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新闻发布会

人:市发改委(市粮食物资局)党组成员、副主任兼市粮食物资局局长 郝德文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发改委(市粮食物资局)

发布时间:2023年9月28日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布置、亲自推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大力开展“两强一增”行动,抓细抓实“五优联动”,深入实施“138+N”“6969”工程,统筹抓好小麦、早稻、秋粮等农作物产品生产。截止目前,我市粮食生产实现扩面、提质、增效,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

发布会直播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六安市发改委(市粮食物资局),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接下来,就全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有关情况给大家简要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布置、亲自推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大力开展“两强一增”行动,抓细抓实“五优联动”,深入实施“138+N”“6969”工程,统筹抓好小麦、早稻、秋粮等农作物产品生产。截止目前,我市粮食生产实现扩面、提质、增效,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

    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17.99万亩,粮食产量71.22亿斤、单产387.9公斤/亩,较2021年分别增加播种面积10000亩、增产2000万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6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我市先后两次获省农业农村厅通报表扬,并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殊荣,特别是霍邱县连续多年夺得全省第一产粮大县称号。2021-2022年落实粮食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成绩连续两年位居全省首位。

    二、做法成效

    一是党政同责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时关于“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粮食安全工作有序开展。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领导小组,形成了顶尖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粮食安全两个“工作职责”清单,细化分解《市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2023年粮食安全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夯实了全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基础。

    二是耕地保护平稳有序。相继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建立防止耕地“非粮化”常态化监管机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补充耕地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足额带位置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实行刚性考核,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目前实际耕地面积达745.86万亩,超出下达控制线18.97万亩,较上年度增加约2.3万亩;占补平衡指标库存3.06万亩,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023年度完成立项8242亩,占补平衡指标入库3191亩,连续23年落实了占补平衡任务。

    三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多种粮、种好粮指示精神,推深做实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扎实推进粮食产能提升和农业强市建设,印发《2023年粮食生产工作意见》,明确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编制《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导则(2023版)》,实行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推进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加快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进一步提升灌溉保证率,保持有效灌溉面积稳定增加;制定出台《六安市推进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2023年上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238.7万亩、单产313.7公斤/亩、总产14.98亿斤,分别较上年增长0.13%、2.24%、2.39%,面积、单产、总产呈现“三增”态势,且单产增幅位居全省第1位,全年粮食生产实现“开门红”。

    四是政策保障强劲有力。持续完善政策保障,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让种粮农民能获利、多得利,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稳定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加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菜扩种、耕地轮作休耕等补贴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种粮农民给予直接补贴,释放重农抓粮积极信号。积极落实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稻谷补贴等惠农补贴,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为种粮农民收益提供基础保障。2022年,全市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打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6亿元、稻谷补贴2.27亿元。各级财政安排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4.83亿元。

    五是粮食市场运行平稳。严格要求辖区进境粮食储备加工企业建立健全进口粮食质量管理体系和疫情联防联控体系,提高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印发《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进口粮食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对进口玉米、大豆实行重点监管,确保进口粮食质量安全。组织开展全国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通过企业自查、市级督查、省内交叉检查等方式,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坚持“双随机、一公开”原则,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推动形成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增强执法队伍力量,全市7个县区发改委为涉粮内设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上半年,全市开展夏粮收购监督检查42次,出动人员167人次,检查企业91家;累计开展定期巡查170余次,累计巡查库点283个,巡查涉及粮食数量约90万吨。夏粮收购期间,市场价格平稳、秩序稳定。

    六是储备调控高效顺畅。持续加大仓储物流现代化建设,仓储条件总体达到较先进水平,粮食物流网络更加健全,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粮食储备数量真、质量好,有效发挥了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压舱石”作用。全市现有总仓容345.38万吨,预计到2023年底可新建高大平房仓55.3万吨、浅圆仓5万吨,可以满足“颗粒归仓”要求;树牢底线思维,围绕主城区常住人口保供任务,科学确定粮食储备规模,优化粮食应急加工、储运、配送网点布局,初步构建了原粮、成品粮(油)、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一体的粮食储备体系。全市原粮储备总量超过“十四五”期间省定计划的31.3%,成品粮油储备可满足主城区常住人口7天以上供应量,建立了社会责任储备,应急保供企业类型齐全,确保关键时刻靠得住、调得动、用得上。

    三、下一步打算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作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大部署。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一是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重任。全面组织实施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聚焦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等方面,统筹抓好“迎上考”和“对下考”工作,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力争在“首考”中取得优秀等次。

    二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组织与县级党委政府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推动补充耕地项目建设和指标入库,做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中非耕地核实处置,持续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按照“严起来”的要求,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三是全面抓好秋收秋种工作。全力做好秋收工作,集中精力做好仓容准备、资金筹措、优化服务、规范管理等工作,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入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全面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落实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足额发放粮食相关补贴,提高人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压茬推进秋种工作,细化目标任务,充分利用冬闲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良种推介宣传,努力扩大小麦主导品种面积;严格执行《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导则(2023版)》,加速推进全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纵深推进《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尽快完成农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四是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市场化主导、政策性兜底、信息化赋能的原则,不断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健全粮食储备体系,科学确定、适度增加储备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建好堡垒型应急保障中心和“最后一公里”应急服务网络;完善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掌握市场形势变化,加强精准调控,保持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五是不断提高依法管粮水平。严格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办法》等,做到依法管粮、依法行政;落实《政策性粮食购销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不断加强监管力度;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完善粮食储备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执法监管,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坚决守住管好“皖西粮仓”。

    六是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不断强化全链条管控,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浪费。扎实举办好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引导公众养成科学合理膳食习惯,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新风尚。

    关于这个主题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1:我市以种稻为主,种粮群众十分关心稻谷价格。去年我市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请问今年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内容?

回答:近年来,为适应市场形势新变化,国家积极推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坚持并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稳定口粮生产,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国家适当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其中早籼稻连续四年提高,之前中晚籼稻也连续三年提高,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种粮利益,坚定农民的种粮信心,促进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供应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今年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公布202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2023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6元、129元和131元。从目前市场价格情况看,中晚籼稻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

问题2:前面有提到2023年上半年,全市全年粮食生产实现“开门红”,请问全年粮食生产是什么样的预期?

回答:今年,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多种粮种好粮”的重要回信精神,谋划推进粮食产能提升,聚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坚持顶格推进、系统部署,3月份,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推动“育秧贷”工作,全市发放“育秧贷”贷款27家1200万元;带动新增工厂化育秧中心124个(累计181个),新增育秧能力98万亩,分别较2022年增加117.5%、163.3%。5月初,市政府出台《六安市插秧机专项贷》扶持政策,对购买插秧机贷款主体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贴息,发放“插秧机专项贷”贷款569家6009万元,购置插秧机1417台(四轮乘坐式1299台,手扶步进式118台)。全市累计新增插秧机2070台(四轮乘坐式1733台,手扶步进式337台),较2022年增加106.9%。2023年,全市累计育秧移栽面积488万亩,较2022年增加141.9%,大幅度提升了水稻精耕细作水平,水稻苗情普遍好于往年水平。当前,秋收工作已陆续开始,秋粮将陆续丰收入库,全年有望实现“二十连丰”。

问题3:什么是“五个不得”?什么是永久基本农田“四个严禁”?

回答: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中明确。“五个不得”:一是不得在一般耕地上挖湖造景、种植草皮。二是不得在国家批准的生态退耕规划和计划外擅自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规模。三是不得违规超标准在铁路、公路等用地红线外,以及河渠两侧、水库周边占用一般耕地种树建设绿化带。四是未经批准不得占用一般耕地实施国土绿化。五是未经批准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不得将通过流转获得土地经营权的一般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

永久基本农田“四个严禁”:一是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二是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三是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湖造景、建设绿化带。四是严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畜禽养殖设施、水产养殖设施和破坏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