,主席会议成员集体视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齐抓共管更加有力,各县区、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决策部署,攻坚克难、担当作为,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不断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空气质量连续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5.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21,全省排名第4,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7月、8月空气质量进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20

二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5.45%25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完成90.9%92%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市六大库区水质保持优良,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罗管闸生态补偿考核断面P0.701,稳定保持小于1,获得财政补偿资金2.4亿元。全市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0.47%,全年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资金2105余万元,位居全省第1

三是土壤环境稳步提升。全市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3.2%,超过全省5.2个百分点。

四是生态系统状况持续改善。全市新增绿地33.5万平方米、口袋公园18个。加强林地、自然保护地监管,湿地保护率居全省前列。完成营造林55.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2平方公里。

五是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丰硕。截至2023年,全省获得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双荣誉的10个县中,六安市占3个;5个县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市于2021年、2023年分别获得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督查激励。霍山县于2020年和2022年、舒城县于2021年分获安徽省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

六是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防控。全市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全年无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全市辐射环境质量和重点单位周围辐射环境水平良好。

崔希正:

感谢陈局长的主题发布,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六安新周报记者:

刚才的通报中讲到我市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请具体介绍下,我市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开展情况。

六安新周报记者提问

崔希正: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六安市生态环境局综合法规科科长胡彬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胡彬:

好的,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过去的一年,我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优质高效开展水环境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和农村水环境治理攻坚,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和安全利用,全面实施省级无废城市建设。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综合法规科科长 胡彬

一是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七个专项行动四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排查餐饮油烟、噪音扰民等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1.5万个。试点建设扬尘智能预警系统,共接入视频监控337个,累计推送建筑工地预警信息4644条,问题处置完成率84.99%;道路扬尘预警信息7190条,问题处置完成率93.33%。淘汰2蒸吨/小时及以下生物质锅炉70台,完成率82%。开展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32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机构开展全覆盖核查。受理申请报废国三及以下老旧柴油营运货车962台,完成率75%;报废更新老旧船舶21艘,完成率100%

二是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开展城市排水管网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工程,累计新改扩建各类污水管网51公里。组织开展河湖库清四乱专项行动,共完成29个问题整改。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和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建成各类幸福河湖14条,佛子岭水库入选第二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持续做好重点断面达标保障工作,共排查溯源河流13条,发现问题均整改完毕。大别山水生态补偿考核断面P0.701,稳定保持小于1,获得上级财政补偿资金2.4亿元。全市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0.47%,争取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资金2102余万元,位居全省第1

三是净土保卫战巩固提升。深入开展乡镇政府驻地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问题排查整改,累计完成问题整改32个。持续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行动,完成53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42条国家农村黑臭水体试点项目任务顺利完成,新增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面积60万平方米。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累计完成50一住两公重点建设项目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年度21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3.2%,超过全省5.2个百分点。扎实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完成15家企业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工作。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金寨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企业间协同高值高效利用模式被评为无废园区典型案例。

以上就是我市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开展情况,谢谢。

六安新闻网记者:

20251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厚植绿色底色和成色,请介绍一下2024我市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做了哪些工作。

六安新闻网记者提问

崔希正: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六安市生态环境局科技项目财务科科长潘海波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潘海波: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科技项目财务科科长 潘海波

一是持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规范有序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夏尔特拉叶集骄风一期风电、华电六安独立储能、首矿大昌用户侧储能建成投运。建立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库,累计培育各级绿色工厂120家。加快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更新新能源出租车208台、新能源公交车90辆。推行绿色低碳建造方式,全市新开工绿色建筑290.99万平方米,开竣工占比均达到100%。推进居民生活绿色创建,完成公共机构节约型机关创建403家,创建率96.64%。深化环评审批服务,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累计为全市306个项目提供污染物排放总量支持,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392个,豁免审批建设项目612个。

二是不断提高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争取中央、省资金3.76亿元,科学谋划实施生态环境类项目84个,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进一步夯实。着力提高非现场监管水平,查办自动监控设备运行管理环境违法案件10件。实施金寨史河老城区段、舒城丰乐河民主河段2EOD项目,总投资42.3亿元。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各级林长开展巡林调研979次,协调解决问题76个。加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查办力度,共办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7件。开展排污权交易,2024年全市排污权交易金额共计42.687万元。推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完成220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组织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完成219家重点环境监管企业信用评级,全市共有良好及以上等次企业211家。

三是继续优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加强涉企行政检查事项统筹,实行统一入企检查或合并检查,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切实为企业减负。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奖励2件,共计奖励金额3000元。依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全市共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44起,罚款金额约1126万元,实施查封扣押案件6件,移送拘留案件2件,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件。开展执法+服务活动,开展监督帮扶48次。积极落实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制度,免罚案件8起,免罚金额129.2万元。

皖西日报记者:

请问,接下来的2025年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重点安排?

皖西日报记者提问

崔希正: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六安市生态环境局综合法规科科长胡彬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胡彬: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入推进美丽安徽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综合法规科科长 胡彬

一是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完成国家、省下达空气质量目标任务。推进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工作,开展流域水环境问题排查、溯源。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严控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环境风险。抓好2024年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按期高质量整改销号。

二是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抓好“十四五”规划目标完成。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施风电乡村振兴工程,加快推进霍山抽水蓄能电站、叶集夏尔特拉风电二期等项目建设进度。严控煤炭消费增长,新改扩建用煤项目实施煤炭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

三是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提升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保护能力。统筹抓好《六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2-2035)》中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大力推进矿产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以金寨、霍山等国家级水土流失预防区为重点,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启动自然保护地规划修订工作。

四是实施美丽城乡建设行动,建设和美人居环境。加强城市黑臭水体常态化治理,定期对城区14条水体进行水质指标检测。持续推进农村改厕,严把改厕产品和施工全过程质量管控。全面推进“千万工程”建设。

五是实施生态环境风险防控行动,筑就坚实安全基础。严格落实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完善应急协同联动体系,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巩固提升尾矿库环境管理水平。加强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防控体系建设。

崔希正: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市生态环境局对新闻发布工作的支持,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