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人: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 王 涛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3年4月7日

要:十四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经过全市水利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与保障。

发布会直播

尊敬的各位嘉宾,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市水利局对各位媒体朋友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活动,以及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四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经过全市水利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与保障。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十四五以来我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一、十四五以来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成就

一是水利建设投资迈上新台阶。两年来,全市共落实水利投资111.3亿元,连续两年位于全省前列,其中省级以上投资41.5亿元,市县在足额落实省以上项目配套资金8.51亿元的基础上,自主立项投资72.04亿元。2022年落实投资和完成投资双双突破60亿元大关,投入专项债资金15.3亿元,均居全省前三,水利建设考核位居全省第一,市本级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有力发挥了水利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作用,为稳住宏观经济基本盘贡献了水利力量。

二是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实现重要节点目标。淠河城南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节制闸工程已下闸蓄水试运行,杭埠河治理工程主体工程已完成,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已开工建设,安徽省沿淮等其他洼地近期治理工程有望今年上半年完成可研批复并开工建设。列入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已开工118个,中小河流、排涝泵站、小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项目全面加快推进,在水旱灾害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民生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两年来完成投资8.02亿元,实施了136处农饮工程建设、1318处农饮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规模化供水人口比例已达85%。农村集中供水由“个体私营”向“县域统筹”转变和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和山区小型工程标准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改善灌溉面积16.51万亩,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提供了坚实水利保障。

四是工程建设质量获得新提升。两年来,各级项目法人质量责任意识得到极大增强、项目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多次迎接水利部、淮委、省厅稽查督查检查,没有出现重大及以上问题。我市1项工程获“黄山杯”,1项工程获“禹王杯”,22项工程获“皋城杯”,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持续提升,连续2年在全省水利质量考核中获A等。

五是水旱灾害防御夺得新胜利。2021年,汛前全面完成4951处水毁工程修复,有效抵御了9次强降雨和台风“烟花”袭击,保障了河道和各类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无1例水库垮坝出险和人员山洪灾害伤亡。2022年,综合运用蓄引提调等措施,确保了8.39万受旱影响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安全、充足,无1起区域性长时间停水或群众无水可用问题,成功应对历史罕见严重干旱,实现了“有大旱无大灾”。

六是水生态修复增添新成色。落实1222座小型水库维修管护责任,开展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实施14条幸福河湖建设,实施14条水土保持小流域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7.56平方公里,改善了区域水生态、水环境,为农业增产增收、美丽乡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2022年作为全省唯一的市级水利部门获得“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

二、2023年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市将持续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主要实施85个项目,计划完成投资52.8亿元:

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杭埠河治理工程、淠河城南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任务,加快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进度,全力推进沿淮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和淠河防洪治理工程年内完成可研批复、史河防洪治理工程完成初设批复,并开工建设。

二是持续推进薄弱环节建设。推动中河水库全面完工、桃源河水库完成主体工程,汛前完成2条中小河流治理、25座小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扫尾和3座排涝泵站主体工程。新开工建设1条中小河流治理、2座新建小水库、39座小水库除险加固、3座排涝泵站工程。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供水建设。大力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饮用水和农业灌溉供水保障能力,实施8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144座小水库维修养护项目、22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523处维修养护项目。

四是全面推进生态水利建设。全面完成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建设任务。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7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5条幸福河湖建设。加快绿色小水电建设进度,推动杭埠河安澜绿廊保护示范先行。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防洪减灾、农业灌溉和供水保障能力,为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提供坚强水利保障。

最后,请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六安水利事业发展,为新阶段六安治水事业新篇章唱出主旋律、发出好声音、传出正能量、做出新贡献。

预祝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一:刚刚王主任提到了沿淮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目前该项目进展如何,什么时候开工,可以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吗?

答:这位记者朋友,你好。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2022年5月份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涉及我省六安市、阜阳市、宿州市、淮南市、蚌埠市、滁州市6市28县区,根据省水利厅部署安排,项目由六安市牵头推进前期工作。

项目估算总投资103.75亿元,其中我市项目估算投资41.3亿元,涉及霍山县、霍邱县、金寨县、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等6县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通过疏浚排水河道,扩大排涝防洪能力;加固低洼地圩区堤防,提高防洪标准;新建、重建、更新改造排涝泵站,新建、重建涵闸等建筑物,实施部分排涝干沟、撇洪沟开挖疏浚及桥梁工程,将低洼地治理区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排涝体系。目前,项目可研批前公示已完成、待省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编制已基本完成,今年计划投资5亿元,本月开工建设。

项目建成后,对构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解决低洼地区易涝多灾现状,提升流域防洪排涝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推动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二:

请问:目前全国正在部署水网规划建设,六安市作为水利大市,其水网是全省水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六安市水网建设主要的思路和目标是什么呢?

答:这位记者朋友,你好。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2021年6月,我市就启动了《六安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了初步成果。

规划立足六安市基本市情和水情,提出构建完善达标的防洪减灾体系、安全可靠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河湖健康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底蕴深厚的水文化水景观体系、规范有力的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现代高效的水利管理体系六位一体的六安水网建设总体目标。依托主要江河流域水系特征,“通、蓄、连、控”并举,着力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全域水网;上下游贯通、干支流协调、丰枯期互补、多水源互济的流域水网;内连外通、蓄泄兼备、旱引涝排、生态宜居的区域水网,推动形成“淠淮七河铸安澜,千库万塘润豫皖;河湖渠库连顺畅,旱涝保收源远长”的水网格局。

规划到2025年,全市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基本建成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骨干工程。到2035年,现代化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适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的六安水网体系全面建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