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2023年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

人: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市场稽查专员 王 军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发布时间:2023年8月4日

要: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市场监管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在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知识产权指标运行平稳,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发布会直播

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向广大新闻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市场监管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在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知识产权指标运行平稳,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知识产权创造质效明显提升。上半年,全市共授权专利3385件,其中发明专利418件;发明专利有效量4165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5件,同比增长20.3%。PCT专利申请54件,居全省第三。全市新增注册商标3329件,有效注册商标数66289件,居全省第六。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显现。上半年,我市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项目132项,同比增长313%;质押普惠贷款惠及企业122家,同比增长336%;企业获得贷款9.11亿元,同比增长272%。组织实施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立项市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6项,组建市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6家。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培育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0家。组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建设项目,确定38家试点企业,获贯标认证26家。开展专利导航基地建设工作,六安市电子信息(光电显示)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通过省级验收,获批为第二批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依托霍山开发区建设的六安市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核心部件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认定为2023年安徽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单位。六安高新区承担市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及项目建设,金安开发区承担市纯电动汽车关键部件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及项目建设。六安市承担省专利转化重点城市引领项目。六安市经考评纳入2022年度安徽省知识产权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建议名单。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2023年上半年,我市开展商标、专利等行政保护专项行动,办理商标行政处罚案件88件,案值39.79万元,罚没金额65.33万元;专利案件7件,案值0.9万元,罚没金额0.13万元;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4件。完成调解15件,司法确认10件。新增地理标志用标企业21家,目前全市地理标志用标企业达593家。新增8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服务站,全市总数达到17家。实现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构全覆盖。建成3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金寨天麻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技术评审。霍山黄芽、六安瓜片、舒城小兰花、霍山黄大茶等4个茶叶地标品牌入围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百强榜。指导金安、裕安区局开展知识产权侵权能力鉴定试点工作,确定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为安徽省2023年度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项目。由市市监局查处六安好车优选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侵犯“阿里汽车”注册商标专用权案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知识产权执法典型案件。由金安区局处理“一种生态砌砖及砌砖墙体”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入选安徽省2022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由霍山县局查处侵犯“霍山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案入选安徽省2022-2023年地理标志行政保护典型案例。

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上半年,经市委编委会会议研究,同意设立六安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为独立正科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建制,核定编制9人。霍山县等7个县区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节点。市财政预算安排200万元用于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六安商标受理窗口办理商标申请业务185件。持续推行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全市知识产权专员队伍动态发展到921人。

下半年,我们将着力在创造、运用、保护、服务等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在创新型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中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着力在高质量创造上取得新突破。加大高价值专利培育力度,围绕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成一批企业、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三方联合的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培育一批国内竞争力强、具有较强前瞻性、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二是着力在高效益运用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专项行动,常态化组织银企对接活动,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加强专利技术供需精准匹配对接,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培育建设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强区域内企业创新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影响力,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着力在高标准保护上取得新突破。组织开展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商业秘密等行政保护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做好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衔接联动工作。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实施海外知识产权预警项目,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能力。

四是着力在高水平服务上取得新突破。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节点、网点建设,继续推进高校申报国家、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公共服务网络,提供多元服务供给,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全市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



答记者问:

提问一:《六安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六发[2022]30号)于2022年11月份印发实施。这对推进我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请问,目前我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进展如何?

回答:感谢这位新闻媒体同志的提问。《六安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方案》于去年11月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并以六发[2022]30号一文印发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后,经市政府同意,1月份,成立了28家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六安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领导组,一体推进全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4月份,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领导组制定印发《六安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年度推进计划》,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保障等5个方面明确各成员单位123项具体任务。今年以来,围绕知识产权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我们先后组织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工程、地理标志保护提升工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商标品牌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力全面释放,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有力支撑我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

提问二:企业是创新发展的市场主体。请问,我市是如何通过知识产权这一载体推动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

回答:感谢这位新闻媒体同志的提问。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推进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知识产权发展的核心战略。数据显示,截止6月份,我市有效发明专利4165件中,企业3626件,占比87.1%。

一是实施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工程。在全省率先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建设,制定《六安市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实施方案》,不断探索构建高价值专利加速产出的新模式新机制,支持企业、高校院所、高端服务机构三方联合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2023年,新组织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6项,新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6家,全市高价值专利项目数和培育示范中心建设数分别达到12家。

二是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在全省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制定出台《六安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认定和管理办法》,建立市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库,指导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力度,促进知识产权转化。目前,全市共培育认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39家,其中国家级26家,省级11家。

三是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建设。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行工作的通知》,开展企业贯标推行工作,确定贯标试点单位,组织各县区局、拟贯标企业及意向贯标企业参加全省知识产权贯标培训会议,及时完成《安徽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程实施方案》部署的阶段工作,指导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实现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和战略运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提问三:近年来,我市地理标志工作领先全省,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成效突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感谢这位新闻媒体同志的提问。近年来,六安市坚持“用好一件地理标志,做强一个品牌,发展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理念,大力发展地理标志产业。目前,全市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5件,占全省25.46%,居全省第1;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占全省12.94%,居全省第3;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593家,居全省第1。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霍山石斛、霍邱柳编分别入选第一批“中欧 100+100”、第二批“中欧175+175”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名单。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霍山石斛等3个地理标志产品再次进入2022年度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价值评价百强榜,占全省入围数75%。

一是坚持产业化运营,延长地理标志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推行“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延长地理标志产业链条。目前,全市地理标志产品产值达250亿元,从业人员52万人。六安茶谷旅游品牌示范区进入2021年中国区域品牌(旅游目的地)10强,茶农年均增收1200元。金寨板栗实现从“单一鲜果”走向“多种产品”,从“单一种植”走向“产链延伸”,带动发展冷藏、加工、出口企业100余家,价格增长44.44%。

二是坚持集群化发展,聚焦地理标志产业打造绿色发展平台。全面开展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双替代”行动,创成六安瓜片茶、霍山黄大茶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成舒城小兰花、霍山石斛等5个省级商标品牌专业基地。创成全国六安瓜片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打造集群化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去年底茶产业综合产值122.42亿元。

三是坚持品牌化道路,讲好地标故事提升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战略,开展六安瓜片冠名和谐号动车、市县长网络直播带货活动,组织地理标志品牌参加展览展会等,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美誉度。霍山石斛入选2022地理标志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品牌并位居榜首。金寨猕猴桃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汇编》。建成六安质量品牌馆,率先刊印发布第一、第二批《六安市乡土特色产品品牌》,公布148个乡土特色产品品牌培育目录,夯实地理标志申报基础。

四是坚持规范化监管,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地理标志品牌保护。市县通过实地检查、资格审查、信用审查等措施,严格审核产地生产者资格、检测报告等有关资料,严格专用标志印制监管,建立完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档案。严厉打击侵犯地理标志违法行为,霍山县市场监管局查处侵犯“霍山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案入选安徽省2022-2023年地理标志行政保护典型案例。

提问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中小微企业获取贷款提供了新路径,拓展了新渠道。今年以来,我市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请问,在服务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回答:感谢这位新闻媒体同志的提问。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完善政策、创新模式、优化服务等方式,打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投融资环境,推动六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创新主体创新发展。

一是建立企业需求项目库。两次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调查,征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企业307家,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企业”,并形成需求清单。联合有关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及服务机构,对清单内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知识产权、贷款、经营等情况,为名单内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市政府召开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座谈会,积极探讨推进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市市场监管局、市徽商银行联合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并签署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全市各县区积极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积极编印、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流程、扶持政策等宣传手册,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三是加大政策激励扶持力度。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六安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风险分担管理暂行办法》,推行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模式。市级政策对开展专利权、商标权质押担保业务,年知识产权担保贷款额累计达到3000万元以上担保机构,给予20万元奖励。各县区均出台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奖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