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人:市人社局四级调研员 徐 科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3年9月28日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我市工伤保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伤保险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小险种大保障”,工伤参保人数逐年增长,待遇水平不断提高,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为我市劳动者撑起了坚实“保护伞”。从数据来看,截止今年8月底,工伤参保40.29万人,完成省厅下达任务的102%,今年1-8月工伤认定2262件,其中市本级335件,开展工伤鉴定12次,鉴定1848人次。工伤基金收入11599万元,支付工伤待遇15267万元,开展工伤康复13人次,支付费用42.11万元;配置辅助器具11人次,支付费用31.08万元。

发布会直播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非常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六安市人社局对新闻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的关注支持和宣传报道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六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社系统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下面,我把今年以来我市工伤保险工作情况及有关工伤保险的政策向大家作一介绍。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我市工伤保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伤保险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小险种大保障,工伤参保人数逐年增长,待遇水平不断提高,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我市劳动者撑起了坚实保护从数据来看,截止今年8月底,工伤参保40.29万人,完成省厅下达任务的102%,今年1-8月工伤认定2262件,其中市本级335件,开展工伤鉴定12次,鉴定1848人次。工伤基金收入11599万元,支付工伤待遇15267万元,开展工伤康复13人次,支付费用42.11万元;配置辅助器具11人次,支付费用31.08万元。

从近年来的工伤保险情况看,突出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绩:

一、工伤保险群体实现了更广范围覆盖

(一)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地从业队伍不断壮大,建筑行业农民工集中、工伤风险高,但是农民工参保率低,工伤维权能力弱,工伤待遇落实难等问题突出,是工伤风险高发领域,我市人社部门联合住建部门,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在坚持多年的五险合一的捆绑征缴模式基础上,允许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按工程项目单独参加工伤保险,受到了建筑企业的积极响应。此后,该种创新模式推广到铁路、公路、水运、水利、能源、机场等工程建设项目中,极大保障了工程建设领域从业人员的工伤权益。为进一步保障该类群体权益,我市面启动了实名制登记工作,会同住建、应急、工会等部门,建立职工花名册,建设实名制打卡通道,动态更新从业人员出勤情况,作为发生工伤事故时工伤认定的依据。

(二)推进小微民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

小微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有效化解处在成长期的小微企业因职工工伤事故导致的经济风险,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六安市作为安徽省小微企业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试点城市,创新出台了小微企业优先参加工伤保险政策,为小微企业开辟了参保绿色通道,有力促进了就业创业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进一步压实责任、组建专班、集中力量、精准摸排、全方位宣传,强化部门联动,建立人社、市场监管与税务部门联席工作制度,构建全市一盘棋格局,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合力提升全市小微民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质效

(三)推进快递行业参加工伤保险

伴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快递物流业作为传统工作职业在互联网条件下的延伸,吸纳了大批劳动者就业或创业,快递员群体工作负荷比较大,工作时效性很强,从健康保护角度来看,发生职业伤害的风险比较高,比如交通安全。为此,我们积极响应省有关政策,推进实施快递业优先参保,积极对接邮政管理部门,对快递行业用人单位开展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快递从业人员年龄、性别、工作网点等基本信息,不断优化经办服务内部和外部流程,指导快递企业和基层快递网点积极参加工伤保险。

(四)推进超龄就业人员和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

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事业单位雇佣超龄就业人员、实习生等两类人群,为解决此类人群工作伤害问题,进一步拓宽工伤保险覆盖面,响应企业需求,我市积极推进两类人群单独参加工伤保险。分别是:为用工单位招用的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年龄不超过65周岁且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就业人员,简称超龄就业人员年满16周岁,由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技工院校、中高等职业学校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集中统一安排学期性顶岗实习的学生,简称实习生,推进超龄就业人员和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保障了该群体劳动者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伤保险体系实现了更全层次构建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构建多层次工伤保障体系,解决参保困难群体的职业风险难题,减轻用工单位的经济负担,更好地维护职工工伤保险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20223月,我市出台试行补充工伤保险政策,着力构建工伤保险+补充工伤保险新型的更加全面的工伤保险体系。补充工伤保险采用政府主导、用人单位自愿投保、商业保险公司具体承办模式,20226月,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双向选择,我局与中标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20228月,我市补充工伤保险业务正式上线,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组织多轮次政策集中宣讲会和上门服务等形式,引导用单位积极主动参加补充工伤保险。截至20238月底,补充工伤保险业务上线1周年之际,我市补充工伤保险参保户数239参保人数13909人。

三、工伤保险制度实现了更高质量发展

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是工伤保险制度的理想架构,这些年,我市人社部门以工伤补偿工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工伤康复机制,以补齐工伤预防短板作为努力方向,推进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

(一)强力推进工伤预防行动

为从源头上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落实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我市自2022年起实施工伤预防项目。一是为保障工伤预防项目的顺利实施,由市人社局牵头面向社会公开征选工伤预防专家库成员,建立完善工伤预防专家库。二是通过我市工伤保险大数据分析平台,按照工伤事故伤害、职业病高发的行业、企业、工种、岗位等数据分析,统筹确定工伤预防的重点领域,入企排查安全隐患,一企一策,提高预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三是建成全省首家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并投入使用,基地集参观、体验、宣传、警示、培训为一体,将传统的预防工作与科学技术融合,极大调动了参观者的学习兴趣,此外还组织市直机关单位和制造业企业、建筑企业参观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积极探索工伤康复机制

努力践先康复治疗,后鉴定补偿工作机制,完善早期介入机制,加强协议康复机构管理,规范康复医疗服务,保障基金合理支出,推动工伤康复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帮助工伤职工尽快恢复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支出负担的双重效果。一是在工伤认定阶段,做好工伤康复政策宣传、咨询,引导符合条件的工伤人员申请工伤康复。二是在伤残鉴定阶段,由鉴定专家对伤残职工的伤情进行进一步检查,筛选出需要康复治疗的对象。三是在待遇支付阶段,对经筛选出的康复对象不愿参加康复治疗的,及时劝导其参加工伤康复;治疗结束或需要延长康复期的及时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康复效果评估。

(三)扎实做好待遇补偿工作

我市严格执行工伤保险政策,不断加大工伤保险宣传力度,严把工伤保险待遇审核关,不断完善健全业务制度,优化细化工作环节,规范经办流程,扎实做好工伤待遇审核、支付等工作。一是落实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各项规定,实现参保缴费、范围标准、认定鉴定、系统操作和经办流程五统一,及时完成伤残津贴等定期待遇调整和待遇计发基数调整。二是通过省级调剂、财政支持、扩面征缴、规范支出等手段,确保伤残职工工伤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发放,保障工伤职工权益。三是建立定期待遇资格认证长效机制和多样化资格认证方式,常态化通过视频认证、窗口认证、掌上认证和上门认证多种方式,覆盖全部定期待遇人员,杜绝冒领现象。

    工伤保险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职工,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稳定。既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发挥着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发展、兜住民生底线的重要作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接下来,我市人社部门将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工伤保险工作的新方式,用深入人心的服务将群众与政府紧紧连接起来,谱写工伤保险保障民生的新篇章。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一、您好,刚才您提到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的小微企业优先参保,请问这里所指的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呢?参保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答:您好,这里所指的小微企业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的通知》(国统字[2017]213号)规定的划分标准执行。六安市内注册企业只要符合此标准,都可以到所属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参保。

二、您好,请问补充工伤保险如何办理参保?

答: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安徽省人社统一公共服务平台办理补充工伤保险参保手续,参保流程可按平台有关提示完成,也可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服务窗口办理参保。

三、您好,我想替广大劳动者问一下,工伤保险的缴纳需要劳动者个人出钱吗?是必须要缴纳的吗?

答:不需要劳动者个人出钱,工伤保险费用全部是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至相应的市、县(区)社会保险征缴机构为本单位职工或者雇工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