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人: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科院党组书记 谢申海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2日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以服务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精心谋划工作思路,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发布会直播

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同时也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我就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介绍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以服务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精心谋划工作思路,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根据三调数据及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市耕地面积745.8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642万亩。十二五以来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423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分别占全市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的62.88%65.89%

构建高位推动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始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高位推进、紧抓不懈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生产精耕细作水平,提升粮食产能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提出向灌区要产能、向高标准农田要产能的要求。市委部署制定《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导则》、推进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市政府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和自然资源两位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高规格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组,制定《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顶格推动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坚持常态化高频率调度,动态掌握序时进度,针对存在问题,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督办管理,及时指导协调,项目建设得以高效推进。各县区均参照市级做法,成立相应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组,坚持部门协同、上下协作的做法,形成齐抓共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良好局面。

构建谋细做实的创新机制。牢固树立以拓展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能为目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导向,谋细做实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工作。一是建章立制。确定一编二审的工作思路,按照以图找地、以地对图、多图比对、现场确定的技术路径,套合比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扣除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历年实施项目等限制性因素,选择粮食产能提升空间相对较大区域,逐地块进行外业实地调查,优选项目实施范围,实现耕地质量等别应提尽提、旱改水应改尽改、新增耕地应增尽增的工作目标。二是强化培训。多次组织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业务培训,邀请自然资源部门专业人员和相关技术单位重点围绕如何摸排挖掘资源潜力及有效提升耕地质量等别进行技术辅导。三是规范操作。强化与市自然资源局和滁州学院的业务衔接配合,对项目区域进行内业套合、外业调查,通过三维航测、实景建模,开展现场比对、集中审核,确保设计方案最优、边际效益最大。全市2019-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指标核定已全部完成,共新增耕地1919.34亩,旱改水9962.14亩,新增粮食产能1535.84万公斤。

构建多元投入的保障机制。积极拓展投入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全市2023年度项目亩均投资达2854.52元。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将农田建设作为财政重点保障事项,克服财力紧张实际困难,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投入力度,市本级财政配套528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36089.32万元。二是拓展资金渠道。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开展新增耕地认定和入库备案,探索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用于农田建设。各县区统筹土地出让金、一般债券资金和融资等途径增加配套9529.34万元。三是引导社会资金。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制定出台《关于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鼓励和引导受益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2023年,共支持2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受益主体共投入自筹资金564.94万元。

构建全程监管的监督机制。为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规划不够科学、设计不够精准、施工不够精细、验收不够严格、管护不够到位等问题,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质量和水平,年初,市委部署编制了《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导则》。《导则》共16100条,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对项目谋划、项目库建设、勘测设计、申报审批、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建后管护等全流程,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全要素进行规范,明确了市、县相关职能部门,项目所在镇村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主体的工作职责。613日,市委召开《导则》实施培训会,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及分管负责同志,市县两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乡镇领导班子、涉农站所、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等7000余人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会议,推进《导则》在全市范围内全面贯彻落实。

构建绿色生态的保护机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生态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原则,引导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推广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做到少硬化、不填塘、慎砍树、禁挖山,实现工程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始终坚持把耕地质量提升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考核,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平整规范要求,在项目区综合采取耕作层剥离回填、秸秆还田、深耕深松、栽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2019年以来,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3454.8万元用于192.9万亩农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措施覆盖率达97.03%,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在建设后平均提升了0.210.4个等级有效保障耕地土壤肥力,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

构建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多方参与、责任明确、协调顺畅、保障有力的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构建专业组织、专职管护员、流转主体及其他等种管护模式,确定管护主体、管护范围、经费来源等,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用、管护无缝衔接。2019-2022年,市县两级共筹措高标准农田管护资金1949万元,全市所有项目均落实管护主体。强化建成项目入库管理,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及时上图入库,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加强用途管控,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良田粮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469万亩。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担当实干,开拓进取,激励奋进,不断开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局面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接下来,我和在座的同事一起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1:我市2023年度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如何?十四五期间建设任务多少?下一步将从如何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全市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0万亩91个项目,自8月下旬陆续开工进场,截至1220日,全市项目总体建设进度98%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16.2万亩,其中,新建156万亩,改造提升60.2万亩。我市坚持新建与改造并重、拓展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并重、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确保我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走在全前列。

一是全面建立项目库按照一次建库、分期实施的原则,依据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数据、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及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面套合比对,摸排区域内尚未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的数量规模、位置分布,合理确定建设需求。组织编制单位对照建设标准,划分为若干个项目,编制项目建议书等入库材料。截至1031日,全市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备资源摸排,全面建成2024年项目库按照计划,12月底前将全面建立所有新建项目库,同步建立2024—2025年改造提升项目库。

二是做实落细项目设计。坚持项目所在乡镇、村集体、农民群众、县级农田建设管理机构等四方认可的规划原则,根据项目投资规模,统筹确定拟建工程的建设地点、工程类型、规格数量、投资金额及建设方案等主要内容,确保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参与性,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集中连片建设,整体协调推进。

三是严格项目建设过程监管。认真落实督导联系制度,会同公管、水利、住建等部门常态化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后履约监管,按照市级每月不少于1次频次,督进度、看质量、查履约。建立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严查招投标领域企业围标串标、假借资质和挂靠等问题,严厉打击中标企业转包、违法分包和履职不到位的行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过硬。   

四是统筹做好建后管护利用。健全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工程管护机制,压实地方建后管护责任,建立多位一体的综合管护模式,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效益。强化用途管控,坚持良田粮用,优先保障建成高标准农田用于粮食生产,统筹抓好项目建设与土地流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结合工作,提升农田建设成效。

 

问题2:如何开展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工作?

为规范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工作,六安市农业农村部门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协调联动和衔接配合,联合印发《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指标验收核定入库工作方案》,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核定申请、受理、审查、入库、归档等业务流程细化工作要求,明确部门职责,为确保新增耕地能上图入库、真正形成有效耕地夯实基础。

    一是在项目实施前,以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底图,对高标准农田项目拟建设区域进行套合比对,确定拟增耕地现状。在编制初步设计文本时,把有利于实现新增耕地指标的工程措施列入项目设计的重点范围围绕可实现非耕地变耕地的土地平整措施、可实现旱改水的灌溉排水措施、有效提升耕地质量等级的土壤改良措施,作为建设重点,优化设计方案。二是在项目实施中,按照自然资源部门新增耕地核定技术要求规范施工,注重相关基础资料收集归档尽量减少工程设施占用耕地。三是在项目实施后,及时商请自然资源部门参与验收,申请核定新增耕地数量、评定新增耕地质量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