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等2项规划意见的公告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规划质量,现将我局牵头起草的《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六安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集时间:2023年8月17日至2023年9月16日。
二、征集方式:
(一)登录六安市人民政府网“全市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平台”(http://www.luan.gov.cn/hdjl/yjzjk/yjzjk/index.html)或六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网站“征集调查”栏目(http://cgj.luan.gov.cn/hdjl/yjzj/index.html)留言;
(二)信函方式,邮寄地址:六安市梅山南路滨河公园园林绿化管理处绿线科,邮政编码:237000;
(三)电子邮件方式,邮箱:578342178@qq.com;联系电话:0564-3335691。
来函来件,请在信封表面或者来件主题注明“《**规划》意见建议”字样。
附件:1.《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2.《六安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3.《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文本+图纸]
4.《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说明书]
5.《六安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文本+图册]
关于《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需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部分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相继开展,我市现行的《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已不适应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发展的要求。为打造高品质、高颜值、高美誉度的城市绿化体系,构建格局清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绿地系统,我局组织起草了《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专项规划》)。
二、制定依据与起草过程
(一)制定依据。《专项规划》的制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安徽省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衔接技术导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参考了《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等规划文件。
(二)制定过程。市城管局十分重视《专项规划》的起草工作,自2022年8月《专项规划》初稿完成以来,多次组织机关科室、局属单位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经多轮修改后,于2023年8月15日完成《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
《专项规划》内容共八章,分别为“规划总则”、“概况及现状分析”、“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实施措施”和“附录、附件”。
(一)确立原则,明确规划目标
依据我市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实际,《专项规划》确立了生态优先、整体谋划、合理布局、共建共享、依法治绿的原则,旨在加快构建大别山生态屏障和长江经济带生态腹地,全面实现体系完善、功能齐全的主城区绿地系统,着力将六安打造成为皖中生态宜居名城和长三角高品质生态都市。
(二)分层规划,构建系统格局
本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六安城区两个层次。根据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分析、生态修复工作研究以及对市域生态斑块、基质等资源研究,构建六安市域“一屏三区三带水,一核多廊多织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主城区以绿色为脉,串联整合生态资源,构筑与城市结构相契合的“双环镶本底、三廊串新绿、十核固生境、多园嵌生机”绿地格局。
(三)分类管控,制定建设计划
《专项规划》主要依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线划定技术规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等技术规范,编制了城市绿线规划、生物多样性规划、生态修复规划、公园体系规划、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城市绿道规划、树种规划等专篇。确立近远期建设计划,推进综合公园、专类公园提档升级,打造生态绿心;促进社区公园、游园优化提升,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加快构筑六安城区防护绿地,打造城市生态防护网;加大六安城区区域绿地建设力度,塑造生态自然的郊野环境;积极推进“口袋公园”和老旧小区、开放式街区绿化景观工程建设,展现城市新活力。
关于《六安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科学制定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因地制宜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绿道。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性绿地布局,形成连续完整的网络系统和安全屏障,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全面细化和落实《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积极建设城乡绿道系统”的目标要求,我局组织起草了《六安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专项规划》)。
二、制定依据与起草过程
(一)制定依据。《专项规划》的制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同时参考了《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等规划文件。
(二)制定过程。市城管局十分重视《专项规划》的起草工作,自2022年8月《专项规划》初稿完成以来,多次组织机关科室、局属单位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经多轮修改后,于2023年8月15日完成《六安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
《专项规划》内容共六章,分别为“总则”、“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绿道网络布局规划”、“慢行系统规划”、“建设计划与实施保障”和“附表”。
(一)制定发展策略,明确规划目标
依据我市城市绿道建设现状,《专项规划》提出了“串点成面、区域协同,复合功能、激发活力,赓续文脉、彰显特色,集约适度、减少干预”的发展策略,旨在建设特色凸显、层次丰富、系统完善的六安绿道与慢行系统网络体系。
近期将实现完善市域、城区绿道总体布局,万人拥有绿道长度、服务半径覆盖水平均高于同类“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目标;远期通过协同六安山水人文特色,优化区域生态格局,建设配套完善、覆盖城乡的绿道与慢行系统网络。
(二)分级分类规划,完善空间布局
根据空间跨度与连接功能区域的不同,《专项规划》将绿道分为区域级绿道、城市级绿道(市县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三个等级。根据所处区位及环境景观风貌,分为城镇型绿道和郊野型绿道两类,并针对不同绿道类型,制定分类管控措施。市域层面落实《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布局要求,衔接区域级绿道,由8 条区域绿道主线和 14 条区域绿道支线构建“五横三纵,多脉延伸”的绿道总体格局。主城区层面由 12 条城市级绿道(市县级绿道)和 33 条社区级绿道构成,打造“一环连五片、九脉贯皋城、多廊串山水”的六安城区绿道总体格局。
(三)加强体系支撑,强化建设指引。
《专项规划》对游径系统、绿道绿化、绿道设施、慢行系统等方面进行规划,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驿站,绿道标识,植物指引等内容。对市域级8条绿道及12条城市级绿道制定详细建设计划,包括线路走向、主题特色、建设类型等。近期将重点推进六安城区范围内淠河总干渠亲水风情绿道、淠东干渠游憩绿道、绿色城南风光绿道和品质老城游憩绿道等 6 条城市级绿道建设以及大别山-皖西大道绿道、寿春路绿道、中心城区环城绿道和皋陶大道绿道等 7 条社区级绿道建设。通过推动精品示范绿道建设,提高绿道覆盖水平和服务质量。
3.《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文本+图纸】.pdf
《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说明书】.pdf
5.《六安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文本+图册】.pdf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六安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汇总 | |||||
序号 | 反馈单位或个人 | 提出意见情况 | 是否采纳 | 是否采纳原因 | 来源 |
1 | 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1.六安城区规划范围面积为352.36平方公里; 2.“市域生态系统结构图”图名与图纸内容不符; 3.图纸中对规划范围的描述不统一; 4.绿道布局与绿地系统规划绿道布局图不一致; 5.进一步按照《安徽省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衔接技术导则(试行)》优化和完善成果。 |
采纳 | 1.结合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稿,修改六安城区范围面积为352.36平方公里; 2.已修改相关图纸名称; 3.已修改相关图纸和文本对规划范围的表述,统一为“六安城区”; 4.已与绿地系统规划统一相关规划布局; 5.已完善附件、相关附表及矢量数据库等内容。 |
书面 |
2 | 六安市经开区管委会 |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调整部分绿地及道路绿化带布局。 | 采纳 | 已调整相关布局并与绿地系统规划保持一致。 | 书面 |
3 | 六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坚持“量力而行,一体推进”原则,进一步节约政府投资,建议规划表20增加投资规模一栏。 | 采纳 | 已完善相关附表内容。 | 书面 |
4 | 六安市财政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5 | 六安市农业农村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6 | 六安市林业局 | 规划中对自然保护地表述混乱,按照提供的附件梳理自然保护地名录。 | 采纳 | 已在规划说明里修改相关名录表述。 | 书面 |
7 | 六安市经开区管委会 | 1.建议杭淠干渠绿道与万瑞景塘南侧的绿道相衔接; 2.增加安丰路、皋城路改建型绿道; 3.建议增加许继慎路、安丰路为步行系统。 |
采纳 | 1.已修改杭淠干渠绿道线路与万瑞景塘南侧的绿道相衔接; 2.已增加安丰路、皋城路改建型绿道; 3.已修改步行系统布局图相关内容。 |
书面 |
8 | 开发区管委 | 鉴于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无街道办事处管理层级,建议在规定中给予明确。开发区能否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或管委相关部门指导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 | 采纳 | 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架构与县区不同,可以参照执行,相应街道职责可由管委赋权给社区。 | 书面 |
9 |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 | 建议规划增加环境影响相关说明。 | 采纳 | 已在规划文本中增加相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 | 书面 |
10 | 六安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 无意见 | 书面 | ||
11 |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12 | 六安市水利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13 | 六安市应急管理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14 | 六安市教体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15 | 六安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 | 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绿道与慢行系统与城市道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 采纳 | 已完善文本相关表述。 | 书面 |
16 | 裕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17 | 裕安区人民政府信访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18 | 叶集区人民政府 | 无意见 | 书面 | ||
19 | 霍邱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20 | 霍山县人民政府 | 无意见 | 书面 | ||
21 | 金寨县人民政府 | 1.第一章第4条规划层次与范围,建议校核“六安城区范围,面积351.70平方公里”表述; 2.第三章第10条绿道总体布局,结合市域旅游资源分布,建议在市域绿道总体布局图中增加金寨县域内的绿道支线; 3.建议绿道驿站与交通接驳点布局图中一级驿站、一级、二级交通接驳点布局与金寨职城镇能体系及旅游服务功能相对应; 4.建议进一步核实绿道线路与金寨县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地范围,加强绿道建设可操作性论证。 |
采纳 | 1.结合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稿,修改六安城区范围面积为352.36平方公里; 2.结合金寨县县域绿道规划内容,在金寨县域内布局QYC02老淠河休闲绿道、QYC03史河-梅山水库绿道、QYC06大别山风情游憩绿道三条主线绿道及QYZ04、QYZ09、QYZ10三条支线绿道; 3.规划在金寨县域内共布局10个一级驿站及22个二级驿站,3个二级绿道级交通接驳点,均依托金寨县重点乡镇和旅游景区布局; 4.绿道建设属于《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规定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游、科普宣教及符合相关规划的配套性服务设施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及维护的建设行为。具体线型建设论证需要在详细规划中落实。 |
书面 |
《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汇总 | |||||
序号 | 反馈单位或个人 | 提出意见情况 | 是否采纳 | 是否采纳原因 | 来源 |
1 | 六安市自然资源局 | 1、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六安城区规划范围为352.36平方公里,建议调整; 2、建议“主城区范围”修改为“六安城区范围”,图例统一; 3、建议绿道规划图纸和《绿道与慢行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保持一致; 4、建议绿地细分名称及代码使用《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 ),不应再使用“G1、G2”等原规划用地代码; 5、建议细化六安城区公园绿地近期建设时序,包括建设年份、项目名称、工程规模、投资额等; 6、建议明确各类绿地数量控制指标; 7、建议增加规划绿地与三区三线比对图纸; 8、建议就绿地规划、用地布局等主要相关内容加强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 9、建议进一步按照《安徽省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街接技术导则 (试行 )》优化和完善成果,包括附表、矢量数据库等。 |
部分采纳 | 1.采纳意见,说明书、文本均做修改,更正为352.36平方公里; 2、采纳意见,统一改为六安城区范围; 3、采纳意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予以修改,与绿道专项规划一致; 4、部分采纳意见,《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2021-2035年)》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编制,与《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 )1401、1402、1403相对应,与国空及其他专项规划落实“一张图”时,按指南进行分类; 5、采纳意见,已予以补充; 6、采纳意见,说明书、文本对各类绿地数量均做说明; 7、采纳意见,已补充图纸; 8、采纳意见,在图纸、说明书、文本中予以对比衔接; 9、采纳意见,予以完善。 |
书面 |
2 |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 | 建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规划中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作为《绿地系统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组成部分。 | 采纳 | 采纳意见,在专项规划中予以补充环境影响评价章节。 | 书面 |
3 | 六安市林业局 | 请结合附件修改自然保护地名称,目前按照整合优化前现有自然保护地管理。 | 采纳 | 采纳意见,根据林业局提供材料对本规划进行修改。 | 书面 |
4 | 六安市发改委 | 1、生态廊道章节建议增加“合武铁路”、“宁西铁路”、“阜六铁路”、“合安高铁”、“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以及“六安至安庆铁路”等交通生态廊道; 2、建议加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区域分布均衡性。 |
全部采纳 | 采纳意见,予以补充和调整。 | 书面 |
6 | 六安市经开区管委会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1、部分绿地与各控制性规划未保持一致,建议核对; 2、有四处公园建议取消(图中已标明)。 |
未采纳 | 未采纳意见,已提供的各控规与《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绿线范围差距较大,本绿地规划科学传导与落实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绿线范围。 | 书面 |
7 | 金寨县人民政府 | 1、建议在生态控制线划定中补充“生态保育绿地和风景游憩绿地的各类型控制线”划定范围和面积的描述; 2、“主城区”一词建议改为“中心城区”,范围与市级国空划定的中心城区保持一致; 3、建议加强与六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衔接,明确与绿地体系相关联的生态修复重点任务; 4、建议明确古树名木的管控范围,按照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要求提出; 5、建议避险绿地分布按城市分区均衡分布,进一步明确防灾避险树种种类,并对主次干道的行道树树种选择提出建议; 6、城市公园中“专类公园”建议再补充上体育公园、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
全部采纳 | 1、采纳意见,予以补充; 2、采纳意见,与国空保持一致,统一为“六安城区”; 3、采纳意见,于说明书中予以明确说明; 4、采纳意见,于说明书中予以补充说明; 5、采纳意见,在防灾避险专项中补充; 6、采纳意见,现规划有体育公园,增加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
书面 |
8 | 六安市经开区管委会 | 1、建议核对索伊酒店对面的用地性质; 2、建议将正阳路绿带(龙河路至元亨路段) 连接。 |
未采纳 | 未采纳意见,本绿地规划科学传导与落实《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的绿线范围。 | 书面 |
9 | 南山新区 | 1、建议调整南山新区部分绿地范围; 2、建议核对“社区公园54”的用地性质。 |
部分采纳 | 1、未采纳意见,本绿地规划科学传导与落实《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的绿线范围; 2、采纳意见,根据现状用地情况予以更改。 |
书面 |
10 | 六安市财政局、六安市国防办、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六安市水利局、六安市文旅局、六安市应急管理局、六安市教体局、六安市文旅局、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六安市裕安区城管局、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信访局、霍山县人民政府、霍邱县城管局 | 无意见 | 书面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反馈时间:2023年9月28日 17时17分
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规划质量,我局牵头起草了《六安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并于2023年8月17日~9月16日通过书面、电话、电子邮箱、网站公开等方式向社会及有关单位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其中《六安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共收到有关单位反馈意见30条,采纳18条,无意见12条;《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共收到社会公众反馈意见3条,有关单位反馈意见38条,采纳21条,部分采纳1条,不予采纳6条,无意见13条,采纳情况详见下表。 | |||||
《六安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汇总 | |||||
序号 | 反馈单位或个人 | 提出意见情况 | 是否采纳 | 是否采纳原因 | 来源 |
1 | 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1.六安城区规划范围面积为352.36平方公里; 2.“市域生态系统结构图”图名与图纸内容不符; 3.图纸中对规划范围的描述不统一; 4.绿道布局与绿地系统规划绿道布局图不一致; 5.进一步按照《安徽省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衔接技术导则(试行)》优化和完善成果。 |
采纳 | 1.结合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稿,修改六安城区范围面积为352.36平方公里; 2.已修改相关图纸名称; 3.已修改相关图纸和文本对规划范围的表述,统一为“六安城区”; 4.已与绿地系统规划统一相关规划布局; 5.已完善附件、相关附表及矢量数据库等内容。 |
书面 |
2 | 六安市经开区管委会 |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调整部分绿地及道路绿化带布局。 | 采纳 | 已调整相关布局并与绿地系统规划保持一致。 | 书面 |
3 | 六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坚持“量力而行,一体推进”原则,进一步节约政府投资,建议规划表20增加投资规模一栏。 | 采纳 | 已完善相关附表内容。 | 书面 |
4 | 六安市财政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5 | 六安市农业农村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6 | 六安市林业局 | 规划中对自然保护地表述混乱,按照提供的附件梳理自然保护地名录。 | 采纳 | 已在规划说明里修改相关名录表述。 | 书面 |
7 | 六安市经开区管委会 | 1.建议杭淠干渠绿道与万瑞景塘南侧的绿道相衔接; 2.增加安丰路、皋城路改建型绿道; 3.建议增加许继慎路、安丰路为步行系统。 |
采纳 | 1.已修改杭淠干渠绿道线路与万瑞景塘南侧的绿道相衔接; 2.已增加安丰路、皋城路改建型绿道; 3.已修改步行系统布局图相关内容。 |
书面 |
8 | 开发区管委 | 鉴于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无街道办事处管理层级,建议在规定中给予明确。开发区能否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或管委相关部门指导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 | 采纳 | 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架构与县区不同,可以参照执行,相应街道职责可由管委赋权给社区。 | 书面 |
9 |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 | 建议规划增加环境影响相关说明。 | 采纳 | 已在规划文本中增加相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 | 书面 |
10 | 六安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 无意见 | 书面 | ||
11 |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12 | 六安市水利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13 | 六安市应急管理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14 | 六安市教体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15 | 六安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 | 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绿道与慢行系统与城市道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 采纳 | 已完善文本相关表述。 | 书面 |
16 | 裕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17 | 裕安区人民政府信访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18 | 叶集区人民政府 | 无意见 | 书面 | ||
19 | 霍邱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 无意见 | 书面 | ||
20 | 霍山县人民政府 | 无意见 | 书面 | ||
21 | 金寨县人民政府 | 1.第一章第4条规划层次与范围,建议校核“六安城区范围,面积351.70平方公里”表述; 2.第三章第10条绿道总体布局,结合市域旅游资源分布,建议在市域绿道总体布局图中增加金寨县域内的绿道支线; 3.建议绿道驿站与交通接驳点布局图中一级驿站、一级、二级交通接驳点布局与金寨职城镇能体系及旅游服务功能相对应; 4.建议进一步核实绿道线路与金寨县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地范围,加强绿道建设可操作性论证。 |
采纳 | 1.结合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稿,修改六安城区范围面积为352.36平方公里; 2.结合金寨县县域绿道规划内容,在金寨县域内布局QYC02老淠河休闲绿道、QYC03史河-梅山水库绿道、QYC06大别山风情游憩绿道三条主线绿道及QYZ04、QYZ09、QYZ10三条支线绿道; 3.规划在金寨县域内共布局10个一级驿站及22个二级驿站,3个二级绿道级交通接驳点,均依托金寨县重点乡镇和旅游景区布局; 4.绿道建设属于《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规定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游、科普宣教及符合相关规划的配套性服务设施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及维护的建设行为。具体线型建设论证需要在详细规划中落实。 |
书面 |
《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汇总 | |||||
序号 | 反馈单位或个人 | 提出意见情况 | 是否采纳 | 是否采纳原因 | 来源 |
1 | 六安市自然资源局 | 1、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六安城区规划范围为352.36平方公里,建议调整; 2、建议“主城区范围”修改为“六安城区范围”,图例统一; 3、建议绿道规划图纸和《绿道与慢行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保持一致; 4、建议绿地细分名称及代码使用《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 ),不应再使用“G1、G2”等原规划用地代码; 5、建议细化六安城区公园绿地近期建设时序,包括建设年份、项目名称、工程规模、投资额等; 6、建议明确各类绿地数量控制指标; 7、建议增加规划绿地与三区三线比对图纸; 8、建议就绿地规划、用地布局等主要相关内容加强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 9、建议进一步按照《安徽省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街接技术导则 (试行 )》优化和完善成果,包括附表、矢量数据库等。 |
部分采纳 | 1.采纳意见,说明书、文本均做修改,更正为352.36平方公里; 2、采纳意见,统一改为六安城区范围; 3、采纳意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予以修改,与绿道专项规划一致; 4、部分采纳意见,《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2021-2035年)》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编制,与《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 )1401、1402、1403相对应,与国空及其他专项规划落实“一张图”时,按指南进行分类; 5、采纳意见,已予以补充; 6、采纳意见,说明书、文本对各类绿地数量均做说明; 7、采纳意见,已补充图纸; 8、采纳意见,在图纸、说明书、文本中予以对比衔接; 9、采纳意见,予以完善。 |
书面 |
2 |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 | 建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规划中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作为《绿地系统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组成部分。 | 采纳 | 采纳意见,在专项规划中予以补充环境影响评价章节。 | 书面 |
3 | 六安市林业局 | 请结合附件修改自然保护地名称,目前按照整合优化前现有自然保护地管理。 | 采纳 | 采纳意见,根据林业局提供材料对本规划进行修改。 | 书面 |
4 | 六安市发改委 | 1、生态廊道章节建议增加“合武铁路”、“宁西铁路”、“阜六铁路”、“合安高铁”、“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以及“六安至安庆铁路”等交通生态廊道; 2、建议加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区域分布均衡性。 |
全部采纳 | 采纳意见,予以补充和调整。 | 书面 |
6 | 六安市经开区管委会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1、部分绿地与各控制性规划未保持一致,建议核对; 2、有四处公园建议取消(图中已标明)。 |
未采纳 | 未采纳意见,已提供的各控规与《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绿线范围差距较大,本绿地规划科学传导与落实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绿线范围。 | 书面 |
7 | 金寨县人民政府 | 1、建议在生态控制线划定中补充“生态保育绿地和风景游憩绿地的各类型控制线”划定范围和面积的描述; 2、“主城区”一词建议改为“中心城区”,范围与市级国空划定的中心城区保持一致; 3、建议加强与六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衔接,明确与绿地体系相关联的生态修复重点任务; 4、建议明确古树名木的管控范围,按照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要求提出; 5、建议避险绿地分布按城市分区均衡分布,进一步明确防灾避险树种种类,并对主次干道的行道树树种选择提出建议; 6、城市公园中“专类公园”建议再补充上体育公园、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
全部采纳 | 1、采纳意见,予以补充; 2、采纳意见,与国空保持一致,统一为“六安城区”; 3、采纳意见,于说明书中予以明确说明; 4、采纳意见,于说明书中予以补充说明; 5、采纳意见,在防灾避险专项中补充; 6、采纳意见,现规划有体育公园,增加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
书面 |
8 | 六安市经开区管委会 | 1、建议核对索伊酒店对面的用地性质; 2、建议将正阳路绿带(龙河路至元亨路段) 连接。 |
未采纳 | 未采纳意见,本绿地规划科学传导与落实《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的绿线范围。 | 书面 |
9 | 南山新区 | 1、建议调整南山新区部分绿地范围; 2、建议核对“社区公园54”的用地性质。 |
部分采纳 | 1、未采纳意见,本绿地规划科学传导与落实《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的绿线范围; 2、采纳意见,根据现状用地情况予以更改。 |
书面 |
10 | 六安市财政局、六安市国防办、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六安市水利局、六安市文旅局、六安市应急管理局、六安市教体局、六安市文旅局、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六安市裕安区城管局、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信访局、霍山县人民政府、霍邱县城管局 | 无意见 | |||
11 | 网友1 | 建议寿春路以北解放路以西建造沿河景项道路,建议打造沿老淠河景观道路,建造景观道路。沿河建造景观带九公寨以北沿着老淠河到沪陕高速,充分利用淠河湿地公园的优美环境,打造打通从沪陕高速到九公寨沿河景观带,充分利用国家湿地公园优美环境。打通从沪陕高速到九公寨,到大别山旅游线路。 | 采纳 | 沿淠河景观道路已在本次《六安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中规划为景观道路。远期考虑采纳意见,优化大别山旅游线路。 | 网上留言 |
12 | 网友2 | 应加强迎宾大道南延段以西、合武、宁西铁路中间地块绿化规划,这个区域在六安中心城区范围内,但没有任何规划,应加强该规划。 | 不采纳 | 该范围不在《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2021-2035)》规划的城镇开发边界、六安城区范围内,故不在本次《六安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规划范围内。 | 网上留言 |
13 | 网友3 | 建议六安城区用地规划图中的凤凰河公园绿地界限东段设在霍山路以南,嵩延路以西位置。此位置虽然面积不小但近河道,不利于集中开发居民区和环境保护,更加适宜用做河道养护与居民区中间的缓冲区,并且可以在公园内设置多种公共体育文化场地,满足周边社区居民生活需求。 | 采纳 | 本次《六安市绿地系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规划意见范围为公园绿地和区域绿地。公园绿地可规划体育、休闲、活动设施供市民使用,区域绿地以生态修复为主。 | 网上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