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这十年”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文明创建篇
发布人:市文明办副主任、城管局副局长 冯雪松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文明办
发布时间:2022年9月9日
摘要: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持续增强城市功能、治理城市环境、健全城市秩序、保障城市安全、铸就城市信仰、引领城市风尚、服务市民有感、发动群众参与,有力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回首过去,六安的小区更干净了,道路更畅通了,公园广场更美了,农贸市场更整洁了,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在不断提高。每一个足迹,每一个变化,都离不开583.6万老区人民的支持,在此感谢广大市民对六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注、关心、支持,感谢每一个市民为文明创建做出的付出和努力!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召开“六安这十年”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此,我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持续增强城市功能、治理城市环境、健全城市秩序、保障城市安全、铸就城市信仰、引领城市风尚、服务市民有感、发动群众参与,有力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回首过去,六安的小区更干净了,道路更畅通了,公园广场更美了,农贸市场更整洁了,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在不断提高。每一个足迹,每一个变化,都离不开583.6万老区人民的支持,在此感谢广大市民对六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注、关心、支持,感谢每一个市民为文明创建做出的付出和努力!
这十年,我们坚持为民惠民靠民,“文明之基”不断夯实。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们始终把“坚持人民至上”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始终,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本级新建道路170条,改造提升道路55条,新改建公交站点3473座,新增公交车758辆,新增公交线路121条,新建大型停车场16座,新增停车泊位3.3万个,新改建公厕31座。完成棚户区改造20余万户,老旧小区改造330个,城区背街小巷整治159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18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规范化”管理。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199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和市城区13条黑臭水体治理全部达标。实施城市文化品味提升工程,拆除楼顶广告字牌3.8万㎡,拆除违规广告、店招标牌5.6万㎡,人行道隔离护栏灯箱广告126块,主次干道精神堡垒46处。按照“四性、三合”要求对公益宣传进行减量、整合、提升,设置固定公益广告阵地173处。以红色文化、皋陶文化等主题,在城市出入口、主干道、公园广场建设景观小品140处。大力开展“三线三边一点一地”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增改厕35.7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113万吨、废旧广告牌9万余个、村内沟塘数量5.9万余口,实现了创建向城郊和农村延伸,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十年,我们坚持用心用情用力,“文明之本”不断筑牢。我们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培育为抓手,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持续整合各类资源,注重统筹推进,着力打造集思想引领、理论宣传、文化传承等为一体的文明实践阵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945个,实现阵地建设全覆盖。创新举办讲解员大赛、“乡村名嘴说”、志愿服务集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社区艺校”、“魔法实验室”科普秀、“照见最美”公益摄影等特色文明实践项目,真正把中心、所、站打造成为群众愿去乐去的场所,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精神家园。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出台《六安市志愿者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和《六安市志愿服务嘉许制度(试行)》,为825名星级志愿者提供免费体检、乘坐公交等礼遇。全市实名认证志愿99万余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为22.55%,记录服务时长2129万小时。打造“青春扶贫1+2”“邻里邻好”“文明六安 有你有我”“雷力锋行 战疫到底”“盛夏童安 为爱护航”等志愿服务品牌,评选市级典型277个,推报当选省级典型54个,全国“四个100”典型项目2个。
这十年,我们坚持向上向善向美,“文明之魂”不断凝聚。一人文明,是城市之幸,一家文明,是社会之福,一城文明,则是人类所向。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推进“好人六安”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8人(含提名),安徽省道德模范27人(含提名),六安市道德模范140人(含提名);中国好人41人,安徽好人121人,六安好人873人。宣传礼遇帮扶身边好人,建设好人路、好人公园,组织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等4436场,慰问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1632人247.85万元,为86个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发放道德信贷10642.2万元。以魏晶晶、王倩为原型创作《天上的星星亮晶晶》《背着残疾弟弟的坚强女孩》等文艺作品,开设《六安好人周周见》专栏,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49期,全市“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氛围日益浓厚。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5700余场次。评选六安市“新时代好少年”85名(含提名),詹柯怡当选2021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实现我市“零”的突破。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探索打造乡村“复兴少年宫”示范点11个,截至目前,累计下达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资金1802万元、运转补助经费1201万元、分配绩效补助资金91万元,累计市级投入资金195万元。
这十年,我们坚持常态长效长治,“文明之路”不断延续。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先后出台《六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考核办法》《六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奖惩办法》《六安市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办法》等。建立周督查、月测评、季考核、年总评的工作机制,督查整改问题11.7万余个。立法出台《六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六安市物业管理条例》《六安市养犬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发布《六安市市民公约》《六安文明20条》,让文明行为内化于心、外见于行。开展弘扬优秀家风、移风易俗、绿色生活、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社会风尚行动,印发“市民文明手册”50万册、“文明文明行为宣传折页”30万份,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位市民心中。
风雨兼程十年路,千钧重任再奋蹄。回顾十年历程,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与创建目标比,与先进地区比,与群众期盼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着力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