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十四五”司法行政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浏览次数: 征集单位:市司法局 征集时间:[ 2021-08-16 00:00 ] 至 [ 2021-09-15 00:00 ] 状态:已结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 文件
  • 解读

根据市政府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市司法局起草了《六安市“十四五”司法行政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

征询意见时间为2021年8月16日至2021年9月15日,相关意见和建议可通过以下方式反馈至我局。  

1.登录六安市人民政府网“全市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平台”(http://www.luan.gov.cn/hdjl/yjzjk)或六安市司法局网站“征集调查”栏目(http://sfj.luan.gov.cn/yjzj/index.html )留言;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六安市梅山南路农科大厦21楼2109室。来信请注明“《六安市“十四五”司法行政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字样。

3.形成书面材料签字或盖章传真至3622022。

4.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841144586@qq.com。

联系电话:3622000  传真:3622022  联系人:漆晓芹。

六安市“十四五”司法行政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

六安市“十四五”司法行政发展规划 起草说明.doc

六安市司法局

2021年8月16日

 

 

六安市“十四五”司法行政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六安市司法局

2021年8月

 

 

 

 

目 录

 

一、“十三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

二、“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一)“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指导思想

(二)“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主要目标

三、“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定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正确方向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三)全面推行崇法善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率先突破

(四)全面维护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六安建设

(五)全面优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优质法律服务提供水平

(六)全面推进固本强基,提升司法行政事业发展保障水平

(七)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司法行政事业发展人才支撑

四、保障规划实施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四五”时期六安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安徽省司法行政工作“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和《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司法行政事业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

“十三五”时期,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司法厅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司法行政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

政治建设持续深化。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实现司法行政机关政治轮训全覆盖。“十三五”时期,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100余期、近万人次参训,选派6名干部驻村参与脱贫攻坚、2名干警赴新疆支援工作,40多个集体、150多人次获得市厅级以上表彰。

法治建设谱写新篇。提请市委成立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4个协调小组,调整充实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和市法治宣传工作领导组,积极构建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四梁八柱”。充分发挥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法治宣传三个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作用,统筹推进法治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行政复议成效显著,被司法部确定为全国唯一工作联系点。“七五”普法圆满收官。皋陶法治文化基地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市司法局重组运行以来,办理地方性法规4件,制定市政府规章1件,市本级备案登记规范性文件36件,对906件规章、规范性文件提出清理意见,办理行政规范性文件、涉法事务等合法性审查件210件,办理市政府行政复议案件175件,承办市政府为被告(被上诉人)的行政应诉案件45件,累计授予748人法律职业资格。

法治为民服务大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职能作用,积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办理律师案件10.58万件、公证案件27.81万件,司法鉴定案件4.1万件,法律援助案件3.22万件,累计为农民工挽回损失达2亿元。全市确认公职律师149人,律师担任法律顾问895家,市县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全市村(社区)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七五”普法期间,全市法治公园(广场)建成365个,被命名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处,省法治宣传示范基地2处,创建命名国家、省、市、县(区)“民主法治示范村”606个,培育“法律明白人”35300人、“法治带头人”2484人。

维护稳定坚强有力。坚持稳中求进,加强政治引领,推动构建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围绕社区矫正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实行分类管理和个别化矫正,扎实做好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贯彻,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对象技能培训,圆满完成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专项清查活动,实现社区矫正购买服务全覆盖,连续15年无重大恶性事故发生。“十三五”期间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2.96万件,市、县商会人民调解组织实现全覆盖,“黄丝带帮教行动”成为特色品牌。

深化改革有力有序。推动完成市局机关“三定”和县区司法局机构改革。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年)>的实施意见》,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等3项改革试点全面推开,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改革任务全面落实。“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领域执法体制改革,省正式批复同意我市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支持金寨县采取综合委托形式,探索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基层基础稳固加强。落实全省“十三五”司法行政信息化发展规划、科技信息化发展实施意见。完成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专网改造、会议及语音系统升级,建成市、县区司法行政指挥中心实体环境,应用司法行政管理指挥平台。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平台一期,广泛深入推广安徽法网应用。司法所三年规范提升工程顺利完成,全市业务用房面积120平米以上的司法所从89个提升到140个,建成形象识别系统的司法所从46个提升到130个,异地重建司法所39个,改造完成老旧司法所88个,累积投入资金达2915万元已建成形象识别系统的司法所130个。建立人民调解组织2207个,过渡性安置基地3个。

二、“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一)“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市情,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法治建设为主线,以推动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

(二)“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市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坚持法治以人为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法治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立法、每一件执法、每一次法律服务中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服务发展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把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强化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保障和服务作用。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尊重和保护基层首创精神,激发司法行政发展新动能,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创新意识,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出台改革方案,全面完善司法行政制度体系。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切实履行好“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促进司法行政工作点面结合,协调联动,全面发展。

(三)“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主要目标

到2035年,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能力显著增强,推动法治六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大幅提升,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全面形成,行政复议基本实现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公民法治素养全面提升,法治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刑事执行基本实现代化,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显著提高,服务平安六安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覆盖,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法律服务成果基本实现。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司法行政队伍全面建成,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保障水平和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相适应的司法行政制度。

围绕2035年法治六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远景目标,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的主要目标:

党的政治建设全面统领贯通。牢牢把握司法行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定位,坚持从政治上把握和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始终将政治建设作为立业之本,将“政治统领、党建引领,司法工作讲政治、业务工作重党建”要求落实到发展和党建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法治建设开启新征程。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结合起来,强化工作举措,积极主动作为,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我市落地生根。推进法治六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增强全面依法治市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现法治建设各项任务协调均衡发展。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各环节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强化法治合力,进一步提升法治六安建设水平,确保法治建设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政府法治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着力推动实现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基本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更加健全。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各级政府依法全面履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八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全面建成,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科学严密。扎实开展刑事执行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矫正制度更加健全,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司法行政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坚持强基导向,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加快科技创新,优化整合法治领域各类信息、数据、网络平台,“智慧法治”信息化体系全面建成。

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全面过硬。切实加强高素质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提高队伍能力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司法行政队伍,为统筹推动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专栏1  “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内容

预期值

指标性质

1

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构覆盖率

90%

预期性

2

专职行政复议人员数量(人)

(上升100%)

预期性

3

行政立法人员数量(人)

(上升%,待定)

预期性

4

行政复议辅助人员数量(人)

(上升8%)

预期性

5

专职合法性审查人员数量(人)

(上升100%)

预期性

6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普及率(%)

95%

预期性

7

司法所辅助工作人员数量(人)

(所均3人)  

预期性

8

毎十万人口提供法律援助数量(件)

保持稳定

预期性

9

人均法律援助经费(元)

〔上升22%)

预期性

10

毎万人拥有律师数(人)

(上升47%)

预期性

11

毎十万人拥有公证员数(人)

(上升3%)

预期性

12

司法鉴定人数量(人)

(上升15%)

预期性

三、“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定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正确方向

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政治轮训制度,强化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和培训计划,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提高政治能力。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党的建设,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司法行政讲政治、业务工作重党建”,把讲政治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和工作实践中,落实到司法行政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持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夯实党建组织基础,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从严管党治党。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抓好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清单落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和警示教育,常态化通报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严格贯彻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聚焦律师、公共法律服务等重点领域,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

加强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一步巩固作风建设成效。紧盯重要节点、紧扣薄弱环节,密切关注“四风”新动向新表现,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健全落实司法行政工作联系点制度,深入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健全完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行业便民服务长效机制,不断改进服务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及时制定落实法治建设规划方案。认真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重点课程、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制订并贯彻落实《法治六安建设规划(2021-2025年)》《六安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六安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切实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法治保障。加强合六经济走廊建设、淮河(六安)生态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的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等制度保障。加强与沪苏浙地区沟通交流,认真学习借鉴沪苏浙地区法治建设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在政策协同领域深度合作,为我市等高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老区绿色振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落实在制定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制度,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法规制度。持续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持续强化法治建设统筹协调力度。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制度和机制,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制度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理顺依法治市工作体制,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完善协调小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协调小组职能作用。持续加强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建设。以推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为重点,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常态化,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自觉行动和必备素质。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的工作制度,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加强对重大法治问题的法治督察。

(三)全面推行崇法善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率先突破

全面加强行政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坚持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积极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强与深化长三角立法协同。健全立法协商、座谈、论证、听证、评估、公开征求意见等机制。畅通网上征求意见、建立立法项目库、通过召开立法听证会、论证会等拓宽开门立法渠道。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更好发挥专家咨询论证作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立法队伍,加强立法工作能力建设,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贯彻落实好《安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动并出台我市《实施方案》。以争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位为主要契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年度督察工作,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以真督实察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健全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长三角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衔接制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持续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推动行政复议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机制,通过定期通报、考核、督查、约谈、追责等制度,实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巩固深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农业农村以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成果基础上,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一线下沉。市县乡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基本建成,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大幅提升。

持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队伍能力建设,分期、分批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和执法监督人员轮训工作,推进综合业务素质提升,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执法及执法监督人员,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推动行政裁量标准细化、量化。依托安徽省行政执法综合监督管理平台,加强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相关部门做好行政执法指导案例的报送、学习、宣传和运用。持续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推进执法案卷规范化水平。

加强备案审查工作。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依法规范备案登记,依法逐件审查,探索多元化纠错方式,不断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法规规章备案办法研究修改工作。加强备案审查能力建设,稳步推进法规规章备案审查专家常态化运行,完善法规规章备案审查管理系统,大力推进法规规章数据库建设,建立运行规章、规范性文件辅助审查系统,健全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

(四)全面维护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六安建设

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健全完善组织运行体系,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社区矫正委员会设立,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社区矫正机构依法设置,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委员会议事协调作用,积极探讨社区矫正机构主体执法职能,建立健全县级社区矫正机构与司法所依托关系,理顺社区矫正工作职责和任务。健全精准监管、精准教育、精准帮扶机制,全面推行分类管理和个别化矫正,实施重新犯罪风险评估,依法规范落实监管管理制度。加强重点对象教育管理,把预防重新犯罪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力争重新犯罪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坚持“一县一品牌”社会化建设思路,健全“一主导、三协同”机制(即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同、村居协同、志愿者协同)。充实社区矫正队伍力量,确保每个司法所有一名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公开择优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招聘社区矫正辅助人员等方法,推进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监狱挂职民警效能,配强配齐社区矫正机构及司法所工作人员。加强队伍教育培训,统筹开展岗位练兵、业务培训、政治教育和警示教育等活动。加快推进县区社区矫正智能管理平台建设,建成矫正数据中心、社区矫正指挥中心。推进“智慧矫正中心”示范单位建设,努力实现全市“智慧矫正中心”全覆盖。

扎实推进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管理,强化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与监所的沟通协调,推进重点帮教对象“必接必送”工作落实。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安置工作。全面应用全国刑满释放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刑满释放人员释放时“无缝对接”及帮教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加大远程视频会见系统硬件投入,合理规划远程视频会见终端布点,不断满足服刑人员家属的迫切需求。积极联合民盟共同打造“黄丝带帮教行动”工作品牌,积极引导罪犯家属、志愿者、社会组织参与安置帮教工作,不断提升罪犯改造质量。

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打造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巩固村(居)、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动“两代表一委员”、“乡贤”等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打造六安地方特色调解工作品牌。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管理,力争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逐步为村(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体制,积极推动行政调解工作开展。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调解品牌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妇联和行业协(商)会等参与相关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化解积极作用。继续推进 “综合性”“一站式”调解平台建设,推动各类调解资源入驻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进一步加强诉调对接、警民联调、访调对接、检调对接等联动机制建设,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

(五)全面优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优质法律服务提供水平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传承皋陶法治思想,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打造以皋陶法治文化为代表的法治文化精品,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深入推动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普法任务书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载体,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全市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和法律服务队伍以及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队伍重要作用,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加强面向群众的法治宣传和以案释法。建强全市普法新媒体矩阵,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开展智慧普法。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全面加强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仲裁、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党的建设工作,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乡村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证人民群众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管理平台,整合优化各业务办理支撑系统,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重点加强完善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体系,落实标识标牌统一、功能区设置规范、职能进驻完善、人员配备加强、工作制度健全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要求,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

深入推进律师制度改革。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巩固推进律师行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继续推进律师制度改革三项试点,进一步落实完善律师调解模式流程,健全刑辩全覆盖体制机制,优化律师专业水平评定程序。健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

深化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规范推进合作制公证机构建设发展。进一步放宽执业区域,落实放宽执业区域政策。

健全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深化司法鉴定改革,强化监督管理,严格依法履行管理职责,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健全完善科学管理、统一规范、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衔接,建立与侦查、检察、审判、监察、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间议事协调机制。

推动法律援助管理转型升级。持续深入推进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推动法律援助覆盖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众。建立健全经济困难审查机制和法律援助质量管理机制,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建设,着力发挥法律援助机构在协调争取政策、指导案件办理、加强资金监管、强化质量管理、扩大宣传影响等方面作用。

探索仲裁机构内部管理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六安仲裁委员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赋予仲裁委员会在人事、财务、薪酬制度等方面相应的自主权。改革完善六安仲裁委员会治理结构,健全六安仲裁委员会内部监督制度。

 

专栏2  主要发展指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1.律师行业发展指标。“十四五”时期律师总人数达到1240人,律师万人比达到2.10。到2035年,律师总人数达到1740人,律师万人比达到2.95。

2.公证行业发展指标。“十四五”时期公证员人数达到50人,公证文书法院不予采信率低于万分之一。到2035年,公证员人数达到65人,公证文书法院不予采信率低于万分之零点八。

3.司法鉴定行业发展指标。“十四五”时期高资质高水平司法鉴定机构数达到2家,具有中高职称司法鉴定人数达到105人,通过国家资质认定和CNAS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实验室数3个。到2035年,高资质高水平司法鉴定机构数达到4家,具有中高职称司法鉴定人数达到121人,通过国家资质认定和CNAS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实验室数6个。

4.法律援助行业发展指标。“十四五”时期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数量保持在年均5500件,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数占比达到70%以上。到2035年,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数量保持在年均5500件,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数占比达到75%以上。

5.仲裁行业发展指标。“十四五”时期将六安仲裁委员会打造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仲裁机构,仲裁裁决被法院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比例控制在0.8%以内,到2035年,六安仲裁委员会区域影响力持续增加,仲裁裁决被法院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比例控制在0.5%以内。

6.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发展指标。“十四五”时期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达到130人,其中乡镇法律服务工作者达到110人。到2035年,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实现稳步规范发展。

7.公共法网服务平台建设指标。“十四五”时期市、县(区)、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成率100%,安徽法律服务网咨询解答满意率达到90%以上。到2035年,市、县(区)、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规范化信息化运行,安徽法律服务网咨询解答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全面推进司法所提档升级。按照新的司法所业务用房标准,实施基层司法所改扩建工程。根据司法所业务需要,逐步配齐执法记录仪、定位管理、公共法律服务触摸查询一体机等设施设备。建成30个省级示范司法所、50个市级示范司法所,全市所有司法所达到提档升级要求。加强司法所人才队伍建设,用足用好政法专项编制,积极争取地方编制充实司法所队伍,发展壮大司法行政辅助人员队伍。推进司法所配备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司法所专职副科级所长配备工作,司法所专职副科级所长配备率超过85%。

进一步做好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工作。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管理,严格规范选任程序,创新开展资格审查方式方法,不断增强人民陪审员的广泛性、代表性。配合人民法院做好人民陪审员培训、考核、奖惩等工作。规范人民陪审员名单备案工作,建立全市人民陪审员名册。及时调整人民监督员履职补贴标准,会同人民检察院共同修订《六安市人民监督员管理办法》。加强对人民监督员的业务培训和活动管理,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及时开展新一届人民监督员选任工作。

健全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组织实施好年度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报名审核和考务组织工作,严格规范完成年度法律职业资格申请的审核、呈报工作,加强法律职业资格日常管理和档案管理,配合做好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工作。

(六)全面推进固本强基,提升司法行政事业发展保障水平

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和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紧紧围绕推动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具有基础性、引领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和亮点工作,深化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以抓好制度建设为主线,着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刑罚执行制度,大力推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以重点突破引领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强改革督促指导,完善改革推进评估制度,强化改革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司法行政改革工作效能。

全面提升装财保障能力。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加大对全市司法行政机关的经费投入,建立起经费保障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与司法行政办案(业务)量的增长、办案成本的变动以及工作职能的变化相适应的动态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三年滚动项目库建设。创新预算管理方式,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推动预算一体化建设。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全面落实《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标准》,推动市、县、司法所三级司法业务用房达标。加强储备项目库建设,进一步改善司法业务基础设施条件,谋划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指导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将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服务中心、智慧矫正中心、安置帮教基地、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以及司法业务用房提升等项目列入项目储备库,推动入库项目有序开展。

全面加强智慧法治建设。贯彻执行《安徽司法行政系统“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市级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网络安全达标工作;持续加大司法行政联勤指挥体系推进力度;推动行政立法科学化转型,积极构建立法工作新机制,创新法治工作应用新方法,整合优化法律服务供给侧;建设智慧矫正实战化平台,继续推进刑事执行协同化;强化前沿技术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推进司法行政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七)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司法行政事业发展人才支撑

深入推进队伍革命化建设。始终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立健全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狠抓顽瘴痼疾专项整治。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矛盾化解、乡村振兴等一线吃劲岗位历练,进一步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努力打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司法行政铁军。

深入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完善司法行政机关人员准入条件,推动实行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省级统一招录,加大本科以上法学专业人员招录比例,对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工作的,招录时要将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作为必备条件。探索实行新调入司法行政部门干部法律专业知识考试制度。加强对司法行政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和管理。严格规范律师与司法人员接触交往。

深入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大培训”要求,坚持分类施训、分级施训、按需施训,根据岗位标准和履职要求,推动制定和充分运用覆盖司法行政各业务各领域的专业能力培训大纲和教材课程体系。大力加强实战训练,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构建“教、学、练、战、考”一体化训练机制。着力培养专业化人才,推动健全完善司法行政机关涉密要害、急需紧缺等特殊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加快涉外律师领军人才等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

深入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管理、监督、培训和职业保障机制,推进高素质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健全干警职业保障制度,推动建立健全司法行政干警身份保障制度和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抚恤优待制度,认真落实司法行政干警紧急医疗救治政策。推动出台司法行政系统奖励规定,积极做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

四、保障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司法行政事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障。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细化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主体,按年度分解和落实工作目标。

(二)科学组织实施。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以本规划为依据,研究制定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及年度计划,分类分步实施。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大推进和落实力度。涉及项目政策和资金问题,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保规划项目落实。

(三)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督查和考核评价制度,结合年度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要求,将规划组织实施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确保规划任务顺利实施。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强化评估结果应用。

《六安市“十四五”司法行政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四五”时期六安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安徽省司法行政“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和《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局办公室牵头起草了《六安市“十四五”司法行政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起草情况汇报如下: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社会大局稳定。司法行政机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协调法治建设和服务平安建设的任务更加重要。制定和实施好司法行政“十四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的重大任务,是指导“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为加快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的重要举措。

二、起草过程

为科学编制《规划》,研究制定了《“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根据文稿框架,对照工作职能,对《规划》文稿进行专题分工,在分管领导带领相关科室开展调研基础上,科室牵头起草专题文稿,内容包括“十三五”期间主要成绩、“十四五”主要目标、工作任务、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改革举措等。在各科室提供材料基础上,汇总形成《规划》初稿,先后征求各县区司法局、局机关各科室、局直属各直属单位和14家市直相关单位意见,在反馈意见基础上修改形成修订稿。8月份,召开《规划》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市委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中院、市检察院、皖西学院等单位相关专家学者,对《规划》逐字逐句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四个部分,包括“十三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和保障规划实施。

第一部分是“十三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通过数据比对方式,从政治建设、法治建设、法治为民服务、维护和谐稳定、深化改革、夯实基层基础等六个方面统计梳理了“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

第二部分是“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内容:一是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事业面临的新形势;二是明确了司法行政发展指导思想;三是司法行政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法治以人为本、坚持服务发展大局、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四是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七项目标任务:党的政治建设全面统领贯通、全面依法治市迈向更高水平、服务政府法治建设取得新突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科学严密、司法行政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全面过硬。设置专栏1,列出12项司法行政工作主要指标和预期值。

第三部分是“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定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正确方向。包括: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能力、从严管党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包括:及时制定落实法治建设规划方案、服务保障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持续强化法治建设统筹协调力度。三是全面推行崇法善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率先突破。包括:积极参与地方立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备案审查工作。四是全面维护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六安建设。包括: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扎实推进安置帮教工作、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五是全面优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优质法律服务提供水平。包括: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加强律师行业管理、深化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健全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推动法律援助管理转型升级、探索仲裁机构内部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司法所提档升级、进一步做好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工作、做好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设置专栏2,列出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7项工作十四五发展指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六是全面推进固本强基,提升司法行政事业发展保障水平。包括: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全面提升装财保障能力、全面加强智慧法治建设。七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司法行政事业发展人才支撑。包括:深入推进队伍革命化建设、深入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深入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深入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

第四部分是保障规划实施。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司法行政事业的全面领导;二是科学组织实施,实现分类分步实施,强化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将规划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3622000
来信来访渠道
六安市梅山南路农科大厦21楼2109室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四五”时期六安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市司法局起草了《六安市“十四五”司法行政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于7月7日至30日向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司法局、局机关各科室、局直属各单位征求意见;于8月16日至9月15日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网站公开、书面信件等方式向公众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此次征求意见共收到市直单位反馈意见和建议2条,其中采纳2条,未收到公众意见。具体意见及采纳情况未见下表。

序号

单位

意见建议

采纳情况

原因

1

市委政法委

建议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增加“逐步为村(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人民调解员”的表述

采纳

符合人民调解工作需要

2

市数管局

建议将“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升级优化各业务办理支撑系统”改为“整合优化各业务办理支撑系统”

采纳

表述更准确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反馈时间:2021年10月9日 15时27分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四五”时期六安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市司法局起草了《六安市“十四五”司法行政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于7月7日至30日向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司法局、局机关各科室、局直属各单位征求意见;于8月16日至9月15日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网站公开、书面信件等方式向公众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此次征求意见共收到市直单位反馈意见和建议2条,其中采纳2条,未收到公众意见。具体意见及采纳情况未见下表。

序号

单位

意见建议

采纳情况

原因

1

市委政法委

建议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增加“逐步为村(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人民调解员”的表述

采纳

符合人民调解工作需要

2

市数管局

建议将“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升级优化各业务办理支撑系统”改为“整合优化各业务办理支撑系统”

采纳

表述更准确

3

公众

公众未反馈意见建议

 

 

4

霍邱县司法局、金寨县司法局、霍山县司法局、舒城县司法局、金安区司法局、裕安区司法局、叶集区司法局

无意见

 

文件

解读

文字解读:《六安市“十四五”司法行政发展规划》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推进“十四五”时期六安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根据《安徽省“十四五”司法行政发展规划》和《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社会大局稳定。司法行政机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协调法治建设和服务平安建设的任务更加重要。制定和实施好司法行政“十四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的重大任务,是指导“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为加快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的重要举措。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为科学编制《规划》,研究制定了《“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根据文稿框架,对照工作职能,对《规划》文稿进行专题分工,在分管领导带领相关科室开展调研基础上,各科室牵头起草专题文稿,内容包括“十三五”期间主要成绩、“十四五”主要目标、工作任务、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改革举措等。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规划》初稿,先后征求各县区司法局、局机关各科室、局直属各直属单位和14家市直相关单位意见,在反馈意见基础上修改形成修订稿。8月份,召开《规划》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市委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中院、市检察院、皖西学院等单位相关专家学者,对《规划》逐字逐句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8月16日到9月15日在通过征集意见库向公众征求意见。11月份,《规划》经局党组会审议通过。12月份,与市发改委联合印发《规划》。

四、工作目标

根据《规划》,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在十四五时期目标主要是:全面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全面提高依法治市水平、服务政府法治建设取得新突破、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科学严密、全面提升司法行政保障水平、建设司法行政队伍。

五、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是“十三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通过数据比对方式,从政治建设、法治建设、法治为民服务、维护和谐稳定、深化改革、夯实基层基础等六个方面统计梳理了“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

第二部分是“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发展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司法行政发展指导思想;确定了司法行政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列出了“十四五”时期七项目标任务。

第三部分是“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定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正确方向;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三是全面推行崇法善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率先突破;四是全面维护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六安建设;五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全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六是全面优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优质法律服务提供水平;七是全面推进固本强基,提升司法行政事业发展保障水平;八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司法行政事业发展人才支撑。

第四部分是保障规划实施。

六、创新举措

一是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发展。2021年10月,市委依法治市委印发了《六安市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工作举措》,这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一个重要举措。文件明确提出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挖掘我市古皋陶墓、独山革命法庭等历史遗迹中的法律文化精华,宣传皋陶法治思想及其历史传承。推动皋陶法治文化研究在全国、全省法治文化领域占领重要地位。加强对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的研究阐发、公共普及、传承运用。

二是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规划》强调深化依法治理,全面推进法治乡村(社区)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治企。深化行业和专项依法治理。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

三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推动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运用。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乡村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司法行政事业的全面领导;二是科学组织实施,实现分类分步实施,强化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三是强化监测评估,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开展第三方评估,强化评估结果应用,将规划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四是加强宣传引导。抓好规划解读和宣传,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