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商务局关于征求《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浏览次数: 征集单位:市商务局 征集时间:[ 2021-05-25 00:00 ] 至 [ 2021-06-24 00:00 ] 状态:已结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 文件
  • 解读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电商进一步发展,市商务局起草了《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修改完善此方案,请社会各界提出修改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5月25日至2021年6月25日,相关意见和建议可通过以下方式反馈至我局。  

1.登录六安市人民政府网“全市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平台”(http://yjzjk.luan.gov.cn/yjzjk/index.html)或六安市商务局网站“征集调查”栏目(http://swj.luan.gov.cn/hdjl/yjzj/index.html)留言;

2.直接在本页面“征集渠道”留言;

3.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六安市行政中心6号楼204室。来信请注明“《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字样。

4.形成书面材料签字或盖章传真至3379100。

5.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laswjdsk@163.com。

联系电话:3379173 传真:3379100 联系人:陈淑颉

 

六安市商务局

2021年5月25日

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pdf

关于《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说明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六安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启建设六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向绿色振兴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按照六安市政府关于“电商六安”的发展部署,市商务局对编制《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高度重视,专门立题组织规划研究,在充分调研、听取各区县、产业园区、企业代表的意见后,形成规划文稿。现就规划出台背景、总体思路、重点任务等相关内容事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为顺应新时代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趋势,拉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地方经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六安市电商产业基础,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创新与发展引领。十三五末,六安市霍山、金寨、舒城、霍邱、裕安先后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区),全市电子商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20年实现网络零售额75.6亿元,农村产品网销额110.02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2亿元,工商注册电商主体超3000家,各项指标均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四五”时期,六安市将处于电商产业培育发展时期,目前面临着电商产业集聚效应弱、要素资源支撑不足、基础设施配套弱、部门联动不足、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为全面推动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持续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特编制此规划。

二、制定依据

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7-2021年)》《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加快电商发展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及要求,同时结合目前促进消费、网络经济、直播电商等发展新形式,制定规划。

三、起草过程

2019年,根据《六安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市商务局将《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列入规划清单,明确规划要求和时间安排。

2020年8月17日,六安市商务局在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公开发布《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采购项目招标公告》,经过8月17日公开招标,确定了规划编制单位为安徽中技工程咨询有限公司。9月17日,正式签订规划编制服务采购合同。

规划编制期间,市商务局带领安徽中技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四县三区商务主管部门及主要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并于2021年4月完成《规划》(初稿)编制。在完成全市商务系统征求意见并修改后,进一步征求各区县政府及相关市直部门意见,并于2021年5月25日,在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共收到8个县区和32家市直单位反馈意见,其中33个单位无意见反馈,7个单位反馈的13条意见均已吸收采纳并修改完善。6月16日,召开省商务厅领导及市局主要领导参加的专家论证评审会,《规划》(评审稿)经评审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并按照评审组指导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6月21日,局政策法规科对《规划》(评审稿)进行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6月23日,向市委常委、副市长谢忠,市政府办主任、副秘书长张兴香汇报后,对规划进行再次征求意见,目前已收到20家单位反馈。下一步将在修改后,以领导小组文件印发实施。

四、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长三角,聚焦绿色振兴战略,深入践行“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行业管理、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以智能化建设、信息化提升、资本化扩张、高端化拓展为重要抓手,稳步推动六安特色资源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区域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充分发挥电商产业的溢出效应,切实形成全市电商产业多维度、立体化发展,进而构建出企业全面参与、业态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优良、遍及全域的新格局和配套支撑体系,为六安市高质量绿色发展再做新的贡献。

五、主要目标

在“十四五”时期,努力将六安市建设成为长三角绿色生态电子商务城市、安徽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电子商务实现网络零售额达到120亿元,农村产品网销额达到18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翻一番;全市工商注册电商企业达5000家,亿元以上电商企业达5至10家;培育年网络销售额超亿元的电商强镇4个、年网络销售额超亿元的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2个,新增农村产品年网销额超1000万元企业30家以上;深入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创建一批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努力实现各县区都成功创建一个省级示范园区和省级示范企业;全市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六、重点任务

(一)加快电子商务提档升级。以电子商务提振传统产业为重点,全方位提升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竞争层次,加快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科技水平及市场组织方式创新,推动电子商务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阶段。激发本地企业创名牌,提高企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支持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提升规模,走向国际。提高外部市场区域定位,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等高对接,彻底转变粗放发展方式,对标实现与沪苏浙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引进MCN直播机构,鼓励平台签约主播销售六安市产品,打造本地电商企业和自主品牌,促进产业集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提升电子商务要素支撑。以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驱动,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人才、金融、土地、政策、科技、信息等要素支撑,形成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与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全新态势。支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推动定制化人才培养。

(三)完善电商基础设施环境。以现代商贸流通中心城区及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强化电子商务服务生态链,为工业和农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谋划建立六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孵化基地,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和孵化器建设水平,加快电商企业集聚。积极推动仓储物流配套建设,积极打造交通联运货运枢纽,提升共享仓储能力。促进电子商务绿色发展,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电商平台载体作用,搭建电子商务物联网平台,积极发展跨境电商。

(四)优化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优化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应对电子商务面临的环境保护挑战。建立新型监管体系,推动六安市重点电子商务企业成立电商企业协会,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联席制度、汇报机制与推广机制。不断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提高电子商务创业支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标准控制。积极探索跨境电商创新管理模式。

(五)推进电子商务三产融合。促进全市工业、农业、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电商应用与创新融合发展,培育工业互联网、社交电商、直播电商、新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推动线上与线下渠道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网络化产业,全面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链整体布局。

七、专项行动

(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谋划建设“多站合一,服务同网”的集电子商务公共仓储设施、快递物流处理场地为一体的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快递园区”模式。加强快递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建设,积极发展产地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和定制配送等生鲜冷链物流。

(二)业态培育升级工作

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工程,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和产业集群群长制,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绿色制造。持续发展现代物流、大型商贸、电子信息、金融服务、文化旅游服务等主导产业,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到各环节,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网红经济和直播电商等新模式,谋划建设以六安市区为引领,各县区全覆盖的电商直播中心,吸引培育一批MCN机构、形成直播经济产业集群。探索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发挥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带头和辐射作用,孵化更多企业参与跨境电商。培育布局未来新兴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挥互联网的创新优势。大力发挥电子商务服务民生作用,开展电商便民服务,聚焦在线新零售,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和布局。

(三)重点产业布局工作

依托六安市“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绿色发展平台,结合“138+N”工程和地域特色,发挥优势产业带动作用,重点打造七大产业带,谋划培育四大产业集聚区,形成六安市电子商务重点“产业带+集聚区”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合理布局,持续在创建上发力,做精、做优三产融合与农文旅活动,探索三次产业全面电商化,引领推动六安绿色振兴。

六安市电子商务重点产业带表

序号

主导产业

依托地区

主要产品

1

服饰产业

婚纱礼服产业带

裕安区、金安区

婚纱、礼服

2

羽绒服装产业带

裕安区、金安区、

开发区

羽绒、家纺

3

农产品

茶叶茶油产业带

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裕安区、

叶集区

茶叶、茶油

4

粮油家禽产业带

霍邱县、金安区

大米、家禽、小龙虾

5

果蔬产业带

叶集区、裕安区、金安区

水果、蔬菜

6

中药材产业带

霍山县、金寨县

石斛、中药材

7

轻工业产业带

舒城县、金安区、叶集区

童车、童床、家具板材

(四)管理体系创新工作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工作的目标、方法和途径,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分析制度,全面提升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工作水平。探索智慧电子政务新模式,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采取“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实施电子商务分级分类精准执法监管,强化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提高网上服务能力。推进网络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建设可信交易环境。

六安市电子商务产业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投资额

1

 

基础设施平台项目

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霍山县

2000万

2

六安电商物流大数据产业园

开发区

3亿

3

六安市皖西电子商务产业园

开发区

1.1亿

4

中国丁集婚纱特色小镇百合园

裕安区

2亿

5

 

冷链物流仓储项目

新宁金寨物流园

金寨县

20亿

6

电商暨快递物流仓储园区

金寨县

2亿

7

县级综合物流园

霍山县

2亿

8

网营物联绿色物流供应链建设项目

开发区

10亿

9

舒城县电商物流综合服务中心

舒城县

5.12亿

10

舒城B保项目保税物流中心(B型)

舒城县

/

11

直播基地(中心)建设

/

/

12

线上线下融合工程

线下产品上网络工程

/

/

13

服务业提档升级工程

/

/

八、配套措施

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扶植政策、创新融合方式、构筑人才高地等五个方面,落实强化电商发展措施保障。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六安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联席机制,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商务、发改、经信、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协调解决电商发展中的问题。建立六安市电子商务重点项目库,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和评价考核机制,每年排出并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二) 创新体制机制

提高电子商务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推动产品、销售、服务、决策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落实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改革试点。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并给予资金支持。创新监管模式。鼓励“一区一策”,积极支持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的园区建设管理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服务业集聚区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三) 完善扶持政策

加大财政支持。按照“渠道不乱、合力推进”的原则,统筹有关方面的专项资金,发挥好市级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作用。加大金融支持。推动电商企业与银行、保险、第三方支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

(四) 构筑人才高地

将电子商务纳入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培训内容,提升政府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完善电子商务人才激励措施,落实各项人才引进促进政策。引导高等院校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鼓励高校与企业对接,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

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征求意见稿)

 

 

 

二〇二一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2

第一节  发展基础 2

第二节  发展环境 4

一、发展机遇 5

二、面临挑战 6

三、存在问题 7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3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3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3

第三节  战略定位 14

一、长三角绿色生态电子商务城市 14

二、安徽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 15

三、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 15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5

第三章  重点任务 18

第一节  加快电子商务提档升级 18

第二节  提升电子商务要素支撑 19

第三节  完善电商基础设施环境 20

第四节  优化电子商务管理体系 22

第五节  推进电子商务三产融合 23

第四章  专项行动 27

第一节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7

第二节  电子商务传统业态转型升级工作 28

第三节  电子商务新业态培育工作 29

第四节  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创新工作 31

第五章  保障措施 33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33

第二节  创新体制机制 33

第三节  完善扶持政策 35

第四节  创新融合方式 36

第五节  构筑人才高地 37

 

 

 

 

 

 

 

前  言

电子商务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由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商务活动紧密结合产生,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点,同时具有市场全球化、交易连续化、成本低廉化、资源集约化等优势。近年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在工业、农业、商贸流通、生活服务等领域全面快速渗透,成为推进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抓手。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江淮之间,大别山北麓,是皖西区域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154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7万人,下辖金安、裕安、叶集三区与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四县,坐拥广阔的市场和优质的资源禀赋,同时具有良好的县域电商发展基础。

为加快推进六安市电子商务创新与发展引领,拉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地方经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六安市电商产业基础,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依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7-2021年)》、《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加快电商发展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特制订《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六安市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积极推进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一中心、五体系”。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快递物流覆盖、农副产品上行、农民就业增收、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电子商务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结构明显优化,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

示范引领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六安市霍山、金寨、舒城、霍邱、裕安先后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1家,省级电商示范企业6家、示范园区4家、农村电商示范镇14个、示范村52个。以示范创建为重点,不断带动农村电商发展,规范农村电商产业品牌化运营。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的实施,活跃了农村商品流通,增加了农民就业,打通了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

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六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积极培育网销产品和电商主体。2020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75.6亿元,增长22.5%,农村产品网销额110.02亿元,增长17.99%,全市工商注册电商主体超3000家,各项指标均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初步形成以茶叶、石斛、羽绒为主的农产品网销和以婚纱、童车童床为主的工业品网销体系,涌现出徽六瓜片、过湾农业等年网销过亿元的农产品电商企业和霍山石斛、茶油、挂面、山核桃、香薯干等一批网红商品。

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两中心、一站点”体系不断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7个县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8个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对422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实施分类挂牌,不断提高“综合服务点”数量,全市贫困村建成综合服务点80个,便民网点342个。各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服务中心运营水平,拓展和完善政策宣传、电商培训、就业创业促进、农产品上行等服务功能。

人才素质不断提升。2016年以来,市商务局牵头组织了多场电子商务培训,参训人员涵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企业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等,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在此期间,市电商企业协会、各区县商务局及电商企业也积极组织各种电子商务培训会与业务交流会,普及电子商务知识,提高电商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2020年,全市已参加电商培训贫困户1865人,实现上行人数157人,人均网销额过千元。培训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经营者415人,带动贫困户827人增收,平均增收约1700元。培训驻村扶贫工作队、大学生村官、村“两委”、产业发展指导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3037人。

宣传推介氛围浓郁。六安市积极参加、举办多层次、多类型的电商促销与推介活动。大力争取网络名人为俏俏果、先徽等企业开展电商直播销售,网销大别山山核桃、香薯干超2000万元;鼓励各地政府为本地优秀农特产品提供背书;主动对接大型电商集团,打造品牌官方旗舰店,同时借助平台,推动电商直播人才的培育;积极开展多种节日促销活动,在六安茶谷开茶节上,2019年电商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近2亿元,2020年推动茶叶直播销售约700万元。

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六安市结合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和省级农村电商奖补政策,统筹使用市级电商发展专项资金,将支持重点放在农产品上行、农村电商培训、品牌培育、示范创建等关键环节,巩固并创建“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农村电商利益联结机制项目144个,带动5043名贫困户平均增收1800多元。各地政府和电商企业大胆创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通过电商为贫困户提供代买、代卖、培训等服务,电商扶贫成效明显。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将以“内循环”促进“双循环”破题,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挖国内要素和内需市场潜力,促使国内都市圈发展、产业链重构和消费升级,并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参与国际市场。当前世界正经历以数字互联网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将借助新一轮工业革命机会窗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经过“十四五”发展,中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稳定全球经济中流砥柱。

一、发展机遇

双循环发展格局为六安市电商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将立足强大国内市场和消费转型升级,以国内完整分工体系为依托,以生产、消费、分配、流通等多环节全面顺畅为核心要点,依托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国民经济循环新脉络,构建“以内促外”的新竞争力。内循环将推进六安市羽绒、纺织、服装、童车等出口产品转内销,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国内电商市场,逐步健全自身全产业链建设,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

区域化发展战略为六安市电商产业发展创造新优势。在安徽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形势下,六安市将加快合六一体化与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撑平台与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发挥六安市“承东启西、左右逢源”的双优势和区域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突出特色发展、承接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导向,与长三角中心区、合肥都市圈城市联动机制有效运转,初步发挥合六经济走廊示范作用,显著提升城市能级。

数字化赋能为六安市电商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十四五”期间,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将面临巨大转变,综合性电商与专业性、区域性电商的竞争并存,平台型电商与直销型电商共同发展,线下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线上线下联结日益密切,基于大数据的精准电商独占鳌头,服务型制造领域将走进电商时代,随着现代服务业融入个性化电商服务,六安市借助电商成为自由职业者的人数将大量增加。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及云平台技术的相互融合,将有效增强电商在金融、仓储、物流等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减少产业链中间环节,推动六安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三产融合。

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六安市电商产业发展再造新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将促使六安市继续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驱动各类服务要素范围向下沉市场延伸,培育农村乡镇消费新业态,实现城乡融合。创新驱动战略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六安市制造业电商迈向新的台阶。共享经济模式将推动形成高质量的生活服务要素供给新体系,推动传统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共享出行、餐饮外卖、团购、在线购药、共享住宿、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消费新方式,吸引各类电商企业在六安市落户。

二、面临挑战

“十四五”时期,六安市正处于电商产业培育发展时期,主要面临四方面挑战:

一是具备完整且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或者产业链条,已成为电子商务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随着培育国内市场的政策展开,产业生态服务链条需将向下游和消费者延伸,逐渐提高附加值,符合消费群体需求和用户体验,建立用户粘性与信任关系,赋予产品更多内涵。产业生态不完善将成为六安市推进电子商务科学发展的阻力。

二是电商创新创业成为发展焦点,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积累日益完善。在大健康管理、流通服务业、出行、住宿餐饮、金融保险、文化体育娱乐和以居民服务为主的各类项目中需进一步孵化培育新兴电商产业,挖掘有潜力的企业,扩大内需。六安市将应对电商产业创新发展的挑战。

三是数字经济将成为引领未来五年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新旧动能转变战略要求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发新枝”,促进社会生产力整体跃升。六安市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面临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压力。

四是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产业,随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市场主体、组织形态、管理模式等产生重大影响,现有体制机制难以适应其快速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监管模式难以约束数字经济下的新业态,不规范经营问题和不正当竞争凸显。六安市需要克服诸多政策性障碍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存在问题

产业集聚效应弱,发展程度不高。六安市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实力不强,本土平台类和支撑服务类企业少,多为中小型企业,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知名度低,难以产生集聚效应;本地龙头企业因发展战略和重视程度不尽相同,电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且存在电商中心外流现象;电商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网销品牌影响力,电子商务市场活力不足;电子商务未能有效带动农产品、工业品、文旅等优势产业实现规模化走出去,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深度促进作用发挥不充分,整体发展质量效益不高。

要素资源支撑不足,人才缺口明显。六安市要素资源发展水平较弱,人才方面,本土企业电商内部团队多为自主培育,电商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快速推进,带来电商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的严重缺乏,引进难、留住难等问题造成各行业电商管理和实操人才紧缺,影响了企业电商业务的拓展。土地方面,部分产销一体的轻工业电商企业对仓储和土地需求度高。资金方面,政府资金及电商金融配套不足,目前存在金融服务少、融资难、售后繁琐等问题,电商企业的资金申请面临阻力。政策方面,普惠型政策较多,但专项支持政策力度不够。

基础设施配套薄弱,仓储物流有待完善。六安市大型仓储设施缺乏,一些生产型企业常面临旺季压仓问题。全市缺少集中的物流中心,由于山区、水库面积大,一些边远地区的物流、网络等基础薄弱,物流中转时间长、送货慢、运费高,部分县区快递物流企业布局分散,多为自营加盟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高,未形成规模效应,仓储和快递物流“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六安市电子商务发展,此外,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尚不健全,生鲜农产品上行难等问题突出。

部门联动不足,管理体系有待升级。六安市电子商务政府数据采集监测体系尚待优化,平台抓取多样化和分类亟待促进。电商政策宣贯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精细化指导尚需提升。跨部门管理联动机制需进一步提升,管理机构设置与协作需进一步优化。

产业链亟待完善,发展后劲不足。相比电子商务发达地区,六安市电子商务发展起步晚,仍处在成长阶段。纯电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部分纯电商企业在本地缺乏研发与生产中心,品牌效应弱。本地生产型企业存在缺乏电商与电商发展滞后现象,部分生产型电商企业在本地缺乏电商销售中心。

专栏   六安市电商产业链分析

电子商务产业链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上游属于研发环节,中游为产业化环节,下游是电商与市场环节。

1、六安市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分析

六安市大别山区是重要的茶叶生产、批发和经营集散地,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盛产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兰花、金寨翠眉等茗茶,电商赋能茶叶后更好地把六安的茶叶推向市场,提高“六安茶谷”影响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徽六瓜片、徽将军、茗抱春等电商龙头企业产业链健全,但中小企业产业链多处于中下游生产环节,研发创新能力相对偏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产业链如下:

六安市霍山县是中药材之乡,素有“西山药库”美誉,拥有“软黄金”之称的霍山石斛和断血流、黄精、灵芝、茯苓、天麻、百合、杜仲、葛根、苍术、皖贝母、山茱萸等各种名贵中药材。目前有九仙尊、草之星、徽冠、黑石渡、丹贝尔生物科技、醉山等电商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宣传成本高,品牌效应不明显,市场保护力度较弱,存在恶性竞争,电商平台在中药材合规方面对中小企业有限制,正宗产品容易受到假货次品冲击,产业链如下。

六安市农业根基深厚,拥有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小龙虾、皖西白鹅、霍寿黑猪、皖西麻黄鸡八大优势主导产业,此外还有许多类似山核桃、茶干、笋干、茶油等有开发潜力的农副土特产品。目前已经形成俏俏果、品贡香等一批有名气的电商品牌,各类产品上中下游较为健全,下游产业链需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如下:

当前六安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化建设、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等方面还存在着短板。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求网上交易的农产品品质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产品追溯编码,并具有一定的品牌。六安市优质特色农产品众多,但参与电商比例不高,缺乏有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电商品牌,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标准化率低、产量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品牌不强等是六安市农产品难以转变为优质网货的痛点。

综合分析六安市农业产业链,上游产品的品牌培育和研发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提升产品加工工艺和品牌影响力,打造研发与生产全过程产业链,实施补链、延链、提链、全链建设工作,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品原种保护,提高“三品一标”认定和品质把控,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实现“互联网+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六安市农业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产品更加精细美观,食用体验更好。

2、六安市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分析

六安市婚纱产业园是政府重点扶持项目,丁集镇婚纱特色小镇是最具代表性的婚纱产业,拥有奥蒂莉亚、蓓蕾、贝福、钟意阁等一批婚纱礼服龙头电商企业集聚,特色小镇产业关联度高、分布集中,婚庆文化健全,是裕安区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的重要保障。目前婚纱产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有物流仓储配套不足,邮费较高、出货较慢,技术工人培训成本高,人力资源匮乏,供给与需求不均衡时需要外地代加工,产业链如下:

轻工业是六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包含羽绒家纺生产,童车童床生产,小家电组装,雨具及户外用品生产,木材加工和玩具制造等产业。代表性电商企业有皓宇母婴、迪茵泰克、雨依情户外用品等,是六安市网络零售额提升的重要力量。目前六安市轻工业多为委托加工,代加工组装,自身缺乏研发和创新产品,缺少独立生产能力,产业链上游有较大空白,产业链如下:

六安市毗邻皖西大别山区,气候湿润,降水充足,丰富的水资源为矿泉水及各种饮料制造业提供了基础,此外,全市范围农产品深加工为各类食品制造业带来发展的条件,胜缘食品、祈发食品、天地精华,速鲜食品、徽亿浓、童谣商贸,富民米业等电商企业将农业、食品制造业和电商紧密的结合起来辐射周边上下游产业发展,产业链如下:

综合分析六安市制造业产业链,婚纱产业需要将线下体验与线上网销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下游延伸,深入打造婚庆文化IP,并与旅拍、培训结合,高价值环节未来空间大。

轻工业与食品制造业需提升自身产品研发能力和创新原动力,对比国内外,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打造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链体系。

3、六安市旅游业产业链价值链分析

六安市地处皖西,山清水秀,同时是革命老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森林公园5处、国家地质公园2处、国家水资源保护区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处。先后荣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共有5A级旅游景点2处、4A级以上旅游景点23处、2A级旅游景点48处。近年来六安市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和“互联网+旅游”,努力将六安打造成华东最大的绿色生态旅游基地和天然森林氧吧,目前包括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游等多种旅游模式,但产业链上下游较为薄弱,景区互联性不强,乡村旅游发展不足,红色文化、皋陶文化、淠河等旅游资源挖掘开发不够,旅游市场层次较低,客源面较窄,产业链如下:

综合分析六安市旅游业产业链,六安市需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旅游,提高移动网点支付与智慧旅游水平,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文创IP,推动造节和研学康养,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形成长三角和华中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为指引,按照市政府关于“电商六安”发展的部署,立足六安市电商发展现状,进一步明确六安市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全面推动电商产业管理精细化进程,继续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奋力开创“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新局面。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布局、政策制度保障、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积极作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政府与企业良性互动机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数字化监管方式和治理能力,营造开放、公平、健康、规范、绿色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补齐短板,提质增效。聚焦农村产品上行,完善电商供应链体系,壮大电商经营主体,培育推广电商品牌,推进形成稳定利益联结机制,改善基础设施,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质量效益,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稳增长,促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因地制宜,注重点面结合,强化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电子商务加快提档升级。

突出重点,创新引领。围绕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试点,着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坚持将创新创业贯穿于电子商务发展全过程、全领域,提升电子商务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推进政策、管理、服务创新,鼓励电子商务模式、业态、技术创新,加速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线上电商与线下门店合作。

统筹兼顾,开放共享。适应电子商务多维度融合发展需要,做好电子商务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应用衔接,紧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加快内外贸深度融合发展与服务业双向开放,面向长三角引进服务业资源,面向全国市场配置服务业资源,以电子商务为渠道连接城乡,将农业发展与现代化市场对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探索多领域、多模式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加快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平台经济发展新模式。

第三节  战略定位

一、长三角绿色生态电子商务城市

依托六安茶谷、淠淮生态经济带、江淮果岭、西山药库“四大平台”,将六安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生态腹地,提高绿色生态经济农产品生产,孵化培育多业态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及农特产品品牌,推动田园综合体创建,提供基于绿色生态的观光、休闲、旅游、农产品等服务,打造可持续的新型绿色生态电子商务城市。

二、安徽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

依托六安市农业基础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持续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域创建,优化六安市电子商务资源配置,聚焦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电子商务进农村“最后一公里”建设,与全省农业发展形成合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

三、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

在合肥都市圈合作框架下,依托合六经济走廊,发挥互联网创新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食品、家电、服装、纺织类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奠定产业创新基础,促进产业集聚,打造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着力构建长三角区域电子商务投资合作新机制,加快形成区域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新格局,使六安市成为长三角区域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潜力地区,推动电子商务国际化区域化合作向更深领域、更高层次迈进。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末,电子商务发展生态系统基本健全,电商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形成基础设施完备、市场监管公平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创新城市基本框架。重点实现以下目标: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市电子商务实现网络零售额达到120亿元,农村产品网销额达到18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中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90%,力争实现三次产业全面电商化。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积极发展新型消费,促进流量创新,加快培育网红经济、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打造各类消费升级平台,丰富网上消费内容与场景。继续推动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支持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指导电商平台为中小企业赋能。

——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建成全面覆盖和高效运转的泛在互联基础设施,形成便利快捷、功能完善的区域物流体系和城市共同配送网络,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逐步成熟,高端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基本健全,网络交易监管和行业质量管控水平大幅提升,可信交易环境明显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乡村振兴深入完善。完善县域物流配送网络,解决生鲜冷链“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统筹政府与社会资源,推动实施“数商兴农”,鼓励电商企业与快递企业合作,实现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全覆盖,深入打造“四大平台”,继续推进“138+N”工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强化质量管理,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利益联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一整套稳脱贫真防贫长效机制,实现“零返贫”“零致贫”的目标。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加快电子商务提档升级

以电子商务提振传统产业为重点,全方位提升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竞争层次,加快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科技水平及市场组织方式创新,推动电子商务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阶段。

大力推动六安市电商产业增规增效。充分依托六安市优质生态基础和资源禀赋,重点推动农业和工业企业生产提质增效,产品提档升级。激发本地企业创名牌,提高企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支持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提升规模,走向国际。一方面,鼓励天地精华、索伊电器、酷豆丁等有电商销售且本地特色鲜明的规上企业扩大电商规模。另一方面,鼓励胜缘食品、钟意阁婚纱、三鑫羽绒等中小企业多形式发展电商,提高产品附加值,督促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尽快成立电商营销中心。

加快提升电子商务内外市场一体化水平。对内,壮大电商经营主体,健全农村电商发展机制,完善商品流通体系,提升上行产品质量,通过综合示范创建,整合服务资源,优化网点布局,以点带面,增强全市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能力。对外,提高区域定位,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等高对接,彻底转变粗放发展方式,对标实现与沪苏浙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创新合作方式,加大合作力度,依托互联网技术,把六安打造成为长三角绿色生态电子商务城市、安徽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康养基地。

着力提升电子商务领域科技支撑能力。发挥主体作用,加大研发投入,以人才培训为入口,不断培育本地人才、吸引外部优秀电商人才,借力电子商务科技创新拓宽销售渠道、扩大交易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电商企业参加省级及以上农村产品展销类展会活动,鼓励引进MCN直播机构,对MCN直播机构签约主播销售六安市产品,打造本地电商企业和自主品牌,促进产业集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第二节  提升电子商务要素支撑

以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驱动,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人才、金融、土地、政策、科技、信息等要素支撑,形成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与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全新态势。

鼓励电子商务人才培育。依托皖西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资源,优化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创办电商学院,鼓励国际交流,支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推动定制化人才培养。结合本地人才战略,强化对外地人才的吸引,优化创业人才激励,留住本地人才。注重对草根人才的再培养,大力支持草根创业。注重创新创业优秀导师资源的培育与引进,加快形成创业导师与团队的有效合作机制。

完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依托线上线下融合的资源优势开展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征信等服务。强化六安市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丰富电子商务投融资渠道,提升投融资服务水平。鼓励金融服务机构创新开展面向电子商务的投融资服务。

推动电子商务土地支撑。鼓励六安市各地经开区和高新区整合土地资源,科学规划电商相关产业用地,谋划组建智慧仓储基地和现代化物流服务基地,解决六安市三鑫羽绒等原材料生产电商企业及祈发食品等部分产销一体化电商企业用地需求,形成集聚效应。

创新电子商务扶植政策。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电商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发挥六安市地域优势,加强政策宣贯和资金扶持,加大地方政策力度,税收减免和吸引力度,创新政策,鼓励六安市外流的电商中心回流。

加强电子商务科技和信息支撑。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赋能,加快光纤和5G在全市的覆盖率,积极与阿里、京东、邮政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对接,支持设立乡村服务网点,搭建高效电商公共服务平台。

第三节  完善电商基础设施环境

以现代商贸流通中心城区及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强化电子商务服务生态链,为工业和农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大力完善产业园和孵化器建设水平。谋划建立六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孵化基地,持续推进霍山大别山电子商务产业园、金寨大别山农批市场、丁集婚纱小镇等集聚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创更多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鼓励园区强化服务,大力发展特色园区,支持直播基地、共享办公、创业苗圃、专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发展和市场化运作,注重草根创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与土壤培育,加快电商企业集聚。

大力推动仓储物流配套设施完善。提升共享仓储能力,加强城南物流中心、大别山农产品物流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综合性仓储基地和专业化物流园区,积极发展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完善山区、水库等边远地区物流网络基础配套,依托铁路、公路、水运等综合交通网,整合物流资源,积极打造公、铁、水联运货运枢纽,加快建设传化信实公路港,健全冷链物流运输体系,提高生鲜农产品上行能力,以城乡公交一体化为抓手,加强农村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建设,推进电商、客运、物流、快递等为一体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点建设。

大力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绿色发展。降低车辆排放与能源消耗,宣传倡导电商企业和物流运输公司在包装、运输、仓储等环节实现减量化、低碳化绿色发展,鼓励节能减排,大力推动公共物流采用新能源车辆,提高新能源车辆在物流业占比,鼓励制造业绿色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鼓励发展绿色网购模式,化解网络消费新增的环保问题,依托电子商务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发挥电子商务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提升电子商务平台载体建设能力。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工业品O2O、旅游云商等电商平台。积极争取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六安市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向自然村覆盖,搭建电子商务物联网平台。

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等稀缺性强、影响力大的基础平台,支持舒城杭埠、霍山一隆公用型保税仓库高质量运营,着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产业孵化平台、仓储物流平台、通关平台、展示平台和海外仓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第四节  优化电子商务管理体系

积极开展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优化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应对电子商务自身面临的环境保护挑战。

建立新型监管体系。完善六安市电子商务企业监督管理库,结合自身需要,形成有自身特点的数据库,将小微型、有电商业务的企业、有品牌影响力及有电商发展潜力的公司合并纳入管理。推动六安市重点电子商务企业成立六安市电商企业协会,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联席制度、汇报机制与推广机制,探索由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运行的各类网络推广宣传活动,鼓励企业分行业分区域组建企业协会、商会,发挥行业服务和自律作用,推进电商行业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工作的目标、方法和途径,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分析制度,全面提升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工作水平。

提高电商创业支持。全面清理电子商务领域前置审批事项,降低电子商务领域准入门槛。为中小企业应用互联网创业创新提供集群注册、办公场地、基础通信、运营指导、人才培训、渠道推广、信贷融资等软硬件一体化支撑服务。

完善农产品标准控制。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原材料品质控制,提高为本地食品加工业提供国内标准领先的优质原材料的能力。加强农村电商市场监管和行政指导,加大网销农产品抽检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规范农村电商市场秩序。

探索跨境电商管理模式。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创新信用管理机制。探索试行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与一般贸易统一税制政策。着手建立综试区风险防控体系。积极主导、参与制定跨境电子商务规则。

第五节  推进电子商务三产融合

促进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与实体经济领域有机融合,开创线上线下互动的协调发展局面,加快形成网络化产业,全面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链整体水平。

电子商务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六安市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化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生产标准、生产规模和参与电商的比例,组织电商企业积极参加国内专业电商展会和各地农交会等系列产销对接活动,鼓励举办好网货大赛、电商直播大赛等电商相关赛事,引导“三品一标”农产品在线销售,开展电商展示展销和线上线下融合促销,促进传统商贸企业和电商企业创新发展,发展生鲜电商和直播营销。针对产业链完整的本地农业电商龙头企业进行提链强链建设,加强技术扶持和研发经费支撑,鼓励品牌“走出去”,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向“品牌化+平台化”方向发展。针对产业链单一的本地农业和食品加工业进行延链补链建设,加强生产加工与品牌销售衔接度,鼓励优质粮油、茶叶、水果、生猪、畜禽、竹木、小龙虾等领域打造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和自身网络销售基地,推动电商模式多形式融合发展,线上形成品牌,线下批量投放。鼓励六安市农村电商依托天猫、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网商平台和抖音、快手、火山等直播平台多方面推动农产品发展,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市场主导型电商兴农模式和“农业合作社+电商”为主的政府主导型电商兴农模式。

电子商务拉动制造业提档升级。优化提升发展六安市纺织服装、木材家具、建筑建材等传统制造业,促进智能化升级。针对适合开展电商的本土制造业,鼓励创办电商中心,推进线上线下融合,通过线上零售带动线下批发,线下品质促进线上推广,提高产值,推动转型升级。针对返乡创业的制造业,创造产业集聚带动区域电商发展,吸引中小企业在集聚区周边形成上下游配套,逐渐孵化出有创新力有生命力的龙头企业反哺电商创新和研发,形成产业成就电商,电商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实现产业与电商之间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推动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档化发展,以羽绒服装、寝具生产为重点,引导企业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鼓励支持丁集婚纱特色小镇、康桥婚纱小镇争创国家级电商示范园区,推动羽绒羽毛产业“二次创业”,积极引进高档服装和软装纺织企业,扩大服装加工规模。壮大木材家具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型板材、家具制造、木制工艺品、室内装饰等产品,借助电子商务扩大家具生产总量,丰富产品类型,拓展产品市场,支持叶集打造长三角木材家具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加快建材建筑产业发展,发展装配式部品部件、建筑新材料等产品,支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六安建筑”电商品牌。

电子商务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加强全域旅游四级联建工作,创建一批文化旅游名县、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村、休闲旅游示范点,落实省有关奖补措施,支持乡村休闲旅游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带动农副土特产品等当地旅游商品网上销售,同时加大网销农产品抽检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支持电商平台在六安拓展“旅游+地理标准产品+互联网+现代物流”功能,扩大线上销售规模。发挥六安市生态区位和红色文化优势,鼓励采用线上营销方式,推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红色旅游重点产品及精品线路。推动天堂寨、万佛湖等旅游景区建设数字化体验产品,丰富游客体验内容。推动乡村旅游企业、农户开展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利用已有资源建设乡村旅游电商平台。推出一批“电商+文旅”发展模式。

第四章  专项行动

第一节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谋划建设“多站合一,服务同网”的集电子商务公共仓储设施、快递物流处理场地为一体的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局部试点取得良好效益后进行推广示范。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快递园区”模式,提供办公孵化器等场所,提供设计、物流、金融、培训等诸多服务,全方位对接特色农产品和制造业,吸引电商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 

加强快递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建设,积极发展产地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和定制配送等生鲜冷链物流。推动快递物流企业发展,降低电商物流成本,扩大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合理规划配送车辆通行路线和货物装卸搬运地点,推动城市配送车辆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城区快递多车循环,鼓励邮政、“三通一达”等各类市场主体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建设改造农村物流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网点,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加速推进合六叶工业走廊建设,把合六经济走廊打造成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推动六安市工业绿色发展,推进空间资源整合联动,构建“一轴、三带、多组团”的空间发展布局,带动六安市融入合肥都市圈,对接长三角。

统筹城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乡网络覆盖面。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共信息服务中心等云计算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加快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商用步伐,培育壮大5G产业,全面推进5G融合应用,促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催生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生产向个性化、柔性化方向改变。

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推动皖西地区融入合六经济走廊、长三角经济带等区域,拓展保税仓储物流、保税展示交易、保税维修等“保税+”模式,有效激发外贸活力,带动就业脱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支持新开通国际货运航线,支持优势电商物流企业加强联合,在条件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物流基地和仓配中心,提供一站式仓储配送服务。

第二节  电子商务传统业态转型升级工作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助力科技兴农,加速“互联网+”模式的开发利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各环节,提高生产水平,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淠淮生态经济带特色种养水平。充分发挥六安茶谷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拓展深加工,丰富茶谷内涵。提升江淮果岭品牌价值,大力发展桃、猕猴桃、葡萄等特色产业,优化品种,发展冷链物流,延伸林果产业链,持续扩大江淮果岭品牌效应。提升西山药库市场开拓水平,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加快“十大皖药”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大别山药材产业化发展,建设大别山“西山药库”中药产业集聚区,打造华东(大别山)中医药健康产业基地。

深入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工程,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和产业集群群长制,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绿色制造。

加强培育推广农业和工业电商品牌,支持品牌产品与电商平台对接合作,多渠道开展电商的宣传推广活动,组织参加各类产业化交易会网上展厅,在线推介品牌产品,举办参与各类好网货大赛,发展限上电商企业,培育地域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网货品牌和产品。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头部企业大力推进规模经营、主体经营和一二三产融合经营,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依托电商消费大数据,联动网络新品牌、中华老字号、生产加工企业,推出品种丰富、品类齐全、质优价美、智能制造的网销产品,推广共享工厂、柔性定制、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促进供需“双升级”。

第三节  电子商务新业态培育工作

大力发展网红经济和直播电商等新模式,策划举办一批具有六安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直播活动,吸引培育一批MCN机构、内容制作团队、广告营销、产品供应链企业,建设直播经济基地、直播经济产业集群。

培育布局未来产业,并深度融合电子商务,发挥互联网的创新优势,奠定产业创新的基础。在高新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大型商贸、电子信息、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形成以渠道网络、云谷电商为主导的网络产业,以传化物流、恒基物流为代表的大数据物流产业链,以东方园林为主的文化旅游业。

大力发挥电子商务服务民生作用,开展电商便民服务,聚焦在线新零售,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和布局,推进“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建设,引导生鲜菜场“面对面”转向“线上购”,堂食运营转向线上运营,商超便利店引入线上新零售服务,加快线上业务开拓。大力发展生鲜电商,推动本地生鲜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立与盒马、永辉等知名商贸企业的直供采合作。拓展共享生活新空间,推动形成高质量的生活服务要素供给新体系,鼓励共享出行、共享住宿、餐饮外卖、团购、在线购药、教育培训、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生活消费新方式,培育线上高端品牌。

推进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积极开发虚拟现实、现实增强等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服务,鼓励发展移动端电商、个性化定制、体验式营销等新模式。鼓励包容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产品和服务消费新空间新领域,发展分享经济、协同经济新模式,扩大社会灵活就业。规划建设一批电子商务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基地,加大电子商务创业支持力度,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等开展电商创业,培育一批 “新徽商”、智慧徽商。

第四节  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创新工作

探索指挥电子政务新模式,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采取“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实施电子商务分级分类精准执法监管,强化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提高网上服务能力。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用商务智能,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与顾客间的良好关系,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创造新型“完全集成价值链”,建立从供应商、经销商到客户的一整套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体系,即新型的供应链模式,并不断创造性开发市场价值。同时,支持企业软硬件建设、人员培训及个人隐私权保护,完善企业自身商务系统。

推进网络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建设可信交易环境。建立政府和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电子商务市场监管,引入征信服务机制,整合多方信用基础数据信息,搭建电子商务企业认证平台和诚信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开展综合执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对侵权假冒、无证无照经营、虚假交易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信用评价、信用担保、信用保险、商业保理、信用支付、商账管理等第三方信用服务及产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和推广。支持建立具有六安特色的电子商务地方标准体系。积极发展检验检测认证等中介服务,建立跨境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质量追溯体系。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六安市促进电商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商务局牵头,发改委、经信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等部门相关人员配合,定期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形成联席联动工作机制。各县、区要比照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建立与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市相关单位开展督促检查,及时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和案例,并将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建立六安市电子商务重点项目库,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和评价考核机制,每年排出并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统计系统,建设信息发布平台,积极做好电子商务相关信息发布工作。优化政务服务,简化工作流程,为电商企业发展提供便利。各地要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农产品上行趋势,及时解决农产品上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节  创新体制机制

提高电子商务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推动产品、销售、服务、决策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前提,积极构建促进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和促进技术转移的平台,充分激发蕴藏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中的巨大活力和动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工作的新路子。

落实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改革试点。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并给予资金支持。鼓励支持各区县依托服务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加快推动制造业主辅分离、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综合改革试点建设。 

创新监管模式。鼓励“一区一策”,积极支持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的园区建设管理方式。各区县要指导产业园规范管理机构,明确专职人员,统一负责园区规划编制实施、招商引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项目谋划推进、数据采集上报以及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等建设管理工作,鼓励国内外有实力、有经验的园区、专业机构参与产业园的投资运营,支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模式。

推进效能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服务业集聚区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政务服务功能延伸至集聚区,实施“帮办”“包办”,提高一站式服务效率和水平。适应“互联网+”、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求,探索审慎包容的监管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发挥社会诚信体系对监管的支撑作用,创新“条件管理+事中事后监管”模式。

第三节  完善扶持政策

加大财政支持。按照“渠道不乱、合力推进”的原则,统筹整合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农业、商务、旅游、供销等有关方面的专项资金,设立市级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电商主体培育、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安徽企业联合开展网络促销活动等。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加大对电子商务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省级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试点,并给予资金扶持。

加大用地支持。在城乡规划中合理规划布局电子商务产业用地。在不改变用地主体、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各类市场主体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线上线下互动业务的,可在5年内保持土地原用途、权利类型不变,5年期满后确需办理变更手续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加大金融支持。推动电商企业与银行、保险、第三方支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服务电商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在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电商数据资源有效整合与深度利用。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以各种方式引入风险投资、战略投资,发行中小微企业债券,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出台税额减免相关行动文件,完善激励机制,留住企业。

第四节  创新融合方式

将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基层发展和治理的主线,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两条主线交叉融合,推动“乡村发展有组织,组织发展有目标”的格局。以二者相互促进、互相发展的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电子商务经济发展。创新组织建设,激发基层民众发展动力,借助基层组织中优秀人才,强化自我发展能力宣传,注重区域发展、产业发展、自我发展三者统一,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搭建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智囊团,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发力,帮助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找思路、求办法;以乡村振兴落实措施助推基层党建工作革新,同时增强党组织与人民群众密切关联,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产业带动、产业发展、综合发展层面的政治性、引领性。实现双向融合、嵌套发展,共创双向融合发展机制。

全市工业、农业、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电商应用与创新融合进入多元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互联网、社交电商、直播电商、新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要推动线上与线下渠道深度融合,企业加大自建电商平台以及微商城、APP、微信客户端等应用程序开发力度,通过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应用和大数据支持,加快线上线下品牌、商户、客户、营销等资源共享,实现精准营销和创新产品定制,有效提升供应链效率,全方位增强消费者体验,驱动零售生态价值共生。

第五节  构筑人才高地

将电子商务纳入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培训内容,提升政府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把电子商务人才纳入六安市紧缺急需人才目录,依托各类人才工程和项目,加快引进、集聚一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完善电子商务人才激励措施,落实各项人才引进促进政策。引导高等院校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鼓励高校与企业对接,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组织电商技能大赛,探索实训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鼓励大学生、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等从事电子商务创业,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加强对愿参与、能参与电商的贫困户的精准梳理和培训帮扶;加快建设职业农民队伍,保障好农村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推动电商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在线化,加大面向农村开放力度,鼓励通过公益课堂、网络直播等方式实现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在线化。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3379173
来信来访渠道
六安市行政中心6号楼204室
其他渠道
形成书面材料签字或盖章传真至3379100;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laswjdsk@163.com。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我局通过发送征求意见函征求有关市直单位意见及采纳情况如下:


序号 反馈单位 提出意见 采纳与否 是否采纳原因 备注
1 网信办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 新闻办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 发改委 1.前言中的书名号之间应该没有顿号。

2.第2页第二段添加“建设省级电子商务服务业集聚区1个”。

3.第9页“专栏   六安市电商产业链分析 ”内容比较多,产业链图块部分比较突兀。建议考虑下排版。

4.建议添加“十四五电子商务重大项目表”。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4 教体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5 科技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6 经信委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7 民政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8 财政局 一、建议将“加大财政支持”中“按照‘ 渠道不乱、合力推进’的原则,统筹整合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农业、商务、旅游、供销等有关方面的专项资金,设立市级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电商主体培育、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企业联合开展网络促销活动等。”修改为“按照‘ 渠道不乱、合力推进’的原则,统筹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农业、商务、旅游、供销等有关方面的专项资金,发挥好市级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作用,重点支持电商示范创建、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电商品牌的培育、认证、宣传和推广以及电商企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强电子商务培训和相关规划编制等工作”。

二、建议将“加大财政支持”中“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加大对电子商务项目的支持力度”修改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加大对电子商务项目的支持力度”。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9 人社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0 自然资源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1 住建委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2 交通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3 农业农村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4 文旅局 将第12页第9行“共有5A级旅游景点2处、4A级以上旅游景点23处、2A级旅游景点48处”修改为“4A级及以上景区26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2处。拥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处。”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5 数管局 一、《规划》第19页“第二节 提升电子商务要素支撑。”中,“以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驱动,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人才、金融、土地、政策、科技、信息等要素支撑,形成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与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全新态势。”修改为“以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驱动,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支撑,形成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与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全新态势。”第20页“加强电子商务科技和信息支撑。”修改为“加强电子商务科技和数据支撑。”

理由: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要素市场化配置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

二、《规划》第27页“统筹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共信息服务中心等云计算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修改为:“依托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和统一的云计算中心资源,支持商务大数据分析处理。”

理由:根据《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安徽省贯彻落实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实施意见》,国家和省对数据中心有统一规划布局,且我市已统筹建设国动六安数字经济产业园,鼓励电商企业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使用国动云计算中心资源。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6 卫健委 无意见,未正式反馈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7 市场监管局 一、P24,引导“三品一标”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在线销售。

二、P32,加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8 统计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9 林业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0 金融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1 扶贫办 建议将“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第四节 发展目标”“乡村振兴深入完善”中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一整套稳脱贫真防贫长效机制,实现“零返贫”“零致贫”的目标”修改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2 团市委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3 妇联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4 总工会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5 投创中心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6 供销社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7 市残联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8 税务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9 邮政管理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0 人民银行六安中心支行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1 银保监局 一、建议将“三、存在问题……要素资源支撑不足,人才缺口明显”中“资金方面,政府资金及电商金融配套不足,目前存在金融服务少、融资难、售后繁琐等问题,电商企业的资金申请面临阻力”修改为“资金方面,政府资金及电商金融配套不足,目前存在金融服务少、融资难、担保方式传统等问题,电商企业的资金申请面临阻力”。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2 六安海关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3 霍邱县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4 金寨县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5 霍山县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6 舒城县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7 金安区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8 裕安区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9 叶集区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40 开发区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反馈时间:2021年7月9日 16时40分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电商进一步发展,市商务局起草了《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修改完善此方案,我局于2021年5月25日至6月24日通过电话、电子邮箱、通信的方式向社会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共收到社会公众反馈意见0条,有关单位反馈意见40条,其中全部采纳40份,部分采纳0份、未采纳0份,采纳情况详见下表。


序号 反馈单位 提出意见 采纳与否 是否采纳原因 备注
1 网信办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 新闻办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 发改委 1.前言中的书名号之间应该没有顿号。

2.第2页第二段添加“建设省级电子商务服务业集聚区1个”。

3.第9页“专栏   六安市电商产业链分析 ”内容比较多,产业链图块部分比较突兀。建议考虑下排版。

4.建议添加“十四五电子商务重大项目表”。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4 教体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5 科技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6 经信委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7 民政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8 财政局 一、建议将“加大财政支持”中“按照‘ 渠道不乱、合力推进’的原则,统筹整合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农业、商务、旅游、供销等有关方面的专项资金,设立市级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电商主体培育、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企业联合开展网络促销活动等。”修改为“按照‘ 渠道不乱、合力推进’的原则,统筹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农业、商务、旅游、供销等有关方面的专项资金,发挥好市级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作用,重点支持电商示范创建、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电商品牌的培育、认证、宣传和推广以及电商企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强电子商务培训和相关规划编制等工作”。

二、建议将“加大财政支持”中“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加大对电子商务项目的支持力度”修改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加大对电子商务项目的支持力度”。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9 人社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0 自然资源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1 住建委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2 交通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3 农业农村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4 文旅局 将第12页第9行“共有5A级旅游景点2处、4A级以上旅游景点23处、2A级旅游景点48处”修改为“4A级及以上景区26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2处。拥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处。”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5 数管局 一、《规划》第19页“第二节 提升电子商务要素支撑。”中,“以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驱动,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人才、金融、土地、政策、科技、信息等要素支撑,形成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与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全新态势。”修改为“以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驱动,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支撑,形成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与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全新态势。”第20页“加强电子商务科技和信息支撑。”修改为“加强电子商务科技和数据支撑。”

理由: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要素市场化配置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

二、《规划》第27页“统筹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共信息服务中心等云计算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修改为:“依托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和统一的云计算中心资源,支持商务大数据分析处理。”

理由:根据《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安徽省贯彻落实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实施意见》,国家和省对数据中心有统一规划布局,且我市已统筹建设国动六安数字经济产业园,鼓励电商企业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使用国动云计算中心资源。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6 卫健委 无意见,未正式反馈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7 市场监管局 一、P24,引导“三品一标”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在线销售。

二、P32,加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8 统计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19 林业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0 金融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1 扶贫办 建议将“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第四节 发展目标”“乡村振兴深入完善”中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一整套稳脱贫真防贫长效机制,实现“零返贫”“零致贫”的目标”修改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2 团市委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3 妇联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4 总工会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5 投创中心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6 供销社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7 市残联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8 税务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29 邮政管理局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0 人民银行六安中心支行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1 银保监局 一、建议将“三、存在问题……要素资源支撑不足,人才缺口明显”中“资金方面,政府资金及电商金融配套不足,目前存在金融服务少、融资难、售后繁琐等问题,电商企业的资金申请面临阻力”修改为“资金方面,政府资金及电商金融配套不足,目前存在金融服务少、融资难、担保方式传统等问题,电商企业的资金申请面临阻力”。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2 六安海关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3 霍邱县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4 金寨县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5 霍山县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6 舒城县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7 金安区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8 裕安区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39 叶集区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40 开发区 无意见 采纳 采纳 书面征求

文件




















































解读

六安市商务局关于《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六安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启建设六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向绿色振兴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按照六安市政府关于“电商六安”的发展部署,市商务局对编制《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高度重视,专门立题组织规划研究,在充分调研、听取各区县、产业园区、企业代表的意见后,形成规划文稿。现就规划出台背景、总体思路、重点任务等相关内容事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为顺应新时代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趋势,拉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地方经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六安市电商产业基础,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创新与发展引领。十三五末,六安市霍山、金寨、舒城、霍邱、裕安先后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区),全市电子商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20年实现网络零售额75.6亿元,农村产品网销额110.02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2亿元,工商注册电商主体超3000家,各项指标均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四五”时期,六安市将处于电商产业培育发展时期,目前面临着电商产业集聚效应弱、要素资源支撑不足、基础设施配套弱、部门联动不足、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为全面推动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持续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特编制此规划。

二、制定依据

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7-2021年)》《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加快电商发展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及要求,同时结合目前促进消费、网络经济、直播电商等发展新形式,制定规划。

三、起草过程

2019年,根据《六安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市商务局将《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列入规划清单,明确规划要求和时间安排。

2020年8月17日,六安市商务局在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公开发布《六安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采购项目招标公告》,经过8月17日公开招标,确定了规划编制单位为安徽中技工程咨询有限公司。9月17日,正式签订规划编制服务采购合同。

规划编制期间,市商务局带领安徽中技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四县三区商务主管部门及主要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并于2021年4月完成《规划》(初稿)编制。5月25日,在完成全市商务系统征求意见并修改后,在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6月10日,征求局班子领导意见、各区县政府及相关市直部门意见,共收到8个县区和32家市直单位反馈意见,其中32个单位无意见反馈,8个单位反馈的意见均已吸收采纳并修改完善。6月16日,召开省商务厅领导及市局主要领导参加的专家论证评审会,《规划》(评审稿)经评审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并按照评审组指导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6月21日,局政策法规科对《规划》(评审稿)进行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6月23日,向市委常委、副市长谢忠,市政府办主任、副秘书长张兴香汇报后,对规划进行再次征求意见,共收到8个县区和32家市直单位反馈意见,其中34个单位无意见反馈,6个单位反馈的意见已吸收采纳并修改完善,未采纳均已说明原因。

四、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长三角,聚焦绿色振兴战略,深入践行“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行业管理、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以智能化建设、信息化提升、资本化扩张、高端化拓展为重要抓手,稳步推动六安特色资源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区域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充分发挥电商产业的溢出效应,切实形成全市电商产业多维度、立体化发展,进而构建出企业全面参与、业态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优良、遍及全域的新格局和配套支撑体系,为六安市高质量绿色发展再做新的贡献。

五、主要目标

在“十四五”时期,努力将六安市建设成为长三角绿色生态电子商务城市、安徽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电子商务实现网络零售额达到120亿元,农村产品网销额达到18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翻一番;全市工商注册电商企业达5000家,亿元以上电商企业达5至10家;培育年网络销售额超亿元的电商强镇4个、年网络销售额超亿元的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2个,新增农村产品年网销额超1000万元企业30家以上;深入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创建一批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努力实现各县区都成功创建一个省级示范园区和省级示范企业;全市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六、重点任务

(一)加快电子商务提档升级。以电子商务提振传统产业为重点,全方位提升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竞争层次,加快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科技水平及市场组织方式创新,推动电子商务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阶段。激发本地企业创名牌,提高企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支持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提升规模,走向国际。提高外部市场区域定位,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等高对接,彻底转变粗放发展方式,对标实现与沪苏浙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引进MCN直播机构,鼓励平台签约主播销售六安市产品,打造本地电商企业和自主品牌,促进产业集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提升电子商务要素支撑。以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驱动,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人才、金融、土地、政策、科技、信息等要素支撑,形成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与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全新态势。支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推动定制化人才培养。

(三)完善电商基础设施环境。以现代商贸流通中心城区及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强化电子商务服务生态链,为工业和农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谋划建立六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孵化基地,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和孵化器建设水平,加快电商企业集聚。积极推动仓储物流配套建设,积极打造交通联运货运枢纽,提升共享仓储能力。促进电子商务绿色发展,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电商平台载体作用,搭建电子商务物联网平台,积极发展跨境电商。

(四)优化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优化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应对电子商务面临的环境保护挑战。建立新型监管体系,推动六安市重点电子商务企业成立电商企业协会,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联席制度、汇报机制与推广机制。不断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提高电子商务创业支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标准控制。积极探索跨境电商创新管理模式。

(五)推进电子商务三产融合。促进全市工业、农业、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电商应用与创新融合发展,培育工业互联网、社交电商、直播电商、新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推动线上与线下渠道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网络化产业,全面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链整体布局。

七、专项行动

(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谋划建设“多站合一,服务同网”的集电子商务公共仓储设施、快递物流处理场地为一体的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快递园区”模式。加强快递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建设,积极发展产地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和定制配送等生鲜冷链物流。

(二)业态培育升级工作

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工程,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和产业集群群长制,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绿色制造。持续发展现代物流、大型商贸、电子信息、金融服务、文化旅游服务等主导产业,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到各环节,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网红经济和直播电商等新模式,谋划建设以六安市区为引领,各县区全覆盖的电商直播中心,吸引培育一批MCN机构、形成直播经济产业集群。探索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发挥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带头和辐射作用,孵化更多企业参与跨境电商。培育布局未来新兴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挥互联网的创新优势。大力发挥电子商务服务民生作用,开展电商便民服务,聚焦在线新零售,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和布局。

(三)重点产业布局工作

依托六安市“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绿色发展平台,结合“138+N”工程和地域特色,发挥优势产业带动作用,重点打造七大产业带,谋划培育四大产业集聚区,形成六安市电子商务重点“产业带+集聚区”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合理布局,持续在创建上发力,做精、做优三产融合与农文旅活动,探索三次产业全面电商化,引领推动六安绿色振兴。

六安市电子商务重点产业带表

序号

主导产业

依托地区

主要产品

1

服饰产业

婚纱礼服产业带

裕安区、金安区

婚纱、礼服

2

羽绒服装产业带

裕安区、金安区、

开发区

羽绒、家纺

3

农产品

茶叶茶油产业带

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裕安区、

叶集区

茶叶、茶油

4

粮油家禽产业带

霍邱县、金安区

大米、家禽、小龙虾

5

果蔬产业带

叶集区、裕安区、金安区

水果、蔬菜

6

中药材产业带

霍山县、金寨县

石斛、中药材

7

轻工业产业带

舒城县、金安区、叶集区

童车、童床、家具板材

(四)管理体系创新工作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工作的目标、方法和途径,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分析制度,全面提升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工作水平。探索智慧电子政务新模式,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采取“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实施电子商务分级分类精准执法监管,强化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提高网上服务能力。推进网络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建设可信交易环境。

六安市电子商务产业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投资额

1

 

基础设施平台项目

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霍山县

2000万

2

六安电商物流大数据产业园

开发区

3亿

3

六安市皖西电子商务产业园

开发区

1.1亿

4

中国丁集婚纱特色小镇百合园

裕安区

2亿

5

金安区东桥镇白鹅电商小镇

金安区

3000万

6

 

冷链物流仓储项目

新宁金寨物流园

金寨县

20亿

7

电商暨快递物流仓储园区

金寨县

2亿

8

县级综合物流园

霍山县

2亿

9

网营物联绿色物流供应链建设项目

开发区

7.58亿

10

舒城县电商物流综合服务中心

舒城县

5.12亿

11

直播基地(中心)建设

/

/

12

线上线下融合

线下产品上网络工程

/

/

13

服务业提档升级工程

/

/

八、配套措施

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扶植政策、创新融合方式、构筑人才高地等五个方面,落实强化电商发展措施保障。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六安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联席机制,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商务、发改、经信、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协调解决电商发展中的问题。建立六安市电子商务重点项目库,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和评价考核机制,每年排出并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二) 创新体制机制

提高电子商务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推动产品、销售、服务、决策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落实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改革试点。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并给予资金支持。创新监管模式。鼓励“一区一策”,积极支持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的园区建设管理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服务业集聚区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三) 完善扶持政策

加大财政支持。按照“渠道不乱、合力推进”的原则,统筹有关方面的专项资金,发挥好市级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作用。加大金融支持。推动电商企业与银行、保险、第三方支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

(四) 构筑人才高地

将电子商务纳入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培训内容,提升政府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完善电子商务人才激励措施,落实各项人才引进促进政策。引导高等院校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鼓励高校与企业对接,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