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六安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意见建议的公告

浏览次数: 征集单位:市人社局 征集时间:[ 2020-10-30 00:00 ] 至 [ 2020-11-30 00:00 ] 状态:已结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 文件
  • 解读

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公开性与透明度,现诚挚邀请全市人民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我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提供思路及意见建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时间

按照编制工作安排,征集时间为即日起至2020年11月30日。

二、内容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充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六安革命老区绿色振兴行动,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坚持惠民生与促发展相结合。结合六安发展实际,围绕促进就业创业、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人事人才服务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就业扶贫长效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等方面进行建言献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筛选进行研究,为我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参考。

三、征集方式

(一)书面信件。邮寄地址: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702室,邮编:237000。

(二)电子信件。发送至电子邮箱:luanrensheju@126.com
    (三)联系电话:0564-3370083

来信请注明“对六安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字样和来信人姓名、联系方式。我们会对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和建言内容严格保密。

真诚期待您为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0564-3370083
来信来访渠道
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702室,邮编:237000
其他渠道
发送至电子邮箱:luanrensheju@126.com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未收到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反馈时间:2020年12月2日 10时21分

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公开性与透明度,为我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提供思路及意见建议。于2020年10月30日至2020年11月30日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箱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共收到反馈意见5条,部分采纳5条,未采纳0条,采纳与否情况见下表。

序号 反馈人 提出意见 采纳与否 是否采纳原因 备注
1 吴梦媛 招考制度标准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员额单位招考后,考生按排名录取,但总有那么一些考生在笔试面试通过后觉得自己对职位不满意,后悔之前报考的决定,放弃录取资格,导致后面想上岗的上不了,急用人的单位录不到人,这简直就是浪费公共资源,浪费他人机会。 二、考霸们,上岸到岗后,在部门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觉得不喜欢本工作岗位,有离职意向的同时又舍不得在职岗位的待遇,骑驴找马,在考上下一个单位之前凑合着先干着,考上其他岗位后立马辞职,之前递补的时间也过了,导致想进去的人进不去,由于一个人自身单方面的问题,这样考来考去占用岗位,这样也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 考生年龄问题,我个人觉得应届毕业生在没有体验过社会岗位的磨练,在没有对比各行岗位的工作性质,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有准确的定位和谋划,这也是多数应届毕业生离职率高低不下的原因。 部分采纳 感谢您的建议和对人社工作关注,符合国家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建议将认真进行分析采纳。
2 吴梦媛 能否先取消35岁招聘年龄限制? 现在无论是公务员招聘还是企业招聘,35岁都是一道坎,40岁差不多就没有单位要了。在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之前,能否先取消35岁招聘年龄限制,解决好超过35岁就找不到工作的就业难问题。 2015年—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对报考人员的年龄要求,发现近6年的规定非常稳定,除当年的应届研究生(包括硕士及非在职博士生)须在18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外,其他人员要求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考生,才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 不仅公务员考试,在企业招聘中,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除了特殊职位另作要求,大多数招聘也都限定了35周岁以下。 在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之前,需要消除现实招聘中关于35岁年龄要求的制度障碍。从就业歧视上讲,不仅仅是公务员,即使社会上的一般岗位也不能以年龄、性别等对报考应聘者进行区分。从公平的角度,限制报考年龄都有些于理不合。 部分采纳 感谢您的建议和对人社工作关注,符合国家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建议将认真进行分析采纳。
3 郭超 建议从优秀退役军人中选聘社区和村专职工作人员。在招聘社区工作者的岗位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退役军人。 部分采纳 感谢您的建议和对人社工作关注,符合国家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建议将认真进行分析采纳。
4 程瑞 合肥、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基本都是无偿资助为主。贷款方面,合肥,上海等地明确指出支持本科毕业年度、在校研究生创业,希望六安能支持,目前六安暂时支持大学生留在六安创业政策,或者一些门栏过高,希望我们可以为六安贡献自己的知识。 部分采纳 感谢您的建议和对人社工作的关注,我们会及时将您的建议反馈给相关业务科室
5 冯学峰 我是做了10年展会展厅设计搭建的,一直想在家乡发展 ,可是看了我们家的发展与招商方面严重匮乏,会展行业与城市各项配套设施都是相辅相成的,能够很好的体现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 如果有相关的展厅以及良好的招商引资,个人感觉还是能够快速的提高六安城市的发展 与精神面貌的。 部分采纳 感谢您的建议和对人社工作关注,符合国家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建议将认真进行分析采纳。

文件

解读

一、起草背景

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六安革命老区绿色振兴,全面推进新时代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依据《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安徽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六安实际,编制本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人社部门是重要的民生部门,人社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党和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意义深远而责任重大。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勇接挑战,拿出恒心、韧劲和斗争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把党关于人社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全面履行好人社工作新使命,努力在大有可为的“十四五”时期大有作为。

“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市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国内形势看,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为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省市发展情况看,我市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多个重大战略叠加,是国家和安徽省的重要经济板块,具有“承东启西”“左右逢源”优势,有利于我市在落实各项重大战略、推进区域合作中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进入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效益提升新阶段,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产业加速发展,科技进步将进一步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方式发生变革。

三、文件起草过程

《六安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研制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社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强化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基层一线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基层一线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汇聚基层智慧,奋力开创新时代人社事业发展新局面。

广泛征求意见。六安市人社局府高度重视规划起草工作,期间,多次组织开展多层次的专题论证会、座谈会,多轮次征求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意见,最大化汇集民心民意、凝聚民智民力。为规划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充分上下衔接。规划依据六安市十四五整体规划和安徽省“十四五”人社工作规划,站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去谋划人社发展,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等重要支撑相关数据的预测,保障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

科学编制纲要。规划结合全市人社工作实际,编制出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六安市情、紧扣民生幸福、反映群众意愿的“十四五”人社事业发展规划。

四、工作目标

一是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十四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1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二是城镇居民增收更稳健更合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7%左右,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0%,增长高于全市经济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公平更可持续。到“十四五”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3.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均缴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是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更大素质更优。人力资源与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实现同步推进。到“十四五”末,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23万人、38万人。

五是劳动关系更和谐更稳定。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积极有效,工程建设领域欠薪形势明显好转,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六是公共服务更均等更优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建立,“互联网+人社”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

五、主要内容

《规划》共10章,内容涵盖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章为“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主要包括“十三五”期间,六安人社工作的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六安人社工作面临形势;本《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十四五”期间,六安人社工作主要目标等四个方面内容。

第二章为“推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主要包括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着力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全面促进大众创业和灵活就业、积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统筹推进失业工作、不断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实施技能六安行动等八个方面内容。

第三章为“促进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研究出台新一轮促进城镇居民增收政策,完善联席会议、因素梳理、绩效考评、调研监测等保障制度,推进城镇居民持续增收。主要包括健全促进城镇居民增收政策体系、推进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等三个方面内容。

第四章为“健全多层次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原则,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成贯通各类群体、联通不同地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险体系。主要包括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筹资支付机制、扩大覆盖范围、适时调整待遇和维护社保基金安全等五个方面内容

第五章为“推进人才人事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主要包括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培养江淮英才、推动建设技工大市、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健全表彰奖励机制等五个方面内容。

第六章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创新和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职工和企业合法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主要包括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效能和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内容。

第七章为“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信息化,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效能,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主要包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夯实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和开展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等四个方面内容。

第八章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包括建立健全针对乡村就业困难人员、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帮扶机制,服务基层发展和乡村振兴。

第九章为“推进实施重点工程”。坚持项目带动,推进实施各业务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全面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主要包括就业创业工程、社会保障提升工程、新时代江淮英才工程、技工大市建设工程、和谐劳动关系工程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六个方面内容。

第十章为“加强规划实施保障”。主要包括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强化统计监测评估、加强法治人社建设和加强规划宣传引导等五个方面内容。

六、创新举措

一是大力培养江淮英才。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按照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规划,围绕我市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开展知识更新继续教育。

二是“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发展、提升、完善一批公共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每年新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3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10个。

三是就业失业监测预警项目。每月组织开展覆盖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主体和劳动者个体的就业失业统计调查,全面反映就业增长、失业水平、市场供求状况。

四是智慧监察建设工程。建成市县两级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建设举报投诉受理室、案卷档案室、技术监控室(询问室、听证室)等执法场所,配备文字音像记录设备、执法车辆和工作服装(含执法标识)等执法专用装备。

五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行风建设护航行动。健全完善行风问题综合治理体系,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保障。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同推进机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实行领导负责制,明确部门责任、任务分工,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进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重要项目、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尽快落地见效。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加强事业发展规划与中期财政规划衔接,健全工作运转和事业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财权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构建与事权匹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经费分级保障机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新办法、新途径。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加强专项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强化统计监测评估。健全规划执行监测机制,建立规划实施预警机制,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提高规划实施效果。依法完善规划指标统计制度,为科学评估提供支撑。加强对主要规划目标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根据形式变化和发展需要,适时对规划进行修订调整。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

加强法治人社建设。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将法治化标准化管理贯穿于人社执法的全方位、全过程。健全人社行政执法管理制度,完善人社行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切实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强化对人社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加强规划宣传引导。加强规划宣传,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健全政府与企业、社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标签:
关联信息